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防军向黎巴嫩境内开炮,黎巴嫩是沙特和伊朗博弈的牺牲品吗?
黎巴嫩11月10日向沙特喊话“要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同一天警告有关方不要将黎巴嫩当成“代理人冲突的竞技场”,如此一来,你说黎巴嫩是不是沙特与伊朗博奕的牺牲品?!事实上,地中海之滨的小国黎巴嫩从来都是全球超级大国与地区强国搏博奕的牺牲品。
从历史角度来看,当年美苏争夺中东时,黎巴嫩就成为双边争夺的中心。当时,以苏联为后盾的叙利亚总统老阿萨德(现阿萨德的爹)派萨姆导弹部队进驻贝卡谷地之后,美国立即指使以色列空军将这支导弹部队一夜炸毁,连带的是黎巴嫩的军民伤亡!几年前,我曾到过贝卡谷地当年叙军导弹部队阵地,满眼看到的都是当年空袭的痕迹,七扭八弯的导弹残骸附近是成片毁坏的民房。谷地的幸存者后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跟我们黎巴嫩有什么关系?我们怎么就成了争夺的牺牲品。”从地缘政治来看,黎巴嫩也是中东各国争夺乃至大打出手的敏感神经。每次中东战争几乎都把黎巴嫩卷入其中,或是各方的代理人在黎巴嫩大打出手。比如说长达16年的黎巴嫩内战居然是被约旦驱离后无家可归而被黎巴嫩好心收留的巴勒斯坦游击队与基督教长枪党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让黎巴嫩国民分为两派,迄今为止仍能在贝鲁特的大街小巷看到累累的弹痕,当年堪称贝鲁特最豪华最高档的饭店迄今仍是一堆废墟。有不少贝鲁特的出租车司机后来都回忆说,内战最激烈的时候,车载广播里最常听到的消息是:几点几分,贝鲁特X区X街正在交火,请司机们注意绕行。司机们自嘲是各类路况广播。内战消停后,伊朗的真主党民兵与以色列又爆发冲突,以色列国防军闪电般地推进黎巴嫩,将半个国家炸成一片废墟。
从谍战角度来看,贝鲁特在全球是与卡萨布兰卡、东京、华盛顿、莫斯科齐名的间谍中心。有机会去贝鲁特旅游的小伙伴们可以留意下街面上随处可见的全球智库与“研究机构”分支,表面上都是科研,根子上大多则是情报搜集、交换与分析据点。当然有谍就有战,各种阴谋与血腥是跑不了的。当年真主党民兵曾经绑架一名苏联外交官,结果克格勃居然找到了这伙真主党民兵的亲朋好友,然后送了几“块”到真主党民兵总部!这次沙持、卡塔尔和阿联酋宣布紧急从黎巴嫩撤离本国公民,而且沙持警告说,黎巴嫩如同向沙特宣战,以及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沙特不明朗的命运(他出访沙特时突然宣布辞职,有传言称是被沙特逼迫辞职,目前被软禁中,悲催!!!)都说明,沙特和海合会国家可能会在不久后对黎巴嫩采取军事行动。而这次行动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以伊朗为后台的黎巴嫩真主党民兵介入了也门的内战,并且向也门接连发射导弹,导致也门反而对沙特形成威胁。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黎巴嫩真主党民兵虽是“民兵”,非正规军,但其武装力量远超黎巴嫩国防军,而且真主党民兵所在的贝卡谷地和南黎都有自己的统治体系与管辖地区,国防军和黎巴嫩政府对其事务根本插不上手。终一句,地中海小国黎巴嫩无论多么努力想过太平日子(比如说刚刚从内战中恢复过来,试图建成一个地区的金融中心),就是摆脱不了沦为外来力量博弈牺牲品的命运。同情同情再同情!!!
哪方得到的利益最大?
