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投票最新消息出炉,参议院和众议院有什么不同?
美国是英国清教徒建立的国家,这决定了美国的政治架构永远脱离不了英国政治的窠臼;
所以,我们讨论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有什么不同,必须从英国的“两院制”建立说起。
英国现在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早期就是一个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国王主宰一切,下面是国王分封的贵族;贵族拥有土地,生活在贵族土地上的农民就是贵族的农奴。
本来这样的制度没有问题,大家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但从1189年理查一世继位开始,事情发生了变化。
理查一世是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国王,是个特别喜欢打仗的国王,自己也骁勇善战,绰号“狮心王”。
他是个天主教徒,在位十年,正好赶上教皇号召基督徒参加“十字军东征”;于是理查一世二话不说,把王室财产抵押给放贷的犹太人,组织一直骑士军队走上东征的道路。
理查一世当国王期间,几乎就没在国内待着,都是在战场上度过;他多次打败穆斯林的萨拉丁,还和萨拉丁惺惺相惜地成为朋友。
狮心王理查一世在英国很有名打仗是要钱的,英国那个时候本来就不是很富有,国王也穷不拉叽,倒是那些贵族非常有钱,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封地,又不用养军队,所以都很富有。
1199年,理查一世四十几岁就死在战场,他没有后代,仅仅留下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王位被他的弟弟约翰继承,为“约翰一世”。
从约翰一世开始,王权受到制约约翰王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能力不大还喜欢穷兵黩武、国家贫穷却又爱财如命。他在位期间,英国不但越来越穷,还不断丢失在欧洲大陆的领土,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失地王”。
打仗不行,国家又穷,约翰一世把瞄上富得流油的教会。教会哪里那么好欺负,结果大批有技术、有知识的教士跑到国外,教皇也对约翰王实施“绝罚”,国王在国内一点威信也没有。
想从教会那里搞钱没搞到,还把自己搞得臭名远扬,约翰一世只好妥协。1215年,为了得到教会对自己的支持,约翰一世在贵族与臣民的威逼下,签订了《大宪章》。
这是一部限制国王权力的文件,其实也只是规定:国王不能胡乱征税,不能动不动就收拾别人。总之,国王的权力要受到监督和约制,国王也要守法。
贵族们与约翰签订《大宪章》1216,约翰一世挂掉了,继位的是亨利三世。其实在约翰王签订“大宪章”的时候,英国贵族们就想夹带私货,提高贵族的政治权利,限制国王对贵族的控制。
但毕竟是空前少有的事,约翰王一口拒绝,贵族们也不好再坚持。
亨利三世被贵族“兵谏”,王权进一步压缩,议会出现亨利三世是个患得患失的人,缺乏判断力,又容易冲动;怯懦无能,又野心勃勃。唯独据说为人还不错;他当国王以后,喜欢独断专行,对《大宪章》早就有废弃的念头。
虽然经过约翰王的折腾,英国已经疲惫不堪,但亨利三世还是不断对外战争,并且每次都以失败收场。打仗就要花钱,亨利三世就不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有钱的贵族征税。
终于,被逼急了的贵族们在1258年4月对亨利三世来了一次“兵谏”,要亨利三世:放弃征税要求,严格遵守《大宪章》的要求。
6月,亨利三世应贵族的要求下,在牛津举行会议,接受了一个《牛津条例》。这次会议还组成了一个有15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和国王一起施政,这个委员会定期开会,就是所谓的“议会”。
《牛津条例》为了更进一步地限制王权,规定:议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议会”出现了。
