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王国弹珠,看过的动漫能全部列出来吗?
卡通动漫那可是小时候最甜美的精神食粮,从我记事起到现在临近而立之年,看过的作品虽然不多,但部部堪称经典。
《天线宝宝》
不知封存在记忆力多少年了,至今仍不忘其主题曲的最后一句,“天线宝宝,天线宝宝,说,你,好!”然后四个头上戴着奇形怪状天线的玩偶从一座山丘里走出来向大家问好。
《鼹鼠的故事》
画风有点魔性,剧情基本忘得差不多了,记得好像就是关于小鼹鼠的一系列短篇故事,偏幽默风格的,但又不是那种卖丑的搞笑,带有一点哲理一点启发一点人性的介于大人与儿童之间的幽默。
《猫和老鼠》
世界级别的经典大作,至今仍会时不时的回头看一遍,不过版本比较多,各版本画风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最早看的是汤姆跟杰瑞在室内场景的剧情,女主人、肌肉狗、汤姆的狐朋狗友以及杰瑞的各种亲戚会时不时的客串。
《海尔兄弟》
人物五官基本没什么辨识度,十分相似,都是以肤色、头发、胡子来区分角色,但胜在剧情够吸引人,总是幻想也能够跟小伙伴们一起环游世界搏击风浪。
《虹猫蓝兔七侠传》
打斗场景干净利落、儿女之情荡气回肠,光学校门口小卖部的塑料武器不知道买了多少把,有为了正义不择手段的马三娘,也有虽为反派但其情可鉴的黑小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与背景故事。
《哪吒传奇》
“三头六臂显威力,千征百战斗魔法,要问他名字叫什么,哪吒哪吒,小哪吒。”燃的一踏糊涂,这BUG放到现在仍不落伍,关键是动画本身的质量也非常过硬。
《四驱兄弟》
音速战神、冲锋战神、蜘蛛王、三角箭,这些耳熟能详四驱车名称为每年压岁钱的唯一去处,在轰鸣的马达声面前鞭炮显得那么无力。
《游戏王》
现在车库里还有用空调纸箱装的两万多张游戏王卡,上学时代每逢寒暑假,先花三天时间给卡数一遍,而后横扫附近几个小区,打卡摔卡飞卡崩卡盖卡,到后来的牌组决斗。
《海绵宝宝》
到现在也挺火的当时是在少儿频道看的,好像是cctv8,八点种鞠萍阿姨跟小鹿姐姐,童年就盼着她俩的节目了。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电视里有没有一个神奇的频道,叫“互动点播”,会放各种各样的动画片,不过常常会有重复的。
到今天还能一直看的无非是一些日漫,像已经完结的火影死神,还有正在连载的七龙珠、海贼王、职业猎人、名侦探柯南等等,攒上个把月找个舒服的日子看个痛快,另外还有像薄樱鬼、鬼眼狂刀、赤红之瞳等这些篇幅比较短的,也是工作生活中不错的调剂。
其实对于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卡通动漫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那种吸引力,之所以能够继续追下去,多是一份对童年的追忆以及不舍罢了。
你从小到大看过印象最深的卡通动漫是什么呢?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哦。
文▎小夜
您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呢?
我的童年可能往前推30年了😂,天天说的都是电子游戏,这次说点现实游戏吧,那个年代电子游戏还是很少有机会接触的,本来电子产品就不多,游戏机这种东西更是难得玩一次,倒是每天玩的最多的就是和街坊的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了,好了,以下我说几个看看有多少人和我玩的一样。
跳房子我小时候好像我们不叫这个,就说是玩沙包了,玩法是这样,先拿粉笔在地上画格子,格子就像图上的一样,最后也是有一个天坑,每个人从1号格子开始玩,错了就换人,先把沙包丢到1号格子里,然后开始单脚跳,跳的时候不能跳进有沙包的格子,不能踩线和出格,另一只脚也不能落地,1号通关以后就23456依次丢依次跳,越往后难度越大,因为沙包要丢的更远,算通关以后开始背对着格子丢沙包,难度更大了,大体上规则就是这样,可能我有记错的细节但大差不差,就这个简单的游戏上小学了还经常会玩,非常有意思还可以锻炼身体,比现在的小孩子玩王者要好太多了。
打洋片(拍面包)洋片就是街上老奶奶卖的那种,很大一张,上面有什么三国历史人物了,黑猫警长圣斗士希瑞之类的,买回来用剪刀剪成一张一张的小洋片,然后踹兜里出门和其他小朋友开战,一般来说这个是男孩子专属的游戏,几乎是没有女孩子玩的,因为每次打完回家手都会跟搬了煤一样黑😂,“面包”是用纸叠的,两张纸折成正方形,成本比较低,废旧的作业本都可以制作,那种包书皮的牛皮纸叠出来的最结实了,玩法都是一样的,剪刀石头布开局,谁赢了谁先打,另外的人要先把自己的洋片或者面包垫在地上让人打,一人打一下,谁给别人的拍翻过来谁就算赢,可以获得对方的洋片或者面包,可以两个人玩也可以多人混战,还有一种玩法是“石台”玩法,找一个台阶或者楼梯的一层,也是互相打,谁把别人的打到台下谁就算赢了,都非常的有意思,就是玩久了手麻手疼😂。
捉迷藏这个应该小伙伴们都是一样的了,宇宙通用的游戏,一群小朋友剪刀石头布,最后输的那个人当“鬼”,要趴在墙壁上蒙着眼睛数100个数,期间其他小朋友开始散开各自寻找掩体进行隐蔽,数完以后“鬼”就开始跑出来找人了,找出来的就算输了,最后找不到的就算了,输了的人再次剪刀石头布看谁当“鬼”开始下一局,有时候玩到饭点了,没准藏起来的小朋友就直接回家了,可怜的“鬼”还在到处找人,那时候还有大家商量好了坑鬼的,就是鬼在数数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回家去了😂,可怜的鬼啊哈哈。
你童年都有什么游戏?
