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13架军机进入台空域,伊朗释放这个信号是要传递什么信息?
伊朗击落美无人机已经得到证实,美国那边已经确认,特朗普也发出了推特说:“伊朗犯了一个大错误。”
而这加无人机来自美国海军全球鹰家族中的MQ—4C“海神”。伊朗的说法是该无人机进入了伊朗南部领空,美国的说法是该无人机没有进入伊朗领土,而是在飞越霍尔木兹海峡时被击落,距离伊朗17公里属于国际空域。
他们双方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我们也不知道,而这个问题将会成为美、伊之间事态升级的一个焦点。
伊朗击落美国MQ—4“海神”无人侦查机要传递出的信息很多。
第一、伊朗展示了防空能力
全球鹰家族的无人机都属于高空无人机,一般国家是没有能力击落的。如今伊朗利用地空导弹把他击落了,足以证明伊朗的地面防空能力不错。
几天前媒体爆出,美国有对伊朗核电站进行空袭的计划,而伊朗此时显示出他的防空能力,可以有效的遏制美国针对发动空袭。
第二、伊朗展示他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在6月13号两膄油轮遭到袭击后,美国一口咬定是伊朗做的,从而又是增加又是增加军舰,而英国的这个美国的战争伙伴也跟派军力进入了波斯湾。
对伊朗来说,不管美国这个举动是真开战,还是为了给伊朗制造更大的压力,伊朗都要在此时做出强硬的回应。
伊朗击落美国的这架高空无人侦查机,无疑是告诉美国,不管你玩真的,还是弄假的,他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让美国不用耍那些没用的心机。
第三、伊朗表达了捍卫自己利益的决心,在维护自己利益上绝不妥协。
由于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进行经济封锁,损害了伊朗的利益。而欧洲也没有履行相关义务,一味地要求伊朗吃亏,让伊朗不要退出核协议。
伊朗此时击落美国无人机首先是告诉美国,他不会妥协,其次是告诉欧洲伊朗不做傻子,想让伊朗留在核协议框架内就拿出诚意来,别老是拿嘴巴糊弄伊朗。
总得来说,伊朗通过击落美国无人机这种及其强硬的方式来表明的自己态度。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轰炸机执行任务通常都要战斗机护航?
文/M仔
轰炸机执行的任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作战任务, 还有一种是训练和威慑任务。只有在执行战斗任务的时,轰炸机才需要有战斗机进行护航,这是因为轰炸机的体型庞大,自卫能力很差,面对敌方的空中力量和防空兵器,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生存,所以战斗机护航是必须的。而在执行训练任务或战略威慑任务时,由于面临敌方攻击的机率很小,所以并不需要战斗机的护航。有时候为了凸显战略威慑效果,甚至还会故意将轰炸机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大摇大摆、招摇过市,所以说轰炸机是否需要护航一般根据它执行任务来区别对待。
(B52轰炸机执行战斗任务时需要战斗机护航)
(B52执行战略威慑任务时,往往是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那么为什么轰—6K很少见到呢?这主要是因为轰—6K执行的多是远海训练任务,所以被御用摄影师们抓拍的时候,总会显得形单影只。不过根据官方的报道,轰—6K在执行战斗巡航的时候都会有战斗机进行伴飞,而且有时还会有预警机或电子侦察机在轰炸机附近支援。轰—6K的航程比较远,战斗机往往无法做到全程护航,所以通常会采用接力护航的方式,比如由东部战区的战斗机护送轰炸机出海,然后由南部战区的战斗机接力护航。随着伊尔78加油机和苏35战斗机的入列,远海战斗巡航也常常出现它们的身影。
(轰6K和它的护航战斗机)
(苏35参与远海巡航任务)
轰炸机在执行战斗任务时,其战斗编队的组织往往有着特别的讲究。以海湾战争中B52轰炸机执行战斗任务的编队为例,美军的惯用配置包括空优战斗机执行空中掩护任务,再配备EF111电子战飞机来进行全程电子压制,并配备预警机提供全程空情支援,因此其战斗组织过程非常复杂。目前轰—6K在执行战斗任务时,必然会面对敌方强大的防空系统和空中力量,因此一旦出现战斗情况,又没有护航和辅助支援飞机的保护,轰炸机就会成了活靶子。不过目前我们的空中力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一些辅助支援飞机(如电子战飞机和加油机)才刚刚加入巡航行动,再加上数量的不足,这就制约了护航效果。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护航战斗机由于航程的原因还无法做到全程护航,这无疑也增加了战时攻击编队的难度,而且加油机的不足也成了远洋训练和战斗巡航任务的短板。
(美军EF111电子战飞机)
(轰油6加油机)
(伊尔78加油机)
(运20)
尽管轰—6K是基于图16深度升级得到的产品,但它只能算是中程轰炸机,载弹量、隐身能力以及高速突防能力都存在着欠缺,在现代防空火力面前它的生存能力就会显得十分脆弱。总而言之,未来我们必然需要航程更远,载弹量和打击能力更强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保卫空中和海洋权益。
(轰6K)
歼八还应该不断升级吗?
