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血来潮,想搞搞深海鱼的研究,就从这个“深海鼠尾鱼”下手。为啥叫这名?样子肯定长得怪呗!
我直接去搜“深海鼠尾鱼”,结果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有的说是“手榴弹鱼”,有的说是“好吉鱼”,还有的说叫“rattail”,这都啥跟啥?
不过从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里,我也抠出点有用的东西:
- 这鱼主要生活在深海,大概600-900米深的地方。
- 它们吃的东西挺杂,小虾、小虫啥的都吃。
- 最早是1998年在格陵兰岛附近发现的,后来2012年又在新西兰那块儿发现。
重点来,我发现这“鼠尾鱼”好像不是一种鱼的专属名字,好多深海鱼都叫这个。就像咱们说的“鲫鱼”、“鲤鱼”,底下还有好多细分的品种。
为搞清楚我具体要研究哪一种,我又翻翻资料。发现1998年在格陵兰岛附近发现的那种,长得特别逗,瞪着俩大眼,好像一脸懵逼的样子。就它!
继续深挖
我把目标锁定在1998年发现的那种“格陵兰岛鼠尾鱼”。
我又找些资料,发现这鱼还挺能吃,据说能吃下比自己大三倍的玻璃水母!乖乖,这胃口也太好!
不过关于这种鱼的详细资料还是不多,看来深海研究还是挺难的,很多东西都没搞清楚。
今天这一通折腾,也算对“深海鼠尾鱼”有个大概的解。以后再看到这名字,起码不会一脸懵逼。这玩意儿长得丑是丑点,但在深海里能活下来,也算是个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