荷兰国旗演变,为什么欧洲那么多红?
红、白、蓝三色代表自由、平等与博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军司令拉法艾特在巴黎市的代表颜色———蓝色与红色之间,加上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作为国民军的帽徽,著名的三色旗由此诞生。国旗上从靠近旗杆那边起依次为蓝、白、红三色长方竖条,宽度分别为30%、33%、37%。西欧国家中,采用红、白、蓝三色旗的,还有荷兰和卢森堡。两国的国旗上,均是由自上而下三个平行的红、白、蓝长方形组成,惟一的区别是蓝色的深浅不一。1568年,荷兰人挥舞橙、白、蓝三色旗,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后来为了在战斗和海上航行时易于辨认,用红色取代了橙色。历史上,卢森堡与荷兰曾经共组联邦。卢森堡独立后,正式将国旗改为红、白、浅蓝,以示与荷兰国旗的区别。
就地域而言,欧洲大陆上,国旗采用红、白、蓝三色最多的,要属中、东欧国家。这是因为,红、白、蓝是代表斯拉夫民族的颜色,所以,主体民族属于泛斯拉夫族的国家,像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的国旗均是以红、白、蓝三色为主,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色块排列方式的不同,有的只是同样的三色旗底儿上添加了不同的国徽。历史上,这些民族国家几经联合、分裂,其国旗也随之更改。俄罗斯的国旗为长方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颜色分别为白、蓝、红。捷克共和国国旗与俄罗斯的国旗相同,但其排列为靠旗杆一边的三角形为蓝色,旗地右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红色。捷克族和斯洛伐克同属斯拉夫族,捷克人的故乡是古老的波西米亚王国,这个王国的颜色为红、白两色,而蓝色则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两省徽章的颜色。东欧剧变后,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分家,各自成立独立主权实体。捷克继续沿用原有的三色旗为国旗。斯洛伐克则采用自上而下白、蓝、红三色等分的长方形国旗,旗地中间偏左绘有斯洛伐克的国徽。三色旗也是南斯拉夫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旗帜。1804年,塞尔维亚地区的南斯拉夫人高举三色旗发动了反对土耳其的起义,1918年12月建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时,正式采用三色旗为国旗。1991年,前南解体后,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沿用了1918年的三色旗,蓝、白、红三种颜色自上而下平均排列,各占旗面的1/3。斯洛文尼亚国旗自上而下为白、蓝、红三色长方形,克罗地亚国旗则自上而下为红、白、蓝三色,两国国旗上均绘有各自的国徽。
一个圆圈里面有红有蓝是哪个国家?
一个圆圈由红白蓝三色组成是什么标志
加拿大鹅的经典logo是红白蓝三色组成的圆形北极地区俯视图。最中心的红色小圆圈代表地球的北极极点,极点周围的白色代表北冰洋海域。圆心附近四块浅蓝色斑点代表北冰洋上的四组群岛。内圆边缘深蓝色的部分代表北极周围的陆地。贯穿内圆的红线代表地球上的12条经线。
有哪些奇奇怪怪的冷知识?
