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地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汽车制造行情如何?
小思看世界,和你一起了解下疫情下近期的汽车制造业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发酵,各省多地封城禁工,全国经济发展面临阶段性冲击。总体来看,由于全民外出消费频率大幅降低,受本次疫情影响最大的当为第三产业,但覆盖第二、第三产业的汽车行业同样也在遭遇这场寒冬考验。
复工延期、库存告急、劳工成本升高、小微企业现金流危机……作为中国三个万亿规模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蝴蝶效应尤为明显。产能不足成为短期痛点,但从长期角度考虑,行业专家几乎一致地给出了正面看法。
全国企业发展放缓,“重伤”城市复工时间一再推迟。疫情终将可控,但疫情对不同企业在资金链条或战略层面的影响或将延续更长一段时间。
但是,疫情背后的另一面是,曾经让主管部门犹豫不已的补贴政策,现在终于有足够多的理由延期退出了。习惯了消费刺激思维,习惯了补贴繁荣的中国汽车产业,终于等到宏观政策进一步刺激消费的良好时机,这对于中国那些养不活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或许是寒冬中最好的消息。
复工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本次疫情核心区湖北省2019年汽车产量居全国第四,疫情较严重的广东省产量则为全国第一,两省均官方宣布延迟复工,无疑会对2月份汽车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从研发与生产环节考虑,短期延迟复工将导致上游零部件企业供应不足。一方面,零部件供应不足会导致整车产量临时受到压制,另一方面,用工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推高等因素也会对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现金流质量提出挑战。
在年初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曾表示,由于抗风险能力相对于整车企业更脆弱,疫情将对零部件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传统零部件企业影响更大。
疫情愈持续,对企业系统性优势与可整合资源的要求愈高,行业马太效应也将愈发显著。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类似本次疫情的突发事件影响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将更趋理性,更趋向于购买核心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更强的主流品牌。与此同时,本次疫情引发了以线上体验、选车、购车为主的汽车新零售模式爆发,积极快速应对并升级服务系统的企业将守住部分市场,无力应对的小微企业劣势尽显,生存环境更加艰难。
销售部分,购车需求因疫情影响后移,临时受制的消费需求会在疫情结束后集中释放。但IHSMarkit预计,制造工厂关停的状态如若持续到3月中旬,或将导致中国汽车产量缩减逾170万辆,同比减少32%。如果2020年全年销量下降20%,中国连续十多年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地位将受到威胁。
全年无碍?
短期产能受制,但长期来看,本次疫情不会对中国汽车全年行情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近日在采访中表示,“预测今年车市受疫情影响将下行10%”是过于悲观消极的观点。汽车市场在短期内必定会受疫情影响,但长期总体影响可控,他预计本次疫情对全年汽车销量的负面影响仅有1%-2%。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会长李金勇对此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疫情会在短期内对汽车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但也为疫情结束后的车市回暖埋下了有利因素,2月底或3月初应该会是汽车市场出现拐点是时候,更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放弃公共交通系统转而考虑私人用车,而这样的选择转变也许会持续一到两年。
这类观点给了车市不少信心。随着疫情的控制与减退,不仅疫情期间抑制的购车需求会得到释放,无车家庭的首购行为也会因此得到较高增长。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认为,私家车的独立空间比起公共交通提供了更多安全感,本次疫情将不仅将激发一部分无车家庭的首购需求,富裕阶层也将在未来倾向于选择更安全的车型,与健康相关的汽车装备配置率自然也会因此大幅提升。
经过本次大范围疫情扩散事件后,汽车用户会更加注重车辆的健康相关配置与功能,而各车企为迎合消费者相关需求,也会大幅提高相应配置的研发力度与装备率,健康相关车辆配置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补贴政策争议
围绕补贴政策,监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们近期的表现相当纠结。
2019年6月,新能源补贴政策大幅度下降75%,负增长形态毕露,新能源汽车脆弱的市场根基无所遁形。对于这一现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预计会持续两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在年初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进行了回应。苗圩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和评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2020年7月份补贴政策将不再退坡。
苗圩的表态曾经一度引来争议。批评者发问:富而不强的中国汽车产业要补贴到何时?补贴能造就中国的特斯拉吗?
但此番疫情来袭,一线城市车企无法营业、处于推广期的新能源市场发育再度萎缩,中国的汽车产业见状又开始亮足声量,呼吁对汽车产业加大补贴。中汽研近期的一份报告预测指出,汽车行业会继续促消费,预计新能源补贴退坡力度会减小,限牌城市有望进一步放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疫情搅局给中国新能源市场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效果。研究公司桑福德·伯恩斯坦分析师RobinZhu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电动汽车销售点集中在大城市,而这些城市正好也是受疫情冲击最大、复工管控最严的城市。在他看来,中国车市尤其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未来几个月将受到重挫。
早在疫情开始爆发前,补贴大幅削减的境遇就已使新能源车企被迫做出减产决定,当下看来,再减产将成为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唯一选择。
如今,中国新能源车企“断奶”难题仍未解决,依赖补贴政策的生长姿态仍待矫正。此次疫情造成冲击,加之声势浩大的特斯拉、大众、雷克萨斯等外资品牌继续围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大战必定一触即发。
疫情终将可控,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却不会更改,疫情期间不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思考与调整,或许能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关注小思看世界,我们一起关注中国2020年的汽车制造业。
当下基金有比较好的投资方向吗?