难以相信出生于一个没有电脑的时代,可能现在很多新时代年轻人无法想象没有电脑的时代是怎么样的,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有各种高科技陪伴着。
对于很多80后的叔叔阿姨们就经历过没有电脑的时代,这个时代即是他们的童年,我很荣幸也经历过,但是没有电脑的时代我们也过得很开心。
其实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就算你的童年有电脑又能做些什么?
当然你肯定会这样回答:
有电脑就可以玩游戏啊!
有电脑就可以上网聊天啊!
有电脑就可以天天看剧啊!
有电脑就可以偷偷看动作片啊!
你这样说倒也没错,但是对于80后的我们,没有电脑依然可以玩游戏,依然可以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反而有电脑会过得更加孤独。
其实80后的童年有小霸王,80后的童年有GAMEBOY,80后的童年有街机,这些都可以玩游戏,虽然画质没现在的游戏漂亮,但可玩性比现在的所谓大作强多了。
小霸王1993年中山市小霸王公司推出了一款虽然长相有点像电脑的键盘“电脑”,但一点电脑的实际意义都没有的家用插卡式游戏机,这款游戏机玩的都是现今被视为经典的游戏,比如:《打鸭子》《超级马里奥》《魂斗罗》《坦克大战》《小蜜蜂》《魂斗罗》《街霸》《忍者》《沙罗曼蛇》《洛克人》《炸弹人》《冒险岛》等等都是非常好玩的游戏。
没错,这些游戏其实也是任天堂公司FC(NES)红白机里的经典游戏,小霸王的家用插卡式游戏机只是仿制品,但小时候的我们不在乎是否仿制,而是在乎它可否玩游戏。
GAMEBOY其实当年的GAMEBOY游戏机就是我们的“手机”,称为手掌“掌上”游戏机,现在称为“砖头”游戏机。
在现在看来这款任天堂公司出品的第一台掌上游戏机确实有点像砖头,但是当年没电脑的时候,这已经是高科技了。
当年80后的我们拿着GAMEBOY就是“孩子王”,因为GAMEBOY有很多从没玩过的游戏,还有很多一定会打“爆机”的游戏,所以GAMEBOY的游戏非常耐玩,对比现在的手机游戏,GAMEBOY游戏简直都是“爆款”游戏。
《精灵宝可梦》《瓦里奥大陆》《塞尔达传说:梦见岛》和各种RPG游戏都是每个拿着GAMEBOY的孩了最爱玩的游戏,80后的我们都是玩这些游戏长大的。
街机在有街机的年代好像已经有电脑了,但是很多人都买不起电脑,所以还是有很多80后会去街机室玩游戏,街机室是一个公共场所有很多大型的街机游戏机,又大又高清的屏幕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我也是初中时候开始接触到这种大屏游戏机的,只要5角钱就能买到一个游戏币,一个游戏币有时候能玩整整一天,当然要看是什么游戏,有些游戏难道太高很多人都不敢玩,但是有些游戏却成了必玩的“爆款”。
比如:《三国战记》《三国志》《恐龙时代》《街霸》《快打旋风》《拳皇》《合金弹头》《彩京1945》《侍魂》《饿狼》等都是每个来到街机室必玩的游戏。
80后可玩的游戏太多了,就算没电脑我们也不会无聊,因为我们还有现代人玩不到的真实游戏,跳房子、滚铁环、丢手绢、打纸牌、弹玻璃珠等游戏连电都不需要,而我们玩得依然快乐。
对游戏,各有态度,各有观点,欢迎关注我一起讨论。
声明原创:文章所有内容都是本人纯手工打字,绝对本人原创。
你对小时候大家一起玩过的游戏一起吃过的零食都有什么回忆?