1、情侣一次 10 秒的接吻,会让你们交换 8000 万细菌。
2、x³=1,x有3个解。
3、如果将身体上的所有细菌集中在一起,它们的重量大约是2KG。
4、雨水中含有维生素B12。
5、狮子平均每天睡18-20小时,有时会睡足24小时。
6、鸟类进化出羽毛,最初是为了保暖的。
7、精子也分大小。在自然界中,老鼠的精子比大象的长。
8、苹果的种子有毒。
9、一些章鱼会吃掉自己的手臂。
10、小鸟依人这个词语,最开始用来比喻男性的。
11、目前记录到的最长闪电持续时间达到了16.73秒。
12、荷兰豆在中国叫荷兰豆,在荷兰叫中国豆。
13、120救护车是要收费的。(一般是200)
14、牡蛎一辈子可以转换性别N次。
15、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
16、雨伞最初发明是为了让人们免受烈日的暴晒。
17、与喜鹊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乌鸦。
18、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
19、小鸭子会把出生后十分钟看到的物体当做自己的妈妈。
20、诸葛亮发明了馒头。
21、在轮盘赌中,盘上所有数字相加等于666。
22、 0! = 1。
23、将一个硬币往上抛,得到字或者图向上的概率并不是0.5,图的概率会比字的要大。
24、公鸡如果不完全伸长脖子的话,就不能打鸣。
25、电动牙刷是为残疾人发明的,因为刷得干净使用又简单,最终就被普及了。
26、一个人每天可以分泌约1升唾液,相当于两瓶可乐,大概3年时间就能装满一浴缸。
27、从古到今,男人都是比较专一的,始终不渝地只喜欢年轻和漂亮的姑娘。
28、注射死刑的时候犯人可以自选BGM。
知道这个冷知识的时候,我竟然花了5分钟选了一首自己最喜欢的……
据说排名第一的是刘欢的《从头再来》。
29、肝脏切除了三分之二,仍可以正常运转!!!
正常人患上肝癌,早期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但当肝癌发展到晚期,肝区开始感觉疼痛时,
这时候再治疗就晚了,因为肿瘤已经大到一定程度。
而肝癌有多要命?
有人从确诊肝癌到离世,最短仅仅10天...
30、台风的名字是怎么命名的?
在 2000 年以前,每个国家都是各取各的名字,然后世界气象组织制定了一个命名表,当台风出现以后,按照命名表上的顺序来循环使用
每个国家选的名字也都很有自己的风格,泰国就喜欢用山竹、利奇马这种水果来当名字……
而文化有北欧国家相似的波罗的海三国没用十字旗?
可能是出于对历史上殖民的反抗和自身宗教信仰不同。
北欧十字旗由来
除芬兰之外,现在的北欧各国的主体居民都属于北日耳曼人。现今的日德兰半岛以及瑞典和挪威的南部海岸是日耳曼人的原乡,日耳曼语言文化正是从这个区域扩散到德国、荷兰、英国等地的。
众所周知,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征,北欧国家国旗上的十字也正是代表了基督教。但是事实上,北欧国家早期不但不是基督教国家,相反还是基督教的大敌。
相对于扩散到南方的亲戚而言,留在北欧的日耳曼维京人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当基督教的浪潮席卷欧陆,罗马帝国及其周边的蛮族纷纷皈依基督之时,北欧地区的居民仍然信仰他们的原始宗教。
作为印欧人的一支,北欧的原始宗教继承了不少古日耳曼宗教乃至古印欧宗教的特点。在当代,北欧神话经常被用作文学和影视作品的题材,例如好莱坞电影中的雷神索尔(Thor)、他的邪恶弟弟洛基(Loki),《指环王》中的矮人等经典形象均脱胎于北欧神话故事。
在其他的日耳曼民族中,随着基督教的逐渐深入,这类神话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一般只在日期的名字上有所反映,如英语星期四(Thursday)即为雷神索尔日,而星期五(Friday)则为弗蕾亚(Freyja)日。但在古代北欧,人们笃信神话。因此北欧人以战死沙场为荣,在面对敌人之时,北欧人的勇悍让人不寒而栗。
公元793年6月8日,乘着长船的维京人袭击了位于英格兰北部的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修道院,自此开启了欧洲历史上所谓“维京时代”。其时欧洲气候进入一个较为温暖的时期,北欧地区人口增加,农地出现短缺状况。为应对这种情况,维京人开始四处出击。
在英格兰,他们占领了大片土地,成立了所谓的“丹麦区”。11世纪的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Cnut)更是一度征服了英格兰,成为全英格兰的国王。而在法国,持续不断的攻击迫使法王和这帮海盗签订条约,将法国西北部地区给予维京领袖Rollo以换取其抵挡其他维京人的攻击。这块土地日后成了所谓的诺曼底地区(Normandy),Norman即为“北方人”的意思。而Rollo的后代成为诺曼底公爵。在东欧,留里克(Rurik)于859年成为诺夫哥罗德的统治者——虽然他声称是诺夫哥罗德邀请他当老大的,但是真实情况只有天知道了。
而走得最远的还是挪威人,874年,来自挪威的殷格·亚纳逊(IngólfrArnarson)在今天的雷克雅未克登陆定居,从此冰岛成为挪威的一部分。这些在冰岛上的挪威人后裔更是胆大包天,在冰岛人红胡子埃里克(EriktheRed)的带领下,他们甚至对格陵兰岛动起了脑筋。