谢邀。本人已实际情况谈下个人看法:
医药消费科技绝对是今年的主流方向,其实几乎差不多年年都是这三大板块。就目前来看,医药消费确实处于高位,但从未来回望当前,你会发现,当初的买入点只是半山腰。A: 由于疫情原因,酒店餐厅倒闭的倒闭,伴随消费场景的锐减,消费行业直接面对疾风,相关基金特别是白酒类低迷颓废了近3个月,直到5月末才真正有起色。
B: 与之相反的也是医药基,直接站在了风口。马云说过,当风来了,猪都可以飞起来。近半年涨幅达50%-70%。在车上的妥妥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
我手头三支医疗鸡,直接为我创收40%的收益!附上近年来的收益。
C: 再来说下科技,因为疫情,科技全面回调,高达25%-30%。其中手头的诺安由于判断失误,直接导致日定投取得的收益直接被掏空,并直接亏损。好在坚持下来,目前也盈利了。
原本想接盘银河战舰,结果越买越跌。不过坚决不做韭菜,坚持到今天,亏损的基金已经全部脱坑,略有盈余。
综上所述,我个人的操作是,医药跟消费逢跌2到3个点,手动买入是不错的选择。我坚决看涨到年底,因为疫情还在海外发酵,疫苗一天不出,上涨空间就继续有。消费是必需品,随着线下餐饮门店的重新开放,人不可能不吃饭喝酒,消费类基金必然有一波反弹上涨的行情。科技的话可以择时止盈,当然啦,现在为时还早,科技才刚站稳脚跟,持鸡待涨!更新一波收益吧,截止20200719。
汽车消费券抢完了怎么办?
继续等待下一轮发券!如果楼主想抢汽车消费券但是却没有抢到,那么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还会有下一轮次的发券!今年以来,各地纷纷推出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发汽车消费券就是为了鼓励广大消费者购买机动车,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提升!楼主可以继续耐心等待!
刺激疫情消费?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居民消费领域。而近年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最重要的又是消费。因此,随着国内疫情渐趋平复,让经济尽快复苏,刺激居民消费成了重要途径。
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南京、宁波等地给居民发放消费券,广州、佛山、长沙则出台政策重点刺激汽车消费,给予购车现金补贴。
南京打出的是促进消费“组合拳”,除鼓励机关干部带头消费外,又统筹资金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总额度3.18亿元,主要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困难群众消费券、工会会员消费券等七大类。宁波则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在指定景区、酒店、影剧院等场所享受优惠。广州、佛山、长沙专注汽车领域,方式也比较传统,即购买一辆汽车可享受2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财政现金补贴。
事实上,特殊时期采用消费券刺激经济,国际上案例不少,远到1935年大萧条时期,美国发行了2.62亿美元的“食物券”;近到1999年日本为应对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风暴,发放了6194亿日元的“地域振兴券”。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也有不少城市利用消费券提振内需,如2009年杭州发放了共计9.1亿元的消费券,促进消费迅速增长。
从经济学角度讲,经济运行是一个从需求―生产―就业―收入再到需求的循环链条。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诸多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处于停摆状态,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生产不足、就业减少、收入下滑和居民消费被抑制。因此,通过消费券及其他补贴形式,可以对经济起到短期刺激作用,从而有利于后疫情时代经济的尽快恢复。
这种短期内激活消费,为经济活动循环注入动力的办法,亦有救济的味道。目前来看,利用这种模式的地区多属于经济和财政实力较为雄厚的城市,因为动辄数亿元的消费券毕竟需要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呼吁类似有雄厚经济基础的大城市,能够尽快跟进,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而且,在消费券发放的细节方面,也应该科学设计,既要防止财政资金流入私人口袋,也应该让刺激作用尽可能有效。如消费券的类型应聚焦餐饮、体育、图书、旅游等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领域,发放对象也应该甄别人群,重点支持较为困难的阶层,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或贫困学生进行帮扶,且消费券的发放、领取、消费和兑现要全程可追溯。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国有600多个城市,大量的三四线中小城市的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再抽出资金补贴有一定困难。对于这样的地区,政府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让企业给予特定居民群体消费一定的优惠,政府则在其他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支持。方法可以多样,目的都是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迅速正常运转。
应该说,后疫情时代,欲让中国经济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终端消费的复苏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消费恢复正常了,就能推动生产、增加就业、提升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类似给压水机内倒入的一瓢引水,“引”出更多的活水。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购车超政策什么意思?
购车超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汽车消费而实施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减免购置税、车辆购置补贴和限购政策等。这些政策旨在刺激汽车消费,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并降低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购车超政策的实施对于汽车市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激发消费者购车热情,推动汽车销售增长,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