亨利三世签完《牛津条例》后,想想就生气,他又后悔了,坚持要废掉“牛津条例”。但那些得到权力的贵族岂能善罢甘休,1263年,英国爆发了国王与贵族的内战。
亨利三世遭到“兵谏”1264年5月,亨利三世的军队被贵族们的军队打得分崩离析,他的儿子爱德华王子也被贵族抓住。
爱德华王子是要继承王位的,贵族们利用“太子”被抓的机会,建立了一个九人委员会,召开“西门会议”(所谓“西门”,是贵族们的带头人蒙特福特伯爵的名字)。
“西门会议”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参加者除了贵族、教士之外,还按照比例吸收了一些基础郡县的骑士和市民;
从此,贵族阶层和市民阶层联合了,他们控制力所有的国家机构,代表了所有的阶层,国王一下子被架空了。
爱德华一世之后,议会逐渐扩权,形成“两院制”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英国终于迎来一个果敢勇武的国王:爱德华一世;他结束了金雀花朝的混乱。
这时候的英国政治,也习惯了国王与议会共同处理国事这样的治国方式;实际上国王也觉得这样很好:自己减少了很多麻烦,还不用担责。
国王还可以通过和议会共存,让给议会一定的权利,利用议会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的地位。
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充、加强,1297年,爱德华一世签署了《重新保障特权令》,明确收税的权力在议会,不在国王;
1311年,议会自己通过决议再次扩权:国王任命任何大臣、对外宣战、媾和,必须经议会同意。
骑士和平民代表还是比较讲道理的议会开会时,由于参加的人员阶层不一样,所以他们也习惯于找自己阶层的人讨论。比如贵族,自然要找认识的贵族;教士找教士;法官找法官;骑士和平民也找骑士和平民。他们这样分开,也是为了便于在会议上争取自己这个阶层的利益。由于骑士和平民代表在人数上比贵族和宗教代表差得多,他们干脆在1349年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下院”,即“平民院”。在下院,骑士和平民推举一人做代表,为他们向国王、贵族通报自己这个集体的看法、要求等。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下院议长”。贵族、教会人员、法官等上流社会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他们也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上院”,即“贵族院”,他们一般推举最高大法官作为上院的议长。由于上院里的人都是贵族、法官、主教这些大人物,他们都掌握着国家机器、宗教、法院等,可想而知,上院的权力远远高于下院。两院制形成后,就不可能再回到以前君主制了,后来的改变实际更多的是“下院”扩大,这让英国的议会更有代表性,强化了议会的代议制特征。毕竟从数量上来说,贵族是少数,老百姓还是大多数。至于这些议员怎么产生,这里不详细介绍,他们从一开始就和“先令”挂钩,他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私人拥有的财产多少挂钩。一句话:没钱、没实力,想都不要想。美国下议院经常欢歌笑语,其实没多大权力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也就这么一回事搞清楚英国“两院制”的产生,就不难理解美国“参众两院”的区别了。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1787年,美国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在这个会议上,他们先确定:美国要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合众国。
