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云主机,IDC企业在售后服务上有哪些缺陷?
要想全面了解服务缺陷,得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看。比如:从IDC企业的角度,从租户的角度,或者从第三方运维角度。下面我们就逐一简要分析看看:
1、从IDC企业的角度看IDC企业主要提供IDC资源租赁服务,他们的售后服务仅限于它的租赁范围。如果有超过租赁范围的服务,IDC企业也是和第三方运维公司合作的。这里暂且不谈留在后面谈第三方运维角度谈。那下面我就来看看IDC企业租赁服务都有哪些?以确定他的服务范围。一般IDC企业都有以下租赁服务:
①、服务器托管
● 服务介绍
这种服务简单理解为租赁“空间+网络”。空间就是提供机架空间以及配套的机房环境(风、火、水、电),网络就是提供租户主机需要的网络接入服务。租户可以“拎包入住”,将自己的服务器、存储等搬进IDC给你的空间,安装好业务系统就可以开始对外提供服务了。这种服务一般按照机架的U数来计费。
● 缺陷分析
如果你的机房环境出现问题,网络接入出现问题,IDC是会全力以赴帮你解决。在IDC企业看来,租户通过网络、电话报障过来,他们的客服或者客服经理会第一时间通知机房值守人员或者专业工程师来解决问题。只要解决问题足够快就很好了。但是一个故障出来,谁来判断是网络问题、或者是环境问题? 这就是很大缺陷。一般都是由租户自行判断,如果租户不懂技术直接报障给IDC企业。它指挥从它自己的仪器或软件去检测它的网络和环境没问题,不会从租户的业务去判断。
②、主机租赁
● 服务介绍
IDC 通过规模采购服务器设备,出租给租户,并向租户提供主机的硬件维修、保养等服务。客户拥有对租赁设备的使用权(所有权)和完全控制权限,自行安装和维护软件系统。这种按服务器计费。
● 缺陷分析
主机租赁比前面提到的服务器托管不同的是,主机也是IDC企业提供。所以主机出故障,IDC企业也会帮忙解决。然而这样扯皮的事情就更多了。服务器是IDC提供,上面的操作系统、软件却是租户的。租户还是需要自行判断是软件问题?还是硬件问题?这就又成了一大缺陷。
③、虚拟主机(VPS)租赁
● 服务介绍
该业务主要是为客户发布WEB网站提供所需的主机资源及互联网连接。这不是我们虚拟化云计算里面的虚拟机,而是web站点里的虚拟主机。该项服务主要适用于租户发布web站点。
● 缺陷分析
虚拟主机租赁的服务,IDC接管的事情比较多,包括环境、网络、物理主机、操作系统、web发布程序都是运营商提供。租户只需把网站程序放到指定空间即可;这种用户权限很小,但是这种经常会发生两种问题,一是资源问题,二是安全问题;问题主要来源于多个vps在同一台主机上,并没有像虚拟机一样资源完全独立隔离,如果有某个vps消耗资源突发流量增大,会导致你的vps访问变慢;同时,如果某一个vps中毒或被挂马,也很可能会波及到你的vps。然而这个时候,IDC企业的服务就会告诉你是你网站中毒了,得你自行处理 ;而忽略了它自己的安全责任。
④、机房租赁
● 服务介绍
这个业务很好理解,就是在IDC中为租户隔离出一个专用的私有机房,租户可以获得这个机房的物理空间、机房环境以及网络接入。
● 缺陷分析
机房租赁只是租赁了空间,所以租户获取不了啥服务。除非网络出口、机房环境出问题才跟IDC企业有点关系。租户得自己组建运维团队来处理系统故障,就成为这种服务最大的缺陷。
2、租户的角度看租户对IDC企业提供的服务其实还是比较清楚的。一般也都大概知道这些缺陷。但往往在不出问题的时候不太会去想出问题的时候咋办?更多关心的是业务赶紧上线,更多从业务角度来看问题。所以下面就从租户业务角度来看缺陷:
★业务不中断
要想业务不中断,必须从业务系统、到最底层的物理环境都没问题或者出问题时不影响业务系统运行。一般业务系统由软件开发或销售公司来完成;而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通用软件以及硬件服务器、存储等可以通过第三方维保公司来做;机房环境和网络接入由IDC服务企业来完成。那这样似乎就完美解决了。然而:如果一个问题比较难判断属于哪个层面时,很容已出现扯皮,三方互相推诿,互相都说没有问题。导致故障处理延长,业务中不中断就很难保障。
3、第三方运维角度看对于第三方维保服务商来说,租户或者IDC企业是他的客户(两方都有可能和他合作),也就是他的上帝。所以第三方运维公司非常看重服务合同中的运维服务级别,他们会根据服务级别来认真做好每一次服务。
如果是租户请他们运维。他们会从租户的业务出发,急租户之所急。优越性还是很多的。
如果是和IDC企业合作,他们虽然无法从租户的业务系统出发,但也会全力保障租户系统的基础架构正常提供服务。确保基础架构故障率最小化。
同时,第三方运维的专业工程师多,而且和各个生态厂家合作广,获取技术资源容易很多。
从上面看,第三方运维服务是优越性不少,但在第三方运维自己的角度,也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主要表现在:第三方运维服务很多客户,虽然工程师众多,需要服务的客户也众多。也会出现工程师资源紧张的时候。所以,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出现,很多租户会选择第三方运维的“专属驻场服务”。这样在出问题时,保障在自己单位有专业工程师第一时间来处理这个事情。如果驻场工程师解决不了时,第三方运维公司强大的二线支持就可以快速到场帮忙解决。
结束语通过上面三个不同角度分析,我想答案不用我在重复,大家也心里有数了。总之,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按照自己业务的特点来选择相应匹配的服务。
新基建究竟能够带动多少投资就业?
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简称“新基建”)逐步驶入发展快车道。
有别于面向经济高速增长需要的传统基建,“新基建”是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未来型建设,既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也包括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因此在2020年被寄予以对冲疫情影响、应对经济下行的众望。
随着“新基建”成为从顶层规划到社会投资的“风向标”,以建设工程项目为承保对象的工程保证保险,也将迎来蓝海市场与崭新机遇。
1、工程保证保险市场扩容可期