红胡子埃里克在982年由于杀人被放逐,在三年的放逐期,他去了格陵兰岛并考察了格陵兰岛的西南部海岸。当他回到冰岛时,他将这个岛屿命名为绿岛(Greenland)——这听起来可比冰岛(Iceland)动人多了。他的营销策略相当成功,很快大批冰岛居民跟着他去格陵兰闯荡了。他的一个儿子莱夫·埃里克松(LeifErikson)继承了父亲的冒险基因,继续向着远方考察,甚至抵达美洲大陆,并在今天的纽芬兰地区(Newfoundland)建立起居民点,这可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接近五百年。
至此维京人的脚步西至北美洲,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北部,南及西西里岛,东抵东罗马帝国和罗斯,作为文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蛮族,有此战绩殊为不易。
基督教影响下的十字旗
不过海盗们的好日子终究会到头,随着南方欧陆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气候上的转变,勇敢尚武已经不能使北欧人成为南方国家的梦魇。在中世纪的宗教狂热下,身为异教徒意味着随时受到基督教国家圣战的威胁。成为基督徒则可赢得基督教国家的支持,在内部纷争中获得强大外援。
在强大的现实压力下,北欧的领袖们纷纷皈依基督教。在11-12世纪,丹麦、挪威、瑞典先后皈依基督教。然而异教徒的影响仍然相当大,不但相当多的北欧人信仰传统宗教,就算是名义上的基督徒,往往也保留了大量的异教习俗。
无论如何,新的身份让北欧的国王们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为了表达对于新信仰的忠心,他们身上的好战基因再次发作。在南方国家纷纷组团进行十字军东征时,北欧国家也对北方的异教徒发动了圣战,即所谓的“北方十字军”。
在丹麦、瑞典、德国的攻击下,爱沙尼亚人、普鲁士人、芬兰人等异教徒纷纷被击败并被强行皈依基督。在此过程中,北欧国家也乘机扩张地盘。如经过长期占领,1362年,瑞典正式将现在的芬兰收入囊中。挪威由于偏居一隅,未能参与大规模圣战,但也不断向北方扩展领土,占领了居住着信仰原始宗教的萨米人的地盘。
北欧现有的十字旗的雏形正诞生于这个时代。传说1219年,丹麦对爱沙尼亚进行圣战,战事相当不利,失败基本已经注定。丹麦军对上帝祷告,结果一面红底白十字的旗帜从天而降。受到鼓舞的丹麦士兵士气大作,一鼓作气击败了爱沙尼亚军。
然而这个故事并不特别可信,因为红底白十字旗头一次明确出现已经是14世纪了,而这则故事出现于史料中则更加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丹麦的红底白十字旗确实反映了基督教的影响,也正是这面旗帜催生出了其他北欧国家的十字旗。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就是位于波罗的海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而波罗的海国家则指的是位于波罗的海区域所有国家。而对于北欧国家来说,一般都将其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而非波罗的海国家。 波罗的海三国,地理上属于东欧,文化上属于北欧,因此一般称为东北欧。三国为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波罗的海三个民族都是纪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古代新时期时代居民的后裔。他们一部分从东方迁居到欧洲部分,原始渔猎民带来了芬兰语。另一部分来自南方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古代列托-立陶宛农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的初期向北迁移。
立陶宛人在13世纪时已处在封建时代,此时形成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是散居在涅瓦河流域的几个血缘相近的波罗的海部族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直到19世纪下半叶,立陶宛人才完成了资产阶级民族形成过程。
拉脱维亚人作为部族是在15-16世纪由波罗的海本地的一些部落(库尔什人、泽姆加尔人、谢尔人、拉脱加尔人)形成的。这些部落在5-6世纪时向北推进并逐渐同化了操芬兰语的立维部落以及一部分南方爱沙蒂人。这些部落在反对12世纪末-13世纪初日耳曼骑士入侵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同斗争中联合起来。拉脱维亚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大量拉脱维亚人从19世纪起迁住西伯利亚。
