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医保产业链,谈判中问「你们是不是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
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浪费医保的钱,不仅是国家医保局要去做的,而且是每个公民都要去注意的。
在此之前,大家要充分了解医保现状!第二点,公立医院主导的报销体系,使得医疗消费中存在大量浪费。
截止到2013年,绝大多数人享受到了医保兜底的权益,这一点体现在了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上:2000年前后,个人支出占6成,而2013年降到了3成。但实际上,个人卫生的支出反而还花得更多了:2003年个人支出是3678亿,2013年则高达10927亿。个人花钱的比例降了一半,实际支出却翻了3倍,可见卫生总开销增加了至少6倍。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我国医保的供需组合说起。我国医保的供需组合是全世界罕见的。根据全球的医疗发展历程来看,有两条基本道路:全民公费医疗:一切由国家接管,国家税收出钱、国家统筹公立医院提供服务,居民看病都免费,代表着“公家公办”的垄断大锅饭,典型代表英国NHS;全民医疗保险: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筹资,看病的人自己花钱,医疗服务则交由市场提供,放开竞争,代表着“不干涉”的充分商业色彩,典型代表美国个人医保。要么选前者, 国家出钱,让大家都能免费看病,但医院也得归国家管,一碗水端平,皆大欢喜;要么选后者,大家看病自己付钱,但是得放开竞争,有得挑:谁家便宜、服务好,大家就去谁家看病。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身国情,二者择一。但我国医改在2003-2013年这跌跌撞撞的10年里,却独创了一种组合:市场化的需求方——居民看病,花的钱是自费+医保报销;行政化、垄断化的供给方——公立医院强势垄断医疗服务,民营医院不成气候,形不成竞争。这其实是医改两派拉锯的结果:市场派确立了全民医保路线,政府派却掌握了供方,强化了公立医院的地位。但是这样,带来一个尴尬的结果——过度医疗。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在2018年《财经》年会上披露:中国目前的医疗消费中,30%是过度医疗,很多钱被浪费掉了。而且,医疗专业知识浩如烟海,不光患者不懂,监管者也未必全懂。处在垄断地位的公立医院,借着现代医疗科技发展,不断升级医疗行为,让每个病种的消费单值大大提高,就能从患者口袋和医保资金两边得到更多的收入。比如微创手术的普及、更先进的检查手段、更多的耗材、更好的设备、更贵的药品等等。治病救人,用好东西无可厚非,但外人很难判断是不是每个行为都值得。第三,是夸张的医疗通胀。
除了老龄化和过度医疗,还有第三点,医疗通胀。通胀,就是指钱不值钱了。放到医疗领域也是一样,现在花同样多的钱,却享受不到和过去一样的医疗服务,这就是医疗通胀。根据美世11月4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2019年,根据保险公司的报告,医疗费用上涨了9.7%,增长速度是通货膨胀的3倍。2020年,医疗费用将上涨9.5%,是通货膨胀的3.5倍。如果医疗通胀率一直保持每年10%左右的速度,也就意味着医疗费每7年就会翻一倍。而通货膨胀翻一倍,却要整整20年。人民的消费水平跟不上医疗通胀,这更加剧了“看病难”的局面。医疗费用涨,但是池子里的水不跟涨。 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够用。一面是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压力,一面是客观上存在的浪费,还有一面是夸张的医疗通胀。我们的医保捉襟见肘,而且会越来越捉襟见肘,实在正常。但是!关乎全民生计的大事,不可能不管。那么,该怎么管?出路又会在哪里?过去100年,全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哪个国家、何等发达,医疗服务都有一个“不可能三角”:低价、高质量、便利,这三者无法共存。比如英国的NHS公费医疗,就牺牲了便利;美国的个人医保,牺牲了低价。我国医保改革的前10年,实质上就是在追求“不可能三角”:适度而不是无限度地增加医疗的投入(低价)、在可负担的价格范围、可接受的等待时间里(便利)、让大部分国民得到基本的、而不是全部的医疗服务(高质)。不过是在不可能三角的每一个点上做出了一些妥协,希望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但这种脆弱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一定程度上说,其实我国的医疗服务在这3点都做出了成效,其中便利这一点,更是全世界数一数二。因为即便在三点上都做了让步,其实仍旧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基金池告急,无以为继。其他国家的医保情况如何?他们是怎么做的?我国是不是也要借鉴其他成熟国家,改变路线,调整策略?我们就来看看欧洲和美洲最发达的两个国家之一:英国和美国。1. 借鉴英国?医保退一大步,大病全管,小病全不管
