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英恋人的徒弟管此人的师父叫师叔,为何会喜欢上14岁的杨过?
我是读书芽,我来回答。
《神雕侠侣》是金庸小说中,读书芽最喜欢的一部。这部里面对二人的心理着墨比较多。如果没有细读这一部,我们无法理解小龙女和杨过感情的发展脉络,也无法理解当时的社会中,他们何以能够冲破重重阻隔,最终结合。
为方便更多人理解,还是先简述内容:南宋末年,江南少年杨过,在郭靖郭伯伯家生活一段时间后,被送到全真教学功夫。天性叛逆的杨过与师父赵志敬不对付,吃尽苦头。忍无可忍之下逃离全真教,不料误闯活死人墓。从此与古墓派传人小龙女相识 ,并拜她为师。他俩一起练武,一起生活,朝夕相处中,二人渐生情愫。宋朝礼教师徒不能通婚,他们的爱情遭遇重重阻隔。其间分分合合,又经历十六年夫妻分离,最终聚首。夫妻携手解救襄阳后,一起隐退江湖……
题主问:小龙女18岁,为何会喜欢上14岁的杨过?
读书芽细读过原著以及修订版,这部分其实没有改动。二人初识,小龙女18岁,当时的她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甚至可能更小。头次相见,他俩是互生好感的。说喜欢可能还为时尚早。因为他俩在后面的过程中,感情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
并且,因为小龙女自小生活在活死人墓,对外界反应较为冷淡,这与师父教她修习”玉女心经“有关。就是要求女弟子们练此武功,不允许有七情六欲,必须摒除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在 这种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龙女作为正常小女生,她的情感是受到了严重压制。
然而,她毕竟是人,活生生的人。长期在活死人墓中生活,身边只有师父和老仆孙婆婆,与她朝夕相对,想来日子还是很无趣。这一天,突然闯入一个美少年,好奇心加上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忍不住多看杨过几眼,既是正常反应,也流露出她对美少年的好感。
这也为后面两人的感情发展作下很好铺垫。他俩初次相见,是在孙婆婆救下他之后,把他带到活死人墓里正给他疗伤。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描述得很传神。请看:
忽听帷幕外一个娇柔的声音说道:”孙婆婆,这孩子哭个不停,干什么啊?“杨过抬起头来,只 见一只 白玉般的纤手拆开帷幕,一个少女走了进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薄薄的白色布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肌肤间少了血色,显得苍白异常。杨过脸一红,立时收声止哭,低垂了头甚感羞愧,但随即以眼角偷看那少女,见她也正望着自己,忙又低下头来。
小龙女属于与世隔绝,不谙世事的女生,而杨过自小在社会上流浪,为了活着,偷鸡摸狗,无所不做,可说是”见多识广“。这样的男生,小龙女再清心寡欲,冰冷淡漠,喜欢他只是迟早的事情。两人相处中,先是教杨过睡寒玉床,实际上是修炼内功,然后是抓麻雀,各种抓。小屋子大屋子,几只麻雀,几十只麻雀……个人认为,有点训练速度与反应能力的意思。
小龙女真正开始有些喜欢杨过,读书芽觉得还是”有迹可寻“。
杨过自小孤苦为生,练就了一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功夫。小龙女告诉他寒玉床的“功效”后,小杨过开始耍嘴皮子,各种讨好的话都来了。比如“姑姑,你待我真好,你让我睡了这床,自己只在绳子上睡,就没得到寒玉床的好处了。将来我不知怎样报答你才好。孙婆婆叫我照料你一生一世,我一 定好好照料你”
往后的对话,越来越真,越来越让两个人的心彼此靠近。比如一开始,杨过耿耿于怀孙婆婆的死,小龙女却不以为然,说“人总是要死的”之类。
就在这样的来来去去中,书中这样描述——她不但内功练的是冷功,性格脾气练的也是冷功。这时杨过一来,此人心热如火,年又幼小,言谈举止自与两位婆婆截然相反。小龙女听他说话,明知不对,却也与他谈得娓娓忘倦。
其实这时候,小龙女开始喜欢杨过。和他总是有聊不完的话,不是喜欢,又是什么?
