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语出惊人,是一种什么心理战术吗?
谢谢@诗浪人 邀请!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特朗普既然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当然也就具有他自己特色。
比如题目说特朗普经常性的出尔反尔。在常规者眼里,只要自己说出的话,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能更改。大家都赞美说这是“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君子一诺,驷马难追”。
其实特朗普也是如此,只不过他和别的人不一样之处在于,正规的人,讲究过程,既在行为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但是特朗普只追求目的,为了结果,可以在过程中不择手段。
比如特朗普竞选时就承诺的美墨边境墙,他到现在都在努力实现建造美墨边境墙这一计划。不过大家可以从特朗普修建美墨边境墙的筹资上见证到了特朗普出尔反尔的嘴脸。
比如特朗普为了拉拢选民,信誓旦旦的说美墨边境墙的所有资金都要墨西哥出,当特朗普赢得大选后,又改口说,美国先垫资修建,然后找墨西哥要,……到了今天,特朗普绝口不提向墨西哥要钱的事,变成了向美国纳税人要,美国管钱的众议院不同意,那就政府关门,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泼妇。至于给美国民众造成的灾难性影响,特朗普根本就不在乎。
特朗普创造了美国史上最长时间的政府关门后,为了保住特朗普政府继续存在,不得不向众议院妥协,却又打起了利用“美国进入紧急状态”为美墨边境墙挪用资金的鬼主意。
从特朗普执政以来的种种作为,可以特朗普无论做什么事,都先定下目的,然后不惜自毁形象,为了达到目的,用尽了下三滥的手段。比如和某大国贸易大战,总是在谈判取得成果的时候,特朗普该全部推断,逼的对方不得不从谈判承诺的基础再次让步,开始谈判。
再比如特朗普宣布从叙利亚撤兵,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就是掐准了美国前国防部长,创造性的炒了“疯狗”的鱿鱼,然后让土耳其空欢喜一场。
所以说特朗普是一个只盯着利益的商人,尔虞我诈,利益最大化是他的本性,所以特朗普的出尔反尔,谈不上是心理战术,只不过是特朗普把商界惯用伎俩习惯性的用到了政治上了。
怎么看待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交火?
每每听到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又交火的新闻,第一个反应就是正常,不交火才不正常。对于印巴交火事件的新闻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词汇就再度!不用说以前,笔者就这近半年的印巴交火事件的新闻简单梳理了一下,2017年10月2日,印巴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再度交火,10月14日再度交火,12月23日再度交火,12月25日再度交火,2018年1月15日再度交火,请注意这些只是大的交火事件。根据巴基斯坦外交部的说法,进入2018年才2个月,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已经开火几十次了。2015年152次交火,2016年的228次交火,说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交火不断,炮声连天实在不为过,这里可以说是世界上军事冲突最为频繁的实际控制线。
为啥会这样?又老生重弹了,那就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扒拉一下历史吧,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历史上是搭过伙过过日子的,在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以及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时期都是搭伙的。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入侵印度,并带来了伊斯兰教。1206年,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集团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1206年~1526年),德里苏丹国之后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1526年-1857年),他们都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这样伊斯兰教在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和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完成了宗教替代,但是顽强的本土的印度宗教印度教依然在其大部分地区保持了主体地位,这就为日后印巴分治埋下了伏笔。
从1757年到1849年,英国最终征服了印度,建立了英属印度,一部分是英国直接控制的殖民地,另一部分是受英国所控制的土邦。土邦印度从面积上占五分之二,人口上占四分之一。1947年,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到达印度后,提出了按照宗教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建立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该方案最终为各方接受,1947年印巴分家。当时的562个土邦,绝大多数加入了印度,很少一部分加入了巴基斯坦,最后只剩下了克什米尔、海得拉巴、朱纳加德这三个土邦未决定归属。
