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梦圆,马首回家。”2020年12月1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曾流失海外的马首正式回归圆明园,它跨越了万水千山,历经了百余年的漂泊,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了它最初的起点——圆明园,这不仅是一件文物的回归,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复兴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无数国人的情感与期盼。
圆明园的辉煌与浩劫
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它始建于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等数位皇帝的精心营造,汇聚了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精湛的建筑技艺和艺术珍品,园内有亭台楼阁、湖光山色,融合了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与北方皇家园林的宏伟壮阔,每一处景致、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1860年,英法联军的野蛮入侵,让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遭受了灭顶之灾,侵略者们贪婪地掠夺园内的奇珍异宝,能带走的全部抢走,带不走的就肆意破坏,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一把大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曾经的辉煌化为灰烬,只留下残垣断壁在风雨中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马首,便是在这场浩劫中流失海外。
马首的海外漂泊
马首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中,午马喷泉的主要构件,它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以精炼的青铜铸就,造型生动逼真,工艺精湛绝伦,自圆明园被焚毁后,马首流落到了海外,开始了它漫长而坎坷的漂泊生涯。
在海外的岁月里,马首辗转于不同的收藏家和拍卖市场,它曾出现在法国的拍卖会、私人收藏馆等地,每一次转手,都让国人对它的回归多了一份牵挂与期盼,在那些日子里,无数爱国人士关注着马首的行踪,希望能早日让它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呼吁保护和追回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为马首的回归不懈努力。
马首回归之路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文物回归工作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马首的回归之路迎来了转机。
2007年,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得知马首即将在香港拍卖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斥巨资购回马首,何先生的这一举动,展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保护祖国文物的高度责任感,他表示,“圆明园马首铜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我一定要让它回到祖国。”购得马首后,何先生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而是决定将马首捐赠给国家。
2019年11月13日,何鸿燊先生正式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经与北京市政府协商,将马首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至此,马首结束了它在海外159年的漂泊生涯,踏上了回归圆明园的旅程。
马首回归的意义
马首的回归,具有多重深远的意义,从文化层面来看,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马首所蕴含的精湛工艺和独特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度发达和卓越创造力,它的回归,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先辈们的智慧与才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从历史角度而言,马首见证了圆明园的兴衰荣辱,是那段屈辱历史的鲜活记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马首的回归也彰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马首的回归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可以作为生动的教材,让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马首在圆明园展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人们在欣赏这件精美文物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那段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
马首的回归,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它圆了无数中国人的百年梦想,这不仅是一件文物的回家,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陆续回归祖国,续写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壮丽篇章,我们也应从马首回归的历程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