你认为射雕英雄传中创下九阴真经的黄裳武功如何?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三十九期:《射雕英雄传》前传之黄裳的江湖往事。
这几期羽菱君在扯“五绝”时都提到了引起“华山论剑”的《九阴真经》,有读者兄弟让我扯扯《九阴真经》的著作者黄裳。这一期羽菱君借此机会,延续这个话题来扯扯黄裳的生平故事,谈谈他一个文官为何会卷入江湖争斗,又是如何创下《九阴真经》这样的武学瑰宝。在扯黄裳之前,我们要先来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个人大宋徽宗皇帝,因为黄裳的一切都是为他所赐。
校勘道藏,武功初成说起徽宗皇帝,后世评他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相传当年其父宋神宗在徽宗降世之前,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妃子陈娘娘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徽宗皇帝确实是李后主第二,他自创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称之为“艺术才子”亦不为过。不过除去这些,徽宗皇帝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是他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乃是天下道教的教主。
徽宗皇帝作为一个狂热的道教信徒,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并在他倡导下于政和年间整理校勘编纂出了一部道籍,亲自取名为《政和万寿道藏》。这道藏收集了天下道家经文,共有经文五千四百八十一卷,而受命这项浩大工程校勘工作的官员正是黄裳。
黄裳本是一名大内文官,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十八岁的他应殿试中了状元,五十岁时还在任福州知府(注: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黄裳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与乔峰事迹时间相挂钩,黄裳中了状元第二年(1083年),乔峰接任丐帮帮主。乔峰雁门关离世时(1094年),黄裳五十岁。)但他好读道籍,对道义颇有研讨,这正合徽宗皇帝脾性,徽宗皇帝设立经局后就诏他入京,命他校勘刻书,以作刊印,此时的黄裳已然六十七岁。
黄裳受命之后,不敢辜负皇恩,可谓呕心沥血,为了防止出现纰漏,竟然在四年之间一字一句的把所有道籍全部校对,熟读了所有道籍经卷。这黄裳本来已是七旬老朽,应付这个浩大工程,所花费的精力可想而知。他为了不辱没皇恩,在校对经文时,效仿经卷上的强身健体,运气调息等增益身心的方法,边读边练,以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这项重任。却没想到在这专注之下,无形之中,无师自通,竟从道籍练就出了一身深厚的内力,让他每日里精力充沛,神气十足,因而对经文的整理也更加上心。
到《道藏》书成之日,除了自己精通道义,还悟得了武功之理,修炼出了一身高深武功,只是他只通武理,因从无练武,却不在乎招式,也不以武功之为然罢了。《道藏》工程从校对到刻书刊印成书,前后花费了黄裳有八年时间,他虽已然七十有四,但身拥深厚内力却是精力异于常人,即使是徽宗皇帝,也经常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领兵西域,重创明教两年后(1120年),当时明教教主方腊以明教“二宗”“三际”之说,组织教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徽宗皇帝接到此讯,龙庭大怒。
这明教自明教自唐中叶由波斯传入之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融入中土众教,薪火相传,各行各业各门各道皆有明教中人,他们遵从教义,特别是对社会最下层的贫苦民众尤为关照,以解救贫苦重见光明为己任,因而多得罪权贵,再加上历来行事偏激,多被误解。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明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但一直受波斯总教遥控,教主信物“圣火令”与传世绝学“乾坤大挪移”心法就是从波斯总教传教而来。方腊接任明教后,经他带领,明教已有星火燎原之势,再次进入短暂的辉煌时期。方腊老家江浙,回家省亲时见乡民不堪花石纲之扰,又看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愤而带众起义。
徽宗皇帝自命道教教主,岂容异教在自己的地盘上拉抢教徒,蛊惑人心,更何况还结众造反,其心可诛。他为了一举铲除明教,兵分两路,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前往东南镇压起义军,又派黄裳领兵远赴西域昆仑山进攻光明顶明教总坛,企图将明教连根拔起,让其教亡宗灭。