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的后裔。如拉脱维亚人一样,在反对日尔曼骑士和瑞典人的斗争中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爱沙尼亚的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末。
罗的海沿岸民族在13-14世纪接受了基督教。立陶宛人和大部分拉脱加尔茨人信奉天主教;大部分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及一部分西立陶宛人为路德派新教徒;一小部分爱沙尼亚人和拉脱维亚人信仰正教。
苏联时期,天主教在立陶宛的影响很大,有资料显示,80%的立陶宛人系天主教徒。在这个领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里就有6个宗教中心领导着天主教的各个教区:维尔纽斯天主教辖区;维尔卡维什基斯主教辖区;考纳斯主教辖区;凯沙多里斯主教辖区;怕涅韦日斯主教辖区和捷利沙伊主教辖区。
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信义会影响很大。信义会系遵奉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教义的基督教新教教会,属路德宗。“因信称义”教义即主张人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全凭信仰耶稣,而不在于履行教会的礼仪、规条和善功。路德宗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北欧各国和美国。
由于在波罗的海三国中,很多人信奉天主教或路德派基督教,因此,宗教问题往往成为该地区人民反对“俄罗斯化”的导火线。较为突出一例即为1972年立陶宛1.7万天主教徒向当时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发出的备忘录和致联合国当时的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公开信,备忘录和公开信指责并抗议苏联对立天主教徒的“迫害”。其结果,一方面是来自当局的镇压“加强”,而同时,人民反抗迫害、争取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6宗教影响在波罗的海三国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路德教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产生于德国,不久传入美国和北欧各国。迄今在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等国,路德教均为国教。波罗的海三国,尤其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与北欧各国的宗教潇源,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三国的民族所向。
波罗的海地区是欧洲最后接受基督教影响的地区。即便是东斯拉夫【4】,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也在988年接受了东正教。而波罗的海地区此时仍处于多神信仰和原始万物有灵信仰中。东正教在东斯拉夫地域,特别是在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的发展引发了罗马大公教会的注意。特别是1054年的东西教会大分裂(East-West Schism),使得天主教世界愈加急迫地想要填补他们与东正教世界之间,双方均未曾染指的基督教“空白”地带。而这一“空白”地带,就是波罗的海地区。于是就有了十二至十三世纪的波罗的海十字军(北方十字军Northern Crusades)。这也成了波罗的海地区成为两大世界边缘的开始。
波罗的海十字军与同时期伊比利亚半岛的再征服运动类似,其本质都是基督教封建领主的军事征服引发的民族扩张行动,在这里就是日耳曼人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这一征服行动在波罗的海地区分为三路进姓行,其中中路是丹麦人和德意志宝剑骑士团对利沃尼亚(今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征服。
利沃尼亚地区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诸部落则抵抗的比较激烈。传说中历史最悠久的国旗——丹麦红底白十字旗,就是丹麦国王“胜利者”瓦尔德马二世(Valdemar II of Denmark)率领的丹麦远征军,在今天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所在地,进行征服爱沙尼亚的最关键战斗(Battle of Lyndanisse,1219年)的最激烈之时“从天而降”的。而这面旗帜,日后就成为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十字旗的样板。战争激烈到能成为神话传说来源,当地人的敌对程度可想而知。
葡萄牙曾经也是世界大国?