海得拉巴土邦80%以上的是印度教徒,但是王公却是穆斯林,邦主米尔·奥斯曼·阿里汗企图凭借该邦巨大的实力使海德拉巴成为独立国家或者加入同宗同教的巴基斯坦。朱纳加德土邦居民中80%以上是印度教徒,王公也是穆斯林,1947年,该土邦王公到了最后决定加入巴基斯坦。但是这两个土邦最后都被印度接管了政权,巴基斯坦也没说什么。克什米尔穆斯林人口占整个土邦的77%,而土邦大公却是印度教徒,1947年,该土邦王公在犹豫了很久后宣布加入印度并要求印方派军队进入。巴基斯坦终于无法再容忍,既然海得拉巴、朱纳加德在事实上都按照宗教人口比例决定了归属,所以以克什米尔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为由,主张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印度则丝毫不退让,1947年10月第一次印巴克什米尔战争爆发,这就是克什米尔问题的缘由。
之后在1965年进行了第二次印巴战争。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巴基斯坦独立时有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构成),印度支持东巴独立,印度出兵东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在东巴和西巴两线与印度作战,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最后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实际上,在英属印度时期,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对于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的基本以山地为主的克什米尔,印巴为什么都不肯让步?这和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有关,克什米尔处于帕米尔高原的中心地带,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接壤,西南面就是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东南面就是印度的恒河平原。就像打仗一样,从下往上打高地很难打,克什米尔居高临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无论谁完全掌握此地,对对方都是一个巨大危险,所以谁也丢不起。
现在克什米尔由印巴两国实际控制,分为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度占据3/5,印控克什米尔比较富饶。实际上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已经很难再有大的改变,也难再发生大的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事实上的有核国家,一旦因为克什米尔再开战并用上核武器,双方都玩完,国际社会也不会允许。
那为什么印巴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交火不断呢?这是一个博弈论的问题。首先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可能都会息事宁人。然而印巴却是实力不对等,首先看印度,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个多亿,GDP总量为2万亿美元以上,巴基斯坦面积8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个亿,GDP总量约3000亿美元。印度一直以来都是不断扩充军事实力争当世界一流大国,其陆军规模为150万,所以常规军事实力要强于巴基斯坦。然而作为强势一方的印度对巴基斯坦却不是却绝对强势,从历次印巴战争来看,巴基斯坦并不惧怕印度,印度军队也没能取得绝对优势。强势一方想获取主动权,而相对弱势的一方又不甘示弱,谁也无法取得重大胜利,这也就是为啥在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不断重复再度交火的原因了。
伊朗反美总统内贾德还活着吗?
强硬真的就好吗?再者,强硬也要有“技巧”,一味的口头强硬未必是明智之举。很多域外国家的吃瓜群众似乎很欣赏内贾德的霸气,再加之内贾德的“平民”身份,也就更添了几份好感。于是,有人甚至将他和普京相提并论。显然,他的智慧还不足以和普京相比。同样是说威胁的话,普京比内贾德含蓄多了!比如,在谈到核武器问题时,普京曾说过“俄罗斯如果不在了,还要世界干嘛?”普京的话并没有指向谁,但人们一听就明白,霸气中还带着点忧伤。而内贾德呢?他就直接多了,“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就是从内贾德口中说出来!虽然当时很痛快淋漓,但这样的口头狠话究竟给伊朗这个国家,给伊朗这个民族,给伊朗人民带来了什么?我想,域外国家的吃瓜群众是感受不深的。
2005年8月,就任伊朗总统不久的内贾德以他的强硬姿态第一次站在了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也自此使伊朗处在了世界热点问题的风口浪尖。当着全世界的面,内贾德霸气的宣布:伊朗有权研发核武器。一石激起千层浪,伊朗国内的民众沸腾了!他们为拥有这样的“霸气总统”而自豪。国际社会却懵了!因为,很多年了,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这么不加掩饰而又理直气壮的宣布要拥有核武器。比如以色列,即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有了核武器,但至今也没有公开承认过。而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也早已有了核武器,但在克什米尔的冲突中,不管打得多么惨烈,它们也从没有以核武器威胁过对方。内贾德这样强硬和高调,究竟给伊朗带来了什么呢?是长达十年的国际制裁。