既然是“联邦制”,那么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立法权”,在国家层面,各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人口多,有的人口少,怎么平等?这些州在统一之前都是独立的殖民地。
最后,通过不断的协调、谈判,各州达成一致:学者英国“两院制”的样子,也设立美国的“两院”,不过他们没有“贵族”和“平民”之说,而是分“参议院”和“众议院”。
参议院议员代表自己所在的“州”,所以每个州平等地拥有“两名参议员”;众议院与人口有关,划分原则是“保证人数最少的州也要拥有至少一名众议员”。
基于这个原则,美国“参议院”人数一直变化不大,每增加一个州,就会增加2名参议院议员。现在,美国有50个州,参议院就有100名参议员。
美国议会一开始也是很简单的而众议员则变化较多一些,每次人口普查后,根据人口变化,每10年调整一下各州拥有的众议员人数。
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州一直是人数最少的州,他们的“众议员”人数一直是“一”。现在,美国众议院有435名众议员,由于加利福尼亚州人口最多,所以他们拥有53个众议员名额。
参、众两院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可以看出,参议员代表州,是联邦是否紧密的关键,所以他们的选举办法、任期、权力都和“众议院”不一样。参议院议员每两年改选1/3,议员任期为六年;这样压茬更换,既可以保持稳定性,也可以保证流动性。
参议院的权力既广又大:在人事任命上,美国总统只有任命内阁的权力,其他的都要参议院批准;美国缔结国际条约,必须得到2/3参议院通过才行;美国总统如果遭到弹劾,到底行不行,最后确认弹劾是否有效的权力在参议院。
美国众议院议长美国众议院的构成非常复杂,选举办法也比较乱,各州不同。一般的,众议员任期只有两年(居民代表任期四年),二年一到,全部更换。
所以我们会看到,美国众议院的议员当上议员后,都喜欢大嘴巴乱讲,因为说不定两年后就没法讲了。搞得美国众议院议长也是大嘴巴,知名度很高,其实他的权力比参议院议长小多了。
现在美国的众议院议长就是手撕特朗普演讲稿的“佩洛西”,她已经当了很多年的众议院议长;而美国参议院议长就低调很多,很少露面。
想想挺有意思的,特朗普一直和这个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和。特朗普没权解雇她,如果有权,早就把她“解雇”了。
实际上,不管哪个国家,关键的权力都是比较集中的,美国、英国真正把握国家大权的,就是“参议院”、“上议院”。那些花里胡哨的选举、开会,其实重在参与、高兴就好。
特朗普都被这个女的烦死了日本极道黑社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别“极道”了,日本人管这些黑社会组织叫“暴力团”,极道是他们自舔的叫法。
不给面子的,直接管他们叫無頼漢、流氓。
关于这些日本暴力团有许多传说,“守护秩序”、“比警察管用”、“安分守己”等等传说在中文网站中数不胜数。
实际上这都是扯淡,那样的暴力团早就不存在了,日本黑社会基本是无恶不作,莫名凶残,老百姓太讨厌他们了。
黑社会就是黑社会,哪怕以“锄强扶弱、为民出头、义勇双全”为信条的意大利黑手党,口号下面做的也都不叫人事儿。
若说是昭和年和平成年前面那段时间,日本暴力团还真有几分狠气,确实还有不少镇场子的。
但是,请注意,所谓“维护治安比警察还勤快管用”是不存在的。
一般来说,大部分时间暴力团与普通人是没什么交集的,因为他们喜欢来钱快的生意。
黄赌毒、放印子、保护费,这些是日本传统暴力团最喜欢的东西。
与国内那些黑社会性质的灰色团伙一样,现代日本暴力团也喜欢搞不动产业务。
毕竟抢贩毒都没炒地皮赚钱嘛。
而且炒地皮是合法的营收,在运作上他们这些地痞有先天优势。
无论是巧取豪夺,还是下笼子放套,或者借助高利贷收割,都是他们最擅长的。
因此,许多暴力团都渐渐由收保护费和看场子的小流氓,变成了搞地皮,置物业,做开发的大流氓。
在日本极道最发达的昭和末年到平成初年,许多街道和商业区乃至居民区都是黑道们的产业。
对着自家下金蛋的鸡,暴力团们怎么可能会耍脸色呢?
维护自家地皮的繁荣不好么?大哥们也是需要洗白的。
你见过国内哪个黑地产商不包装自己的?
还不都是大善人的面孔做着,达官显贵的喂着,手上干干净净?
