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裁员10%,创业的人越来越少?
驻村扶贫三年多,做的最多的是扶持产业发展,投入精力最多的是鼓励村民创业,三年下来,村里这些创业者干的怎么样呢?答案非常让人沮丧,几个回村创业的老板日子都很难熬,其中两个已经实质上破产,还欠了一屁股债。在当下国家各种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农村创业的环境和氛围越来热的情况下,为什么农民创业的成功率还是不高呢?仅仅从理论上分析没有多大意义,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堆道理来。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亲自参与了这几个创业项目,见证了他们的立项、兴建、辉煌和没落,虽然只有三年多时间,但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们,也在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在农村创业如此艰难。
一、老范,75后,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村担任村干部,后成立合作社,主营红树莓种植和农庄。目前红树莓全部枯死,农庄一年多未开张,本人已外出打工挣钱还债。我刚来驻村的时候,老范还是村里的干部,村委会副主任,也是村里的扶贫专干,所以他跟我们接触的最多!老范以前在东北当小包工头,常年带一百多人做土方,十来年下来积攒了一千多万身家。后来因为父母病重,为了尽孝,老范就把生意转了出去,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老家。因为老范年轻又有能力,镇里一直想让他当村书记,带领村民致富。但是考虑到自己经验不足,还需要天天照顾父母,所以老范就拒绝了村主职,最后还是当选了村委会副主任。
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都鼓励村干部,特别是在外能人回乡任职的村干部自主创业。鼓励政策包括低息贷款,技术支持,销售扶持,土地流转支持等,再加上各类名目的补贴,看上去农业产业确实有利可图,前景光明!老范是村里第一个迈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步的人,他流转了两百多亩旱地,从仙桃引进了号称“第三代水果”的红树莓,两年后,红树莓大丰收,市县电视台、报纸纷纷来宣传报道,热闹非凡!老范趁机推出了采摘游项目,很是赚了一笔。很有生意头脑的老范注册了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自主开发了红树莓泡酒,委托河南一家公司合作生产了红树莓饮料。县政府为了支持农业产业化,甚至将政府食堂接待的酒水换成了老范的树莓酒和饮料!可算的上支持到家了。但是接下来的惊险一步,把老范推入了深渊。
在妻子和妻子家族的怂恿下,老范把全部身家投入到了农庄。因为县里的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两边开了不少农家乐,但都是那种家庭经营的小打小闹的民宿,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老范好像看到了机会,他决定开一个旅游路上最豪华,功能最齐全的农庄!农庄从立项到建设都很顺利,县里镇里都支持,并被镇里列入年度重点投资项目!到我们驻村的时候,农庄已经封顶了!扶贫的基础是产业,所以老范和老范的企业自然是我们工作队的重要抓手。可是这个时候问题已经有了苗头,老范的资金链好像出了点问题!
出于职业习惯,我看任何事情都会先从找问题的角度切入,在看老范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和预算报告时,我发现他的投入已经超过了千万,而收入一块,除了树莓每年能产生几十万的现金流,其他都是空白!但是他的农庄只是封了顶,接下来的装修,电器,家具等等至少还需要300万的投入!我把这个忧虑跟老范说了,他倒是满不在乎,就说了“政府担保贷款”六个字。后来的事实也说明老范说的靠谱,因为他的农庄在我们驻村一年后正式开业了!这个农庄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有客房60间,餐厅12个,大小会议室3个,卡拉OK、小酒吧、茶室也都配备齐全了。再加上附近一百多亩的树莓,几个大的池塘,引种的二十亩牡丹等配套设施,一个集农业采摘,休闲观光,大型会议,集中培训,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项目已经成形了!政府甚至把全镇唯一一块“公务接待点”的牌子给了老范,支持不可谓不大。我们也把后方单位的培训,老干部疗养等业务都介绍到了这里。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老范的农庄似乎已经走上了正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新冠疫情来了,老范的农庄停了半年,疫情结束后,老范试着重新营业,但是客流量始终起不来。老范农庄的主要客源来自武汉,而武汉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就算疫情宣告平稳了,武汉人也很少外出,这对于老范是个致命的打击!那一年多,老范的农庄不开门亏钱,开了门亏的更多。这个时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去年夏天一场前后持续一个多月的大雨造成了渍涝灾害,老范的一百多亩红树莓全部死掉了!这对于老范来说,不仅仅是每年少了几十万的现金流那么简单,更是直接摧毁了他靠农业翻身的信心。
