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变化,光谷的交通近年来有什么发展变化吗?
与武汉市绝大多数地方一样,光谷近十年也一直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状态。十年前可能过了光谷广场人气就直线下降,而今天关山大道、民族大道、光谷大道等周边区域都已经被快速增长的人口填满。更不用说光谷东各种高逼格、高档次的规划被快速一一实现,如今的光谷也被人戏称为“宇宙中心”。随着人口的快速导入和光谷发展中心的东移,在东湖高新雄厚财力的支撑下,光谷片区地铁、BRT、有轨电车、高架等各项交通基建工程快速上马。虽然对于这些工程评价不一,但是总体上对光谷交通还是有一定改善作用的。
光谷东马蹄莲:
地铁建设方面:
2012年12月28日,武汉首条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地铁2号线建成试运营,光谷片区迎来了首条地铁线路。地铁2号线将光谷与老城区快速的连接起来,对光谷区域发展影响巨大。2号线光谷广场站客流量长期位居武汉轨道线网所有车站第一位,特别是C出口每逢节假日必然会堵人。2019年2月19日,地铁2号线南延线开通,线路由光谷广场至佛祖岭,贯穿了光谷腹地核心区域,重新塑造了光谷片区交通格局。
2018年10月1日,由东湖高新管委会自行投资兴建,贯穿光谷未来核心区域光谷东片区的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11号线在光谷火车站与2号线南延线形成换乘,沿途连接生物园区、光谷中心城、未来科技城、左岭新城。11号线属于为促进光谷东片区开发优先开工建设的线路,目前沿途基本都是工地,客流量较少,部分时段处于运椅子的状态。
光谷片区处于施工阶段的地铁线路还有11号线二期(武昌火车站——光谷火车站)、19号线。11号线二期工程在光谷广场站与2号线、未来9号线形成换乘,在光谷火车站与2号线南延线换乘。19号线由武汉火车站——高新二路,线路连接武汉火车站片区、青山武东片区、花山生态城、光谷中心城等区域,并在光谷五路站与已开通的11号线换乘。除上述线路外,地铁11号线葛店线也进入了招标阶段,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地铁规划方面,途径光谷广场、民族大道等区域至五里界的地铁9号线有望纳入轨道交通第5轮规划。其他线路如13线等纳入下一轮规划的可能性小。
光谷广场综合体建设:
作为光谷最受关注的工程,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将于今年基本完工。光谷广场综合体于2014年12月启动改造,在光谷广场地下汇集了珞喻路隧道、鲁磨路——民族大道隧道、地铁2号线隧道、地铁11号线站厅和隧道、地铁9号线站厅和隧道、换乘通道、地铁商城等各种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面积达到18.46万平方米。光谷广场综合体最大开挖深度达到34米,相当于下挖11层楼。目前地铁2号线隧道已经开通,珞喻路隧道也于2019年4月19日通车。
光谷广场综合体施工:
有轨电车建设:
2018年4月1日光谷有轨电车T1、T2两条线路正式开通运营。开通初期光谷有轨电车开通L1、L2两个运行交路,运营总里程约32公里。其中L1交路运行区间为珞喻路华中大站至光谷一路佛祖岭站,L2交路运行区间为城铁汤逊湖站至光谷植物园。后期通过大学园路、光谷一路两处三通立交桥,光谷有轨电车可以拓展出6个交路运行。各个交路之间可以在当代国际花园站、光谷大道站、工程大学站实现换乘。
光谷有轨电车自开通起就被频繁吐槽,主要是在繁华闹市区开行有轨电车,不仅运行速度起不来,而且造成关山大道沿线拥堵加重。加之有轨电车发生了多起交通事故,更加深了大家对有轨电车的质疑。
光谷有轨电车大三通立交:
BRT建设:
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兴公路客运系统。武汉BRT线全长约10.6公里,由武昌火车站至光谷大道站,主要沿雄楚大道、高新大道走行,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行。BRT实行同台同方向免费换乘,不出站可以实现不同线路公交间的免费换乘。BRT东沿线工程正在建设中,线路西起佳园路沿高新二路向东至豹溪路,全长7.02公里,预计于今年底建成。BRT东沿线串联起光谷火车站、网球中心、生物园区、光谷中心城等光谷核心区域,实现公交快速出行。
与有轨电车一样,BRT也是被广泛吐槽的对象。BRT主要是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BRT廊道内各种电动车、自行车乱窜,本人亲眼看到过有坐电动轮椅在里面通行的。光谷段由于两侧辅道迟迟不能完工,导致大量社会车辆借道BRT廊道通行,几个主要的路口长期拥堵严重,BRT快速化通行的效果迟迟不能发挥。
武汉BRT:
快速路建设:
2017年12月27日雄楚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主线桥建成通车,驾车从民族大道至东三环仅需要5分钟左右时间,雄楚大道高架通过五角塘立交实现与光谷大道高架的全方向互通。光谷大道高架一期珞瑜东路至五角塘立交段已经建成通车,二期、三期工程计划延伸到绕城高速,并与三环线形成全互通立交,预计于今年8月底建成通车。
连接光谷、武昌、汉口的东湖通道于2015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东湖通道全长10.6公里,起于二环线红庙立交,穿越东湖湖底,至于光谷大道主线高架虹景立交处,全程无红绿灯。其中东湖隧道为国内最长的城中湖隧道,全长约7公里。
此外,高新大道快速化改造(三环线——绕城高速)工程已经由中冶南方中标,改造全长约10.7公里。改造工程包括新建2.5公里隧道、1座大型互通立交、4座分离式立交,改造原有道路5.2公里。其中光谷中心城段隧道为武汉首座双向8车道大跨度隧道。
五角塘立交:
火车站建设:
光谷火车站预计于2020年7月全面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光谷地区集铁路、公路、公交、地铁等多种交通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光谷广场站主要到发武咸城际铁路、武黄城际铁路、武冈城际铁路列车。
光谷区域还有武咸城际铁路南湖东站、汤逊湖站,武黄城际铁路左岭站等3个铁路客运站。
武汉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变化?
