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腥味的蚌肉,河蚌烧之前没用刀敲?
家乡的沟沟塘塘星罗棋布,盛产丰富的水鲜产品。
所以,吃河蚌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大集体年月,庄户人家吃河蚌主要是“青菜烧河蚌”、“咸菜烧河蚌”两种烹饪之法。河蚌肉有两种取法,一种是将河蚌倒入锅里烧煮,水烧至滚沸后,将河蚌捞进竹篮里,肉和壳已自然脱离,用手拣出肉,我们家乡称之为“哈”,大概是蚌壳张开取肉的意思吧!另一种方法是用刀插入蚌壳的缝隙,直接劈开取肉。烹饪时,先将河蚌肉洗净切片备用,如果是刀劈的,还要用开水略焯一下。青菜烧河蚌的制法:将大蒜、生姜末下油锅炝,然后倒进切碎的青菜炒半熟,下河蚌肉片,加点清水,烧开后焖一会儿,撒些食盐。吃时,连汤带肉,味道特别鲜美。咸菜煮河蚌的烹饪之法更为简单,将蒜末、姜片下油锅炝一下,倒河蚌肉片下锅炒至半熟,下咸菜,与河蚌肉搅拌炒几下,然后加点清水,烧至滚沸后再焖片刻,便可出锅装盘。当然,烹饪时还可添加些味精等调味品出味,这要因人口味而异。河蚌肉白烧红烧皆可,各有特色风味。过去,因为穷的缘故,人们吃不起肉,河蚌也就是青菜烧河蚌等清淡的吃法。如今,家家户户寒冬都腌制大块大块的咸肉,有的人家甚至腌制整头猪。春天的“咸肉烧河蚌”,当属河蚌烹饪之美味的最高境界。咸肉烧河蚌有川汤和爆炒的两种吃法:先把咸肉爆炒至大半熟,将生姜片、葱花、蒜末、辣椒、盐等作料下锅,加入适量的清水。水浇开后,把河蚌肉倒下锅,烧开后再焖一会儿,便可出锅食用。这种川汤的优点是鲜嫩可口,但要趁热吃,如若冷凉后,则腥味很重,食用后容易恶心。爆炒的烹饪之法,就是先将咸肉下锅炒至大半熟,盛到碗里备用,然后再往锅里倒点油,把河蚌肉连同生姜片、葱花、蒜末、辣椒、盐等佐料一起下锅,用大火爆炒。待锅里炒出的汤汁滚沸时,再将咸肉倒下锅与河蚌肉及佐料翻炒搅拌均匀,然后滴些酱油、醋,加适量的清水,烧开后稍焖片刻便可装盘上桌食用。从“青菜烧河蚌”吃到“咸肉烧河蚌”,一道菜谱简单而微妙的变化,不经意间见证了一个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心路历程。我曾自豪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我家不愁吃不愁穿了。不是吗?过去“青菜烧河蚌”数不出几滴油花来,如今“咸肉烧河蚌”的肉块油旺旺。这乃是普通农家生活被调节得有滋有味的一个特写镜头。河蚌跟什么搭配炒最好吃?
用料
蒜苗
河蚌
姜
蒜瓣
小米椒
尖椒
生抽
料酒
盐
糖
蒜苗炒河蚌的做法
步骤1
河蚌撬壳取肉,清洗干净(扯净黑线、剖开腹部),用料酒及盐腌制2小时后再次清洗,沥水。
步骤2
烧开水,将蚌肉快速烫熟、焯水,再次清洗,沥水。
步骤3
切好姜、蒜瓣、小米椒、尖椒、小葱,待用。
步骤4
油锅热至6~8分,加入姜、蒜,爆香。
步骤5
倒入切好段的蒜苗,大火翻炒。
步骤6
蒜苗颜色变深时倒入蚌肉,翻炒。
步骤7
加入盐、糖、生抽、小米椒、尖椒,大火翻炒30秒。
小贴士
1. 河蚌要反复清洗。
2. 河蚌肉要迅速烫熟,过大火翻炒,在锅内停留时间不宜久才能保持其鲜嫩口感。
3. 河蚌腥气较重,不太喜欢的小伙伴们要加足料酒和姜片。
墨鱼河蚌排骨汤怎么做?
【准备的食材】
排骨、墨鱼、适量的干黄花、生姜片等。
第一步:这是提前浸泡好的墨鱼,泡了差不多有5个小时,先把墨鱼处理一下,把墨鱼的眼睛去掉,再把墨鱼上的一层膜撕掉,骨头也去掉,在改刀,切成大点的片备用。
第二步:买回来的排骨剁成小块,再放入温水里把排骨的血水清洗一下备用。
第三步:生姜是必不可少的,生姜片主要去除墨鱼的腥味。
第四步:起锅倒入清水,然后把墨鱼倒下去焯水,倒点料酒,煮开后打入碗中备用,排骨也倒下去焯水,倒点料酒,煮开后打入碗中备用。
第五步:另起锅倒油,油烧热后把墨鱼倒下去翻炒,放点生姜片,倒点料酒继续翻炒。
第六步:墨鱼炒香后把排骨倒下去炒,炒香后加入清水。
第七步:水烧开后,把浮沫撇掉,再把墨鱼排骨汤打入砂锅里,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炖40分钟,用砂锅炖的要好吃点哦!
