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境电商,杭州未来经济能超过上海吗?
目前来看,上海作为老牌一线城市,经济明显领先杭州,但杭州现在是新出炉的一线城市,这已经证明了杭州城市地位的上升,如果未来发展的好,经济上未必不能比肩上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
GDP发展上面的数据统计图是从网上找来的,初步核对了一下上海和杭州的数据,还算准确,从数据上看,上海和杭州的GDP相差很大,而增长速度则相差不多,如果一直按照这个速度增长,肯定是追不上的。
这里要注意一个数据,两个城市的人均GDP是相当的。
人口对比了解杭州的人应该明白,杭州历史上以风景闻名,是个精致而面积不大的城市,截至2018年,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80.6万人,人口数量还是在加入了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四个区之后才达到的,目前城镇化率77.4%。
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面积虽然不如杭州,但基本实现城市化。
从人口规模来看,双方差距巨大,由于人均GDP相当,杭州想在经济上超过上海,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口问题,大力引进人才,取消落户门槛,加大城市化进程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主要产业从产业结构来看,杭州在2018年三产比例为:2.3:33.8:63.9。
第二产业中,以互联网科技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第三产业中贸易占据最大份额,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自古以来就是商业集散中心,从杭州的发展规划来看,今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一个中国的硅谷。
上海2018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4:9732:22842,第三产业占比69.9%。
上海以往是中国的工业重镇,随着产业升级,目前第二产业中以汽车,石化,设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第三产业中以金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为主。从未来发展来看,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已经是国际化大都市,今后将会朝着世界金融中心的目标发展。
杭州的发展从以上的各项数据来看,第一产业都不是重点;
第二产业中,杭州的发展空间很大,有高速增长的可能,而上海的第二产业增长率有限;
第三产业中,杭州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了很大比例,这是一个很有弹性的领域,人口数量和城市化进程对此影响很大。上海的第三产业,金融发展是重点领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增长率能维持目前的数字已经很好了。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杭州处于劣势,这对人才储备不利,也许房价的差异会抵消这一影响。
总体来说,上海经济体量本来就大,想要再提高增长率难度相当高,而杭州还有高速发展的可能。
想要超过上海,杭州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建设。打造高新产业基地和增加人口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但光靠高新产业恐怕不够,背靠广大的中部地区,杭州需要发挥私企和个体工商户的贸易优势,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也许要等到中部也发达起来才能实现。
另外,上海在华东的地位是唯一的,而杭州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南京,在人才和高新产业的竞争上,杭州并不占优势。
上海财经大学怎么样?
上海财经大学是著名的财经类“211、双一流”大学,国内财经院校排名前列。
财经类院校是各类型大学中几乎是最热门的专业,而且就业集中在证券投行银行等“高大上”的部门,因此非常受考生的青睐,而上财位于中国金融中心,中国最发达的城市魔都上海,环境、交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其他诸多高校难以比拟的优势。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极为广阔的视野。
特色专业有工商管理、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等。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两个A类学科,一个A-学科,实力强悍。
金融学专业是上财的王牌之一,在上海高校里面可以说是绝对的翘楚,师资力量强,金融学院拥有一大批专业的老师,大多是海外顶尖名校背景出身,科研实力非常强,有非常高的授课水平,能够有效地解决学习上的大多数问题。
专业就业前景和情况非常好,优秀校友非常多,遍布上海,形成一定的圈子,而且很愿意给你提供资源和建议。企业对上财的学子也有比较大的认可度,在实习工作考证这方面都比较有优势,主要在金融和管理行业就业,起薪大概10万左右,专业在全国各高校中排在较为靠前的位置。
会计学也是上财最好的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非常强,老师们水平都相当高,会给学生拓展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财会金融都有涉及,主修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等。会计学毕业后大部分都能留在上海工作,所以每年的高考收分都非常高,大部分省份需要650分左右,会超过一些985院校的优势专业。
