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服务器托管 blog,我的世界照片怎么放上去?
1 首先,你需要将你的世界截图保存到电脑上或者手机上。2 然后,在社交媒体或者图片分享平台上选择上传照片的功能。3 选择你要上传的照片,并根据提示进行操作。4 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网站或者论坛中分享,可以使用该网站提供的上传图片的功能。将你的照片上传到网站中,并获取链接,然后将该链接复制到你想要分享的地方即可。5 另外,如果你想要将照片放在自己的博客或者网站上,可以使用图片托管站点将图片上传到该站点,并获得链接插入到你的博客或者网站中。
有哪些软件堪称神器?
很多职场的朋友,看了很多Excel技巧,学了很多快捷键!可是,需要使用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还得去问度娘,你说工作效率怎么能够提高?
鉴于此,雷哥给大家推荐一款Excel插件—方方格子,功能非常强大,关键这款软件是免费的!
直接度娘搜索即可下载!下载安装后的Excel界面如下:
可以发现,Excel多了【方方格子】和【DIY工具箱】选项卡。那么这个插件究竟有哪些神奇功能呢?
聚光灯效果,从此再也不会看错行啦当数据太多时,或者感觉身体累时,总是容易看错行。上网了解到,如果需要做聚光灯,需要VBA,需要宏!麻烦呀,懒得搞。大部分朋友是不是这个感觉?
大家不用发愁了,这个插件可以一步实现聚光灯效果!
方法:点击【方方格子】——【聚光灯】——设置聚光灯颜色
可以发现,不仅仅有聚光灯,还有箭头壳选择!原来如此简单,老板再也不用担心雷哥把数据看错行了!
2.删去多余空格,让空格无处隐藏工作中,拿到同事的数据,发现单元中,有的是中间有空格,有的是左端有空格,有的是右端多了空格!宝宝整个人都崩溃了。如果你知道Excel的trim函数,可以只能去掉两端的空格,无法去除文字中间的空格。该怎么办?
别愁了,方方格子一键帮你搞定烦人的空格!
方法:点击【方方格子】——【删去空格】——【删去所有空格】
3.一键实现四舍五入如果要实现四舍五入,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函数吗?之前雷哥写过一篇四舍五入的函数总结。好了,不为难读者朋友了,有了这个方方格子插件,可以一键实现四舍五入。
方法:选中数据——四舍五入——设置小数位数即可完成。
4.一键实现斜线表头(双数据表头,三数据表头)传统方法:设置单元格属性,插入斜线,插入文本..... 一起来看看这个插件如何实现斜线表头吧!
方法:新增插入——三数据表头
5.制作下拉菜单,原来这么简单如果需要制作下拉菜单,你要怎么做? 数据有效性?使用函数?
雷哥还是推荐这款神器,它可以分分钟实现下拉菜单!
方法:点击方方格子——新增插入——插入下拉菜单
6.合并多个Excel工作表方方格子,可以实现多个Excel工作表合并。可以说非常方便。
方法:汇总表拆分——合并工作簿
不仅可以合并,还可以拆分。
看了这么多,发现学会这个插件的使用,真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小编只是列举了软件的一部分功能,更多惊喜等你来发现。
我是@雷哥office,著有《竞争力:玩转职场Excel,从此不加班》,头条等多平台作者。4年office培训经验。欢迎关注,为您解惑!web10时从技术上可以实现博客?
