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分别什么时候出现的?
2020年10月发现于印度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编号B.1.617.2)命名为德尔塔变异病毒。
2021年11月发现于南非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编号B.1.1.529)命名为奥密克戎变异病毒。
是不是病毒在不同的源体不断地升级?
不是。这里从微生物学角度简单讲一下。
这种微生物有很多类型,这里就说一下冠状的。最早发现,是在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的。从关注的方面来说,它有几大特点:
1、只糟蹋脊椎生物;
2、它的表面糖蛋白与核心蛋白都可以变异;
3、这玩意对于变异有瘾,就算在培养皿里也可能变——其实它是顶不容易培养的,大多数株型无法在细胞培养里存活。
微生物学上为什么要关注它?正是因为它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它只与脊椎动物为敌,所以说“不同的源体”并不准确。顺便,理解你的意思,但实际上这词是你自己创的吧?
这种微生物的表面蛋白主要有S蛋白、M蛋白和HE蛋白,表面蛋白也可以变,只不过这种改变是很无所谓的,是一种简单的结构重组,影响不大,就不细说了。那么当初刚开始传出变异的消息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显而易见,没造成什么麻烦。
关键在于这种微生物的核心。它的核心是RNA基因码和一种碱性磷酸蛋白,这个碱性磷酸蛋白发生改变,它的整体性质就变了。现在出现的情况,就是这种情况。
换句话说,你想搞定它,也得“料敌机先”,不管它的碱性磷酸蛋白变成什么样,都要能打击它。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这种微生物的特征就是“不老实”,随时在变。即使是目前的十几种“常驻”株型,其实也早就发生了变化,只不过绝大多数都只发生在表面蛋白。
事实上你可以这么理解,它并不是一个固定形态的微生物种,一直在成长。它的每一次所谓的“变”,只不过是它新的成长阶段。所以它可怕。
因为严格来说这种微生物还没达到真正的成熟形态,而你又不知道它成长到什么时候才会完事,由着它成长,我们就只能疲于应付,于是才要花大力气,赶紧把它掐死在摇篮里。
换句话说,它甚至不需要什么“不同的源体”——这都什么词——只要它存活,它就会成长。哪怕是在完全不变的环境下,环境不变,它也会变,而且它会变成什么样还没法确定。
只不过,如果有不同的载体,从“微生物种群”的角度讲,是可以加速其成长的,而且可以更多样。
所以微生物学就一直以其为标的,研究这种微生物的特性。为什么会有实验室专门研究这玩意?因为它的可能性,其实就是人类的可能性。微生物是以小见大,想要得到的答案,就是如果这个情况放在人类身上,人类会怎么样?人类从这种模式里能学习到什么?能不能复制人家的成功模式?这就是微生物学的终极目标,一切的研究最终是要落到人类本身。
病毒变种反复突破疫苗?
如果十年新冠病毒都还没被控制,说明这种病毒十分多变狡猾,十年后足以感染地球的一半人口了,在这漫长的病毒斗争中,很多国家的经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动乱饥荒将在很多国家出现,此时的世界变得经济一片萧条,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爆发,不要小看病毒对世界的破坏力,所以说病毒一定要控制住,否则后果不可想象,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没被控制的情况下,随着对病毒的深入研究,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是低概率事件。
在回到病毒本身,经过十年与病毒的抗争中,无论疫苗,还是人的本身免疫力,都比以前大大增强了不少,病毒只会对小孩和老人造成一定威胁,病毒经过十年在人身体上游走,已渐渐适应的宿主,不再那么疯狂,人类也研究出很多法子应对它了,比如说中药和西药双管齐下,加上对它的病毒原理以研究的非常透彻了,十年后人类打上一支疫苗就可以对付它了。
因为新冠病毒和艾滋病这些病,还是有所不同,艾滋病是攻击人的免疫系统,一旦人的免疫系统遭到彻底破坏,那么各种病毒就会深虚而入,新冠病毒只是蒙蔽了免疫系统,一旦免疫系统觉醒,知道它是外来入侵者,就会着力绞杀它,随着人类的对该病毒越来越掌握,用不着十年,它对人类健康威胁将渐行渐远,人类一定会战胜它。
美国发现新毒株可二次感染?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超过370万,世界各国都在认真应对这种病毒,但是这种病毒也在不断的变异演变中,据美国《洛杉矶时报》5月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新的新冠病毒毒株,看起来它比新冠病毒大流行初期传播的毒株更具传染性,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二次感染。
美国《洛杉矶时报》5日文章报道称:由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研究者们基于对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个冠状病毒序列的计算分析,发现一种新版本的毒株正在转变为主要毒株。
这种新的新冠病毒毒株于2月份在欧洲出现,很快传播到美国东海岸,自3月中旬后大量扩散,速度超越其他新冠病毒毒株,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唯一种类的毒株,这也说明它比新冠病毒大流行初期传播的毒株更具传染性。而且科学家们还认为它还可能使人体在第一次感染后容易受到第二次感染。
针对这种新冠病毒新毒株的特性,洛斯阿拉莫斯的病毒学家们写了一份长达33页的报告,于5月5日发表在生物医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报告称意大利是最早发现这种新毒株的国家之一,2月份最后一周首次出现,而美国最早是在3月中旬发现,纽约大致出现在3月下旬。
关于这种新冠新毒株的传染特性是,无论它出现在哪里,只要它一出现,感染患者数量就会超越其他的新冠病毒毒株,而且某些国家只有这种毒株,很显然这说明这种新毒株的传染性已强到没对手,但是科学家们却还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传播力更强的原因。
除了传播力更强之外,研究者并未发现新毒株比原始毒株更具致命性,但是研究者分析认为,这种新毒株和原始的毒株在很多特征上已经大不相同,那么这意味着将很可能会导致出现一种比较棘手的情况,就是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或其他毒株的感染痊愈者,虽然已经产生了对这些毒株的抗体,但是可能无法对这种新毒株免疫,因此有可能会出现新冠康复者“二次感染”的情况。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新媒体》5月6日文章《美国研究发现更具传染性新毒株成为主流,可导致二次感染》
南非新冠变异病毒Omicron爆发后欧美为什么恐慌?
新冠变种Omicron被发现有多达50处变异,有可能避开现有疫苗形成的防线,传染性更强。欧美非洲裔移民很多,来往密切,Omicron完全有可能已经在欧美的社区内传播,形成新一波大流行。这就是欧美恐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