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有多少航母,美国海军百艘航母有怎样的命运?
谢邀,二战时期由于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及生产能力,美国在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100多艘护航航母及几十艘的大型航母,这些航母的命运分为几种:
海战损失: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航母有“约克城”号、“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9艘、“列克星敦”号。二战后参加过战争的有:“企业”号、“中途岛”级、“埃塞克斯”级等。用做核爆实验的航母两艘,而其他的航母退役后基本都被封存在美国的海军坟场(幽灵舰队),一起封存的还有早期型号的“迪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佩里”级护卫舰等。这里的一些战舰在后来有的卖给了别国,有的走入船厂被拆解。然而,这些被拆解及卖掉的战舰如果组建一支舰队,那么它能成为世界第三舰队~“小鹰”级4艘(“小鹰”号、“突击者”号、“星座”号、“美国”号)、“埃塞克斯”级多艘、“提康德罗加”级3艘、“佩里”级全部、当然还有美国的核动力编队(“企业”号带“班布里奇”及“长滩”)………………
日本在二战时是不是建立了潜艇航母准备偷袭美国本土?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和海航为了能攻击美国本土,报美军杜立特准将轰炸东京之仇,研发了一种大型潜艇,潜艇肚子里能装2一3架水上轻型轰炸机,潜艇也像航母一样为了平衡等因素,潜艇指挥塔不是建设在中央,而是在一侧。组织过一次对万里之外的西雅图附近海岸线的不咸不淡的攻击,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后被美国海军缴获后,美国人把两艘潜艇另件配合维修后,装配一成一艘能远航夏威夷基地的"日本缴获物资走私船",装满了三八步枪,旭日旗,军刀等士兵们的个人物资远航关岛等基地,轰动一时。
美海军大佬参观完后,把潜艇当靶舰终于在飞机的扫射轰炸后沉没在夏威夷海域附近了。
美国有哪些战舰被毁掉了呢?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6艘航母上的350余架舰载机,数艘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港内及岛上的美军毫无防备,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了自卫,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美海军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约有2403名美军人丧生,其中约1000余人死在亚里桑那号战列舰上,另有1178人受伤,事件震惊了全世界。
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次攻击,投下了大量穿甲炸弹,并向美海军战列舰和巡洋舰空投发射鱼雷,造成4艘主力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沉没,多艘巡洋舰受损,炸毁了188架飞机,受损155架,建筑、船只等损失不计其数。
其中,沉没的4艘战列舰为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等沉没;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等3艘战列舰严重受损,1艘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受轻伤。
其它,犹它号靶船被击沉;另有洛利号、海伦娜号、檀香山号等3艘巡洋舰遭到重创;卡欣号、台维斯号2艘驱逐舰遭重创,萧号、莫拉罕号2艘驱逐舰受轻伤等。
被完全摧毁无法再使用的2艘战列舰为亚利桑那号、俄克拉何马号;严重毁伤,不再修复的2艘驱逐舰为卡欣号和台维斯号,以及作为靶舰的犹它号。
其余沉没的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在花了一年多时间于港内打捞后,纷纷在太平洋战争中修复并投入使用;其他受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在修复后,马上就上了海战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为什么有些二战期间的航空母舰没有明显的舰岛?
早期航母发展时不知道怎么处理舰岛和烟囱题主配的是日本联合舰队龙骧号航母,其是由青叶级重巡洋舰舰体改装,排水量约1.06万吨,属于轻型航母。1927年设计,1933年完工。属于早期的航母,采用无舰岛设计,其舰桥放在机库前面的“额头”上,甲板上设置个舰载机起降指挥所(但位置太低会不利于指挥)。实际上早期航母发展路上,舰岛和烟囱怎么设计一直是个头疼的大问题。舰岛主要用来指挥航行和舰载机起降,烟囱更不用说,那时候可没有核动力概念。但是舰岛和烟囱过大的话,会在后方产生空气乱流,影响舰载机降落安全,同时烟囱冒出的浓烟会干扰飞行员视线。