很多人觉得国外医保好。要真是那样,未尝不能给我国医改一些启示。但国外医保真的那么好吗?几个留学生同事的反馈是,在国外根本不敢生病,生点小病只能自己在家熬。因为英国实行的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HS)完全由国家买单。医保基金80%-90%来自政府财政收入。而且95%医疗机构是国有的,医护人员也吃国家公粮。从开销到提供服务,国家全部包揽。大凡重病(比如癌症),手术、住院、包括做化疗、住重症监护病房,都由NHS出钱,患者一分钱不用花。而且英国全国公民都能免费享受。这一点,NHS确实做得很好,排名常年占据世界第一。但这套体系也有问题。想象一下,所有人看病都不花钱,那如果谁稍微有点不舒服就去医院,英国的医院会挤成什么样子?基金池的钱够撑几年?现实中,英国的对策是几乎完全放弃小病的保障。日常发烧感冒,甚至肠胃炎,看医生都得排队一周。很多小病等上一周都自愈了。不想等就只能看私人医生,价格起码40英镑(约400人民币)10分钟。这钱NHS就不管了,全部自费。这也是很多欧洲国家医保的通病。这显然与我国国情相违背。我国医疗体系和医保最为人称道、最让来华老外惊叹的,就是物美价廉,方便快捷。医疗服务本就是稀缺资源,我国不论大病小病都能那么方便、容易地看病,反而是奇迹。除了宏观调控,还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 感恩。2. 效仿美国?交给市场调节:旧政无功无过,新政又贵又烂
美国的公立医疗保险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帮助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济计划(Medicaid),和帮助老人的老年人医疗保障计划(Medicare)。经费来源民众交钱和财政收入各占一半。而美国的“职工医保”是通过商业保险实现的,与我国类似,个人缴一小部分,企业缴大部分。这也是不少人有“国外保险意识更好”的错觉的原因——如果算上我国社保,中国居民“保险意识”也不差;直到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了时任总统奥巴马的医改法案。·让本就不咋地的美国雪上加霜。奥巴马新医保让每个家庭每年多交相当于30000多人民币,看病时却要自费80000以上才能使用。而且尽管大家交的钱多了,基金池反而开始入不敷出。因为对重症、慢性患者参保不加限制,征再多钱都是不够用的。新政的本质,其实就是把重病、慢性病患者高昂的医疗成本,转嫁、均摊到了更多本无需承担这笔费用的人群身上。普通民众、医生、政府、保险公司,除了那些重病患者,没有一方从中获利。(图中显示各州承保奥巴马医保的保险公司数量。紫色为4家以上,橙色为1家。可明显看出2015年-2017年,大量保险公司退出奥巴马医保计划)所以毫不意外地,奥巴马医保在2017年5月4日被国会众议院叫停。经过这番折腾,美国医保伤筋动骨。美国医保之路,显然也还在试错探索中,甚至中间走了很大弯路。同样给不了我国医保优化太多好的启示。减少保障内容、依赖市场调节,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工夫,都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优解。路还是要靠自己走。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有关部门这些年都做过哪些尝试:3. 兜:政府掏钱,大力财政补贴
钱不够用,那就政府拨款。而实际上国家确实一直在加大医疗投入。过去曾有公知说“每年投入3000亿,就可以全民免费医疗。”现在看来这话谬误太大了。来看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过往几年政府在医疗卫生上的投入:财政支出每年都在以24%的速度增加,更是在2014年起就突破了“万亿”。医疗卫生总费用,对总GDP的占用越来越高。从1979年的3.07%一路爬升到了2019年的6.60%。想靠财政补贴帮医保脱困,无异于抱薪救火,最终结果多半是陷入死亡螺旋。4. 再分配:个人账户缩水,加大统筹
今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新的医保改革征求意见稿。因为牵扯到的利益太多,引起全网哗然。意见稿内容很多,我概括一下其中相关部分:过去职工医保个人缴费2%,企业承担8%。个人缴的钱,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企业缴的8%其中30%也进入个人账户。这次改革后,企业代缴的那30%也会进入统筹基金了。也就是说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职工医保的收入会更多进入统筹基金。究其根本,是因为很多年轻人、身体健康者,很少生病,个人账户里结余了很多钱。据统计去年已经达到了8000多亿。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个人账户却不够用,负担很重。此举预计能让统筹账户每年多2000亿收入,用以弥补亏空,盘活资金。同时严格限制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以前某些药店卖运动鞋、甚至卖鸡蛋、洗发水,然后套现医保卡的事情就不可能再有了。看病的正事钱都不够花,岂能再浪费在这些小事上?这项措施刚刚实行,效果如何有待长期关注。个人看来,虽然不是深挖根源的核心措施,但会是一项比较有效的辅助手段。5. 探索属于中国的改革之路:提高效率,改变结构
