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台 气候资料,都是一个奇怪的名字?
早在20世纪初至中期,中国及日本已自行为区内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4位数字编号,编号首2位为年份,后2位为该年顺序号。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气旋。而美国海军则为整个西北太平洋内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两位数字编号,之后并改成两位元数字加上英文字母W。
为减少混乱,日本在1981年获委托为每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内的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国际编号,但容许其他地区继续自行给予编号。自此,在大部分国际发布中,发布机构会把国际编号放在括号内(JTWC除外)。
由2000年开始,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英语:WMO Typhoon Committee)制订。共有五份命名表分别由14个委员国各提供两个名字组成,名字会由所提供国家的英文国名顺序使用。不同于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循环使用(即用完140个后名称,回到首个重新开始)。日本气象厅会同时根据这一套新名单为这些热带气旋命名。这些名字及编号除了用于为国际航空及航海界发放的预测和警报外,亦是向国际媒体发放热带气旋消息时采用的规范名称。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是台风委员会的会员,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使用三家商议一致的中文译名。
当热带气旋在某地区造成严重破坏,该委员国可要求将其退役。为该热带气旋起名的国家会再提一个名字作替补。
2023农历4月16号阳历是多少?
请允许我详细说明一下如何将2023年农历4月16日转换为阳历日期。
首先,我们需要在墨西哥-城市天文台或香港天文台等权威机构的农历转换工具中查询指定日期的阳历日期。根据查询结果,2023年农历4月16日对应的阳历日期为2023年5月11日。
其次,了解一些农历与阳历的基本知识可以加深对这个转换过程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农历是根据月亮运行周期和太阳回归周期来计算的,一个农历月通常为29或30天。而阳历则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来计算的。由于两种日历的计算方式不同,因此在不同日历之间进行转换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时区和不同的国家/地区使用的日期格式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日期转换时,需要清楚了解所在时区和所使用的日期格式,以免出现混淆。
香港什么时候下雪?
香港很少下雪。因为香港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稍微有些寒冷,但是雪非常少。此外,香港的高度和纬度也不利于雪的形成。虽然历史上曾有过数次下雪的记录,但是极为罕见。因此,可以说香港的下雪几率非常低。香港虽然很少下雪,但是冬天仍会有其他的气象现象,比如寒流、霜冻等。此外,在香港的一些高山地区,如大帽山、龙虎山等,冬天可能会有冰雪覆盖,游客可以去体验滑雪、观赏冰雪景象。
欧洲科学院含金量?
国际欧洲科学院含金量是比较高的,一般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与社会科学家组成。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多名院士、通讯院士、荣誉委员与管理人员在任。
现有3800余位院士,主要来自欧洲国家,其中百余位曾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夫奖和图灵奖,外籍院士不足5%。目前,欧洲科学院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日前,欧洲科学院公布了2018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三名中国科学家当选,分别是苏州大学教授郎建平、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和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杨彤。
mPD是什么单位?
香港主水平基准(Hong Kong Principal Datum,简称HKPD),是香港土地测量的基础参考高度。
香港天文台利用记录于维多利亚港北角的十九年(1965至1983年)验潮数据,重新厘定香港高程基准面为「平均海面」之下约 1.23 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