像列太太这种布置,自己是爽了,可苦了舰载机飞行员们,那个时候飞机本身性能差,又没有助降设备帮助,所以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
所以各国海军(实际上就英国、日本和美国)在早期航母探索研发上,对于这两个处理进行很多程度的探索,也走了不少弯路,目前这种设计可以说是早期各种探索失败的最终选择。
美国海军在意识到列克星敦烟囱设计太大太高造成的危险性后,在后续突击者号航母上进行缩小,结果又造成纠往过正,高度太低,造成后甲板烟雾弥漫,严重干扰飞行员视线。但是这种设计在塞班号、独立级等轻型航母上依旧采用。主要是没办法,轻型航母起降空间要小很多,只能两坨屎里面选不太臭的一坨吃。同理这也是龙骧号航母选择用无舰岛设计的主要原因,轻型航母对这方面要求较高。
英国第一艘直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也是采用无舰岛设计,后面加装了个外挂式的小型舰岛,这种设计后被广泛借鉴于各种商船改装航母上。在舰岛和烟囱方面,英国主要是在其暴怒级航母上进行多种试验和改装,图中是两艘不同改装状态后的暴怒级航母。
开始阶段舰载机水平较差的日本,更是在舰岛方面要斤斤计较。一开始就抱着小舰岛思想不放,其主要是在赤城加贺(吃撑加喝)这两艘战列舰改装航母上折腾。赤城加贺原先都是采用三段式甲板设计,三层甲板分别可以起降战斗机、轰炸机和鱼雷机,最初是挂两个小舰岛进行指挥使用。在烟囱方面加贺号更是奇葩的用长长烟道将烟引到舰尾排放,结果然并卵,而且尾部冷热空气造成乱流更大,烟道旁边还是水兵休息室,舰员睡觉时可以免费桑拿。
所以后来赤城号航母设计时,采用向下弯曲的烟道将废气尽量向舰外排放,这种设计会导致导致烟道距离水线太低,影响适航性,不过反正日本海军主要在太平洋航行,也无所谓了,后续日本大多数航母都是采用这种布置的烟囱,龙骧号同样如此。烟囱问题解决后,舰岛就能省尽量省,装个小型舰岛够用就行,不要太多功能。实际上舰岛这一问题到现在还影响航母设计,舰岛靠后和高度高更利于指挥舰载机起降,但会影响舰载机降落安全性。美国福特级航母舰岛非常小,所以可以布置的相当靠后。但是美国是把航母其他功能分解给其他船上,很多国家航母不单纯只是航母。例如法国戴高乐号虽然也是核动力航母,不需要烟囱,但其舰岛上集成了舰队指挥、通信和防空导弹火控等功能,舰岛比排水量比自身大两倍尼米兹级航母的都还大。所以英国常规动力的大妈级航母干脆将舰岛一拆为二,采用双舰岛设计。同理,不是核动力有巨大烟囱烟道,本身微电子技术较差,还要求能打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的前苏联航母,舰岛普遍非常大。设计之初作为垂直起降航母使用,舰岛还有飞行员休息室和空战会议室等功能的,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舰岛更是堪比珠穆朗玛峰一样的存在。
二战时期美国航母上有装弹射器和阻拦索吗?
不请自来,爱军事历史的小油瓶也来凑个热闹
阻拦索是舰载机着舰必备重要辅助设备,技术含量和门槛不高(1)航母必备辅助设备
阻拦索是航空母舰上的重要辅助设备,实现了舰载机在有限长度的航母甲板上的安全着舰。
(2)技术含量不高
最初的阻拦索只是一根简单的钢索,两头悬挂着沙袋。这种阻拦索能将滑飞过阻拦索的飞机绊住或起码卡住飞机的螺旋桨。后来英国人发明了液压阻拦索,早在二战前的1927年,美国驻英国大使将这一成果引进到了美国,并推广应用。
所以毫无疑问,二战时期美国航母上肯定是有阻拦索的
弹射器弹射器(全称舰载机起飞弹射器)是推动舰载机增大起飞速度、缩短滑跑距离的装置。
弹射器是由英国人兰利首先发明,利用弹簧和滑道进行助飞,而莱特兄弟也在同样概念下,造出了落重弹射器。借助这种弹射器。莱特飞行器成功进行了动力飞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久后又发明了飞轮式得弹射器、压缩空气弹射器、液压弹射器。
那么二战时期的美国航母都安装了哪些弹射器呢,小油瓶给大家列了一下。CV-1兰利号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安装了压缩空气型飞机弹射装置,用于弹射载有鱼雷的重型飞机,甲板上还安装了阻拦索;
列克星敦级的2艘航母CV-2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与CV-3萨拉托加号航母安装了横向弹射器,该弹射器可将当时最重的舰载机弹离60英尺;
CV-4游骑兵号原本没有装飞机弹射器,但在1944年安装了两部H-II型弹射器,阻拦系统由六根横加班阻拦所组成;
约克城级的三艘航母CV-5约克城号、CV-6企业号、CV-8大黄蜂号均在飞行甲板前端装有2具弹射器,另外在机库也设置了2具弹射器,紧急情况下舰载机可以通过其从机库中直接弹射起飞,但后来在战前已发现其效率低下,遂取消了这项不实用的功能,于1942年中途岛海战后拆除。
黄蜂级航母唯一一艘CV-7黄蜂号弹射器设计与约克城级相同
埃塞克斯级航母二战期间建造了17艘,使用的是H4-1式弹射器
二战时期,美国航母使用过的弹射器和阻拦索,盘点完毕。
麻烦各位看官老爷不过路过不要错过,欢迎关注、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