黄裳此时已经七十有六,徽宗皇帝深知他既精通道义,又拥有高深武功,派他领兵实有两层心思。一是想让黄裳以精妙道义归化误入迷途的教众,免去干戈;二是万一明教中人不听言教就借黄裳之手顺便将他们给灭掉。再加上,此时的西军打通了西域,朝廷在西域建立陇右都护府,派黄裳到西域带兵,也可顺带监管西军。(注:西军乃是北宋专门抵抗西夏的精锐部队,在北宋末年一度打通西域,还差点灭西夏)
当其时,明教中,教主在中原带领教众起义,光明顶总坛的护教法王及使者、五行旗主等明教高手接到军情,安排好留守总坛的教徒就想赶赴中原,支援教主,但却听得探子回报,说朝廷派遣领将调遣西军开赴光明顶而来,意欲剿灭明教。于是由领首的护教法王发号施令,带领光明顶教众,上下戒备,组织队伍,抵御朝廷大军,保卫教坛。
黄裳率军而到,还没等他开口言教化之事,先行打探的先锋部队就在光明顶山下陷入了明教五行旗的阵法之中,这两千训练有素的先头部队,也是大意而行,放松了戒备,瞬间就被屠杀殆尽。黄裳接到回报,马上就领兵救援,三万大军开赴而至,很快就与明教教众进入混战。朝廷军队虽然人众,但却没有明教中人熟悉光明顶地形,更加上江湖人武功高出士兵,反而是朝廷之军节节败退。黄裳眼看军队溃败,有负皇恩,难以交差,于是愤而孤身匹马冲入光明顶。
凭借手中大刀,很快就冲破明教的重重堡垒,杀出了一条直通光明顶的血路。他功力深厚,又有哪几个明教中人能是他的对手,几大法王联手而上,也奈何不了他。他将从道藏中悟出的武功,抖数出来,那些法王看他招式怪异,根本就摸不清他的套路,事实上黄裳此时的武功也无有套路可言,只是他知道杀敌之时,讲究杀机,快速进攻,不让对手有反击机会,因为一旦他们反击,自己不清楚他们的套路,不能防守,也是必败无疑。就这样,他快速出手,打得那些个法王根本无反击之力,最终几大法王和使者都死在了黄裳手下。黄裳一战杀死了明教诸位高手,重创了明教,导致他们没能支援正在东南起义的教主,第二年教主方腊被叛徒出卖,被捕身亡,起义失败,明教也自此进入长达两百多年的中衰时期。
强敌寻仇,败走著学此时的明教,尚未与中原武林结怨,教众中也多有师承中原武林教派之人,他们惨死黄裳之手,他们的师门听闻死讯,同门尽皆而出,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个杀黄裳联盟,其中不乏当时的知名教派,就要找黄裳报仇,与他为难。这些人寻上黄裳,看黄裳武功高强却招数套路怪异,实在看不出他师承各派,想要询问究竟,以克其招。于是骂他行事不按武林规矩,问他师承何门何派。
黄裳说他是做官儿的,又不是武林中人,怎么知道你们武林规矩。那些人吵起来又问他若非武林中人,怎么会懂武功,怪他师父只教他武功,不教他练武的规矩。但黄裳哪里有师承之门,他的一身武功,皆是从道藏而来,因而回答他们无师无派。那些武林中人历来讲究师门为大,最恨欺师灭祖,忘恩负义之人,他们见黄裳如此言语,只道他也是此等败类,更加愤怒,于是围而攻之。
一经动手,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根本不知其招,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但黄裳此时寡不敌众,也受了伤,不过他始终武功高强,拼命逃走。黄裳武功之高尚能护全自己,却保护不了自己家人,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落败的黄裳为躲避江湖仇杀只得隐姓埋名隐居起来,伺机报仇,此时他已经七十七岁了。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根本就不是这些武林门派合力的对手。于是他想到破解所有门派的武功招数,以增加自己报仇时的胜算。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把跟他有仇的所有名门武学通通都研究了个遍,然后又根据道籍经卷的记载和自己的理解,把所有的招式全部破解。所谓山中不知年月,他这一破解就破解了四十年之久。到他觉得功成之日,可以报仇雪恨了,一经寻找,他的仇家们也都早已去世,他才发现自己也是将近一百二十岁之人,只是他功力深厚,懂得养生道学,才还存活于世。
他花了这几十年心血,想出了包含普天下各家各派功夫的武学,再过得几年,即使自己再懂养生之道,也始终会寿寝正终的,这番心血岂不是就此湮没,于是他将所想到的法门写成经卷。这经卷分上下两卷书,上卷讲内功修炼法门,下卷讲外家功夫套路,包罗万象。又因这些武学都是为报仇所来,杀气太重,阴险毒恶,乃是极阴之作,根据易经原理将之取名为《九阴真经》。
黄裳创下《九阴真经》之后,就将他藏在一个秘密之所,经书命运就交给后世有缘之人了。他也不再留恋人世,毕竟至亲之人早已离他而去,孤独一人,没再多久他就去世了。几十年后,《九阴真经》出现江湖,引起无数腥风血雨,王重阳为了平息江湖祸端,夺取经书邀请天下高手齐聚华山,论剑成败,以定经书归属,这就是后话了。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前期回顾:
第三十八期《东邪黄药师的江湖往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为什么全真教那么尊敬周伯通?