作为八零后,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一代人,是最特殊的一代人,是最能见证祖国发展的一代人。
小时候我是在农村长大,那时候的作业还没那么多,那时候还没有各种补习班,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每天一集的动画片和每晚六点多听收音机里讲故事。
因为那时小孩子看电视节目太少,大晚上还动不动就停电,所以晚上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出去街上玩儿,大孩子凑一群,小孩子凑一群。捉迷藏是比较常玩儿的游戏,也更适合多人玩儿。还有“找朋友”丢手绢,跳皮筋,跳大绳,过家家等。
如果是周末,白天写完作业,我们几个小伙伴儿,也会相约一起提着篮子去地里割猪草,割草事小,去地里玩儿才是认真哒!看见道旁谁家地里有西瓜,香瓜,偶尔也会禁不住诱惑偷偷摘一个吃,拔一颗快长成花生吃吃,跑自家地里刨几个地瓜,挖个坑,坑里放柴火,坑上面搭几根小木棍,把地瓜放上去,点着坑里的柴火,烤地瓜,觉得烤差不多的时候,把上面的地瓜丢进坑里的火堆里,总土埋严实焖上一会儿,等再刨出来的时候,地瓜那叫一个香啊!
有槐花的时候,我们也会去摘槐花,个子小的站在树底下捡别人丢地上的,个子大胆子也大的,就会直接爬上树去摘。像我这样个子不矮,但胆子不够大的,就从家里拿来镰刀,绑在一个长长的棍子上,去勾槐花。觉得这样最安全,效率也不差。等大家都摘了满满一篮子槐花时,我们就高高兴兴的满载而归,回家让老妈蒸着吃,炒着吃,槐花香香甜甜的口感,至今都难以忘怀。
暑假里,我们也会去水塘里“钓鱼”:一个罐头瓶子,瓶口上绑上长长的线绳,另一端绑在小木棍上,瓶里放上一些碎馒头,把瓶子放进水里悄悄等鱼儿钻进瓶子,就立马提溜上来,就会看见有小的,大的鱼苗在瓶子里乱窜。有时候玩儿一会儿就把鱼儿们放生了,赶上哪次有稍大的鱼儿进瓶子里,就会拿回家去,让家人给做成鱼汤喝,放点辣椒,香菜,豆腐什么的一起炖,临出锅点上几滴香醋,味道鲜美可口,感觉比集市上买的大鲤子还鲜美!
那时候我们的玩具大部分靠自己做。男孩子们自己做弹弓,叠四角(有的叫啪叽),弹玻璃球。女孩子们常常自己缝沙包,缝毽子。为了做毽子底座,还把老爸呢子大衣上的大扣子给偷偷剪下来,为了做沙包还把窗帘剪了,把妈妈买来做棉袄的花布都给剪了。。。后果可想而知,妈妈生气恼火,我还觉得委屈巴巴:你不给买,我自己想办法,还不对了?!
夏天的夜晚,我们也会跟小伙伴儿三五成群的打着手电捉知了,捉萤火虫,会帮着大人看麦场,在瓜棚里听大人讲故事;秋天的地里会捉蚂蚱、蟋蟀和蜻蜓,会掰几个玉米烤着吃,会找到耗子洞往里边灌水捉弄它们,会帮着大人晒粮食。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娱乐游戏,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丰富,没有现在的电子游戏没有看不完的动画片,但觉得比现在孩子的童年更幸福更丰富多彩。那时候的零食也是有限的几种,大大泡泡糖,爆米花,麻花,辣条薯片虾条,火腿肠,甚至干吃方便面都觉得是美味。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现在孩子的压力,没有上不完的补习班,没有晚自习,没有抑郁没有跳楼,没有跟大人对着干。那时候穿的衣服都很简单朴素,有穿哥哥姐姐的,有打补丁的,有穿父母的,但谁也不笑话谁,脸上的笑脸是发自内心的;那时候吃的是单调的饭菜,但都吃得狼吞虎咽,津津有味。吃得没有如今所谓的“营养餐”,可大家能跑能跳身体倍儿棒,不会像现在的孩子,上个体育课就晕倒,比赛跑步就猝死。
所以我觉得八零后是最幸福的一代,见证了祖国的发展,有丰富多彩的童年,有那么多优秀的电影电视明星和影视作品陪伴我们长大,感觉像成龙,周星驰,李连杰,李保田等等众戏骨那样的好演员,很难再有接班人了。感恩所有的遇见,今生何其有幸!
很早以前电脑上的单机小游戏都有哪些?
小游戏的话不清楚耶,顶多就WINDOWS自带的那些扫雷,蜘蛛纸牌和弹珠等。
如果是说单机游戏的话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帝国时代2、抢滩登陆了,这两款是我最早接触的游戏。
之后也有比较流行的像反恐精英、流星蝴蝶剑等可以单机也可以局域网联网玩的游戏。
其他的还有暴力摩托、整蛊专家等等游戏,当然啦也有一些游戏机上移植过来的比如洛克人、索尼克等。
不知道这些是不是你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