谢邀。简单一句话,就是因为殖民和大航海。葡萄牙建国,是在1128年的圣马德福战役之后。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1383年继位,两年后与西班牙爆发了王位争夺战,即阿尔儒巴罗塔之战。此役葡萄牙以少胜多,打败西班牙,从而走向了真正独立发展的道路。
1387年,若昂一世娶了富裕的英国兰开斯特家族的菲力帕公主为妻,增强了王朝的经济实力。若昂一世娶了两任王后,生下6个儿子3个女儿活到成年。其中恩里克王子对政治、王位继承和婚姻都毫无兴趣,只醉心于航海事业。
他终身终身未娶,是王子中最孤僻怪异虔诚的。他15岁被父亲任命为阿尔加韦省的总督,此后不久,他就将自己的别墅建在位于葡萄牙最南端的萨格雷斯的悬崖顶上,长年居住在这里,万不得已时,才回里斯本探一探父母。
他还在萨格雷斯建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航海学校,拥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从欧洲聘来最优秀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海洋学家,以及制图师、机械师、造船师还建起了海上训练场、航海图书馆、造船厂、兵工厂、制图厂,有气象台、天文台。
亨利王子和他的造船师,造出了多桅三角帆船。这种船不但轻便快捷,在大西洋上行得更远,还能够无论在顺风还是逆风条件下,都顺利航行,从而摆脱了对风向的依赖。在若昂一世和亨利王子的推动下,葡萄牙全国上下形成了造船出海、到远方去探险发现的热潮。
1415年,恩里克王子说服父亲,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发兵攻打摩洛哥港口休达。休达历来为摩尔人占据,穆斯林海盗以此为基地,抢劫过往的商船,抢夺葡萄牙沿岸乡村和城镇。攻占休达,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葡萄牙人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休达事件,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扣动了大航海时代的板机。因为打那以后,源源不断的葡萄牙探险队,沿非洲海岸去寻找新大陆和新财富。此时的非洲,对绝大多数欧洲人来说,还是一块神秘而几乎一无所知的土地。
若昂一世不但将占领殖民地和海上探险定为基本国策,还和儿子恩里克王子一起,数次出海探险。恩里克王子的二哥,也是一位航海行家,每到一地,就搜罗各种地图和航海仪器带回来,交给恩里克,还到他的航海学校授课。
与欧洲其他许多王室为争夺王权打得头破血流不同的是,亨利王子时代,葡萄牙王室异常团结。老国王若昂一世去世后,亨利的哥哥爱德华成为国王。爱德华死后,亨利又支持他的二哥,担任侄子的摄政王。恩里克自己,从不涉及王室事务,一心只在航海。
他的父亲兄弟侄子,都对他的航海事业给予了极大支持。几代国王都颁布诏令,凡恩里克王子探险获得的土地,其收益全部归他所有。 这使得王子有足够的财力,去发展他的航海事业。那时葡萄牙80%的远洋船队,都是恩里克王子赞助的。
恩里克王子明确规定,所有航海探险的收益,他只取20%,剩下80%,由船长和船员们平分。一旦有新发现,船长还可获得王室颁发的巨额奖金及爵位。巨大的利益诱惑,也是葡萄牙人争先恐后航海探险的原因之一。
有多少世界第一,是由恩里克王子的探险家创造的,已经数不清了。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布朗角、好望角相继被发现,几大海上通路先后被打通,黄金、香料、奴隶、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到葡萄牙,再高价转售到欧洲其他国家。
在许多年里,葡萄牙不断垄断了茶叶、奴隶和香料贸易,也引领了欧洲许多时尚,包括饮茶和使用瓷器。后来被称为英国国饮的茶,也是葡萄牙公主凯瑟琳,远嫁英伦时带过去的。葡萄牙是中世纪以来,欧洲第一个霸主。他的殖民主义,也开启了帝国主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