银行贷款,私人借款,农庄建设中的欠款,这些压力一股脑的冲向老范。曾经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的老范垮了,看着那片漂亮的建筑掩映在群山里,老范无数次的后悔叹息,摊子不该铺这么大,步子不该迈的这么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工作队找了后方单位,找了县里和镇里,找了银行,最后银行给宽限了一年半,算是让老范喘了口气。我们谋划着让农庄尝试合股经营,引入投资者,谋划把农庄直接租出去或卖出去,但是因为市场实在不景气,这些努力都成了镜花水月。
为了还债,老范在快50岁的年纪时又出门闯荡了,他回到当初赚取第一桶金的地方,也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如今半年多过去了,听本村人说,老范又拉起了一支队伍,在当地建筑劳务行业中混的风生水起。祝愿老范能咸鱼翻身,早日还清债务,摆脱创业投资失败的阴影。
二、老林,75后,先后经营服装、娱乐、酒店生意,回村承包荒山种植苗木、茶叶,成立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茶叶销售异常困难,苗木销售陷入困境,资金链紧张。老林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虽然只是职业学院毕业,但也是大专文凭。老林小时候就是个能折腾的主,抓鸡摸狗,逮鱼摸虾,打鸟掏蛋,什么坏事都做,有一回玩鞭炮差点把人家房子都点了。大专毕业后,老林也是不走寻常路,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去大小医院实习,然后老老实实当个医生,而是带着女朋友去了城里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从给人搬货开始,一直到拥有自己的服装店,也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开了店以后,老林及时提档升级,没有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中,他拿到了南方一家新晋运动品牌的地区代理权,凭借品牌强大的广告和自己精准的营销定价,老林赚到了第一桶金,服装店变成了连锁专卖店,最辉煌的时候,老林在城里开了六家运动品牌店!
但是不折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对于老林来说更是如此!在所有人错愕的眼神中,老林一次性把所有门店包括品牌代理权都转让了,然后一头扎进了娱乐行业。老林回老家的县城开了当地最大的一家KTV!装修风格,装修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参考东莞,甚至连服务人员都要去东莞那边培训几个月。如此下血本的投入之下,老林的场子对县城其他同行几乎是碾压式的降维打击,几乎一夜之间就取得了绝对的领先优势。娱乐行业就是个销金窟,真正纸醉金迷的地方,所以那个时候老林赚钱很容易。但是天生的危机感让老林没有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挣了钱以后他没有继续扩大经营,也没有持续投入娱乐业,而是悄悄的进去了快捷酒店领域,五年时间在县城和市里或买或租了十几个门店,全部统一装修风格,建立了自己的快捷酒店连锁品牌。也正是这个决定让老林度过了人生第一个大危机。
2012年,“八项规定”这四个字对所有从事娱乐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是绕不过去的坎,老林也是如此,规定出台以后,老林的生意一落千丈,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也不为过。老林是个果断的人,毫不犹豫的关停了KTV,把精力和资本集中到了快捷酒店领域。这个时候,能折腾的老林又把目光投向了一个陌生的领域——农业!这一步老林走的异常艰辛,荆棘丛生,到目前来看仍是迷雾重重。