第八步:炖好后,开盖,放入泡软的黄花,加适量的盐拌匀即可出锅。
第九步:盛入汤碗中,撒上少许的枸杞,枸杞是提前泡好的,最后撒点葱花即可
农村的养殖户说青鱼最爱吃螺蛳了?
青鱼与草鱼、鲢鱼、鳙鱼一起被称为四大家鱼,由于青鱼比较容易养,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的鱼类一起混养,所以它也是食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淡水鱼类。青鱼也是出了名的一种爱吃螺蛳的鱼类,但凡是有养殖青鱼的池塘,基本上都很少可以看到里面有螺蛳,就是因为螺蛳大多数都已经被青鱼吃掉了,但螺蛳的外壳是比较硬的,那么青鱼又是怎么样将螺蛳吃掉的呢?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关注,也可以从我的主页里面查看往期更多精彩的内容。
青鱼靠什么吃掉螺蛳的?在农村生活的人,小时候对这种印象应该还是比较深刻,但看到有一些小河流有螺蛳的时候,基本上就会将这些螺蛳摸回家,然后放到清水里面静养,等待螺蛳将里面的泥土都吐出来,两三天之后就可以进行预处理。
所谓将螺蛳预处理,主要就是利用钳子将螺蛳的尾部开一个洞,然后就将螺蛳利用水煮进行高温处理,接着再加一些调料,炒一下味道,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放不同的调料,最后就可以开吃了。之所以在螺蛳的尾部开一个洞,就是为了在吃的时候,我们可以对着螺蛳壳那个大口用力吸一口气,然后就可以将螺蛳肉吸出来了,根本就没有必要大规模破坏螺蛳壳。
也正是因为我们这样吃螺蛳的方法,在吸螺蛳肉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嗦”的感觉,这种感觉也会令很多人都比较怀念。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比较丰富了,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再到小河流里面去摸螺蛳,因为到一些夜市街道的大排档中就有螺蛳可吃,而且都是店老板为我们炒好的螺蛳,可以省去很多功夫。
青鱼没有像我们人类那样有手,它们的鱼鳍主要就是用来游泳,想要拿住食物,主要还得靠它们的嘴巴。这就更奇怪了,因为我们都知道螺蛳壳是比较硬的,就算我们人类有牙齿,也不可能用牙齿来将螺蛳壳咬碎,而且螺蛳壳就算被咬碎之后,那些物质也是不容易消化的,并且带有一定的棱角,要是直接吞进肚子里面,还有可能会伤害到肠胃,所以我们才会对螺蛳进行预处理,在它们的尾部开一个洞,这样才可以将螺蛳肉吸出来。
然而,青鱼根本就无法向我们人类这样对螺蛳进行预处理,那么它们又是如何解决螺丝比较坚硬的外壳呢?原来青鱼并不是没有牙齿,而是因为它的牙齿已经放到咽喉部位,所以我们平时是看不到青鱼的牙齿,一般要将它们解剖开来才可以看得到。
其实青鱼是我们经常吃的一种淡水鱼,也经常会遇到屠宰青鱼的情况,所以我们想要看到青鱼的牙齿也不难。将青鱼剖开之后,大概位于它咽喉的部位,会有一块类似于石头的角质增生物体,一般会呈现出淡黄色,这块物质就是青鱼的牙齿。
这块物质也是比较硬的,当青鱼将螺蛳吞进去的时候,就是利用这块物质来将螺蛳壳压碎,就可以消除螺蛳壳的障碍了。由于这块物质位于青鱼的咽喉部位,所以又被称为咽齿。
青鱼的咽齿只要长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被人们用来作为首饰或者挂坠石头,所以它们又被称为青鱼石。农村的老人介绍青鱼石拥有驱凶辟邪的作用,如果小孩子受到了惊吓,只要给它带了利用青鱼石制作成的装饰品,孩子就不会再受到惊吓。
青鱼石的大小也会受到青鱼年龄的限制,只要青鱼的年龄越大,那么青鱼石就会越大,这样它们才更加具有用来制作首饰或者挂坠的价值。但在人工养殖青鱼的过程中,人们主要就是为了销售青鱼,而不是为了培养出青鱼石,所以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到的青鱼,里面的青鱼石基本上不具备用来制作首饰或者挂坠的价值。如果是在野外捕捉到的青鱼,它们的年龄可能就会比较大,这些青鱼石才拥有制作首饰或者挂坠的价值。
青鱼是如何吃掉螺蛳的?青鱼吃掉螺蛳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也就是一吸、二咬、三吐、四吞。由于青鱼是生活在中下层水域的鱼类,也比较容易发现螺蛳,但如果螺蛳是出现在水底,那么青鱼在第一步将螺蛳吸进来的时候,就必须让身体倾斜,头部朝下,这样它们的嘴巴才比较容易够得着吸走螺蛳。
