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排对荷兰女排,三分钟了解荷兰历史?
荷兰古代和中世纪
约公元前11世纪,一些日耳曼和克尔特部族在此定居。后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边疆省份。
公元67年,克劳狄乌斯曾率领巴塔弗人进行反对罗马人统治的起义,但遭到失败。
4世纪,基督教传入,经济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开始建设一些城镇。
5~9世纪,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一些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法兰克人分别在荷兰北部和南部定居。
10世纪末,荷兰人开始大量建筑海堤和河堤,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
11~14世纪,荷兰分为许多独立的封建领地,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荷兰伯爵领地。
13世纪,原是德意志语言中的一个方言的荷兰文,开始成为荷兰的书面文字。
15世纪,荷兰被勃艮第大公占领。
1477年,荷兰归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进一步征服荷兰东北部;
1556年,查理五世逝世以后,荷兰又处在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统治之下。
早在13世纪,荷兰的手工业和商业开始迅速发展,佛兰德地区逐渐成为西欧经济中心,荷兰的内陆运河则成为欧洲粮食运输线之一。
从15世纪初开始,荷兰人大量使用风车,从用堤坝围起来的湖泊中排水造田,为发展农业生产和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荷兰贵族迅速富裕起来,荷兰经济开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与此同时,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荷兰人使用的印刷术促进了这一发展。在荷兰涌现出著名的画家布吕赫尔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哲学家伊拉斯谟。
16世纪中期,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荷兰人认为运动的领袖路德没有实现其诺言,转而接受了法国人加尔文创立的加尔文教,继续同罗马天主教教会对抗。腓力二世对荷兰实行经济、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奴役政策,束缚了荷兰资本主义关系进一步的发展。
16世纪60年代末荷兰人在奥伦治亲王威廉一世的领导下开始为推翻西班牙人统治而斗争(见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大约80年的英勇斗争,西班牙于1648年被迫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终承认荷兰的独立地位。这不仅是一次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荷兰人建立的“联省共和国”被马克思称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荷兰人最爱戴的女王是谁?
到今天为止,荷兰历史上已出现过3位女王,其中最受国民爱戴者,当属首任女王威廉明娜·海伦娜·葆琳·玛丽(简称“威廉明娜”)。那么,威廉明娜究竟是怎样一位女王?她为何最受国民的爱戴?
威廉明娜生于1880年8月31日,是威廉三世与第二任王后埃玛的独生女,由于三位异母兄(均为威廉三世与首任王后索菲所生)相继早逝,所以在4岁的时候被立为女王储。1890年11月,威廉三世病逝,年仅10岁的威廉明娜正式继位,由于年纪太小无法理政,所以埃玛便以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直到1898年。
作为荷兰史上首位女王,威廉明娜颇具现代化思维,尊重君主立宪制,并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立法权、行政权,为欧洲其他君主国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不仅如此,在一战期间,威廉明娜抵住国内激进派的强大压力,努力维持国家的中立立场,从而使得荷兰免于遭受战火的洗劫,其功绩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一战结束后,战败后的德国遭到协约国的严厉惩罚,不仅丢掉大片领土,需要偿付巨额战争赔款,而且皇帝威廉二世也遭到追究。凡尔赛和约第227条明确将威廉二世定为战犯,并指控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例如德国入侵中立国比利时),要求他进行审判。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被革命推翻的威廉二世被迫流亡到荷兰,并向威廉明娜女王提出避难申请。