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在Web1.0 时代技术上不仅已经可以实现 博客 BBS,反而博客和BBS这种产品在Web 1.0 时代是主流可以说大行其道;只是由于技术以及网络环境的限制其功能与交互性相比于Web 2.0来说要简陋得多;
下面简单介绍下 什么是 Web 1.0 和 Web 2.0 以证明我上面的说法是成立的 :
Web 1.0 指的是万维网发展的第一阶段,时间大约从 1991年 ~ 2004年 这个时间段,在Web 1.0中,内容创作者很少,绝大多数用户只是内容的消费者,而产生内容的都是一些网站的站长以及专业的网页编辑人员; ”个人网页” 也开始变得很常见,这里的个人网页其实就是最早的博客,只是内容需要由博客主编写成静态的HTML静态网页内容再上传到托管服务上供人浏览,主要由托管在ISP经营的网络服务器上或是托管在免费的网络托管服务(如:GeoCities)上的静态网页组成。
以下内容部分摘自 维基百科
Web 1.0 网站的一些常见设计元素以及技术特性包括:
1.页面全部是浏览器可以直接解析的静态页面而不是由WEB服务器通过渲染的动态HTML;
2.提供的内容从来都是服务器的文件系统,而不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3.使用服务器端内嵌或通用网关接口(CGI)构建的页面,而不是用Perl、PHP、Python或Ruby等动态编程语言编写的网络应用程序。
4.使用HTML 3.2时代的元素(例如框架和表格)来定位和对齐页面上的元素。 这些通常与空白占位符GIF一起使用。
5.在线留言簿(由此又诞生了最早的BBS论坛只是交互比较简单远不如现在这般丰富)。
6.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HTML表单。 在此期间,在共享服务器上很少支持服务器端脚本。为了向网站访问者提供反馈机制,使用了mailto表单。用户填写表单后,单击表单的“提交”按钮,他们的电子邮件客户端将启动并尝试发送包含表单详细信息的电子邮件。 mailto协议的流行和复杂性促使浏览器开发人员将电子邮件客户端集成到他们的浏览器中。
Web 1.0 内容大多都是单向输出大家都只能在网上看看网页内容,内容的聚集造就了当时国内第一批门户网站,如新浪网和搜狐网等;
Web 2.0 这个词由 达西·迪纽西 在1999年撰写的文章《Fragmented Future》中首次创造并使用,直到2004年末的 O'Reilly Media Web 2.0 会议上,才由 蒂姆·奥莱理 和 戴尔·多尔蒂 推广我们现在所定义的概念;
也就大概从2004年开始我们正式进入Web 2.0 时代;“Web 2.0” 不是一个技术的标准,因为Web 2.0 仅是一个用来阐述技术转变的术语。Web 2.0 网站允许用户作为虚拟社区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创建者,并通过社交媒体的对话进行交互和协作。这与 Web 1.0 时代的网站形成了对比,在 Web 1.0 时代,人们只能被动地浏览内容。而Web 2.0 不仅可以浏览内容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内容的生产;Web 2.0 功能的示例,包括:社交网站或社交媒体站点(如:Facebook)、博客、Wiki、分众分类法(在网站和链接上的关键词“标签”)、视频分享网站(如:YouTube)、托管服务、网络应用程序(“app”)、协同消费平台和混搭应用程序。
程序员有哪些社区和博客平台可以讨论技术并解决同行技术问题?
程序员一天的工作就是写理流程、写代码,调debug,但是一旦工作中遇到各类费神的问题就会焦急如麻,寻遍“名医”,求得“良方”。这里为各位推荐几款程序员社区讨论网站平台。
GitHubgitHub于2008年4月10日正式上线,除了git代码仓库托管及基本的 Web管理界面以外,还提供了订阅、讨论组、文本渲染、在线文件编辑器、协作图谱(报表)、代码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目前,其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50万,托管版本数量也是非常之多,其中不乏知名开源项目 Ruby on Rails、jQuery、python 等。
CSDNCSDN 专注为IT专业人士及IT企业提供“集成化信息传播与服务平台”,CSDN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IT技术社区,形成了网站, 杂志、图书、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教育培训等关联专业业务互动的商业模式。
博客园一个IT技术人员想为IT技术人员们提供一个纯净的技术交流空间,博客园很长时间只有一个不能再简单的博客,博客园的页面一直都是非常简洁的,开发css和js权限。博客园吸引了很多IT技术精英,他们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网上家园,每天在这里分享着精彩的原创内容。
开源中国开源中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交流开源技术的平台。用户体量庞大,你写的博客可以大量的曝光,你可以给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编程经验。
如何看待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Github?