全真教尊敬周伯通主要是因为周伯通是王重阳的师弟,是全真七子的师叔,在全真教中辈分极高。在一个特别注重尊师重教的教里,像周伯通这样辈分高的前辈必然的会受到尊敬。
详细状况:王重阳明面上是王重阳的师弟,但是周伯通的所有武功都是王重阳教的,全真七子也说,其实周伯通在真正近得王重阳真传,武功高强。同时也深得王重阳信任,比如九阴真经让他保管。可以说周伯通与王重阳亦师亦友。
所以,如此一个与创教祖师关系密切的祖师师弟,自然会威望很高。受到高度尊敬。
你觉得谁能一人打败射雕里的五绝联手?
金庸笔下,能打败五绝联手的,就四个人,达摩祖师、石破天、扫地僧、前朝太监。
在金庸武侠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是普遍意义上的武功天花板,这个天花板的意思是,就算有比他们武功高的,也打不过两个以上这种水平的人。
金庸武侠里,只有四个人,能打过两个以上或更多五绝级别的高手。
首先就是达摩老祖。达摩老祖是少林武功的源头,少林七十二绝技中,有很多是达摩发明的,当然也有很多是历代少林高僧发明的。
但是,少林武功里,最厉害的并不是少林七十二绝技,而是少林《易筋经》。
《易筋经》恰恰是达摩老祖传下来的,是少林至高无上的内功心法。
由于易筋经特别难练,还需要机缘才能有机会修炼,实际上,少林寺历史上,练成少林易筋经的人屈指可数。
除了达摩本人,也只有禅宗二祖慧可、李靖、游坦之、方证大师、令狐冲、韦小宝的师侄澄观大师等寥寥数人练成了。
除了达摩本人,其他人的易筋经,可能只是入门级,或者小成。
达摩本人则是易筋经最高境界,达到了内功无穷无尽、绵延不绝的地步。
金庸武侠里的武功,只要你的内功达到一定水平,就能跻身绝顶高手地步,修成最高境界少林易筋经的达摩,可以说是金庸武侠里第一内功高手。
达摩不用其他的招式,单是少林最简单的罗汉拳,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不仅打遍天下无敌手,还可以一个人打败天下所有高手联手。
试想,其他高手内功都远远不如达摩,达摩只用一招黑虎偷心,对手就被一拳打死了。
另外,金庸武侠里的轻功,有两类,一类是技巧型,比如东方不败、古墓派小龙女和韦一笑那种,一类是内功型,比如张无忌和扫地僧。
张无忌修成九阳神功以后,轻功不逊于技巧型的韦一笑,持久力尤其胜过韦一笑,就是内功型最好的例子。
达摩修成大成易筋经,内功天下无敌,他的轻功自然也无敌。
达摩以天下无敌的速度,天下无敌的内功,随便一套简简单单的罗汉拳,就可打死天下任何高手,令对方躲都躲不掉。
其次是扫地僧。扫地僧突然出现在少林藏经阁,然后秒杀绝顶高手慕容博和萧远山,以无内功的胸膛,硬接乔峰十成功力的降龙十八掌,虽然吐了点血,实际上是轻伤,扫地僧之后一手提着慕容博,一手提着萧远山,轻功绝佳的乔峰竟然追不上扫地僧。
扫地僧有如此高深的功力,我相信,他已经学了易筋经,而且学到了大成的地步。
扫地僧的内功有多深厚,乔峰十成功力的降龙十八掌碰到他的气墙,竟然无影无踪。
射雕里的五绝,哪个敢说有这么深厚的内功?哪个敢硬接十成功力的降龙十八掌。
以扫地僧一招秒掉天龙四绝级别的高手来看,扫地僧当可一招秒杀射雕五绝。
如果射雕五绝一起攻击扫地僧,扫地僧只需双掌合十,升起他的无形气墙,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扫地僧趁着五绝换招式的间隙,一掌拍死一个,三下五除二,将五绝全部打死。
有人说,五绝可以躲,要我说,也不看看扫地僧的轻功高到什么地步,五绝躲得了吗?