虽然威廉二世跟女王是远方亲戚,但相互间的关系并不亲近,威廉明娜对威廉发动战争的行为也极不认同。若按照常理分析,威廉明娜犯不着因为这样一位战犯皇帝,从而得罪包括美英法等大国在内的协约国集团。然而威廉明娜却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连番拒绝协约国集团提出的引渡申请,坚持给与威廉二世庇护权,并让他多伦庄园中安度余生。
威廉明娜的举动固然惹恼了各大国,但却得到了爱好和平、尊重人权的荷兰国民的理解,同时也让大部分德国人心怀感激之情。但非常可惜的是,尽管女王善待威廉二世,但作为中立国的荷兰,在二战期间仍然遭受德国的侵略,仅仅抵抗了4天时间便沦陷(1940年5月10-14日)。威廉明娜的善意之举,却换来德国的野蛮侵占,实在是令人心寒。
当德国侵入荷兰时,威廉明娜向全国军民发表题为《火红的抗议》宣言,希望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发自良知的警惕和镇定,勇敢地抗击外敌入侵。5月14日,德军攻占鹿特丹,威廉明娜即刻率领王室和内阁,搭乘英军驱逐舰逃往英国,并在那里组建流亡政府。
此后数年间,威廉明娜坚持在伦敦通过无线电广播,号召全国人民坚持战斗,直到全国解放。女王的号召在荷兰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反抗占领的游击队不断出现,狠狠地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并有力地配合、支持了盟军的战斗。1945年初,荷兰获得解放,在国民的热烈欢迎下,威廉明娜率领王室和内阁重新回国,并获得“抵抗之母”的称号。
鉴于二战期间的惨痛教训,威廉明娜回国后宣布放弃中立政策,积极寻求与美英法等大国结盟,并推动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这为荷兰后来加入北约、欧共体(后来发展成为欧盟)奠定了政策基础。1948年4月,在女王正式加冕50周年的时刻,威廉明娜以健康原因宣布退位,由女儿朱丽安娜继位。
威廉明娜退位后获得王太后的头衔,并开始过上悠闲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撰写、整理回忆录-《寂寞但不孤单》,间或也会参加一系列礼仪性的活动。1962年11月28日,威廉明娜因病辞世,终年82岁。作为荷兰首任女王,威廉明娜为国家奉献了一生,深受国民的爱戴,其政治生涯可谓相当成功。
然而女王虽然在政坛上屡有建树,但在情感生活方面却相当失败。1901年,21岁的威廉明娜嫁给梅克伦堡-什未林公爵亨德里克。虽然起初两人很恩爱,但随着亨德里克越来越厌烦作为王夫而没有实权的尴尬处境,再加上他跟多位女子产生婚外恋并生子,以及女王的一系列流产,导致夫妻二人的关系持续紧张,一度走到离婚的边缘。
女儿朱丽安娜降生后,夫妇二人的关系虽然有所缓和,但再也无法回到结婚之初的幸福阶段。由此可见,虽然贵为一国女王,但威廉明娜依然有自己无法克服的烦恼,这或许也是很多女王共有的难题吧?
资料来源:《列国志:荷兰》、《荷兰史》、《16世纪至今的荷兰史》
中国人去荷兰禁忌?
荷兰的风俗禁忌:
1、在荷兰从事商务活动,宜穿保守式样西装。公私单位往访前均务必订约。荷兰商人尤其爱旅行,千万先约好才前往荷兰。虽然不像法国、德国商人那样爱握手,荷兰人也较正式、保守。所以切记直接拿出您最好的谈判条件,以免生意飞了。荷兰商人喜爱相互招待宴请,往往早餐丰富,上午10时休息吃茶点,中午大吃一顿,下午四时又休息吃茶点,晚上7时正式吃晚餐,睡前还有一次宵夜。所以,切记带着你的肠胃药。如果荷兰人邀请你到他家坐坐,大多只请你喝几杯酒,然后出去上饭馆吃饭,记得带花送给他太太——务必是单数,5朵或7朵最好,别对别人的太太过分。
2、荷兰知识分子中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汉学)知之颇深,不妨谈谈中国也孟哲学。荷兰人在饮食上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颇兴趣。荷兰人倒咖啡有特别的讲究,只能倒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处。倒满是失礼的插为,被视为乏教养。相处之道,不要提起纳粹。上楼梯时,男士在前。一般而言,男女爬楼梯的时候,女性在前,男性在后,而荷兰这处国家却与此相反。3-5月、9-11月是最适宜往访的时间。6、7、8月,荷兰人多去度假。
3、荷兰人忌讳13和星期五。在相互交往中,他们不愿谈论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物价等问题。还特别忌讳别人对她们拍照。
4、荷兰的男青年有意向一位姑娘求爱时,总是先要敲开姑娘的家门,等姑娘的父母出来时,便请姑娘的父母为他点燃一根雪茄,姑娘的父母便对青年提出各种问题,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当他再次要求点燃雪茄时,即可给他一个十分明确的答复。
5、在荷兰旅游,最好学习一些荷兰语的日常会话,这对于行路坐车都有很大帮助;如果你的英语很熟练,也可以使用,因为荷兰人大都懂一些英语。荷兰流行女士优先的礼仪,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男士都要处处为女士提供方便。
为何纳粹德国横扫西欧后一定要闪击苏联?