1 十年后的变化更大。2 十年后的武汉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城市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交通更加便利,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科技创新和教育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3 十年前的武汉相对较为落后,城市规模较小,基础设施相对简陋,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逐渐崛起,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投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全民抗击武汉肺炎的这段时期?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解答,我们是南方广西边陲小镇玉林,做为岭南玉柴动力之都,我们虽然离武汉远,但是同样感知到疫情大环境下身边带来的变化和冲击,有好有坏,总体来说七分好,三分坏。
一、好的变化如下:
通过疫情,大家疾病防护,联防联控的意识增强了。具体表现为:
01绝大部分学会保护好自己,没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要消毒。注意饮食卫生。儿童都会念这是多年倡导都没有做到,这次疫情改天最大的好的变化。
02.老人虽然“延迟”了,连戴不戴口罩都要花几天的时间才能说服。但是现在也主动配。
03.年轻人增加了在家陪父母的时间,和父母沟通的机会,促进交流家庭和睦。增加了各自看书、阅读的时间。很多人意识到要增加一份副业收入的重要性。
04.人们相互问候的时间多,彼此关心。
05.城市小区变化,出入过体温检测,电梯多一份纸巾与消毒味。人们喜欢在社群团购食品和日用品。装满冰箱和小仓库。
06.各乡各镇主干道,设检查许多点,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07.政府强有力去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在对抗疫情时的增进了民众的团结和勇气。
08.个人心态变化,工作停下来之时,多一份时间思考生命和人生意义。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的时候,就好好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的一切。开工之后,努力工作。
二、三分不好变化是
01.今年的春节和往年特别不同,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过年的感觉。街市没有那么热闹。
02.有些人或自媒体疫情谣言四起,让不明真相的群众更加恐慌和焦虑,纷纷去抢购物资。
初一,口罩
初二,酒精
初三,双黄莲
初四,青菜和大米
……
03.口罩价格飞涨,从两元一盒,变5元一个,影响民生。养殖户,鸡鸭价格暴跌,影响生产积极性。
这些细微的差别和变化,会有助于记录和理解疫情大环境下我们身边的事和远在其他地方的事是如何一点一点发生的。我们的责任把它记下来。
我还没有特别提到一线的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和受疫情影响的经营者、生产者,因为我想他们牺牲最大。这个时代这个时期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武汉市新洲区这几年有多大变化?
大家好,欢迎关注头条号:牛仔交通旅游,作为一名武汉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武汉的发展,我也来说说吧:
首先,新洲区的交通发展迅速,虽说新洲是全武汉距离中心城区最远的新城区,但去年底,地铁21号线开通,新洲区的阳逻进入到地铁时代,而且未来21号线有计划延伸到邾城,地铁10号线也规划也到阳逻。除此之外,还有江北快速路以及四环线都正在建设中。
武汉地铁21号线↓
第二:位于阳逻核心港区的武汉新港现已经成为华中地区最大,最繁荣的港口,是中西部地区通江达海的水上门户。除此之外,新洲还是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武汉新一轮城市拓展的重要功能区。这里拥有阿海珐、西门子、武钢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经济发展可谓十分迅速;
第三:新洲还有不少旅游资源,比如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紫霞寺、将军山、报恩禅寺、孔叹桥、问津书院等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
由于地铁的贯通,新洲的阳逻也成为了不少刚需族购房的选择之一,这样也能够为新洲注入新的活力。
新洲阳逻新建的住宅↓
最应该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武汉作家方方的成名作《烦恼人生》是真实描绘武汉人生活的一部新写实主义小说,值得一看。
池莉的《生活秀》,描绘的是武汉精武路下层的街坊邻居生活,老社区的旧时代情谊,还有已经失去的那些风俗人情。
田飞、李果著的《寻城记·最武汉》,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全书全彩,照片与文字交映,以不同的武汉地标建筑贯穿不同主题,切入武汉近现代以来的沉浮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