此前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类,分别对应着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形成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基础设施,在去年央视阐述的“新基建”七大领域基础之上有所扩充。
而无论是作为前沿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后盾的创新基础设施,还是连接新旧的融合基础设施,其中的5G基站建设、智能交通建设、科技产业园建设等“新基建”项目都涉及工程建设,也都离不开房屋和土木工程建设、建筑安装、建筑装饰等行业的支持。如近日发改委的计划报告明确提及将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重大工程,2020年会布局10个左右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初步梳理排摸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包括新建3.4万个5G基站,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增1.5万台以上智能配送终端等。
多家研究院测算,2020年“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投资总规模将突破万亿元;随着“新基建”外延的扩大,“新基建”投资规模还将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更大比重。因此尽管“新基建”的建设规模难与以“铁公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比肩,但也将显著扩大建筑市场容量,并带动相关的工程保证保险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2、“新基建”驱动电子保函发展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也是实体经济的转型支撑。随着“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为实体经济带来新红利,工程保证保险行业也应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全新要求,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之间架起风险保障桥梁。
工程保证保险本身面临着疫情防控提出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从2月初发改委《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强调“大力推广使用保函特别是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到5月安徽阜阳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平台上线、内蒙古呼和浩特首单电子保函落地,经济发展对于电子保函业务、电子保函平台的需求已显露头角。
与此同时,数字科技对电子保函业务的赋能价值也逐步显现:5G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险企的防灾减灾及查勘定损工作效率,大数据技术将助力险企提高风险预防能力及风险处置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优化投保核保、理赔核赔等服务的线上营运——“新基建”作为数字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发展将为工程保证保险业务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除了利用数字科技发展电子保函业务外,险企还可以借助“新基建”力量挖掘工程保证保险的潜在场景,增强工程保证保险的社会功能,顺利搭上“新基建”顺风车。
3、保险资金投资迎来新机遇
工程保证保险所具有的“事前收费,事后补偿”特征,赋予其将部分保险资金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融通的功能。“新基建”的投资模式较为灵活,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机遇颇多,其加速发展也将助力这一宏观职能的发挥。
“新基建”孕育出的巨额投资需求为大规模的保险资金提供了用武之地,且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等具有建设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未来现金流和收益稳定等特点的“新基建”项目与保险资金的期限和规模契合,都将为保险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提供契机。
近日,银保监会明确将加强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引导,对符合国家导向的投资项目,从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给予政策支持。此前,保险资金已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形式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此后对于“新基建”这一国家政策支持、投资范围丰富的重要领域,保险资金还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投资、股债结合等方式积极参与投资,更加充分地发挥其期限长和来源稳定等优势,积极为支持实体经济开拓空间。
此次疫情导致的实体经济停摆,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也带动了“新基建”顶层设计与社会投资的推进。面对“新基建”热潮,工程保证保险唯有抓住蓝海市场商机、数字化转型契机与保险资金投资机遇,方能成为“弄潮儿”。
服务器管理器怎么打开?
