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滑翔机,NBA球星的绰号是怎么来的?
感谢邀请!
相信经常看NBA的朋友对稍微知名一点球星得外号都非常熟悉,甚至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全名,但是肯定知道绰号。那么他们的绰号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大部分球员的绰号都是根据自己的打球风格和名称直译过来的。不过听说每个有绰号的NBA球员都对自己的绰号比较满意。
我们先来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绰号:
“飞人”乔丹
“魔术师”约翰逊
“大梦”奥拉朱旺
“天勾”贾巴尔
“大鲨鱼”奥尼尔
“邮差”马龙
“大鸟”伯德
“指环王”拉塞尔
“石佛”邓肯
“黑曼巴”科比
“大嘴”巴克利
“大O”罗伯特森
“大猩猩”尤因
“海军上将”罗宾逊
“答案”艾弗森
“小皇帝”詹姆斯
“闪电侠”韦德
“大胡子”哈登
等等很多很多,其实可以看出来大部分都是有着鲜明特点,都不是空口随便起得外号。我们再来看看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外号-现役大家都很熟悉的球员。
格里芬:绰号“傻芬”,给格里芬取名“傻芬”不是他球场很傻,而是当年他随快船来到中国行的时候,全队在长城上欣赏风景,但他们去买水的时候,格里芬竟然用50块钱买了两瓶水。
斯玛特:绰号“司马刚”,“司马刚”绰号是因为斯玛特的名字跟我国古代著名人物司马光相像,也是因为斯玛特在场上投篮一般都打铁,在篮筐上“哐哐哐”的响声,加上斯马特球风强硬,经常与对手互刚,所以称他为“司马刚”。
丹尼·格林:绰号“铁林”,张铁林是我国的以为著名演员,因饰演乾隆皇帝而广为人知。马刺阵中大将丹尼格林一度在2013年总决赛中创造了总决赛半场3分命中纪录,不过他从15-16赛季开始,他命中率开始下降。球迷经常可以看到他外围打铁的模样,因此送给了他一个“铁林”的称号。
凯尔-安德森:绰号“人类蠕动精华”,因为他打球的动作很慢,就像慢动作回放一样,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但是他的球商很高,所以称呼他为“人类蠕动精华”。值得一提的是,凯尔·安德森有八分之一的中国血统。凯尔·安德森的外祖母玛丽安·福尔曼拥有一半的中国血统,玛丽安的父亲萨缪尔·李,也就是安德森的外曾祖父,是纯正的中国人。所以他也被人称作“中国男孩”。
杜兰特:绰号“书包杜”,实际上,这就是三届NBA常规赛得分王凯文杜兰特的穿衣风格。每逢赛后的新闻发布会,杜兰特都会穿一件衬衫,纽扣全部扣上,背一个双肩背包,两条背带连同中间那根横跨于胸口的附加背带,也一并扣得整整齐齐。一开始大家觉得有点怪异,但次数多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书包杜”的名号也开始传开了。 当然现在杜兰特的绰号也已经变成了“死神”,收割战场,非常符合他的风格。
每一个进入NBA的球员基本上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绰号,这些绰号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名字,甚至一些球员的绰号比名字更加响亮,更加容易被球迷记忆和区分。这也使一些非常成功的绰号,成为了这些球员在世界上的代名词。你们喜欢他们的绰号吗?
到底是谁开始抱团的?