当青鱼将螺蛳送入咽喉之后,就会利用坚硬的咽齿对螺蛳进行挤压,然后螺蛳的外壳就会破碎,接着螺蛳肉就会与螺蛳壳分离。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青鱼直接将螺蛳肉和螺蛳壳一起吞掉的话,螺蛳壳是不容易被吸收的,并且带有棱角,很容易就会对青鱼的肠子造成伤害,所以青鱼就必须要将螺蛳肉和螺蛳壳一起吐出来。
最后青鱼就会看准螺蛳肉,然后就一口吃掉,而螺蛳壳可则会沉入水底。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会非常快,尤其是青鱼在将螺蛳肉吐出来之后,必须要快速瞄准,然后将螺蛳肉吃掉。如果青鱼的动作慢了一点,那么很可能就会被其他的鱼群抢食。
这种说法好像有点可笑,因为青鱼本身就是属于肉食性的鱼类,大部分的鱼都不敢轻易地去攻击它们。但事实上青鱼的抢食能力比较弱,而且也不是很活泼,一旦被其他的鱼群抢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其他的鱼类抢走。
尽管青鱼非常喜欢吃螺蛳,也很容易将螺蛳解决掉,但它们也不是天生的螺蛳杀手。因为青鱼在两岁之前,它们的体型还比较小,咽喉中的咽齿也还没有长到足够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螺蛳壳压碎,而且螺蛳壳还有可能会伤到自己。一旦青鱼受了伤,再加上它们是生活在水中,伤口很容易就会发炎并且感染,那么最后离死亡就不远了。
所以二龄以前的幼龄青鱼是很容易就会死亡的,在四大家鱼中,青鱼的数量也是最少的。不过一旦青鱼可以挺过二龄之前的危险期,它们就可以大量的吃掉螺蛳肉,里面都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青鱼就会迅速长大,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长到100斤以上。也正是因为螺蛳拥有咽齿这种结构,它们还可以吃到河蚌和螃蟹等等小动物。
综上所述,青鱼是比较喜欢吃螺蛳的,螺蛳虽然是一种软体动物,但它的外表有一层螺蛳壳比较坚硬,这又会给青鱼制造了障碍。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青鱼,因为青鱼的咽喉内会含有一种咽齿的结构,这种结构非常硬,就可以将螺蛳壳压碎。
不过青鱼还是无法就这样直接将螺蛳吞掉了,必须要先将螺蛳肉和螺蛳壳一起吐出来,然后将螺蛳壳过滤掉之后,才瞄准螺蛳肉,最后再将螺蛳肉吃掉。不过在二龄之前的青鱼,它们的咽齿结构还比较小,而且也不够硬,要是强行吃掉螺蛳很容易就会被伤到,最终死亡率也比较高。你是怎么看的呢?
难以忘怀的家乡美食叫什么?
四时念念,如约而至。时节流转,节气最是准时。这两天被雷声惊醒,天地灰暗,大雨倾盆,还以为惊蛰刚到,朦胧起床冲茶,烧水时看水汽袅袅,听窗外大珠小珠,时不时炸开一声声闷雷,二候雷乃发声,原来是春分了。
苏州乡下的田头屋前,村民喜种上一片绿茵茵的草头。细弱的几株茎秆毛绒绒的,顶着又薄又小的几片嫩叶,一簇簇,一丛丛长在田地里,割了一茬,很快又长出一茬。草头是苏州人灶头饭桌上最常见的家常菜,清炒草头,上汤草头,草头饼,草头干……,一直能从冬天吃到春天。
草头,又叫“金花菜”,“秧草”,学名苜蓿,自西汉大面积种植之后,大江南北都有它的踪迹,但大宛人最早用它喂马,现在很多地方的人也只当它是喂猪、喂羊、喂兔子的野草,人们自己并不吃。
草头想要烧得好吃不容易,但草头遇见蚌肉,便令人怦然心动了。
河蚌和螺蛳、泥鳅、龙虾一样是江南河塘里最常见的水产,并不值钱,因为泥腥味过重,炖不烂,做不好的话吃起来又硬又腥,没什么人吃,人们常捡来喂鸭子。
母亲把二哥摸回的河蚌拿到河边,剖开还沾着新鲜泥土的硬壳,摘掉黄腮泥肠,剔出蚌肉,用盐反复搓揉,等河水把粘液差不多冲净了,再用黄酒腌半个小时,腥味便去得差不多了。
料理好的蚌肉在水里煮开之后,再放热油炒过,最后放入草头,爆炒片刻,薄盐轻酱提味,一道蚌肉草头便好了。
洁白如玉的蚌肉卧在色泽碧绿的草头中间,看着就叫人垂涎三尺。蛰伏一冬的蚌肉肥厚有嚼劲,早春新发的草头却柔嫩爽口,蚌肉浓浓的泥腥味,也给草头的清香盖住了。吃起来肥腴厚润,鲜嫩爽口,真教人“鲜掉眉毛”。
草头原本是田间地头最寻常的食材,河蚌也是江河里不起眼的河鲜。但在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细雨漫卷的清明,它们在最美的时节相遇了,便有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人间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