日本暴力团虽然表现的不一样,但形式上却是没什么不同的。别看表面光鲜,背后黑着呢。
这一套地球上所有黑帮都会,灰黑色收入赚钱,上岸洗白,遥控地下团体,金钱投资政客,黑官狼狈为奸。
而且,日本人脑子里有个奇特的“格子观”,他们将任何事物都要划分得干干脆脆泾渭分明。
学生就是学生,上班族就是上班族,公务员就是公务员,暴力团就是暴力团。
各自又有不同的规矩,什么身份都有严格的从众意识。
如果你做了这个群体里不一样的事,就会遭致奇怪的眼光。
所以,暴力团也被划分成了一种“职业”,他们画地为牢,必须要做一些“符合职业形象”的事。
比如纹身,比如住和式老宅,连欣赏音乐也得避开流行,要去听传统的演歌,活生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充满怪异气息的老古董。
日本政府很早就“指定”了24个“黑社会”暴力团,到令和年他们还剩13800人。
势力最大的是总部设在兵库县神户市的第六代山口组,1都1道2府39县约4400名成员。
第二位的是总部设在东京港区的住吉会,1都1道15县约有2800名成员。
现在,被指定为黑社会组织的是24个团体,成员约为13800人。
其中最具代表性,人数也最多的是山口组、住吉会、稻川会三家。
势力最大的是总部设在兵库县神户市的第六代山口组,在1都1道2府39县约有4400名成员。
第二位是总部设在东京都港区的住吉会,在1都1道15县约有2800名成员。
稻川会的总部也设在东京港区,在1都1道1府16县有约2200名成员。
日本暴力团的腌臜事儿没少做,什么保护费、赌场、卖淫、贩毒、高利贷、职业杀手、藏枪、人蛇……你能想到的所有坏事他们都做过,并且现在还在做。
日本社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一般是能避就避,避不了就应着,只要没犯到暴力团手里,一般是没什么事的。
但那些地下打工者、失足女、瘾君子、赌徒、欠高利贷的,则会在黑帮手里痛不欲生。
社会很排斥暴力团,他们被当成了社会边缘人,办不了银行卡,进不了温泉馆,人们用既惹不起又厌恶的表情看待他们。
平成后期,暴力团经常出现不小心吓到人,然后被人报警的画面。
绝不要相信什么“日本黑社会很好很温柔”的鬼话,这些人就是流氓犯罪团体,受害者数不胜数,以至于市民都打出了“暴力団追放”(取缔黑社会)的横幅。
日本是个警察多如麻的社会,随着治安的转好,警察全都闲出毛来了。
偏偏日本人社会非常看重他人眼光和评价,警察一闲,就会被骂成“米虫”。
所以,为了不挨骂,日本警察是整天拼命找事做,显得自己很忙。
这样的警察一多,暴力团可就惨了。
日本后来还推出了“暴力团对策法”,用以“防止黑社会人员不正当行为”。
身上有纹身进澡堂了?盘!在商店里逗留太久?盘!吓到小妹妹了?狠狠盘!
2012年有个叫“工藤会”的暴力团成了“暴对法”政治的典型,根据法律条文,他们被定义为“全国で唯一の指定特定危険指定暴力団”。
然后公安委员会在他们的活动范围拉了警戒区,开始“严打”。
凡是在这个区域内的暴力团员统统处于严管状态,什么强行约人出来见面、跑人家屋去的,连给人发邮件都不准,乃至在附近随意走动都是被禁止的,遇见就立即逮捕!
被盘久了,平成后期几个黑帮基本是该上岸的上岸,该洗白的洗白,该坐牢的坐牢,该死的死了,所以传统的日式暴力团已经越混越难混。
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对暴力团影响也很大,良好的社会福利,较高的教育水平,再加上低迷的欲望,躲在家里看漫画啃老才是平成肥宅们的日常,鬼才愿意去极道天天挨白眼。
像“山口组”这种大型暴力团,从干部到组员被抓了不止多少次,随着极道事业的日薄西山,他们也开始不断内卷和分裂。
自平成27年8月,神户的山口组表明要脱离第六代山口组以来,山口组在短时间内分裂成三个对立团体,矛盾不断激化。
特别是神户山口组和第六代山口组两个组织,他们相互之间爆发多起火并,连令和元年都发生了多起使用手枪等凶器的杀伤事件。
连山口组都混成这样,其它的组织可想而知?日本的暴力团从此开始飞速下坠,人数不停减少,大量人员被解散和转行。
至令和元年,日本暴力团人员只剩28200人,比平成末年减少了2300人,降速非常快。
其中黑社会性质的人员有14400人,比上一年减少1200人,准成员13800人,比上一年减少1100人,
总而言之,日本的“极道事业”已经陷入了低谷,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最后惨到什么程度呢?日本有段时间出现大批的“食品盗窃集团”、“饥饿的三文鱼小偷”、“在当铺抵押手枪的人”,几乎全是穷途末路的暴力团员在生事,他们被称为“贫困暴力团”事件。
你看,这得有多走投无路,混黑道混到这份儿上也是没谁了。
但日本警视厅也提出了不容乐观的意见:暴力团组织虽然暂时式微,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立激化而发生的变化。
暴力团们精简了人数,反倒会增加其资金的充裕度,提高其活动能力和威力;当激化的矛盾愈演愈烈时,他们亦会威胁到普通市民的安全。
不管怎样,随着日本社会的逐步变革和开明化,暴力团这种黑暗中滋生的病菌,越来越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
美国大选票数怎样?