云帮手可以远程登录服务器的。云帮手,管理便捷体现在:
1.一键环境部署,搭建php、数据库、ftp功能;
2.日志巡查记录,自动告警功能;
3.有远程登录桌面功能,文件传输功能;
4.不限idc平台,不限主机系统;
5.免费使用所有功能,包括所有高级功能。
6.像主机系统漏洞检测修复;
7.实时查看主机资源使用状态监控啊;
8.批量集中管理主机等等。
云帮手体验地址:
https://www.cloudx.cn/download?utm_source=cai-wukong
中小IDC是自己开发云产品好?
云计算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很难进入,而且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中小IDC很难凭借自身力量去开发,但是去代理别人的云产品,又是为他人做嫁衣,感觉蛮吃亏的,其实可以试试借助ZKEYS平台,这个平台有自生产的技术+共享资源池,功能模块涵盖了云服务器、托管主机、云虚拟主机、域名、SSL证书、裸金属服务器、负载均衡、CDN、云数据库、对象存储等产品的弹性在线购买及即时开通。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的时间就能获得各种云资源和云产品了
雷军有多少身家?
好像这个问题跟我没有太大关系,因为雷军有再多的钱又不会分一点给我。哈哈
现实中我们最为了解的就是雷军是小米公司的创始人,CEO兼董事长,其实雷军身上的头衔还有很多很多。
下面我们来简单列举一下目前知道的一些情况:
雷军作为一个出色的天使投资人,控股了好几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欢聚时代(YY语音母公司),迅雷科技,猎豹移动,顺为资本,作为天使投资人他还对下列公司有不同金额的投资,包括多看,尚品网,乐讯社区,UC优视科技,多玩,好大夫,凡客诚品,拉卡拉,ZEALER,积水盒子,金山多益,可牛,华策影视等众多网络公司
小米科技说到雷军就一定要提小米公司,小米没上市,现在市值估计约1000亿美元左右,雷军直接控股30%,如果等上市后,雷军光从小米获得的财富可想而知。
2.金山软件金山软件2007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市值208.47亿港币,约和26.89亿美元,雷军在金山直接控股14.79%,控股数额3.977亿美元。3.迅雷科技迅雷2014年6月在美国上市,小米科技和金山软件都持有迅雷股票,按照雷军在小米和金山持股情况换算,雷军在迅雷个人间接控股9.96%控股数额0.574亿美金。
4.猎豹移动猎豹在2014年5月在纽交所上市,市值21.76亿美金。金山软件持有迅雷A股4.7%B股54.1%按雷军持有的金山股份换算,雷军间接持有猎豹股份6.95%,控股金额1.512亿美金。
下面还有顺为资本,雷军作为创始人兼董事长,持股应该很大。欢聚时代,雷军直接控股19.4%,控股数额7.28亿美元。
总的来说,雷军资产大约807亿人民币,在国内富豪排行14,雷军是一个不错的商人,有独到的投资眼光,才有了雷军今天的资本财富。
当然随着公司的发展进步,雷军的资产每年都在增加。如今小米的估值已经成为位列阿里,腾讯,百度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硬件公司中,仅次于联想。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请叫我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