再就是石破天石破天是个武学奇才,他自己却不知道。
石破天没去侠客岛的时候,武功就已经天下无敌了。
何以见得?石破天没去侠客岛的时候,曾经跟张三李四结拜为兄弟,喝了他们两个的毒酒。
这毒酒是他们练功用的,由于张三李四对侠客岛武功的理解不同,所以他们的武功一个以阴为主,一个以阳为主。
张三李四不能喝对方的毒酒,一喝就死,而且他们自己的毒酒,自己也只能喝个几口,之后得靠自己的内功逼出毒酒,在逼出毒气的过程中,他们的内功修为也就提高了。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石破天的内功已经达到阴阳融合的地步,能同时喝他们的毒酒,而且把他们一个月的量一个人喝完了,张三李四每人只喝了三四口。
所以石破天的内功,远远超过张三李四。张三李四号称赏善罚恶二使,在中原武林如入无人之境,没人能接得了他们两招。
换成石破天,更加的无敌。
石破天上侠客岛之前,一开始学的是炎炎功,谢烟客教给他的,后来又学了大悲老人那些罗汉里的武功,即罗汉伏魔神功,石破天将这种武功,阴阳融合,练成了绝世内功,估计已经不下于大成九阳神功或者小成易筋经了。
之后,石破天上了侠客岛,学了侠客行武功和太玄经蝌蚪文武功,内功进一步提升,竟然把侠客岛上最高的两位高手生生给累死了。
龙木二岛主是侠客岛前二的高手,他们壮年时已经天下无敌,堵在少林寺门口七天七夜,没让一个少林和尚出门,两个人的武功约等于整个少林寺高手加起来。
龙木二岛主至少是五绝级别,甚至达到了张三丰级别,独孤求败、黄裳级别了。
可是,如此厉害的龙木二岛主,竟然被石破天练成时的内力给耗死了。
可见石破天的内功远超龙木二岛主,我觉得,他的内功甚至超过了扫地僧,直追达摩祖师。
石破天一个人秒杀射雕五绝就很轻松了。
最后就是前朝太监我们假设前朝太监已经把他的《葵花宝典》练到了最高境界,也就是说,我们这里说的是前朝太监的武功上限。
葵花宝典的最大特点是快,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你速度快了,那么能在敌人反应之前,就能杀死敌人。
有人就说了,韦一笑也快,怎么武功也只是江湖一流水平,甚至不如殷天正、谢逊,更不要说跟玄冥二老、张无忌、张三丰比了。
那是因为韦一笑内功不行,内功不行,你的攻击能力就大打折扣。
就像东方不败一样,他已经足够快了,可是打了半天,也只是在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身上,留下无数针眼,没能给令狐冲他们造成致命伤害。
实际上,不是葵花宝典的内功不行,而是东方不败的内功不行,这还是在东方不败勤修内功的情况下。
葵花宝典其实是有内功的,葵花宝典的内功,如果练到大成,就是九阳神功水平。
其实,紫霞神功,就是基础版本的葵花宝典内功。
前朝太监将葵花宝典练到大成,内功已经不输于五绝,甚至能达到张无忌九阳神功水平,再加上他远超韦一笑的轻功,当能一个人打过五绝联手。
除了上边四个人,有人可能还会提名逍遥派的祖师爷逍遥子。
逍遥派有北冥神功,可以无限吸收内力,可以累积内力,这不假,但是这些内力不能完全转化。
要不然无崖子练成了北冥神功,跑到少林寺,无限吸内力不就天下无敌了?怎么收拾一个弃徒丁春秋,还要摆什么珍珑棋局,大费周章的。
有人提名独孤求败,说独孤求败难求一败,风清扬说独孤九剑练到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要我说,独孤求败一对一天下无敌,一对多就不行了。
独孤九剑有一个最大的要求,就是眼睛快,看到对方的招式,才能找到破绽打败对方。
可是,你可以同时看两个人,甚至三个人,你能同时看东西南北五个人出招吗?
我们假设独孤求败对敌五绝,五绝只需要一个一灯大师在正面用一阳指佯攻,剩下的几个分别站在独孤求败四周和后面出招,独孤求败能同时看前后左右?
所以,独孤求败武功再高,也不可能打败五绝。
有人说,武功大成的段誉。
段誉的六脉神剑靠的是内力发出剑气,其实没那么玄乎,你不就相当于手里握着六把气剑吗?你再厉害,也挡不住五绝从四面八方攻击你。
只有内功远远高于五绝,或者内功不弱于五绝,速度又远超五绝,才能抵挡四面八方同时进攻。
只有达摩祖师、扫地僧、石破天、前朝太监有这些能力。
为何全真七子与老玩童差距这么大?