最大的获益者是以色列。
以色列不喜欢特朗普的政策特朗普容易让人误读
特朗普喜欢表现自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极限施压来摆平事情,说白了就是他喜欢把自己表现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尽管他的背后是美军的实力),来为自己总统竞选加分。上次伊朗击落美军最先进的无人机后,特朗普却意外地叫停了对伊朗的进攻,他的反复多变更容易被解读为软弱可欺,事实上他很快就表现出有意和伊朗进行谈判。这一切都很容易发出错误的信号。
事实上塔利班就误读了,塔利班看到特朗普不顾一切地想从阿富汗撤军,决定再来个临门一脚,彻底把美军快点赶走,于是就发动了对美驻阿富汗使馆的进攻,发射火箭弹,尽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却彻彻底底把特朗普惹毛了,美宣布彻底不与塔利班谈判,并大举进攻,仅仅第一天就打死上千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并威胁使用核武器。
以色列非常不喜欢特朗普的政策
以色列和伊朗双方都在厉兵秣马,都想置对方于死地。伊朗正偷偷从黎巴嫩、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地区、叙利亚等地包抄以色列,积极建设导弹基地和挖地道,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打垮以色列,为此以色列不惜得罪黎巴嫩、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不停地对伊朗军队在这些国家的导弹基地和地道进行轰炸。而特朗普却天真地认为可以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极限施压来摆平事情,要和伊朗总统在联合国会面,对此以色列是敢怒不敢言,只好一边积极轰炸伊朗军事设施,一边耐心等待伊朗人犯错。
伊朗主战派是爱国者还是误国者伊朗经济有些难
其实伊朗目前在美国的制裁下,经济和民生问题非常突出,伊朗普通人在制裁后经受着苦难,越来越多的报告指出,伊朗现在粮食价格上涨达75%,药品短缺,尽管这些不受制裁,但是受到国际银行结算体制的影响,一切变得困难。据FocusEconomics的预测,伊朗固定资产投资下滑8.1%,进出口下滑超过25%,今年伊朗的经济总量将收缩9.3%。如果此时能够缓解一下制裁,得以补充体力,与美帝改日再战,也不失为一个变通的方法。
伊朗主战派是爱国者还是误国者
甲午战争的时候,我们知道主战的未必就是爱国者,像翁同龢之流甚至是误国者。主和的李鸿章就未必是卖国者,甚至可以说是有担当的、有责任感的人。
特朗普其实特别想和伊朗和谈,为此他是顶着自己政府高官、主流媒体和华盛顿政治头面人物共同反对的压力下做到的,但是发生了沙特油田被袭事件后,目前和谈已经被完全破坏了,特朗普只能选择对伊朗动武。因为这件事不仅仅是财产损失这么简单,这件事发生后,已经意味着国际原油供应不安全,如果这件事最后能被轻轻放下的话,那么将来谁都不能保证会不会有更大的篓子捅出来。
其实在目前状况下,伊朗本身经济状况就不佳,如果再遭到美军的打击,经济和军事将会出现垮塌,而且在遭到美军打击后,伊朗很长时间都不可能再与美国和谈,整体形势将非常不乐观,有极大可能出现螺旋式下滑。
美国和以色列获益很大以色列一直想假美国之手除掉伊朗的核设施,发生这件事后,伊朗在国内的与核设施有关的,将会遭到美军的重点关注,美军甚至可能一举端平伊朗国内所有导弹基地、导弹制造工厂和防空设施,将来以色列空军进入伊朗境内,将如入无人之境。伊朗军力将倒退十年以上,胡塞武装将来想获得导弹估计也很难了。
伊朗的虎须如果被拔光后,估计国际油价又要重回大熊市。对所有产油国,包括俄罗斯和沙特都不利,从美军向伊朗国内投下第一枚炸弹开始,国际油价就会先涨后跌。
伊朗如果虎须被拔光后,美国将不再有兴趣和伊朗会谈,伊朗大概率将陷入被美军和以色列联合围剿的困境,日子将会越来越艰难。
我是“天下会会天下”,欢迎关注!
在总理和俄罗斯军方高官会谈之时?
