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击恶俗婚闹,对于婚闹现象你们怎么看?
答: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比如:海上婚礼扎气球跳火坑西方婚礼复古方式礼堂喝大碗酒婚礼骑马婚礼抬轿子婚礼车队婚礼骑牛婚礼自行车婚礼中西方婚礼个人比较喜欢古代皇帝婚礼服装大家都喜欢什么婚礼仪式服装 类型的,欢迎大家留言互相交谈――一辈子就那么一次要浪漫哦
面对不良陋习应该如何应对?
结婚本来是件神圣让人喜庆高兴的事,男女双方修成正果在亲友们的见证下走进婚姻的殿堂,开始一个新的生活。然而这几年我们却经常看到很多婚礼过后发生的闹剧,惨剧,让人触目惊心.....
6月2日,在山东淄博张店城内,一名小伙子几乎被脱光了衣服被绑在路中间的信号灯杆上,旁边还有人拿鸡蛋,蛋糕砸他,原来啊,是小伙子结婚,不知道还以为小伙子犯什么滔天大罪呢。同样的,陕西榆林市的某小区,一名男子从六楼跳下身亡,据亲属讲新郎是躲避朋友们“闹洞房”的时候不小心掉下去的,好好的一一个喜事偏偏成了丧事,让人怎能不好好反省婚礼真的能这 么“闹”吗?当然还有很多婚礼陋习,像酒灌 送亲友,结婚是喜事,亲友不喝醉就不能走,丑化新郎新娘,朋友们丑化新郎新娘,让他们穿奇装异服,脸上化奇怪妆;猥亵新娘伴娘......当然还有很多庸俗的行为,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想要活跃下气氛,热闹热闹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反而我们看一些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还没有这么多婚闹的陋习,面对这些只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遭到骚扰时勇敢的说不,拒绝他们,该翻脸就翻脸,不要因为面子去承受这么多,他们既然不尊重我们,我们凭什么还要尊重他们。总之,结婚还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是对于那 些陋习我们真的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我们还是可以继续继承的,那毕竟是经历岁月的洗礼留下来的, 是属于我们的宝贵文化。
不尊重女性的婚闹为何还在继续?
纵然是到了21世纪,依然有很多地方有着婚闹的陋习,而且各地因为地理原因各有不同。而且,因为后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造成现在婚闹的无底线。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忽略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大部分的中国人并没有那么与时俱进。信息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社会中相互碾压。
我们可以看到,婚闹多数发生在农村。人们并没有接受过太高的教育。在这些地方,重男轻女等封建思想依然活跃。教育程度低,所以很多人根本在潜意识里就不觉得这是不对的。这是价值观的认知差异。
而且,婚闹多为男人,这是因为男女关系的不平等所造成的。一群受教育程度低的男人聚在一起闹婚,你还能指望他们想出什么好一点的想法吗?而且,在很多人的想法里,结婚是大喜的日子,不应该生气,所以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
所以,想要这种陋习完全消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
山东淄博闹婚习俗?
婚闹中以闹新郎为主,最常见的是把新郎用胶带绑在树上,往新郎身上扔鸡蛋、倒水、倒啤酒,还会在新郎旁边放鞭炮等。
有些严重的婚闹会把新郎倒立绑在树上,然后往新郎嘴里罐啤酒,往脸上扔鸡蛋。
有的婚闹会把香蕉、黄瓜等绑在新郎身上,让新娘咬,有的还会让新郎扮演猪八戒。
各个地方有哪些结婚习俗?