现在是北京时间2020年11月5日10时,
美国最新选情是,拜登264票,特朗普214,拜登领先!他仅再需6张选举人票,即拜登只需再下一州,就可赢得大选,问鼎总统宝座!
本届美国大选,有超过1.5亿人参与投票,堪称历史上背景最复杂,关注度最高,竞争最激烈、情节最跌宕的一届大选;也让很多人弄懂了美国大选的游戏规则。
一、游戏规则。
简单说,选举为间接选举;并非是选民一人一票,直接选出总统;而是选民通过专门的由538人组成的选举人团决定。一句话,最终决定美国总统命运的仅538人。
二、一步之遥。
在我们的睡梦中,拜登已拿下威斯康星、密歇根两个“关键摇摆州”。拜登仅需6票!截止至目前,尚未计票结束的内华达州(6张选举人票),拜登明显领先特朗普。即拿下一个内华达州就够了!
拜登信心十足地说,“现在经过漫长的一夜计票,很明显,我们正赢得足够多的州来获得胜利选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我到这里来并不是宣布我们已经胜选,我是想说,当计票结束,我们相信我们将是赢家。”
三、美国人认真了。
超过1.5亿人参与投票,见证着美国人认真了,这是美国人对特朗普抗疫不力做出的回应,他们期待改变!
拜登深谙此道,他说,“这里,由人民统治,权力不能被剥夺。它来自人民。”“正是他们的意志决定了谁将成为美国总统,而且这只由其意志决定。”
四、特朗普真急了!
特朗普竞选团队提起诉讼,要求威斯康星州重新计票。理由是,“威斯康星州的几个县出现了违规行为。”“民主党人正密谋剥夺和稀释共和党人的选票。”
五、邮寄选票。
可以肯定的是邮寄选票中,支持拜登的更多一些。因此,特朗普抨击邮寄选票的做法,他称,这样的选举历史上没有先例;既增加了选票监督的难度,又使篡改、制造假票成为可能。
一句话,邮寄选票“侵害”了特朗普的利益,这无疑为美国大选带来了极大的变数。
综上,目前拜登领先,距赢得大选仅确6票,特朗普如果翻盘,可以去买彩票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台湾高雄在旅游等多方面有什么变化?
在2018年的台湾,最火的人与事就是代表国民党空降到南台湾的高雄市竞选市长的"秃子"韩国瑜,竟然翻转高雄,终结了民进党在高雄20年(如果加上原来的高雄县则是33年)的执政,让高雄市重回蓝天,而且刮起了一波无可抵挡的"韩流"。
或许也是因为这则新闻与事件,让对岸以及海内外的华人朋友们,都开始关注高雄,而两个月来,高雄的转变是明显的!
韩总无论是竞选时或是如今的当选后,都需要兑现:"人进得来、货出得去,高雄发大财"的际选口号与政见,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更多人去高雄旅游,协助韩总达到"人进得来"!