就业不用担心,就业前景比较广,事务所,银行,国企,互联网等等都有。上财更加偏重实践,财大实习期靠着代际之间的积累效应,学长带学妹,学姐带学弟,很多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让学生大大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即便是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税收学也是当前的热门专业,国家税法一直在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很多专业的人才,缺口大,前景非常看好,大多毕业后去地产行业、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行业等。
上财税收学师资力量雄厚,老师们学术水平很高,也都很敬业,会很用心地帮助学生们的学业与生活问题。而且学校开设有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学校及学院都还会举办一些生涯讲座,企业走访等活动,帮助同学们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不错,学的东西多,从电脑技术学到管理学,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系统全面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合一起。
财大的毕业证很吃香,在各大事务所、银行、证券、基金都有影响力,尤其是男生就业不愁,毕业后能在相关部门从事企业电子商务的规划、应用和开发管理工作。
上财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在外经贸领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老师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化水平都很高,教学水平也好,学习氛围强,经常举行水平很高的英语辩论会。
主要专业课: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翻译、商务口译、英美文学通论、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经贸报刊选读、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等。
毕业生可在涉外会计事务所、金融机构、外资外贸公司、学校和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可以,信息学院虽然金融方面专业比较少,但是可以自己选修相关金融知识,师资力量比较强大,老师都是领域内顶尖,未来就业既可以选择银行证券,也可以选择互联网公司。
总得来说,作为我国最知名也是最好的财经院校,在上海财经大学出来的学生在金融领域肯定是有一定优势,只是学习和实习氛围比其他财经类院校浓厚,在这里学习生活会比较忙碌比较累,竞争压力也比较大。
如果你确定以后在金融行业发展,那来上财准没错,毕业后丰富的人际关系,以及这样的一个毕业院校能够让你面对同类竞争者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shopee公司怎么样?
Shopee公司还不错。
Shopee是东南亚及的电商平台。自2015年在新加坡成立以来,Shopee业务范围辐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巴西等10余个市场。Shopee拥有商品种类,包括电子消费品、家居、美容保健、母婴、服饰及健身器材等。
Shopee社群媒体粉丝数量超3000万,拥有700万活跃卖家,员工超8000人遍布东南亚及中国,是东南亚发展最快的电商平台,是国货出海东南亚首选平台。
实体经济的出路在哪?
体验!体验!体验!
实体经济的出路在于抓住体验经济的发展红利!
这不是我说的,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今日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演讲时给的最新判断!
刚看完他的分享,很受启发,正好看到这个问题,借花献佛,回答一波!
一、先来看实体经济现在难处在哪?表面看是现在大家都宅在家看直播,逛店的人少了,所以生意不好做。
但哪怕是现在拥有巨大流量,看起来很红火的直播,也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无论哪个平台的直播,都离不开一句,“全网最低价”。都在打价格战,很多品牌做直播,扣去给主播和平台的分成,赚钱的也很少,基本是在赔钱赚吆喝。从这个角度来看,根本不是因为流量少,导致实体经济现在不好过的。
张瑞敏演讲中提到一个观点,可能真正点出现在实体经济发展难的本质原因,那就是现在产品已经不值钱了。
这话怎么理解,张瑞敏引用被誉为数字时代三大思想家之一乔治·吉尔德在《微观世界》一书中的观点加以说明,“现在技术起源于量子物理学,由微芯片来展现,典型的是计算机”。微芯片简单来说就是产品和外界的连接器,如果没有这个连接器,孤立的产品本身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比方说一个冰箱,如果没有“微芯片”,只能存储食物,它的价值就很低,但如果能通过“微芯片”连接到超市,你可以在冰箱上直接下单购买吃的,那它的价值就会高很多。
为此,张瑞敏提出一个大胆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观念,称“产品一定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一定会被生态覆盖”。
二、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之难?张瑞敏所说的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品牌概念,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的时代,极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上面讲了,现在实体企业单纯追求做产品品牌已经发展到顶了,产品已经不再值钱。那现在什么值钱,最能打动消费者?
体验!一定是体验!
很早之前,著名学者约瑟夫·派恩就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到,“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是让人难忘的”,体验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每个用户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便可围绕用户个性化的体验进行迭代。
都说实体经济难,产品不赚钱,但你知道海尔上海001号店平均客单价是多少吗?24万!!!