随着歼-20,歼-16,歼-10C等四代机和三代半战斗机的服役,被称为“空中美男子”的歼-8战斗机已经没有继续进行升级的必要。
受制于气动布局,歼-8战斗机即便再进行升级。对其战斗力的提高也没有多大的帮助,最多提升超视距空战的能力。但是超视距空战能力的提升,远远无法与三代半,以及三代的升级版本相比。
究其根源,还是歼-8战斗机的设计,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况且,有那时间和精力以及资金去升级歼-8,还不如对歼-11进行升级,如此对战斗力的提升还是相当大的。
所以说,当歼-8系列战斗机升级到歼-8G时,就已经停止升级,且早前服役的型号已经开始退役了。
即便不再进行升级,歼-8系列战斗机也出现了歼-8A,歼-8B,歼-8-2,歼-8D,歼-8E,歼-8F,歼-8FR,歼-8G等衍生型号。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空军还有歼-8F,歼-8FR在服役。不过,这两个型号的歼-8战斗机已经退出一线部队,唯有歼-8FR还担任对台侦察任务。
也就是说,从1980年歼-8战斗机开始服役,截止到2021年为止。在这41年的时间里,歼-8以及衍生型号的战斗机,也为提升海空军的空中作战能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所有歼-8系列战斗机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歼8-2和歼-8F。
歼8-2战斗机歼8-2战斗机的空重为9.8吨,内油载量为4.2吨,作战半径800千米,航程20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为17.8吨,载弹量为2.2吨。
其主要安装有2台单台加力推力为6.63吨的涡喷-13航空发动机,可以算一下歼-8-2的两种推重比。
在不挂载弹药和燃油时,其空机使用推重比为1.35。在装载60%内油和挂载2枚中程2枚近程空空导弹的模式下的空战推重比为0.99。
歼8-2主要安装有一部208型单脉冲火控雷达,该雷达的探测距离为40千米,并配备有连续波照射器,初步具备了为空空导弹提供制导的能力。
歼-8F战斗机歼-8F安装了一部1492型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对RCS=3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10千米,已经具备了为霹雳-12中程空空导弹制导的能力。也就是说,升级到歼-8F时,该战斗机已经具备了超视距空战能力。
除了航电系统的差异,在机体平台和发动机上,歼-8F和歼8-2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那么,歼-8战斗机的改进升级也只能是针对其航电系统的升级,在机动性上,是没有办法继续提升的。
甚至在举行对抗演习时,歼-8F还可以凭借着航电系统的优势,在超视距空战中战胜苏-27和枭龙。由此可见,歼-8F战斗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还是有的一提。最起码,经过改进升级后,以二代机的机体配上先进的航电系统,可以取得以上的战果,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说,歼-8F战斗机可以早出现5-10年,那么,其起到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但现实是,歼-8F战斗机于2004年开始服役,那时候苏-27,歼-11A都服役不少了。且歼-10A,歼-11B也在稳步的进行之中。而歼-8F的综合性能仍然无法与国外三代机相抗衡,升级到此也可以了。况且,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信息技术得发展极为迅速。再以歼-8为基础改进升级,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了。还不如将精力放在研发新型战斗机上。
毕竟定位于高空高速截击机,歼8-2战机的机动性不够强也显得很正常。不过其最大高达2马赫以上的航速,还是有一些用途的,也就是歼-8FR高空高速侦察机。在和平年代,歼-8FR还是可以执行近距离的侦察任务,不过会被无人侦察机,侦查卫星给取代的。
综上所述,歼-8战斗机改进到歼-8F也就到头了,以后的防空任务还是交给歼-20,歼-16,歼-10C这三型战斗机吧。仅剩的歼-8F和歼-8FR估计再服役几年,也该退役了,届时歼-8,歼-7等一二代机,也会完全消失在我国海空军的装备序列中的。
俄美防长时隔5个月通话?
这么说吧,两个处于紧张关系的国防部长之间的电话,能够公开让你们知道的,肯定都是无关紧要的废话,无非是摆一摆政治姿态,而真正要说的,肯定都是保密的。而我要说的,就是他们私底下真正谈了什么。
美国要求俄乌停火,这是美国的一贯立场,最起码公开场合是这样的。所以美国国防部长关于停火的“要求”,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国防部长还有心思说这样的政治正确废话。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
什么样的节骨眼呢?