7月2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对以色列进行了“未事先公开的紧急访问”,并与内塔尼亚胡举行了会谈。根据报道,拉夫罗夫甚至是为此放弃了“主持一场外交会议”,改由副外长代替主持会议。可见此次访问以色列的突然性,这纯属是临时决定安排的访问活动。
7用24日,以色列空军发表声明称,击落了一架“进入以色列空域2公里”的叙利亚空军飞机。以色列方面称,叙利亚飞机进入以色列空域前就受到了监视,在其进入以色列空域2公里时,向这架叙利亚的苏—24战斗机发射了2枚爱国者防空导弹,将其击落。这架飞机坠毁在了叙利亚境内,是否真如以色列军方所说的“进入以色列空域2公里”,现在还很难说。不排除以色列只不过就是找了一个借口,击落叙利亚战机,从而借此向俄罗斯展示以色列立场的可能性。
以色列此举显然是在向俄罗斯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7月23日的会谈,俄罗斯的态度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只是提出伊朗军队后撤100公里,这与以色列的目标相差太远,以色列拒绝接受。换句话说就是,俄罗斯并未要求伊朗军队从叙利亚撤出去,这让以色列很不满。俄罗斯在前段时间公开称“伊朗军队将继续留在叙利亚,短期内从叙利亚撤军不现实”,这无疑是向外界表明俄罗斯支持伊朗的态度。为此,在俄罗斯表态之后,7月11日,内塔尼亚胡飞赴俄罗斯,与普京协商解决伊朗撤军的问题。
以色列不会与俄罗斯为敌,只针对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等侵犯以色列的军事目标。内塔尼亚胡无非是希望俄罗斯向伊朗施压,迫使伊朗军队撤离叙利亚。内塔尼亚胡后来声称,接受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保留对叙利亚境内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军事目标的打击权力。显然内塔尼亚胡并未能就伊朗撤军的问题获得普京的支持。拉夫罗夫与格拉西莫夫此次“紧急访问”,并未能就“伊朗撤军”问题与以色列达成一致意见。以色列声称“多次确认不是俄罗斯战机,才予以击落”,这无疑就是向俄罗斯表示:以色列不会与俄罗斯为敌。
这次“紧急该问”,主要是因为近期以色列的动作,俄罗斯意在寻求与以色列在叙利亚战场上继续合作。以色列对于美、英等国支持的“白头盔”组织撤出叙利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有消息称,以色列对耶尔穆克盆地的伊斯兰国武装以及戈兰高地附近的零散反对派武装给予了支持,这对叙利亚德拉西部地区战事的结束,无疑会是一个阻碍。尽管无法改变叙利亚的局势,但迟滞叙利亚的和平进程,对俄罗斯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拉夫罗夫与格拉西莫夫急着访问以色列,恐怕就是为叙利亚南部战斗的解决而来。
以色列还无法影响叙利亚的局势。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队一直是以色列的“眼中钉”,内塔尼亚胡多次访问俄罗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伊朗撤军。俄罗斯为自己的战略考虑,自然不可能顺着以色列的意愿——美军控制的代尔祖尔、土耳其控制的阿夫林、美土控制的曼比季距离解决还早着呢。以色列的态度也表示了,俄罗斯该谈的也与以色列谈了,接下来就是斗智的时候了:该敲打的时候,普京绝不会客气。美俄在叙利亚战场上的博弈已见胜负,以色列绝对不会在这时候找不自在。
结束语,等着吧,儒道之主认为:德拉地区的战斗离结束没多长时间了,就凭那点反政府武装,根本就翻不出浪花来——以色列不过就是敲打叙利亚政府军别动其它心思,让伊朗看到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实力。以色列震慑的是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对于俄罗斯?以色列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德拉战斗之后,才是好戏开始的时候,拭目以待。
美国以色列空军飞机悍然抵近骚扰民航客机?