木桐白云个人首页
洞房后的风俗简谈
洞房后的风俗简谈
家乡的婚俗很有意思,是家乡有传统特色的民俗之一。婚事对于普通人来说,来人生大事之始,所谓成家立业,不成家难以立业,成了家就是大人,一辈子没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年龄再大也不享受成人的礼遇。
这其实很能体现人存在的本质,说到底,人是动物性存在,不婚育何以享受生命的快乐?当然,时下观念变化,有那种种有背规律之事发生,人亦宽之,应属非主之流。
婚礼之隆重热闹,各地大致相同,具体细节则各有特色,本文单就婚宴结束,宾朋散去,洞房灯灭叙起。也许,从热闹后的礼仪中,我们可以感受生活的乐趣。
且说一片黑暗袭来,有私语密话尽可相言,往往言无不尽,事后常为窗外静听者笑为把柄。盖彼时房屋仄逼,床铺靠近窗口,窗外听音甚为清晰之故。
人有不同性格,或强烈或平和或明朗或含蓄,不一而足,效果当是不同。也有言语不当引起日后矛盾者,另当别论。
天明之时,新娘见微光而起,尽快收拾妥当,先扫堂屋,再扫庭院,细心者时见铜板银毫,乃翁媪事前所放,既考儿媳之细致又作奖勤之资也。
烧开水备一家之用,煮一家早饭,煎一锅豆腐,炕一锅糖饼。婆婆也会协助,但一般只做烧火工作。婆婆之意明显,人老渐退,看新人舞弄。
煎豆腐炕糖饼是正式成为家庭一员的汇报性工作,豆腐两面见黄无焦者为绝佳;糖饼则面色微黄无斑点,且完整不破面透熟为上品。
糖饼另装一蓝置新房,为喻日子甜蜜,并备新人不时之需。此俗在贫困年代大显对新人之关爱,足显家乡民风之淳朴!
一家喜洋洋吃罢,新媳妇刷锅洗碗之后,婆婆领着拜访乡邻,教识各高邻。
新媳妇心里忐忑,一圈回来,即帮忙准备中午宴席,父兄要来“会亲”。新亲上门,非同小可,上上席就坐,两新亲不同桌。厨子送洗脸水,上菜有讲究,四菜齐道喜话索喜钱,新亲一显身份二显实力,为日后新媳妇不受气,出手颇为大方,红包成双!
如今走进新时代,一切从快从简,小车来回如飞,新娘早上到夫家中午与郎君一到回娘家酬谢宾朋,新亲则在男方喝喜酒,或晚上到男方会亲。
同城的,为省心省力,两家一同于某饭店联手款待亲友,或午或晚,或午晚两次招待不同人群。
以前,小两口于婚后第三天到女方家作客,曰回门。小两口带六样小点心,糕果之类,踏上回门之路。新女婿,新婚女儿回娘家,热情款待自不必说,母女见面还会眼角湿润,心下亦喜亦不舍。此情可以理解,毕竟母女情浓,母育女多年,心血多耗;女依母多年,精神所托。父亲心中也是万般难舍,奈人前抑制乃一生之习,故说笑自然。然尽管依依不舍,亦不能留宿,密月之期,新房不便空也。
女儿走前,母亲一边抹泪,一边把女婿带来的点心里又添上两样,凑成八样,意喻添发添发,让小两口带走。
如遇极其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回去,新床上要放置升斗,内置糕糖等物,盖以红布,以示未空。现在看来,这一举动,乃是传统生育观的体现,也是希望夫妻亲密和谐,风俗之淳朴、人性之美好可见一斑!
现在回门就在第二天,一切都顺应时代的节奏,速战速决。
考民风民俗,味人生人情,悟生活之道,善莫大焉!
二00九年十月十八日五时
林静 (2012-12-25 07:13:28)
我们山东老家新媳妇做的第一顿饭是煮一锅豆粥。婆婆给大小各种豆子十来种,新媳妇要知道哪种豆子好煮,哪种不容易熟烂,所有豆子下锅的次序不一样,最后粥里的豆子都一块熟。这也是婆婆考试媳妇的做饭本领。
木桐白云 (2012-12-25 08:31:39)
这各地的风俗是非常有趣的,有意思,豆粥。
梅子 (2012-12-25 11:25:55)
上世纪60年代之前,我们那里新媳妇进门第二天,婆婆给一块布,或是裁好的裤子,让媳妇缝。好像没有做饭之类的考验。
木桐白云 (2012-12-25 11:29:06)
那你这里考的就是女红了,总之要考,呵呵,跟入伙一样的!
天地一弘 (2012-12-25 11:56:54)
如今这样的规矩是越来越少了,渐渐婚姻就是速配了。
渺渺 (2012-12-25 11:57:25)
这么多规矩习俗,还是头一回听说,新鲜!谢谢木桐介绍!但估计99%都不会被现代的新人采纳啦!!