2014年初,镇里的领导找到老林,递上了一块一千多亩荒山的简图。老林心动了,他把酒店的生意交给媳妇,自己到江浙皖地区考察一个多月,回来后就把酒店卖出去一半,把那片荒山全部承包下来。老林注册了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种了一千亩的苗木,两百多亩的药材和三百多亩茶叶。前后投入的资金量超过了1500万!如今七年多过去了,基地的苗木都长大了,茶叶也进入了丰产期,但是距离赚钱似乎还非常遥远。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老林家的茶场产了一千多斤春茶,遭遇到了严重的滞销问题。那段时间老林上窜下跳,到处跑市场,但是因为疫情,很多企业没有开工,很多人连工资都没着落,谁会去买茶叶呢?好在省里出台了关于“春茶扶贫”的文件,要求各单位工会和企业工会开列专项资金,购买本地滞销春茶。为了把村里的茶叶卖出去,为了抓住这个契机,我们工作队四个人全部撒出去到处找关系,那段时间亲友们都觉得我是转行卖茶叶了。为了卖茶,酒量本来就差的我被灌倒了好几回,不过结局还不错,我们拉来了四家企业和三家单位,一共卖出去茶叶1200多斤,基本解决了村民春茶销售难题。特别是老林,因为听了我们的意见,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有高中低档的各类包装,所以很受企业欢迎,一下子卖出去800多斤茶叶。后来我们又帮他联系了一家房产企业,卖了100多万元的苗木,到这个时候,回村六七年的老林才算是见到了回头钱。
然而,好景不长,又一年过去了,老林的茶场产量更大了,今年光春茶就产了将近2000斤!因为风调雨顺,全市茶叶大丰收,可是增产不意味着增收入呀,怎么把茶叶卖出去就成了大难题!老林来找我们帮忙,我们也是无能为力,该找的关系我们都去找了,但是工会没有文件,财政没有专项资金,哪个单位和企业也不敢大张旗鼓的来买茶,所以去年的这个渠道今年就彻底封死了。虽然有的老板碍于情面买了点茶,但总共也不到十万元,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一千多斤茶叶堆在冷库里,眼见着就要变成陈茶了,是谁都会睡不着觉的。
我们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832平台上卖,在消费扶贫馆卖,在朋友圈卖,找网红带货卖……效果寥寥,茶叶这行竞争实在太激烈了,我们村的茶一没有响亮的品牌,二没有各类认证,几乎就是赤膊上阵去跟人家竞争,所以卖不掉也很正常,老林看着满仓库的茶叶,地里已经长大的苗木,很是忧愁。他跟我说,这些东西说是绿色银行,算起来也很值钱,但是怎么能把它们卖出去变成真正的钱呢?确实太难了。
还有一个月我们工作队就要进行轮换,昨天晚上我们请村里几个创业者和村干部吃饭,老范已经去了东北打工,所以就老林一个算是老板。吃饭的时候,两杯酒下肚,老林大吐苦水,言下之意是对自己当初一头扎进农业领域有些后悔,前后将近2000万元投进来,七八年了,也看不到挣钱的希望。要不是有酒店产业输血,老林的现金流也就断了,恐怕也会步老范的后尘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个老兄,他确实太不容易了,本着一腔热血和情怀回到家乡,辛辛苦苦七八年,却发现一切好像才刚刚开始,那片青山上有他的梦想和野望,但更多的则是无奈和彷徨。
我把市里下发的关于做好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相衔接的意见简要跟他说了一下,大体的意思是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的投入会更多,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将更大,所以希望还是有的。老林是个不轻易服输的人,既然已经坚持了七八年,相信再难他也会坚持下去。
三、结语就我所驻村而言,目前回来创业的以70后为主,他们普遍有高中以上学历,在外有自己的生意和工作,都完成了原始积累,身价基本都在千万上下,这也是他们回村创业的底气和资本。之所以回村创业,原因有三,一是县乡两级政府极力邀请,请他们回村当村干部,请他们回村投资带动村民致富;二是他们有浓厚的家乡情怀,这绝非虚言,我列举的连个个创业者,都是本村人,都是农民出身,是真正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他们对于贫困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当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听到家乡的呼唤,他们就义无反顾的舍弃外面的事业,一头扎进农业产业的大潮中;三是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作为商人,他们嗅到了某种发展的机会。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宣告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进,“五大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是基础和重点,这也必将吸引更多人回乡创业,那么作为前车,这些创业失败或是步履维艰的前行者可以为你们提供哪些借鉴呢?
1.走对路才能有出路,选好创业方向很关键。
2.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控制好投入规模事关生死。
3.任何政策都有时效性,可以借助政策扶持,但不能依赖政策。
4.情怀不能当饭吃,热情不能昏了头。
5.一入农业深似海,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资金准备。
6.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回报。
如何看待特斯拉市值1400亿美元超过大众和宝马市值之和?