今年四月份,上海市提出“2020,体验上海”的口号,特地选出了21家最有代表性的体验店。海尔智家1号店,便入选了。入选的原因,便在于,它不是像其它家电门店一样再卖家电,而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共同给用户提供一个个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那他们的阳台场景来说,海尔不仅可以给用户提供阳台上的洗衣机、干衣机,而且还能提供晾衣架、跑步机等其它的产品,当然这些海尔自己不卖,它是吸引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一个场景,来提供给用户的,而且,如果用户想要健身阳台、宠物阳台这些他也能提供。
用户个性化的体验得到了满足,因此也更愿意为他们的体验付费。而海尔,也凭场景和生态的优势,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众多政府和企业生态合作伙伴的青睐。
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不需要理解的很复杂,简单来讲,就是为更好满足用户体验,品牌集结众多生态方力量,不断自涌现自进化出新的场景和生态。
三、实体经济如何转做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实体经济要做好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必然要想进办法,抓住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要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则需要员工更强的自主性。这也是海尔为什么能成功推进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实践的根本原因,因为海尔有人单合一模式做支撑。
人单合一简单来讲就是员工和用户合一。现在很多实体企业还是靠命令监督的形式,督促员工工作,但在海尔,每个员工都是自主在为用户服务的,因为只有用户满意了,员工才有钱赚。每个员工为了多赚钱,都会相互沟通,尽全力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真正需要学习的。
人单合一模式不仅获得了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权威学者的认可,据说,现在每年来海尔学习人单合一模式的企业已经达到了50000家以上,光世界500强企业就要几十个。看来大家都认识到了,这是转型的趋势。
实体经济要想找到出路,可以先看看已经找到出路的走向了何方。海尔便是一个很好的参照。顺便提醒一句,物联网时代都快来了,别太纠结互联网时代怎么发展,能适应物联网时代,更关键。
正好看到张瑞敏今日的演讲了,答一波。如果大家还有啥好主意,欢迎评论互动。
你都用过哪些买菜?
生鲜类垂直电商兴起的时间并不太久,也就是在近十年左右的时间。
作为81年出生,属于电商C端消费人群,再进一步细分为:白领一族、又有家庭烹饪生活习惯、购买者和使用者,因此我个人用过不少的生鲜/买菜APP,也见证了很多APP的裂变或消亡。
顺丰优选作为顺丰旗下的生鲜2C平台,我最早是通过PC端使用,后来又通过公众号。顺丰最大的优势在于冷链物流的发达和成本控制,以及运输速度,这项体验对消费者优势明显。我主要采购的商品主要是肉类和水果,甚至后来也使用过顺丰优选“扶贫”商品,但商品质量和性价比就打了折扣。至于线下实体店,从来没有进去过,据说也基本都陆续关门了。
沱沱公社沱沱公社是当初同事推荐的,优势在于生鲜品类比较多,个人体验主要在于肉类商品的购买,但没有发现比其他生鲜平台的明显优势,也就逐渐不再使用。据说这个平台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京东生鲜APP京东,个人主要是倾向自营生鲜,活动很多,也比较适合家庭式集中采买。品种也十分丰富,到目前为止也是个人使用频率最高的APP之一。加上京东自营物流的加持,快,是对生鲜冷链最大的考验。
个人主要采买的商品就相对丰富了一些,比如牛羊肉、排骨、火锅涮类、鸡产品、水果(北方少产的)甚至偶尔会买点蔬菜。只要是有快的需求、便宜的需求,一般都去京东的生鲜频道:领券购买(或直接满减)。
天猫生鲜这款APP用的相对比较少,主要原因还是一种使用习惯的问题。最早还会对比京东超市和天猫超市的价格,到底谁更划算,但实际羊毛出在羊身上,都差不太多。也通过其生鲜频道购买过牛排,但因为使用习惯问题,就基本使用京东了。对于好坏,无法客观评价,也有活动。当然他的优势在于作为最大的2C平台,淘宝链接的商铺很多。
美团买菜疫情之前,因为在小区门口地推,送鸡蛋,我父母与我一起注册了。主要是图的是首单29-10的活动,主要是蔬菜和肉类。但个人体验来讲,商品不多,主要是在很多线下生鲜商超布局合作前置仓,有拣货员进行挑货,但购买两次,发现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就果断下载。疫情期间,还能看到有地推。
每日优鲜这款APP客户增长很快,也主要是活动多,对于邀请的机制设计的比较好。我个人体验也还算不错,但并不是肉类等生鲜的长项。主要是在于一些休闲冷冻食品、奶类和部分的水果,个人也主要是针对这些下单,送的很快,大约2个小时。对于那些喜欢宅在家里的、喜欢零食的消费者,比较适合。
其他比如爱鲜蜂,以前买零食用的多,倒闭了。盒马鲜生、7-fresh等,个人没有使用过,就不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