我们想要寻求破局之法,其实有一个正是要反思的: 另付利松选择死亡的那一代医保,问题出在哪?2005年前后,国内医疗市场滥用药物乱象猖獗。05年一年就有1万多种药品获批上市。但其中多数都是没有疗效的所谓“辅助用药”。药企花钱疏通门路,让药品进医保目录;再用高额回扣打进医院。形成了医保部门——医院——药企的三角利益关系。医院进购高价药,医生大肆开药,医保无度报销,所有人都赚了盆满钵满。医保资金浪费在灰色产业里,遭殃的是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监管层迅速作出反应,雷霆手段处理了相关人员:2007年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罪被判死刑;2010年重庆市药品招标办公室副主任邓先碧落马,成为实行药品集中招标以来最大宗案件,时称“重庆医保窝案”。同时连续出台多项措施,整顿虚高的药价:2006年,发改委明确药品加成: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价不得超过购入价15%,初步控制药价;2009年到2017年,全国陆续开始彻底取消药品价格加成,要求零差价出售药品,给控制药价再下一剂猛药;同时,因为量价一体,控好了价,还要控量,把薄利多销的空子一并消灭2015年,出台药占比政策,控制开药量,患者用药花费超过30%,医院不但拿不到医保报销,还要罚款;同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发起“史上最严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令”,要求药企主动撤回存在临床数据造假的药,否则企业负责人将被立案调查;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五次会议中提出“带量采购”新政,由政府牵头,医院公开、集中采购药品,严控购药用药。这一套组合拳,逐步把“开药”从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变成了经营成本,同时加大激励报酬,让医生回归医疗服务的价值,从根源上解决药品乱象。前两年,网络上热议的“医保灵魂砍价”的视频,就是出自浙江省医保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许伟的一次带量采购议价。央视揭秘医保药砍价过程v.qq.com/x/page/k3027cv4i5o.htmlv.qq.com/x/page/k3027cv4i5o.htmlv.qq.com/x/page/k3027cv4i5o.html
但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不是绝对完美的。在30%药占比的控制下,昂贵的特效药根本不能乱开,随便一用就会超标。得不到医保补贴不说,医院和医生还会面临处罚。很多高价药进入了医保目录,却消失在了医院。患者依旧只能自费去外面的药店购买。同时,药品销售曾是医院一半以上的收入来源。而且药物的运输、仓储、以及使用时药剂师、医生的人力成本都不能忽视。全国医院数量庞大。要搞清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的财务状况有何影响、又该如何补贴,难如登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带量采购之后,医院的利益怎么保证?医生的收入怎么保证?似乎这个问题,又陷入了困局。最近之所以花这么大心力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前段时间注意到这么个现象:比如一个孩子得了罕见病,但是有特效药才能治好。 这个特效药要几十甚至几百万才能用,普通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很多好心人看他们可怜,就在网上叫嚷着要把特效药纳入医保。朋友们,你们是真没搞清楚我们的医保的真实状况啊。 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告诉大家, 小米粗饭我们还能撑得住,海参鲍鱼是真的负担不起啊。大家要清楚,其实说到底,医保改革的根本矛盾,是老百姓对医疗的需求,和医保资金池有限的钱的矛盾。我们国家针对医保的改革,真的很努力了,努力搞钱,努力节省,可是前路依然还是很凶险。那么,怎么办?也许,我们应该允许医保适当退一步,降低对医保的过高期待。还记得这张医疗不可能三角吗? 高质量、低价、便利,也许只能三选二。如果全都要,那就只能在挣扎中继续前行。回顾医保20年,成效是明显的。百姓害怕看病贵,看病难,希望多保一点;医生工作超负荷,希望能多赚一点或者能体谅些;国家医保改革,不过是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继续负重前行。参考文献:《中国医保体系的特点和缺口》 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中国医保20年改革发展历程》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罕见病为什么难以纳入医保范畴?》 知乎回答《上半年医保基金收入下降9.8% 控费难题待解》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居民医保难题待破》 田巍 刘敬峰 车俊杰《奥巴马医保为什么一定会爆?》 知乎专栏《为什么英国这样全民医保的国家总被笑话看病排队时间长?》《无尽的硝烟:医改十五年拉锯战》 饭统戴老板《全民免费医疗还是全民医疗保险》 学习与探索杂志《中国医疗保障70年:回顾与解析》 仇雨临《社会保障评论》第3卷人民都需要治疗就医用药啊?