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的霸气宣言,为自己迎来了无数的粉丝,同时也给他的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在被内贾德霸气的发言震惊后不久,联合国就通过了对伊朗的全面制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能允许有“新的拥核国家”出现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国际社会的底线!为此,俄罗斯也是投了赞成票的。因为俄罗斯不傻。因为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民众清楚,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不能因为现在和伊朗关系好就同意伊朗拥有核武器,因为那样的话,也有可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挖坑”。因为,一旦有一天两国恼了,伊朗的核武器就可能“调头”了!所以,直到现在,俄罗斯仍然在坚守这个底线!5月15日,普京在会见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时表示:“我一再告诫伊朗,最好是留在伊核协议内”。普京还说了“俄罗斯不是救火队”的话,其意已无需解读。
我们再回到内贾德问题上来。由于内贾德摆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国际社会开始了对伊朗长达十年的制裁。伊朗也被迫进行了自力更生。虽然自力更生很光荣,但只有伊朗老百姓对“光荣”的体会最深。激情过后是伤感,几年以后,伊朗民众切身感受到了内贾德强硬政策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于是,温和派站了上风。毕竟,人民不能抱着那个“黑家伙”当饭吃。况且,那个黑家伙还遥遥无期。无奈之下,哈梅内伊只得放弃对内贾德的支持。实际上,在内贾德的第二个任期尚未届满时,那时的内贾德已经失去了对政府的控制权,因为哈梅内伊已经在实质上收回了权力。2013年,温和派的鲁哈尼上台了。
就任总统后的鲁哈尼和有美国留学经历,且在伊朗驻联合国机构任过职的伊朗外长扎里夫一起主导了伊核问题的谈判,在几个大国的斡旋下,终于在2015年签署了《伊朗核协议》,除美国之外的国际社会纷纷取消了对伊朗的制裁,伊朗也随之迎来了两年的高速发展期,在伊核协议签署后的两年时间里,伊朗的GDP增长率平均为13%。这个数据不低了!伊朗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然而,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伊朗又迎来了再一次的灾难。
特朗普以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和研发弹道导弹以及支持哈马斯,真主党为由,对伊朗恢复了制裁,使伊朗经济迅速下滑,民生问题凸显。2017年底到2018年1月份期间,伊朗因为鸡蛋供应短缺问题爆发了持续一个多月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而销声匿迹几年的内贾德耐不住寂寞了,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猛烈抨击了鲁哈尼政府,然而,伊朗宗教委员会不干了!于是,以鼓动社会动乱的罪名,被哈梅内伊短暂的“控制”了几个月,在答应不再对时政发表攻击性言论后,哈梅内伊又恢复了内贾德的自由。现在的内贾德除了言论上受限外,其他方面还算自由。关于内贾德的这段消息,是内贾德的儿子在社交媒体上透露的。所以,真实性是存在的。
哈梅内伊之所以能稳定的控制住伊朗政局,不仅是伊朗民众对宗教的狂热信仰,也与哈梅内伊的治理策略有关。了解伊朗问题的朋友都应该看得出来,哈梅内伊一直都在用强硬派和温和派相互制约的模式,他有时偏袒一方,但有时又会偏袒另一方。颇似乾隆在使用纪晓岚和何坤时那样的策略。以两派的相互竞争和制约,从而达到政治治理上的平衡,也使哈梅内伊自己的统治更稳固。所以,虽然内贾德有很多出格的言行,虽然内贾德的强硬给伊朗带来了很多方面的被动,但哈梅内伊仍然对内贾德网开一面。哈梅内伊的用意很明显,留着内贾德既是对温和派的制约,也为他在未来局势变化时启用强硬派埋下了伏笔。这就是哈梅内伊的政治手腕。
即使是温和派的当政,现在的美伊局势也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美国已经陈兵波斯湾,林肯号已经到位,战略轰炸机也已经部署在卡塔尔军事基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其它军事基地也已经进入了戒备状态,尽管特朗普可能不想打或不敢打,但却也随时都有擦枪走火的可能。而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内贾德上台的话,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此时不适合内贾德上台。不过,实事求是的说,内贾德也有他的可取之处,那就是他的相对清廉。在这点上显然胜过一些嘴上对美强硬,实则有资产在外的伊朗部分高官。
约翰逊有可能是英国最后一任首相?
关于这个问题,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啊!