木桐白云 (2012-12-25 12:21:57)
都是快餐文化了,目的明确而直接,呵呵。
木桐白云 (2012-12-25 12:23:40)
就是因为古老而更显趣味,呵呵,看看大家能说出多少风俗来,肯定很好玩的。
呢喃 (2012-12-25 15:24:05)
还真是淡忘了,在外久了,觉得挺新鲜的。
融融 (2012-12-25 19:21:49)
我们从小教儿子做饭,生怕将来的媳妇不上灶头。
雨林 (2012-12-25 21:37:40)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希望这一句没有被淘气的小孩子们听了去....
木桐白云 (2012-12-25 22:00:23)
这也是一定阶段的产物,回过头来看很有意思,呵呵!
木桐白云 (2012-12-25 22:01:26)
就是啊,一切在变,分工也在变。
木桐白云 (2012-12-25 22:03:12)
那时的礼教是很严厉,新媳妇要受很多规矩。
雨林 (2012-12-25 22:09:52)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还是唐代更浪漫啊。 蜜月里不必做饭绣花。
木桐白云 (2012-12-25 22:19:10)
他只是摘取一个画面而已,诗人的视角。
好奇 (2012-12-26 03:20:21)
以前的媳妇真不好做啊。。。
木桐白云 (2012-12-26 03:39:44)
呵呵,所以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说法哦。。
予微 (2012-12-26 06:28:25)
好有意思!各地的风俗有同有不同。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
记得我小时候,大概五岁左右吧,被大人带去参加一个婚礼,吃喜宴。细节当然不知道也不记得,我还小嘛!
但是,这一件印象很深!他们把一个红鸡蛋,放在一个新的夜壶(痰盂)里,用红纸包着,放在新床下。喜宴过后,大伙儿闹新房时,要找个童子去揭红纸。当时大家都太兴奋,忘记了。等到想起,孩子们都走了,只剩我这个女孩儿,也只好让我顶上承担这重任。
我听话的去床底找出红纸包着的“大红罐”,揭开红纸,拿出红鸡蛋。
从此,好多年,我坚决不吃红鸡蛋!甚至煮鸡蛋都不吃!
另外,地方风俗还要找个童子,撒一泡童子尿在新床上。这个,哈哈,后来当然没人愿意延续啦。演变成让孩子们在床上蹦跳几下,撒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预示“早生贵子”。
抱峰 (2012-12-26 07:33:44)
中华民族从不放弃美好的希望,回忆起来感到温馨。问候!
木桐白云 (2012-12-26 09:23:53)
美好自在人心!
木桐白云 (2012-12-26 09:26:26)
你说的是啊,正日前一天是催妆日,当夜要找童男子压床。你说的撒红枣是新人熄灯前由专人做的一个仪式,一边撒一边要从一数到十说喜话,什么一撒栗子二撒枣三撒三娃娃满堂跑四撒事事如意……十撒十全十美!
林玫phoenix (2012-12-28 17:27:46)
记得七十年代那会儿,套房卫生间还不普及,都上公共厕所,南京人嫁姑娘兴陪嫁马桶,大红的,描金画凤的,把糖果花生等方进马桶里,合着樟木箱子装的嫁妆送到新郎家-----热闹是热闹,但那马桶装食物的感觉真的太影响感官了----
木桐白云 (2012-12-28 22:55:37)
是很别扭,台湾偏有马桶餐馆,真是挑战了。
仲夏百合 (2012-12-29 05:35:16)
南北东西各地的婚俗真是挺有意思的。好像有的地方讲究要给新娘吃饺子, 这饺子还不能煮熟。 新娘子一吃上, 就有人问: 生不生? 正确回答: “生”, 取早生贵子之意。
现在连回门都不用等三天了?与时俱进了?
木桐白云 (2012-12-29 11:03:46)
生育观念在国人的内心还是很强的,现在一切都是快速度的,哪里还用三天回门?呵呵。
俞静 (2013-01-01 00:37:53)
呵呵,想起小时候的景象。谢谢木桐分享。
木桐白云 (2013-01-01 01:13:55)
新年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