投资基金都是看长远,一年或者两年如果是正收益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短期一个月,半年跌是在合理范围内。不必过于担心。投资马上有结果,那就是赌博了。
那么成本到底有多少呢?
其实最近我也看了关于国家灵魂砍价的这个新闻,看了他们这样努力,我的内心还是有些小小的触动的,我们现在很多的人觉得药价很贵,其实不单单是你们觉得,就我来说,有时候我觉得也是很贵,就单单对于我们普通人去看个病,有时候就需要几百元,这是我们很多农村的人所不舍得。
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了解农村的,因为老一辈的人,相对来说生活是比较节俭的,我从我爷爷奶奶这一辈就已经体会到了。
有一次我和奶奶去逛街,想着给奶奶买一件好看的衣服穿,我们从集市一头走到集市的另一头才找到很好看的一件,而且奶奶也是特别喜欢,但是当我去付款的时候,奶奶突然说不要了,因为看了一下价格,不想要了这件衣服其实在我看来也是有些贵了,可是只要是奶奶喜欢这些也都无所谓的,但是奶奶突然说不要了,我想肯定是看到这个衣服上面的单价了,所以就说不要了,怪我没有把上面的标签给摘掉。
之后奶奶回家之后,我又重新去到这一家店,把这件衣服给买回家了,奶奶看到我买回来衣服了,我说这个衣服买回来,人家是不能退的,所以奶奶没得办法就接受了,所以很多时候,老一辈人才更珍惜这所有的一切。
现在来说我们现在很多的药品,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好多药品走进医保,而且我们现在的政策也是用医保来兜底,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够相比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对于人民的独特优势。
其实对于特药这一块,国家还是比较重视的,就单单这一次的谈判来说,国家将一瓶70多万的药谈判到3万一瓶,足以见得国家对于这个小团体的重视,所以很多人都好奇,这么贵的药,国家一下子可以谈下这么多。
其实从侧面去想一下,药企研发这些药的费用可能都需要好几千万甚至是好几个亿,这些都是需要从生产的药品中收回成本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很多药品在好几年前都是几万或这是几千块钱一瓶,现在在医院都降到几十块钱一瓶了,这就是药品已经过了他们的专利期限,而且这些药品的生产成本肯定不是很高。
所以你们要问生产成本,那这个肯定不会很高,高的就是刚开始的研发费用比较高,所以前期都需要药企一点一点的去收回成本,所以此时国家就来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用医保政策来为我们兜底,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所以很多时候,通过量来尽量的压低药企的价格,所以很多时候,这个价格也就被压下来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药品会从很高的价格降到很低。
一部分主要是国家通过医保来承担,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基数比较大,通过量以此来压低药品的价格,其实就单单是这个价格药企还是有利润可以赚的,因为大量的人使用这个药品,即使一瓶赚取块钱一年能够卖9千万瓶,那这利润也是可想而知。
因为如果单单是成本的话,可能确实不是很高,因为科学家在研发新药的时候也是会考虑这些成本问题的,所以基本上生产成本不会很高,主要是研发费用还有就是生产药品的设备等等这一系列费用,都是需要药企收回成本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看时看到药品会很贵的原因。
我解答的可能有时候不太准确,如果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为什么大家反对新医保?
新的医保改革方案将过去实施多年,由社保局划拨到在职人员医保卡上的门诊费砍掉了60%至70%,作为医保共济基金,可以在社区医院或公立医院看病或买药,花费了的钱可以进行二次报销。这样改革。由于不能在药店买药了,给退休的老年人带来了很多困难,也会造成医院挂号、诊病、取药都要排队,而且享受医保福利的自费部分增加了不少。因此,引起广大退休人员的不满。
三医联动六保指的是什么?
三医联动:指的是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即“三医联动”。也就是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通俗的说就是“三医联动”
六保: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