球队自己培养的不算,通过交易抱团,最先开始的是凯尔特人
拿之前的OK组合,科比和奥尼尔来说,这不算抱团。96年科比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高中参加选秀的后卫球员。而那时的奥尼尔刚刚加盟湖人。NBA是商业联盟,那时球员都在追求顶薪,这无疑是锁死了工资帽。球队再想招揽巨星,就要面临交付巨额的奢侈税。
那时的联盟,每个球队都有一名当家球星,犹如百家争鸣,比赛观赏性十足。但是首先打破这一平衡的就是凯尔特人。
07年夏天,凯尔特人队在选秀大会期间球队通过交易得到联盟第一神射手雷·阿伦和顶级大前锋凯文·加内特,与原有当家球星全能小前锋保罗·皮尔斯组成豪华阵容。自此联盟中出现了“三巨头”的说法。
在这之前雷阿伦还是超音速的当家球星,因为超音速想重组。说实话,黑子至今觉得在所有NBA球员之中,且不论三分球投射能力(NBA历史三分球命中数第一),阿伦的投篮姿势美如画啊。
狼王加内特,当时凯尔特人为了得到他,交易了三名球员及09年的首轮选秀权。就这样,这个赛场上喜欢喷垃圾话的森林狼当家球星就这样来到了绿军。
就这样,通过运作,加上本是球队的中流砥柱皮尔斯,凯尔特人组成了三巨头。虽然三人当时都处于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但是他们竞技水准是没有降低的。事实证明,凯尔特人的运作是成功的,07-12赛季这个三巨头时期,第一年就获得了队史第17个NBA总冠军。08年因加内特受伤,季后赛第二轮败与魔兽率领的魔术,09年总决赛和湖人抢七,与冠军擦肩而过。10年面对新三巨头热火败下阵来,11年东部决赛还是败于热火。
因为凯尔特人这个组建三巨头的效果显著,各大球队纷纷效仿。比如说之后的热火组建詹姆斯+韦德+波什的新三巨头组合,成效不言而喻。就这样原本的联盟由“百家争鸣”变成“一家独大”,打不过就加入他,成为现在联盟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感觉游戏那么无聊?
刚玩《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为什么感觉游戏那么无聊?
我来给出另一个角度的可能性答案吧:或许是因为突然的“自由不适应”。
众所周知,《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提供给玩家的是一个自由度相当高的开放性游戏世界。
在游戏中,玩家只要完成了新手的四神庙任务,只要对自己的操作信得过,都完全可以不理会什么主线还是支线剧情,直接挑战最终BOSS都没有问题。
当然,实际上,连新手的四神庙任务,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组合和找方法完成。
但是正是这样空前的自由,反倒可能给人不适应,以至于部分玩家确实可能出现不知道怎么办,进而由于这种无从适从的感觉,觉得游戏无聊进而被劝退。
个人觉得,容易出现以上这类假设的情况的,可能会有两类人群:
第一,是习惯了固定剧情流程这种游戏形式的玩家。由于固定流程、固定主线剧情是大多数游戏的设计形式和玩法,这样培养的出来的玩家,由于习惯了游戏有“固定标准攻略”这样的答案,自然对自由度高的游戏需要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
比如国产(A)RPG仙侠类游戏,经典三剑(剑侠情缘、轩辕剑和仙剑),哪怕是多结局设计,玩家总会知道,肯定有“固定套路”。
但玩荒野之息,从一开始游戏就会通过最自然的引导去打破玩家的这种“套路思维”。
第二,在生活中习惯了确定性方法论和结果的人群。(陈述客观可能性,没有贬义的意思)
举个例子,还在校的学生群体,或者毕业不久的应届生人群,当习惯了好好学习就能考试合格学业顺利这种固定流程的生活后,可能反不如入社会较久的人群,更能适应“可能不只有一个唯一答案”的这种情形。于是也可能在没有确定指引和答案的情况下,犯“懵逼”。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都不影响荒野之息其本身是一部优秀的游戏作品。如果只是因为这类不适应的缘故而被劝退,着实会有些可惜。
建议如果能发现问题,不如尝试去接受和改善之,好游戏还是尽量不要擦肩而过啦。
当然,这样还不行的话,就当我一家之言,仅为建议吧。
以上,就是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我是闲云,不是咸鱼,是一名不定期瞎更新的佛系游戏玩家,欢迎关注我一起徜徉在浩瀚的游戏海洋~
(括弧笑~)
你认为每一个号码的历史最佳球员分别是谁?
