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qq水浒有些年头,老玩家算是。当初玩这游戏,最吸引我的就是收集那些梁山好汉,排兵布阵。时间一长,游戏里的武将越出越多,什么真武将、强武将、红武将,看得人眼花缭乱。有时候想找个特定的武将信息,或者看看哪些武将搭配网上的信息又杂又乱,好多还都过时。我就寻思着,干脆自己动手,把我玩到现在遇到的、知道的武将都给它整理出来,做个记录,也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实践笔记。
开始动手整理
最开始嘛就是凭记忆,还有翻看我自己的账号。把我招募到的,还有仓库里存着的武将,一个个先列出来。比如早期的樊瑞,那会儿感觉他的群伤法术挺厉害的,适合新手推图;还有张青,暴击挺高,就是脆点。这些都是我早期用过的,印象比较深。
光靠我自己肯定不全。好多武将我没抽到,或者等级不够没见过。这时候就得靠“外援”。我开始泡在各种游戏论坛、贴里,看别人发的帖子,特别是那些老玩家的经验分享和武将测评。还有就是去翻一些游戏资讯站,找找以前的更新公告啥的。比如我记得有一次更新,出个叫红罗真人的新武将,这些信息都得记下来。
收集和筛选信息
这个过程挺费劲的。网上的东西真假难辨,有的信息明显是错的,或者是非常早期的版本,早就被淘汰。比如有些帖子吹某个武将多厉害,但那是几个版本前的事。所以我得反复对比,看多个来源的说法。比如提到黄文炳、戴宗、李逵、薛永、穆春这些,他们的造型、技能是啥样的,特别是技能描述,得找准。
我还特别留意不同等级阶段大家推荐的武将。比如有人提到30到35级左右,邓龙、鲍旭、毛太公、施恩、红李立这些是当时可以培养的输出点。到50级以后,风向又变,天锡(也就是柴进)、高廉、李逵、二娘、戴宗这些人开始变得热门。还有人推荐柴进和杨志搭配。这些我都给记下来,虽然不一定是我自己的选择,但都是当时玩家实践过的经验。
整理成册与个人体会
资料收得差不多,就开始整理。我没搞太复杂的分类,就想着尽量全,把武将名字列出来,简单写写他的技能特点,是物理还是法术,大概适合什么时期用。有时候也加点我自己的看法,比如我觉得哪个武将特别好用,或者哪个有点坑。
- 比如花荣:这家伙确实猛,活动将,感觉后期补刀、翻盘挺厉害,很多人都说后期必备。
- 像李逵:铁牛嘛形象很经典,输出也不错,早期就能用,后面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 还有些辅助或者特殊定位的:比如戴宗,加速度的;红王婆,虽然不是啥大人物,但特定阵容里可能有奇效。
我还注意到,武将的样子也挺有意思的,像黄文炳、戴宗、李逵他们,游戏里都有独特的造型。这些虽然不影响强度,但也是武将的一部分,有图片的话我也会顺便存一下,不过主要还是记录文字信息。
整理的过程也是个学习的过程,让我对整个游戏的武将体系有更深的解。比如哪些是核心输出,哪些是肉盾,哪些是控制,哪些又是纯粹的活动。这个过程让我对怎么搭配阵容有更多的想法。
不断更新与完善
这游戏它不是死的,隔段时间就可能出新武将,或者调整老武将的技能。比如后来又出燕青、花荣这种重量级的新角色。我这个大全,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我得时不时关注下游戏动态,看到有新东西出来,就得给它补充进去。或者哪个武将改版,也得更新下信息。
弄出来的这个“qq水浒武将大全”,就是我个人玩游戏的一个实践记录。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后来自己动手去查、去整理、去验证,整个过程挺有意思的。虽然算不上什么专业的攻略,但都是我自己一步步弄出来的,用着顺手,看着也明白。对我自己来说,这就是最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