随着一周前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无条件批准微软收购Github的判决生效,这桩价值75亿美元的收购案也终于尘埃落定。除了祝贺微软喜提“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平台”之外,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微软这桩收购案可谓进展神速,甚至一向被反垄断部门视为眼中钉的微软,此次也并没有受到太多刁难。
Github正式投入微软怀抱
今天,Github新任CEO Nat Friedman就将正式上任。在LinkedIn上的简历显示,他在开源圈子里可谓有着金光闪闪的履历,很显然由Friedman来掌管Github,也是微软向这个全球最大“同性交友平台”释放的善意之一。
今年年中这桩交易被彭博社曝光后,就引发了业界的广泛热议,一方是美国五大科技巨头FAAGM之中的一员,已经屹立科技行业顶峰近30年,另一方则是程序员圈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开源社区,因此也难怪说二者的联姻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造就了曾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微软,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了,无疑是整个科技行业难以绕过的丰碑。而相比之下,诞生于2008年春天的Github无疑要年轻很多,但是其第一年便产生了4万6千个公共项目,大约一年半之后用户量就已经达到10万之巨,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拥有超过3100万用户以及由8500万个代码库组成的“海洋”。
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源代码都是属于公司的重要资产,往往是封闭和不公开的(曾经的微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Computer Science并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而Github的出现并备受程序员追捧,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平台——GitHub
GitHub如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开源代码库、托管平台以及开发工具提供商。众所周知,写代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位程序员大佬单枪匹马就能完成项目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不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创业团队,写代码早已是团队化作业,因此就引申出“代码管理”。
Github中的“Git”已经是目前极为出色的代码管理工具,齐核心就在于分布式版本控制,并没有服务端跟客户端之分。在一个项目中,开发者可以从服务器上克隆完整的Git主仓库到自己电脑上,然后根据不同目的来创建分支、修改代码以及合并分支,最后生成一个“补丁(patch)”提交给项目的管理员,这就是一个完整工作流程的简化版。
依托于去中心化的Git,GitHub也成为了全球最知名的开源协作社区,通过GitHub,既可以让别人参与你主导的开源项目,也可以参与别人的开源项目,只要你的项目够酷或者别的项目够吸引你。在GitHub出现以前,开源项目开源虽然容易,但想要参与进入却很难,因为要参与就要提交代码,而给每个想提交代码的群众都开一个账户显然不现实,但是在GitHub上,利用Git极其强大的克隆和分支功能,普通开发者也可以很方便的参与开源项目。
讲个笑话,国内很多“鶸鸡”程序员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GitHub扒代码了。
微软+Github=为开发者赋能?
而微软收购GitHub,除了对于自身战略的考量之外,也是向外界展示其从顽固形象向开放崭新面貌的转型。因为在纳德拉没有上任之前,不论是在盖茨还是鲍尔默的掌控之下,微软始终给外界留下的是一个“专制暴君”的形象,堪称是闭源模式的最佳代言人,甚至鲍尔默曾公开表示,“Linux(最著名的开源操作系统)是一种毒瘤”。
也难怪有人形容微软收购Github,是世界上最大闭源公司收购了最大开源平台的“滑稽戏”。好在纳德拉领导下的新微软可以说已经开始拥抱开源,最近微软已经加入开源专利社区公开发明网络(OIN),允许任何人使用自家旗下大约6万个软件专利,而不用支付任何授权费,无疑就是最好的佐证,而且现在Github上对开源贡献最大的公司也已经是微软了。
对于微软来说,将GitHub纳入自身是为开发者赋能的核心,将自家的云服务Azure与GitHub集成之后,二者将能够建立一个从代码托管——开源协作——云端部署的完整工具链条。这意味着微软自身的云服务版图迎来崭新拼图,自身云计算生态系统获得极强的补足,这也是微软Azure抗衡亚马逊AWS的有力保障。
就是不知道在未来,继办公套件office365之后,是不是有针对程序员的开发套件Github365出现。
微软:Github将会初心不负
说了这么多,对于许多Github的粉丝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会“变心”吗?到目前为止,不论是从微软CEO纳德拉的保证,还是Github新掌舵人Friedman接受采访时的回答,“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构建能得到开发者喜爱的优雅、简洁的工具”来看,微软是倾向于保持整体大环境不变的。
事实上,欧盟反垄断部门也是这么考虑的。从客观上来看,微软没有动机去破坏现状,其一是微软在开源上的刻板印象没有被扭转,Githun肯定是要作为面子工程被精心维护,其二则是开发者们也是有手有脚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代码托管平台也不只有Github一家,甚至其已经贴心的推出了代码一键迁移功能。
对微软来说,一个独立能持续吸引开发者参与的GitHub才是最有价值的,它最宝贵的资产是用户而非一行行代码。微软在编辑器、工程化和云服务上都有不错的建树,拿到全球最大的代码库之后,是要人才有人才,要社区有社区。依托Github,微软可以将自家的服务直接送达到全球绝大多数开发者乃至科技公司面前,对于微软在未来抢夺技术生态标准的话语权有着极大的作用,而这么一个天然的广告平台微软又怎么舍得破坏呢?
同时,对于广大吃瓜群众最关心的Github使用Atom文本编辑器是否会被微软Visual Studio Code代替。但新CEO也强调了二者将会共存,因此Github最起码会在相当长时间里保持现状。
至于说,有人希望Github被谷歌收购,这种想法真的是“Too Young,Too Simple”,Github到谷歌手里才是真的药丸。此前全球最大的开源知识图谱Freebase被其收入囊中,整合到自家产品之后就没有后文了。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微软治下的Github在短期内是维持现状,而社区氛围的长期变化则需要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