0号:“酋长”罗伯特•帕里什
1号:“大O”奥斯卡•罗伯逊
2号:“孤独勇士”摩西•马龙
3号:“答案”阿伦•艾佛森
4号:“土豆”克里斯•韦伯
5号:“狼王”凯文•加内特(21号球衣有主人了,只能把他放这了)
6号“:指环王”比尔•拉塞尔
7号:“小精灵”内特·阿奇博尔德
8号:“黑曼巴”可比•布莱恩特
9号:“鲍勃”鲍勃·佩蒂特
10号:“侠盗克莱德”沃尔特·弗雷泽
11号:“微笑刺客”伊赛亚•托马斯
12号:约翰•斯托克顿
13号:“篮球皇帝”威尔特•张伯伦
14号:“篮球先生”鲍勃·库西
15号:“甜瓜”卡梅隆•安东尼
16号:“记忆大师”杰里•卢卡斯
17号:“Hondo”约翰·哈夫利切克
18号:戴夫.考恩斯
19号:威利斯·里德
20号:“手套”加里•佩顿
21号:“石佛”蒂姆•邓肯
22号:“滑翔机”克莱德•德雷克斯勒
23号:“飞人”迈克尔•乔丹
24号:“小飞侠”科比•布莱恩特
25号:盖尔-古德里奇
26号:凯尔·科沃尔
27号:鲁迪·戈贝尔
28号:空缺
29号:保罗·塞拉斯
30号:斯蒂芬·库里
31号:“关键先生”雷杰•米勒
32号:“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
33号:“天勾”卡里姆·阿卜杜勒-贾巴尔
34号:“大鲨鱼”沙奎尔•奥尼尔
35号:“死神”凯文•杜兰特
36号:“怒吼天尊”拉希德·华莱士
37号:罗恩.阿泰斯特
38号:空缺
39号:“魔兽”德怀特·霍华德
40号:“雨人”肖恩•坎普
41号“诺天王”:德克.诺维茨基
42号:“眼镜蛇”詹姆斯•沃西
43号:杰克·希克马
44号:杰里•韦斯特
NBA的logo,唯一一位以失败者身份获得总决赛MVP的球员。
45号:鲁迪•汤姆贾诺维奇
46号:空缺
47号:“AK-47”安德烈•基里连科
48号:空缺
49号:空缺
50号:“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
51号:空缺
52号:贾马尔·威尔克斯
53号:阿蒂斯-吉尔摩
54号:霍勒斯•格兰特
55号:迪肯贝·穆托姆博
56号-90号空缺
91号:丹尼斯•罗德曼
你玩过哪些沙盒游戏?
除了《我的世界》,还有哪些沙盒游戏值得一玩?
小小小小小阿郑丶2 年前网易在今年“520”宣布代理《我的世界》后,乐逗随后就发布了代理《泰拉瑞亚》的消息……厂商的行动仿佛表明这类游戏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其实《我的世界》是一款有点特殊的游戏,没接触过的人可能会觉得看着太糙不想碰,爱玩的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二者之间仿佛有一张次元壁阻隔着,能不能火起来还挺难说。对玩家而言,除了这两款名作之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同类沙盒作品可以玩玩试试。Cube World(魔方世界)《魔方世界》乍一看上去非常像《我的世界》:像素组成的3D世界,一切景色都方方块块。实际玩法完全不同,更像是暗黑破坏神,或塞尔达这类ARPG。
进入游戏后可以创建角色,像《魔兽世界》似的从人族、精灵、侏儒、地精、蜥蜴人、兽人、亡灵中选择一个种族,外形可作细微调整。之后再从游侠、战士、盗贼、法师中选定一个职业后就可以开始冒险啦。
《魔方世界》秉承了沙盒游戏的特点,每次进入游戏世界都是完全随机的:城堡、遗迹、金字塔和墓穴在像素风格下仍有丰富的表现力。玩家可以通过领取并完成任务获得奖励,也可以自由地到处冒险,感受随机所带来的新奇体验。除了平常的跑图,还可以游泳、攀爬、坐帆船、乘滑翔翼,甚至可以带着收服来的宠物宝宝一同逛大街,多人游戏更是让快乐成倍增加。
冒险中的战斗是紧张刺激的,节奏很快。按鼠标中键可以躲闪敌人攻击,但会损失耐力,不能一味依赖。如何在合适的时机躲闪掉致命攻击,依靠风骚走位攻击boss的要害是赢得战斗的关键。假如这样还赢不了,就得依靠更好的装备了。游戏的装备系统由低到高分为白色、绿色、蓝色、紫色、金色、红色六个等级,可以用完成任务获得的白金币购买。
要说这游戏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它看似简单,但只能在电脑上玩,没有移动版。
Block Fortress(沙盒堡垒)《沙盒堡垒》这图标看着很眼熟,AppStore已经推荐过几次了,安卓平台也有发布。它是一款非常特别的塔防游戏,融合了《我的世界》的建造和第一人称射击。