7月24号,伊朗航空公司MahanAir(马汉航空)一架编号为W51152的客机,在执行伊朗伊玛目霍梅尼机场——黎巴嫩贝鲁特机场的航线,经过叙利亚上空飞行时,两架隶属于美军的F_15战斗机以极快的飞行速度向客机靠近,为避免与战斗机相撞,民航客机紧急下降高度,降落在黎巴嫩贝鲁特机场,在飞行员的紧急机动动作的过程中,客机上的几名乘客受伤。
一开始的时候,伊朗国家广播公司曾推测,F_15战斗机的飞行员是以色列人,但特拉维夫方面通过媒体表示,此事与以色列无关。
而美国军方也很快承认了军机在叙利亚遭遇伊朗客机的事实,但否认吓阻,拦截。两架从叙利亚坦夫基地起飞的F_15战斗机对客机进行了“目视检查”,当战机飞行员确定伊朗飞机为客机后,F_15便安全飞离。
尽管叙利亚动荡目前仍被联合国定性为“政治问题”,但这里从2011年就已经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但被俄罗斯否决。因为禁飞区一旦形成,俄罗斯和伊朗将无法通过航空手段向叙利亚提供帮助,目前除了俄罗斯和伊朗的飞机,几乎没有其他国家的航空器敢经过这里。
美国和以色列指责伊朗利用马汉航空的民众客机,向叙利亚和黎巴嫩境内武装分子提供帮助。
有一个公开的秘密,伊朗一直借用伊拉克领空,向叙利亚运输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事人员,美国也多次以此为借口,威胁伊拉克如果继续为伊朗提供领空,美国将重新考虑对伊拉克的援助。
2012年9月19号,奥巴马政府确认,至少117架载有武器装备的飞机,经由伊拉克领空飞往叙利亚,为巴沙尔政权提供武器,而这些飞机分别来自伊朗(TranAri)航空公司,马汉(Wahan Air)航空公司和亚斯(YasAir)航空公司。这些航空公司至今仍在美国的制裁之列,美国人不得与这些航空公司有生意往来,这些公司在美国的资产也被冻结,其所有的飞行轨迹都在美国的监控体系之内。
不用说,美国一定会用其国内制裁法来解释此次危险的“伴飞”。
伊朗至今也不愿承认在叙利亚的武装存在,更不会承认通过民航向叙利亚和黎巴嫩运送武器的事实,但又无法阻止美国和以色列对其飞行器的监控。而事实上,自从今年1月8号,美国猎杀了伊朗大将苏莱曼尼将军之后,伊朗就减少了用民航运送武器的危险动作,美国人对伊朗客机的“伴飞侦查”,也并非掌握了运送武器和政军人物的真凭实据,只不过以此警告伊朗人:这条路行不通。
然而美国如此鲁莽的“抵近侦查”,的确非常的危险,尽管这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禁飞区,但客机仍有被“误击”的可能
1988年波斯湾袭船战中,美国就曾经误击过伊朗的客机,尽管事后也向伊朗赔付了1300亿美元的“损失费”和“抚恤金”,但美国却拒绝为误击事件道歉,原因是:伊朗明知道海峡上空战云弥漫,早就属于准禁飞区了,为什么还要将自家客机置于危险的境地?
类似的危险动作,以色列也经常在表演,今年2月10号到11号,以色列F_35A隐身战机对叙利亚大马士革展开了大规模空袭,主要目标是打击伊朗革命卫队和导弹部队。俄罗斯国防部称,在此次空袭中,以色列空军差点击落载有172名乘客的俄罗斯民航客机。2018年,叙利亚防空系统竟然错误的击落了一架俄罗斯伊尔_20侦察机。
2014年7月17号,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在执行由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航行任务中,经过乌克兰上空时,遭到了“山毛榉”地对空导弹的袭击,飞机在空中解体,298名乘客无一生还。注意: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表声明,马航所用航线在事发前为安全航线,并非在禁飞区内,而至今也没人为此次空难负责,官司也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扯皮。
可以想象,战乱地区的每一只眼睛都充满了警惕,不要说飞机,哪怕一只飞鸟都有可能被高度关注,明明知道叙利亚在打仗,是不是不应该让载满平民的客机从这里经过?雷达系统毕竟是没有灵魂的机器,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伊朗人由于高度紧张而误击乌克兰客机,就是典型的案例)。万一被敌人错判为战机,一枚导弹就有可能酿成悲剧,即便事后肇事者可能被惩罚,死难家属也能得到赔偿,但死掉的人是永远都活不过来的。
在此次“抵近侦查”事件中,美国人肯定有错,“空中杂技”很可能因为技术原因而酿成惨剧。但战端一开,谁能保证危机四伏的天空不会出现意外?说白了,这里早就应该是禁飞区了!然而很遗憾,对于伊朗和俄罗斯来说,这里不是。
现在的叙利亚,已经很难用正义与否来辨别各方的行为,但在战争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护平民,难道不是各方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吗?
四次中东战争的始末?
一,1973年发生于中东地区的战役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
二,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六日战争埃及(约旦)联盟的惨败,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戴维营和约》令埃及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三,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