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在大雪中比武,一连比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略胜一筹,赢得了天下第一的称号。
这就是“五绝”,但是当年比武,还有两个人也跟着“火”了,就是周伯通和裘千仞,可见在这个时候,老顽童已经开始和“顶级高手”过招了,而全真七子显然还不够资格。
这就奇怪了,按说全真七子是王重阳的“嫡系”,而周伯通讲道理的话,也是他的“嫡系”,但是为啥武功相差这么多,难道是王重阳“偏心”?
下面一起来“破案”,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1、年纪论练武功这件事,其实和咱们“等级考试”差不多,练的时间越长,武功肯定越高。
周伯通是王重阳的师弟,而全真七子是王重阳的弟子,理论上说周伯通要比他们年纪大,所以武功高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前辈。
毕竟不能人人都是段誉,“一路开挂”,练就“盖世神功”,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
全真七子的“佼佼者”,马钰和丘处机其实和周伯通的年纪不是差很多,那为啥武功差这么多。
这里的“差这么多”,不是说丘处机他们的武功真的很差,丘处机可以很轻松的打败江南七怪,这里的“差”,是说他们为啥没有进入“顶级高手”行列,按说就算打不过周伯通,至少也要还手之力。
可惜没有,所以欧阳锋嘲笑全真七子是“一群脓包”!
可见武功这么差,绝对不是因为“年轻”,练功时间短。
2、勤奋论俗话说的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当年为了“四六级考试”,都知道,除了“勤奋”背单词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老顽童就是一个“超级学霸”,甚至是“学痴”,简单来说就是太爱“学习”了,完全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
老顽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而全真七子还要管理全真教,“事务繁忙”,所以没有办法“勤学苦练”,武功自然赶不上周伯通。
但是不要忘记,“练功”这件事情,不是单靠勤奋就可以的,还需要你的悟性和天赋。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老师,或者“绝世秘籍”,否则你自己就算从“娘胎”就开始练功,也注定是瞎练,没啥成就。
而全真七子这两点全部齐全,自己的老师不但是“天下第一”,而且还是一本“活的”绝世秘籍,这样的条件,至少应该和“黄药师”他们打个平手吧。
但是遗憾的是,黄药师第一次和全真七子打斗就把其中的五个人一人扇了一巴掌,打得他们脸上都“鼓鼓的”,其中的郝大通更是“丢人”,被黄药师一脚就给踢走了。
可见,全真七子武功这么差,真的不是因为“事务繁忙”而没工夫练习“绝世秘籍”!
3、悲剧论通过上面两点的总结,可以看出,全真七子“没理由”武功这么差,一定是有地方“出错了”。
这个“出错”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老师,王重阳。
(王重阳:我丢你老母,老子天下第一,我有何错!)
我觉得,王重阳要是在“刷头条”,看见我这篇文章,肯定要在评论区里面“喷我”。
哈哈,娱乐一下,言归正传,王重阳的确是武功绝世,“脚踢东邪,拳打西毒,大喊一声,就能吓退南帝北丐”,但是他的武功却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需要“童子功”!
想必他老人家,肯定是从“孩童”就开始练功,先打下基础,才能练就“绝世神功”。
但是全真七子就悲催了,这几个人的年纪其实挺大(也不知道为啥收了几个年纪这么大的徒弟),当年也是很崇拜自己的老师。
但是得到老师秘籍的那一天,“肠子都青了”,只能高呼“此等绝世秘籍,可惜错过了年纪”,青春就是这样的残忍,全真七子的痛,别人肯定是无法理解的。
老顽童周伯通曾在和郭靖聊天的时候,无意间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不是他失了童子身,就能从师哥那学很多强大的武功,哪里会怕黄老邪?这是老顽童对全真七子的“同情”,所以说,全真七子就是一个悲剧,多么好的秘籍,可惜自己不能修炼。
总结: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我觉得王重阳的武功可能真的需要“童子功”,如果没有“童子功”,威力会减弱很多,估计王重阳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在《射雕英雄传》中,安排了王重阳假死的情节,显然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这几个弟子,没有“童子功”,肯定不能抵抗欧阳锋,所以才处心积虑,安排假死。
如果自己的弟子能练习他的功法,他还这么费劲安排“假死”干嘛,凭借他这种武学宗师的教导,就算是七个“草包”,也足以对付欧阳修了。
可见,他的武功虽然“出神入化”,可惜只能他自己一个人修炼,这点从周伯通身上也能得到印证,周伯通显然也是知道,自己没有“童子功”,所以只能“钻入山洞”,自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