游戏中玩家会置身于一个随机地形的地图上,用有限的资源,借助地形特色构建自己的防御工事。可选的建筑类型非常丰富,从木头到钢铁等不同材质的墙体,离子炮台、激光炮台等“塔”都可以依照玩家的意愿随意建造,但要想有高效的防御能力,还是精心策划一番比较妥当。
建造完毕后,就可以切换到防守阶段,一波波敌人会攻击你的堡垒。在这个阶段玩家也会拿起武器投身到防守之中,视角切换到第一人称模式,在自己构建的工事中穿梭退敌,有点像单机名作《地下城守护者》中的感觉。像素表现的受伤的红屏、射击的火花、各种爆炸效果现场感十足,在战斗中仍可随时收集资源建造巩固堡垒更是让游戏进程充满紧张。游戏还有多人模式,支持最多四人同时建造玩FPS。Trove《Trove》是一款非常独特的PC多人沙盒游戏,同时结合了《我的世界》的高自由度、冒险、建造和《魔方世界》的ARPG特色。服务器上每有一个玩家上线,就会为他随机生成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现代的、古代的、西方的、东方的、科技感的、童话感的,可能是冰天雪地也可能是熔岩沼泽……正是一切皆有可能!而当他离线后,这个世界也随之消失。
玩家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和朋友们组队在不同的世界里探索,打怪,升级,采矿,挖掘材料等等。游戏的道具装备非常丰富,完全随机的设定将极大满足收集癖的欲望。
除了充满随机性,富含收集成长要素的冒险部分外,《Trove》的“俱乐部创建系统”还允许你生成(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世界(空间),在这个世界玩家可以自由建设自己的世界,彼此之间也可以互相拜访,和朋友空间中的各种元素互动。
Planet Explorers(世界探索者)电脑游戏《世界探索者》的玩法和《我的世界》非常相似,玩家可以凭自己的想法尽情改造世界,主要区别是前者的画面精美程度要胜过同期其他“《我的世界》强化版”沙盒游戏。无论是微风过后的水面涟漪、变幻的光影效果还是形态各异的动物植物。开发者用万千细节把这个等待被玩家开发的星球刻画得生机勃勃。这么漂亮的世界可以让人为所欲为,想想就很激动。
游戏的背景说是未来一艘殖民飞船出事儿了,一些幸存者(玩家)散落在Maria星球上。一觉醒来,发现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就只有一把小刀了。在游戏的最初,玩家要靠这把小刀砍削树木,收集材料,制作更先进的道具,去更复杂的环境冒险探索。一步步循环下去,甚至会造出激光大炮打败各种敌人——从埃及法老到怪兽异形,五花八门——或设计宇宙飞船探索外太空,实现文明的发展和复兴。有评论表示《世界探索者》能让玩家从一无所有到繁荣昌盛固然有趣,但游戏最大的特色不是“建造”而是“创造”。激发奇思异想在游戏中创造各种便利的前所未见的工具、建筑,上传到服务器也可以分享给其他玩家学习。在同样美丽的Maria,每个人最终打造出的风格是迥异的,这正是《世界探索者》的魅力所在。Kerbal Space Program(坎巴拉太空计划)《坎巴拉太空计划》的画风和前面几作差别很大,一点也不“绿”,标题一看就笃定是科幻迷的菜。玩家可以在游戏里设计、建造并发射自己的火箭、航天飞机以及亚轨道飞行器,将航天器送入轨道,探索整个星系。
从指令仓、推进器到燃料罐,所有环节都要亲手设计安排,要知道宇宙环境千变万化,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参数,这些设计要针对目标星球进行调整。而且根据星球的引力不同,飞船想进入轨道顺利着陆也需要拿捏好速度。比如星球的表面大气如果稀薄且炎热的话,降落时就不易减速,发动机也容易过热而爆炸,因此要选择高海拔的地方降落;星球表面如果海水面积过大,或是表面崎岖的话,降落时不选好位置也容易失败,等等。
可以说整个游戏的主要乐趣就在于这些调整和成功探索的成就感。《坎巴拉太空计划》比较偏向拟真,没有一定天文学物理学知识的话,上手怕是会有些困难。可一旦熟悉系统之后,不断探索参数各异的星球会让人欲罢不能,深陷“再探索下一个看看~”的循环之中。难怪在去年能当选金摇杆奖最佳独立游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