一方面,俄罗斯进入全面的守势,一看就是被动挨打的局面,各种唱衰声音,更是源源不断,又说俄军莫名其妙少了150万件冬衣了,又说赫尔松百姓不愿撤退,要留下来迎接乌军“王师归来”了,反正就是俄军必亡的节奏。
另一方面呢,乌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尽管看起来气势汹汹,每天都在进攻,但效果有限,通常都是伤敌五十,自损一千地送人头,不信?看最新的动图演示。
图片是10月24日乌军装甲部队进攻卢甘斯克的俄军阵地,但遭到俄军地面火力和无人机严厉打击的无人机拍摄画面。军事爱好者给这段视频添加了各军事单位的具体型号,可以看到乌军的装甲运兵车和轮式装甲车,以及乌军人员遭遇俄军的炮火袭击和地雷攻击,损失惨重。
换句话说,目前的状况是,俄乌之间的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按毛主席的话讲,那叫战略相持阶段。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谁更有利?显然是俄军。
俄军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兵源不足和机械化地面部队攻击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动员兵力的补充,以及隆冬季节的到来,这两个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俄军目前的行动趋于保守,准备以逸待劳,而乌军则处于高烈度的进攻状态,疲态渐露。
加上西方内部的分歧以及战争资源的枯竭,能够支援乌克兰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少,俄乌力量对比只会进一步拉大,到了冬天,俄军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乌军败势尽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军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
不管美国怎么表态,作为这场战争的唯二赢家(其中之一是印度,为什么不是中国,以后有机会另说)之一,美国心里的真实盘算肯定是希望继续打下去,所以他们会反对任何一方、尤其是俄方占有太大的优势从而早早结束战争。美国这个时候重申停火,只有一个目的——缓兵之计。美国希望在俄军占有优势的冬天停火,从而发动盟友重新武装乌克兰,待到明年的春天继续打下去。
俄罗斯人是彪,但并不傻。他们肯定不会放弃难得的反攻机会,所以他们对美国的提议肯定是嗤之以鼻的。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
那么问题了,美国也能预料到俄罗斯的回应肯定是消极的,为什么还要打这通电话呢?这就是我要说的,他们除了放政治空炮外,实际谈了什么。
首先,下个月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肯定是要谈的,到时拜登和普京都会参加,两个人见不见面?以什么形式见面?如果不见面,又用什么方式交换意见?
其次,北溪一号线被炸的问题肯定也要谈的,鉴于美国是第一嫌疑人,肯定要被指责一番,美国毫不意外会否认,但会保证这种事情不允许再发生。北溪线的问题实际上是欧盟过冬的问题,美国卖高价油给欧盟,但远水解不了近火,欧盟还是得靠俄罗斯才行,那么一个稳定的供气方案就必须要谈,包括敏感的价格问题。
再次,乌克兰的核讹诈也是必须要谈的。俄罗斯方面已经正式提出指控,说乌克兰打算使用脏弹。脏弹也属于核武器,但没有核爆炸,一旦乌军真的用了,俄罗斯会不会视为对俄发动核武攻击而进行核报复,这是国际社会最为担忧的,美国也一定同样担忧。
图为游戏作品中的脏弹画面
综上,这次通话的背景,显然是美国有求于俄罗斯的,那么俄罗斯会从这次通话中得到什么好处呢?别的不敢说,美国肯定不会再送乌克兰先进的远程火箭炮和进攻型导弹了。
你们以为呢?
美国首次在以色列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据CNN报道,本月4日美军“萨德”反导系统运抵以色列,美军首次将其最先进的“萨德”反导系统临时部署在以色列,投入两国联合军事演练。这是两国联合军演中首次动用“萨德”。美军称,临时部署“萨德”既体现美军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也旨在测试美军在全球快速部署类似系统的能力。
“萨德”系统全称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车、火控雷达、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其技战术性能有着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作为专门用于对付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其独特优势是在防御大规模导弹威胁的同时, 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选择,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补充MIM-104防空导弹。
MIM-104防空导弹属于低空拦截系统,射程只有20公里,而萨德的射程达到300千米,可防卫半径200千米的区域(爱国者防空导弹只有30公里的射程)。萨德进入以色列以后,不但完整了其高、中、低空域的防空网,萨德的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也提高了导弹来袭预警能力。
再来了解一下以色列的死对头伊朗装备的弹道导弹:流星-1、流星-2、流星-3,这三款弹道导弹是基于前苏联“飞毛腿”弹道导弹技术发展而来,采用液体燃料,发射准备时间长,打击精度低;流星-4弹道导弹则脱胎于前苏联的R-12“凉鞋”中程弹道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射程4000公里;传说中射程达5500公里的流星-5弹道导弹正在研发中;另外还有射程2000的“泥石-2”中程弹道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辅助制导下,是伊朗所有弹道导弹中打击精度最高的一款中程弹道导弹。局推测,目前伊朗已经拥有超过2000枚各型弹道导弹。
川普上台后已经从伊朗核协议中退群,加强了对伊的制裁,以色列和伊朗也频频擦枪走火,如果不完善空域防空,万一哪一天伊朗狗急跳墙,向以色列发射大量弹道导弹的话,说不定还真能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