但当下英国面临的内忧外患的环境,已经不是鲍里斯·约翰逊能够左右的了,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2019年10月31日来得慢一些,因为这是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而届时鲍里斯·约翰逊很可能和哭着离开唐宁街10号的前首相特蕾莎·梅一样告别英国政坛。
而相比于特蕾莎·梅,鲍里斯·约翰逊似乎更为悲情,因为伴随他离开的,极有可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终结,他很有可能成为英国的最后一任首相。
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鲍里斯·约翰逊,不是因为做了什么成了最后一任首相,而是因为面对最后一任首相的悲剧命运,他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2019年7月24日是鲍里斯·约翰逊就任英国首相的日子,也是他郁闷的职业生涯的开始。每每想到自己面对的一地鸡毛的情况,鲍里斯·约翰逊总想对同为布灵顿俱乐部会员的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即“英国脱欧”的始作俑者亲切地说一句:“Fuck You !”
那么,为何鲍里斯·约翰逊接手的英国首相之位是真正的烫手山芋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1、民粹主义是欲罢不能的毒药
发生在2016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而事实上,这确实是一场闹剧。
西方国家标榜和鼓吹的“民主”和“自由”,确实然很多人感受到了空气的香甜,但却也成为阻碍西方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退出欧盟这样一个关乎英国国运的政治决定,竟然将决定权交给了广大民众,这本身就很不严谨。
众所周知,“公投”虽然能收集民众的直接意愿,但由于民众受制于视野、学历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政治家的长远眼光,总体感性的他们一方面很容易情绪化,另一方面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物一叶障目。英国加入欧盟固然要分摊大量费用,但成员国之间关税互免,英国还能借助欧盟这棵大树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长远看确实对英国有利。
但眼下的欧债危机和难民潮等让英国民众不满意了,他们将这种不满发泄到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上,最终做出了脱离欧盟的决定,英国就在这些“鼠目寸光”民众的决定中走向了脱欧的不归路。
尊重民众意愿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否定,但没有精英集团参与决策的“脱欧”,在后续民众以及精英集团的博弈中注定拖泥带水。而民众既不想承担脱欧的后果,又想要欧盟给予的各种优惠,这种田园式女权的搞法注定让欧盟失去耐心。而英国国内政客为迎合民众选票又一次次地阻挠脱欧进程,这让英国的脱欧之路显得异常坎坷。
虽然欧盟一再表示,如果英国单方面毁约可以“既往不咎”,但民粹裹挟下的英国政坛已经别无选择。鲍里斯·约翰逊作为保守党领袖,除了接过特蕾莎·梅的接力棒,将脱欧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外别无选择。而当脱欧后的英国民众失去了欧盟时期的各种福利,后悔不迭的他们会再次掀起对政府不满的浪潮,两次二次公投请愿就说明这个问题,而“弱势”的政府除了自我了断没有其他办法,鲍里斯·约翰逊的结局可想而知。
2、地区分裂是积重难返的顽疾
脱欧之所以如此“墨迹”,除了英国“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无耻搞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英国脱欧特别是硬脱欧成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作为英国的时代也将走向终结。
之前的英国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但内部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部分都有一定的自治权。如果说英国是一级代理商,那么他们就是二级代理商。
这样的结构,使得二级代理商也和欧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当一级代理商不想玩了,并且想要带着二级代理商一起离开,那这个结构就摇摇欲坠了,因为二级代理商的权利将会受到致命伤害。
所以,在被强行带走的情况下,想要继续留在欧盟内的苏格兰等地区再次抛出“独立公投”信号,如果说2014年55.3%对44.7%的苏格兰独立公投结果只是被英国精英集团轻易逆转的结果,那么在英国强行脱欧的情况下,苏格兰在群情激奋中势必能做出更加有利于独立的选择。这意味着一旦英国脱欧成功,英国的分裂也将随之开始。
而比苏格兰“离婚”更要命的是北爱尔兰,长期以来,虽然北爱尔兰属于英国,但因为英国和爱尔兰同属欧盟,虽然分属两个国家,但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障碍。而一旦英国脱欧,带走北爱尔兰,届时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之间将会竖起高墙,重新出现硬边界,而届时北爱尔兰恐怖的动荡将会再度上演,这无论对北爱尔兰还是爱尔兰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