你好!特斯拉做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目前的股价甚至突破1500亿美元显然是超过当下的预估前景,也就说说被炒的有点不正常,不符合自身的价值,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是特斯拉的市场前景分析2019年特斯拉完成大概36万的销量,2020年的目标是50万辆,这个数字也是基于目前的市场做预估的!
美国市场只能有小幅度的增长,只能靠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取得爆发增长才能实现的。
我们要知道,特斯拉2019年的增长态势可以显示出美国以外市场的期许。2019年美国市场销售数量仅仅增长了0.3%,而且主要是在第一二季度,如果是三四季度其实相比2018年是出现下滑的。
Tesla Model 3 – 158,925 (up 13.7%)Tesla Model X– 19,225 (down 26.3%)Tesla Model S– 14,100 (down 45.2%)Total - 192,250 (up 0.3%)
从短期来看,特斯拉的2020年的50万辆销售目标还是比较实际的,尤其是如果中国市场表现良好的话,完成10万辆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特斯拉未来的发展主要决定于如下2个方面:
1、电动汽车在未来的汽车市场增长空间还有多少?
2、特斯拉在未来电动汽车的市场增长空间还有多少?
我们可以来看看特斯拉目前的市场份额概况:
特斯拉目前是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大概在16%,Model3大概占了13%,而在北美更是占据了75%。
从特斯拉的定位来看,这个市场份额是真的不低了!我们要知道,在美国市场,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路虎和沃尔沃等加起来的市场份额也就才7.2%。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增长空间已经很有限!做为单一品牌如果市场份额再过大显然有点不符合市场规律了。
再来说说特斯拉的技术,是否还是具备有强大的优势呢?
技术主要在于续航里程的比拼,如果抛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等,更有能力去解决里程问题的需要靠化学行业,而非车企,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
接下来再看看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文章可以再引用一些数据:
欧洲市场2019年,新能源汽车达到了56.42万台,在2018年40.7万台的基础上增长了38.9%,
美国市场自补贴退坡之后,Q3新能源汽车8.7万台,同比减少-21%,Q4预估只有9万台,同比下降-28%,整个去年32.68万台,同比下降了10%。
中国市场2019年,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如此看来,一向便保守的欧洲市场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如果是美国和中国两大市场其实目前已经呈现了疲软的态势。
因此,从特斯拉的前景看,电动汽车的增长态势总体是疲软的,即使是全球市场的份额也是非常有限,未来发展真的没有那么乐观的。
其次从电动汽车的作为出行工具如何普及的角度看很多人都会把特斯拉与苹果和谷歌等高科技企业作对比,进而说明特斯拉的未来空间。
可是,我们要知道苹果和谷歌能够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拥有巨量的用户和市场,就是在于他们能够切实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感。
但是特斯拉至少在短期内这种普及的用户体验感是有难度的。
毕竟电动汽车的普及会受到3个方面的限制: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的区域有限;
2、电动汽车的超级充电站仍然非常少;
3、作为驾驶者的“里程焦虑”还是无法消除,这就是体验感的不足!
无论如何,电动汽车依然属于汽车,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出行工具。
那么在这种限制条件下,至少几年内电动汽车的出行便利性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而销量的疲软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后,特斯拉当前股价的暴涨就是不正常的如果从品牌价值,以及电动汽车科技的细分市场看,它确实具备有远景的价值,但是一下子这最近的暴涨显然就是有待考究的。
我们也可以看看美国那些科技巨头的股价走势,特斯拉这样的增长就是一种魔幻式的,显然有点超出预期的感觉,背后是否有资本的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ARK Invests首席投资官凯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曾表示,现在预计特斯拉的股价到2024年将达到7,000美元,这就是基本情况!在牛市的情况下,特斯拉的股价将达到或超过15,000美元。
可见,特斯拉当前的市值与实际还是略有不符的!
这就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留言探讨,谢谢未来做什么才不会被淘汰?