其实在2018年11月24日的投票以前,直到2019年的春节元宵,高雄已经呈现了与过去相比大幅提升的人潮。
韩国瑜竞选时的"三山大会"(凤山、冈山、旗山),以及最后一场的选前之夜,高雄造势会场已经不是人满为患所能形容。
而在他当选以后的就职典礼,到跨年、春节直到元宵,去高雄的人潮不断,屡屡创新高。
例如:春节期间搭乘渡轮去旗津的游客与市民达到30万人,打破高雄渡轮的载客的纪录,最夸张的一天,游客要等90分钟才能搭上回程的渡轮。而高雄捷运也在年初三打破单日37万人次的流量,几乎高雄所有的景点如:西子湾、驳二特区等,游客的数字都是破纪录的。
而高雄的旅馆、酒店在去年十一月以前,平均住客率都在五成左右,而就在11月以后达到八成,更在跨年、春节时达到95%以上甚至满房。
就更别说高雄夜市的摊商忙到忙不过来,甚至偷偷涨价而惹怒了韩国瑜。
这些都证明了一点,韩国瑜的当选高雄市长,高雄市活过来来了,尤其在旅游、观光等方面更是明显。
至于,想要去高雄的大陆朋友则要有心理准备,高雄的住宿费用不再便宜,高雄的夜市人会很多。不过,体会一下过半民众支持"九二共识"的地方,感受一下欢迎两岸和平交流的市长,相信是一个游宝岛的好体验!
台湾的综艺节目为什么不如以前了?
从老三台的时代到现在的电视频道爆炸式增长,台湾的综艺节目依然保持了它原有的一些特色和风格,重视交流、谈话、模仿、搞笑。虽然对整个华人世界的影响不如以前,尤其在2015年《康熙来了》停播之后,台湾很少再有标志性的综艺性节目。吴宗宪的《综艺大热门》、《小明星大跟班》依然没有逃脱之前talk show的基本模式,许多老面孔不停地往返出现在各个节目中,而新的血液又难以顶上,外部的竞争又如此之大,使得很多节目做不长、做不久。
预算的限制严重台湾综艺借吐槽最严重的,恐怕还是预算的严重限制。电视台的增多必然使得每个综艺节目的预算大幅度缩水,使得大型的户外节目、邀请大明星、大卡司的节目几乎不太现实。而使得以“通告艺人”为主体的谈话类节目越发成为台湾综艺节目的主流,沈玉琳、小钟、nono、小甜甜、小马、马国贤、APPLE、赵正平等等,这些“通告艺人”成为各个综艺节目的主力,讲笑话、说故事,造成了许多节目的同质化趋向。而即使在这些通告艺人中,也有好笑、不好笑之分,很多艺人还是无法独当一面。像沈玉琳一样可以一个人撑起一个节目的人少之又少,像国光帮帮忙这样屹立多年的节目也少之又少。
另外,台湾的法规也不允许在节目中的代言和广告置入,这极大地限缩了电视台的收入来源,影响了综艺节目的制作品质。
脱口秀的泛滥 地方特色明显脱口秀的泛滥,直接导致了台湾节目的同质性非常高,很多艺人把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节目上反复来讲。而且,台语和台湾地方特色非常明显,集中关注的都是台湾小的演艺圈或生态圈当中的故事。在《康熙来了》之后,很少有节目再能吸引华人世界的关注和共鸣。这一点在台湾的影视剧创作中也体现的非常明显。
外部竞争的强烈赵正平在吴宗宪的《小明星大跟班》节目中说过,以后恐怕想看好的综艺节目,只有往对岸来看了。现在,其实有不少台湾艺人和通告艺人来大陆发展、上节目,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不仅使台湾综艺所能依靠的人才资源越来越少,而且使得更多的台湾观众关掉电视、用网络收看大陆的综艺节目。这是数十年来罕见的,大陆对台湾综艺文化的影响和反哺。这种市场的自由选择的力量更为巨大。因为,大陆提供了更多的节目样式和更好的选择。
但是,台湾节目的多元、多样、才华横溢、热情、综艺感等很多元素,依然是我们所缺少的,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两岸文化只有不断交流和学习,才能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