而北爱尔兰一旦追随苏格兰独立,多米诺骨牌倒下,则威尔士也表示扶我起来试试,直布罗陀等海外领也表示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那么英国很可能就只剩下英格兰,届时鲍里斯·约翰逊将成为英格兰首相。而如果作为英国主体的英格兰也和当年的俄罗斯一样来个“独立”,戈尔巴乔夫对鲍里斯·约翰逊表示张开怀抱等你。
3、地位尴尬是进退维谷的忧伤
无论入欧还是脱欧,都折射出了英国上下无时不刻不在散发的焦虑,而这种焦虑,从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就开始了。
简单说来,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英国曾经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但是因为穷兵黩武,更因为殖民扩张的不可持续性,英国最终被其他国家如美德等国赶超,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彻底沦为二流强国。
但经此变故,即便以吃土度日,英国也免不了时刻将“老子当年”的豪言壮语挂在嘴边,这不仅让别人不爽,更让自己迷失。
日不落帝国时期的英国,孤悬欧洲大陆之外,以“光荣孤立”自居,擅长离岸平衡手,坚决不和欧洲大陆上的屌丝做朋友。
但二战结束后,英国和法德等国同时沦落,在英国保持着自以为是的高傲时,法德以“欧洲煤钢联营”起步,逐渐发展成了影响欧洲甚至震撼世界的欧盟。
直到这时,发现晚了一步的英国才死皮赖脸地要求加入欧盟,但即便加入欧盟,英国也无法比肩甚至取代法德两国在欧盟内部的领袖地位,这是英国最不爽的地方。
拿的份子钱差不多,享受的尊重和权利却这么少,英国表示心好累,不想和欧盟继续玩了,于是脱欧的意愿越来越明确,加上无知民众的推波助澜,脱欧终于木已成舟。
而脱欧后的英国,不仅无法重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相反还会因在被欧盟“抛弃”后陷入孤立的境地。美国虽然和英国心连心,但绝不允许英国东山再起。
所以无论鲍里斯·约翰逊脱欧还是留欧,本质上都是英国各阶层在给政府提要求,那就是“让英国再度伟大”,这是鲍里斯·约翰逊说的,但他却办不到。
而认不清自身定位的英国各阶层,必将在惨烈的脱欧中遍体鳞伤、一蹶不振。而鲍里斯·约翰逊作为英国最后一任首相,虽然不能力挽狂澜,却可以溜之大吉。而英国的命运,却将继续沉沦下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张召忠分析特朗普还任几年?
张召忠因点评风格独树一帜,被网友戏称为局座。局座并没有预测过川普能任几年。但是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美国民调普遍看好希拉里能够当选美国总统时,局座语出惊人,称在最后时刻可能会有黑马逆袭。
事实证明,局座的眼光犀利,川普依靠亲民的路线,打败了高冷的希拉里,这也显示出了局座的功力。然而凡是被局座奶过的,都没有好下场,从萨达姆到卡扎菲,无一例外的都凉了,这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也正起着作用。
在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后,局座继续发力,认为川普若执政8年,他肯定会是第一个把美国经济从世界老大带入世界老二的美国总统。美国因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2020年一季度的GDP下降4.8%。而且美国新冠疫情截止5月8日,累计确诊超过129万,累计死亡人数为76804人,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美国GDP的80%是由消费带动。在遭遇新冠疫情笼罩下,美国4月份失业人数达3300万人,美国失业人口只能靠每月的1200美元艰苦度日,美国消费疲软已经显现。国际货币组织更是预测美国2020年的GDP下降5.9%。而我国是在新冠疫情中最快恢复过来的,局座的预测可能不需要8年,美国经济衰落恐怕就会提前到来。
而根据局座的语气,他是非常希望特朗普能够执政8年。川建国的名号不是吹的,川普都能说出喝消毒水抗疫的言论,我们还怕他个啥。而且自从川普上任以来,美国就陷入孤立主义的浪潮,提高贸易壁垒,在世界国际组织退群,高举美国优先的旗帜时,损害了美国传统盟友的利益。这也让其在新冠疫情爆发时,公然与德国,法国抢夺医疗物资,甚至禁止美国向其铁杆盟友加拿大出口医疗物资。这更加导致美国在新冠疫情过后,美国的传统盟友重新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局座的神预言并不是唱衰美国,而是美国由于长期在全球中穷兵黩武,美债已经突破22万亿美元,其在全球事务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再也无法充当世界警察。特别是美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大量举债,宣布无限额量化宽松。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美国的新债旧债一起袭来之时,就是压垮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年少不识张召忠,听懂已是不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