说到未来,衣食住行是一个最为基本的生存需求,永远不会被淘汰。
但说到底,正因为这些领域受众群体广,自然竞争也是激烈。
就拿餐饮业来说吧,成都市一年餐饮业倒闭率和开店率都是居高不下。
由此,我们这代人不会被淘汰的行业,竞争激烈。我的建议是,不妨题主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未来我要怎样做,才不会被淘汰?
做什么,是你的主动思考;怎样去做,是你为了迎合未来而做出的选择。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举个例子,按照未来的发达国家人均寿命来看,八十岁以上的寿命,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现在,很多国家的人均寿命已经在八十岁以上。
那么试想一下,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有多少企业是百年企业?
微软、苹果、亚马逊、四大中国银行、福特汽车、中石油等等;这里面有多少企业是百年寿命?
企业都活不过百年,抗风险能力更低的个体,被时代淘汰是注定的。
但是,企业和个人的不同在于,个体做出行业转换很容易。
即使大公司垄断盛行的今天,为何还会不断有新的头部公司涌现?
美团是新的、头条是新的、滴滴还是新的。大公司在过去多年一直强调多元化和内部项目孵化,但腾讯依然在过去很多年单纯依靠投资来开展自身盈利的多元化。
回到前面那个问题,未来做什么才不会被淘汰?
当你这样去思考,你可能考虑的是某个特定的行业。这样你会陷入思维盲区。
你应该思考,未来怎样去做才不会被淘汰。
得到罗振宇曾就对未来提过这样的设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其实说的就是主动去适应未来,不断地变换赛道。
八十年代的倒卖潮、08年的房产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都是机会,普通人没钱没资源,你真的很难去同热门行业竞争。
更好的方式是新兴行业,新兴行业对手少,更能快积累和发展自身的优势和资源。
不管是创业还是上班,其实是一样相通的。
当然,如何掌握新的机会,这就需要你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
还有一点,不断学习新的东西。
我很喜欢《人民的名义》里面的反派祁同伟。大多数人的底层发家史,都是一部血泪史。
“胜天半子”。
我是@罗sir职话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胖。关注我,每天一起职场精进。
我们国家会有马斯克那样的人吗?
说起马斯克,我们就一定会提起他的特斯拉,Space X,Solar City,以及未来城市交通系统Hyperloop,又称超回路列车。
Hyperloop超回路列车的概念早在1847年的英国就有所萌芽,但在2012年,被马斯克重新提起。超回路列车致力于解决路面交通拥堵问题,运用磁悬浮原理,靠线性感应马达和空气压缩机推进,让列车能在接近真空的管道里高速行驶。它最高时速能达到1220km/h,而民航的平均速度约为800km/h,如果以最高时速行驶,从北京到上海只需1小时。SpaceX举办过多次超回路列车的速度竞赛,来自全球的多支队伍进行角逐,每年都有令人兴奋的成果。而其中Virgin Hyperloop One公司从中展露头角,并筹得2.95亿美元,还在2017年测速达到了310km/h,虽然离目标速度还有一定距离,但是该公司公开声明,要在2021年建成一套完整可操作的超回路列车系统。
他们定下的第一条线路就是从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到迪拜,建成后可将2小时驾车时间缩短到12分钟。Hyperloop跟飞机相比,机场大多建在郊区,而它的车站倾向设在市中心,并且一条线路多个仓位不间断运行,每小时能运载8640名乘客,运输效率远远超过飞机。这种超回路列车也有在中国落地的计划,已经有四家公司表示要合作。
马斯克这样的科技大佬,非常擅长“跨界”,也善于将问题还原成本质矛盾,用第一原则(first principle)来解决,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这样的人才中国也有,展露头角的更是不少了,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的大佬们。相信在未来,中国会涌现更多这样的人才。
科技公元,带你了解最创新的技术,最创意的产品。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科技公元!听说摆地摊一个月有一两万收入?
我是科学思维探索者,我的回答是:不建议大家放弃7000元工资:
以下是我的分析:
每个人都想提升收入,这个没有问题,但不能只是凭借“听说”就行动,工资 7000元,按照最新2019统计数据,已经在前30%左右的收入水平,可以保证基本生活,现在你只是听说摆地摊可能收入更高,但事实究竟如何?