对于战争狂人希特勒来说,消灭苏联是基本方针之一,也是他妄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之一。一方面德国只有消灭了苏联,德国才能彻底称霸世界,另一方面希特勒仇视苏联,早已欲除之而后快,与此同时,德国需要苏联辽阔的土地与丰富的资源,最后,在希特勒看来,残废的英国之所以撑着一口气不愿意投降,是幻想着苏联与美国能对德国动手。
首先,希特勒的目标是称霸欧洲和世界,必须要消灭苏联。
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前,德国已经基本控制了除英国之外的欧洲地区,取得了整个欧洲的经济中心,整个世界能够威胁德国的国家就只剩下苏联和美国了。美国受限于自身的政治体制和地理位置,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时不会招惹德国,而苏联则不同了,既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的寻求扩张,因而打垮苏联对于德国称霸世界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
苏联与德国一样,都是集权主义的国家,在二战爆发前后,亦是一个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国家,通过“东方战线”在东欧得到了不少的土地。虽说传闻中的“大雷雨计划”到底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二战初期的苏联绝不是一口省油的灯。这样的一个国家必然是希特勒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其次,希特勒本身就是非常仇视共产主义的,执政之后对待国内的共产主义者非常残酷。
虽然纳粹党的全称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但是此社会主义非彼社会主义,德国的这个社会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完全两码事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是没有半点兴趣的,在他上台执政后,对国内的共产主义政党残酷的镇压,通过国会纵火案将德国共产党为首的反对势力大大削弱。苏联这个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在希特勒的眼中自然是重点打击对象,只要时机成熟了,德军肯定要将这个国家从地球上消除掉。
第三,尽管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但是德国并没有控制真正的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
二战时代,中东和北非的石油还没有发现,德国控制的区域中,除了罗马尼亚石油相对丰富之外,并没有什么大油田。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军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集团军就难以施展自己的优势。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已经发现了石油资源,抢夺苏联的资源自然成为了德国的主要目标。
最后,在希特勒看来,“残废的”英国之所以不肯屈服,完全是把希望寄托在美苏身上。入侵苏联之前,英国本土已经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之下满目疮痍。但是英国并没有因此而向德国屈服,拒不承认德国的非法侵占,继续着与德军的战斗。希特勒认为,英国之所以不肯对德国屈服,只要是寄希望于美苏两国,若是能打垮苏联,英国就会彻底放弃抵抗。说到底,为了征服世界,德国必须要解决和自己同在一个大陆上的苏联,只有征服了苏联,控制了整个欧亚大陆,德国才能进一步征服世界。但是希特勒没有在解决英国之前就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这个就不好说是否是个正确的选择了。
苏德战争的结局
苏德战争不仅改变了欧洲战场的局势,也改变了整个二次大战的走势。疯狂的德国虽然一度侵占了苏联的西部国土,但是最终因为整体实力和兵源的差异输掉了对苏的战争,也输掉了入侵苏联之前的全部既得利益。希特勒梦想中的千年帝国只坚持了12年,而刚刚统一的大德意志也迅速解体。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为何对俄罗斯没那么宽容?
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却依然可以获得欧洲国家的原谅,这是因为德国是他们同族类普鲁士精神和纳粹思想又得到彻底清算,而俄罗斯因为是非我族类又始终威胁着欧洲国家的安全因此至今被欧洲国家排斥。
我们知道德意志人其实就是日耳曼民族而广义上英法等国家的主体民族也是日耳曼人的混血后裔,因此许多欧洲国家可以说和德意志人是同宗同族属于是同族类关系,要知道现在的英国王室其实就和曾经的德国汉诺威王室有着血缘关系,总得来说因为德意志人和欧洲许多国家都是日耳曼人后裔因此关系上天然就比较亲近。
虽然后来一战和二战期间德意志人给欧洲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可是对英法等同泛日耳曼人国家还是相对比较友好的,在加上二战后德意志人的普鲁士精神和纳粹思想得到了彻底的清算,现在的德国已经对其它欧洲国家不在是安全上的威胁了,而且德国还用巨额战争赔款和真诚一跪安抚了其它国家。
再有德国反而是它们抵御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威胁重要的力量,因此德国不仅得到欧洲国家的原谅还成为了欧盟领头羊,导致有人已经惊呼德国已经用经济统一了欧洲达到了自己一战和二战用战争未能达到的目的,当然为此德国也背上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对德国究竟是好是坏还不好说,不过就目前而言德国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得到的好处显然更多。
而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人还混有大量的蒙古鞑靼人血统,因此在历史上就被欧洲国家视为非我族类的野蛮民族,俄罗斯民族的扩张性又加剧了这些国家的敌视和恐惧,沙俄帝国欧洲宪兵和苏联钢铁洪流的形象让许多欧洲国家至今心有余悸,因此欧洲国家不排除俄罗斯那才奇怪呢。
事实上直到现在俄罗斯依旧是许多欧洲国家安全上的一大威胁,对此克里米亚被占领的乌克兰可谓是最感同身受了,当然这和乌克兰自己作死有很大关系,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也无不对美军进驻翘首以盼,这些都说明了这些国家将俄罗斯视为了自己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出于现实的安全考虑这些欧洲国家也普遍排斥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