摆地摊有1~2万的收入,这是事实吗?对此做了一个市场调查:
案例1:摊主 王阿婆 61岁(摆摊5 年)因为家中有个患病的孩子无法工作,而且需要长期医治,老俩口退休金相形见拙,王阿婆不得不通过摆地摊的方式,赚点钱,来补贴家用!
王阿婆摆摊主要售卖:时令蔬菜,出摊时间:早上5点半到8点半,下午4点到7点,每日的纯收入:100元左右,但是如果下雨天,生意就不太好做,平均每个月的摆摊增加收入在2000元
案例2:摊主 李大爷75岁(摆摊10年)李大爷早年上山下乡,退休后回沪,因为儿子结婚买房,老人把退休工资都补贴给孩子还房贷了,李大爷不得不摆摊卖烤红薯补贴家用,夏天每天大约80元左右,冬天的时候生意比较好,一天收入有150~200元左右,但是在室外寒风凌厉, 老人有关节炎,冬季疼的要命,但是为了多些收入,盼着冬天来临,正应了《卖炭翁》中的一句话: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案例3 摊主:郭大娘67岁(摆摊7年)
郭大娘主要卖煮熟的玉米和茶叶蛋,夏天还卖玉兰花,当了解其家庭情况时,老人扭过头去,一直不愿意回答,可以看的出老人满脸沧桑,根据她卖的数量,以及市场上鸡蛋和玉米的成本价初步测算出,郭大娘一天纯收入大约在100多元。
案例4:摊主 杨女士 (2个月)杨女士,年前做的一家单位,又因为疫情关闭,于是杨女士自己摆摊,卖些小饰品,据介绍生意时好时坏,一到下雨天生意很差,平时会有100~200元的收入,一个月有3~4千左右,但是每天出摊的时间很长,而且现在有二个担心,一是自己的社保春节后就没有缴纳了,怕万一生病,如果长期不交社保,那么就会影响退休保障,如果自己缴纳社保还不如找份工作,另外一个担心的是女儿的同学和家长看见,会很没有面子,现在趁疫情中可以带着口罩,等经济恢复后,她可能还会重新找个稳定的工作,不用风里来雨里去。
以上是对几个不同的摊主的了解,总体上来说,都处于维持生计的地步,并没有象有些人所说随便摆个摊就能1~2万的收入
近期政府出台的摆地摊,主要是为了面临困境时,给底层百姓多一条谋生之路,而不是发大财!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摆摊会有1万的收入呢? 据观察,有些人外部观察者,把营业交易金额,等同了纯收入,比如你做了400元生意,可能利润是160元,另外有部分商品会损耗!比如做蔬菜,西瓜水果的都会有损耗,有些毛利高的损耗也很大,卖小饰品的也不是都能卖出去,有些没卖出去,就压在自己手上了,把这些成本都计算进去后,实际的摆摊也就维持基本生活,但是如果只看交易额,400*30=12000元,而实际纯粹的收入,可能只有3~4千元。
不摆摊是否可以增加收入呢?
答案是可以的,目前你的工资收入7000元,也可以增加副业提生收入,你可以在工作之余,开辟第二战场
比如成为今日头条创作者如果持续推出优质文章、视频等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有10多种变现方式,例如:头条广告,自营广告,“带货”分佣,微头条收益,问答收益,青云奖金,千人万元,付费专栏,付费圈子,读者打赏,头条小店,有奖征文等,当然这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输出优秀图文或短视频,以及达到一定粉丝量才能开通,不过从三农,情感,科技,职场,教育,历史,体育,生活等众多领域,,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努力就会有机会,这样加上你的基本工资,要比辞职摆地摊的风险小许多
另外你可以提升你的主业技能,例如你从一个出纳或普通财务,提升到会计师的水平,那么你的收入也会上升!
未来可能的风险:当整个市场经济走出了疫情困境,经济实现复苏,而一些地方的地摊治理,如果失控引发较大的负面影响,过高提升了的治理成本,那么相关的整治活动也会启动,届时就会比较被动。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就点个赞吧,关注我@科学思维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