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南山烧烤,吊炉烧烤肉怎么做好吃?
相对比普通的烧烤,吊炉烧烤要干净卫生的多,很多的烧烤店也都在上这样的项目。此外,吊炉烧烤制作也不是多复杂,自己也可以做一个,自己在家烧烤。吊炉烧烤的适用原料也很多,例如鱼类、禽类、猪肉、羊肉、牛肉等等。主要的步骤分三个:腌制、风干和烤制。
食材羊肉 适量马步鱼 适量鸡脖子 适量五花肉 适量盐 适量麻椒 适量辣椒 适量沙姜粉 适量腌制1干法腌制
干法腌制的特点是口感脆香,吃到口里有嚼劲,喜欢吃脆脆的食客可以试试。干法腌制的配料如下:锅热以后,盐和麻椒各800g、80g用小火炒香;再放入沙姜粉、五香粉、干肠料各50g、10g、100g,用小火炒五分钟;晾凉后加入味精和麦芽酚各200g、10g,拌匀后密封保存。
2湿法腌制
湿法腌制相对比与干法腌制来说口感细腻,比较能够提现食材的原滋原味。湿法腌制的配料如下:花雕酒和米酒各100g、上汤王100g、浓缩鸡汁乳化剂20g、芹菜根、干葱白、干辣椒、香叶、八角茴香、大红袍花椒以及香菜根各15g,再放盐120g和味精30g拌匀。
END蘸料1芝麻盐
首先是白芝麻40g、腰果20g、花生20g炒香,再一起碾碎,最后放上盐5g。
2孜然面
炒熟的孜然面50g、辣椒粉20g、十三香2g麻辣鲜3g,这四样搅拌均匀。
3风味酱
色拉油250g、鸡油50g在锅中烧至六层热,再放入干葱米、蒜米、姜米各5g,小火炒香;之后再依次放入干虾仁3g、咸肉粒10g、桂林辣酱100g、家乐香辣酱30g、蒜蓉辣酱20g、阿香婆牛肉酱35g,小火炒半小时,最后放入味精和鸡精就可以了。
END风干风干
除了茄子、辣椒等素菜、鱼类、海鲜以及肉串外,其他的都要需要刷上脆皮水后,挂起来进行风干,时间在12小时左右。脆皮水配料:9度的米醋2000g、麦芽糖250g、蜂蜜100g、蒸馏水1000g、镇江陈醋250g。
END烤制1烤制
吊炉可以自己买也可以自己参照着别人的做一个,不论怎样成本都不高。最好使用机制木炭,也就是无烟木炭。一般的鸡翅烤制15分钟、羊排烤制24分钟、五花肉烤制7分钟、羊腿烤制40分钟。如果个人喜欢焦脆的还可以时间再长一点,具体的火候和时间需要自己把握,这也是美食的魅力所在。
五香猪肉腌制方法?
工具原料主料:猪肉(五花肉)10斤配料:辣椒粉100克、花椒粉20克、胡椒粉10克、五香粉50克、盐100克、精酿酱油2斤、醪糟1斤(也叫酒酿)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7
买猪肉时要选五花肉带皮的,切成1斤多一块的,方便吃一顿的就行,肉千万不要洗。
2
/7
用一个炒锅,加至五成热,将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五香粉、盐放进炒锅里用中火炒香,放凉待用。
3
/7
把醪糟均匀的抹在肉块上,薄薄的抹上一层,再把炒好的香料也均匀的、薄薄的抹在肉块上,放在一个大点的盆子里,腌制2天。
4
/7
2天后,把酱油倒在腌肉的盆子里,酱油最好全部没过肉块,腌制2天后翻一下,将下面的肉块翻到上面来,这样每个肉块都能腌制均匀了,再腌制2天。
5
/7
这样算时间就是一共腌制了6天时间,取出来,先在室内的地板上铺上厚厚的几张旧报纸,让肉块在家里先滴滴酱油水,然后把肉块放在室外让自然风吹干,40天以后,就可以吃了。
6
/7
吃的时候要洗洗肉块,然后切成2小块,放在蒸格里蒸着吃,最好不要用水煮,水煮后会损失掉香味的,用一般的蒸锅蒸上30分钟就好了。
7
/7
肉蒸好以后,稍稍凉下就切成薄片,直接吃了,味道非常香美,肉的颜色很好看,肉皮是暗红色,肥肉是透明的,瘦肉是深红色,特别是香气,在蒸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唵口水的。
东疆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东疆港主要是一个货物集散港口,不是一个旅游景点,没有特别的旅游景点。但如果您关心当地生活和文化,您可以在附近探访以下地方:
1. 启东市中心:启东市是东疆港的所在地,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湖口镇。市中心有许多商店、餐厅和咖啡馆,是一个逛街和吃喝的好地方。
2. 镇江古镇:东疆港离镇江很近,您可以到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去看看。在那里您可以游览传统的桥梁、老街道和寺庙,品尝当地的小吃和茶叶。
3. 巨东草原:巨东草原是东疆港附近最大的自然景观,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在那里您可以欣赏到宽广的草原和美丽的风景,可以骑马、野餐和烧烤。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
“道”这个行政区划,起源于秦朝,最初和“县”是一个级别,秦汉时期,专门用来称呼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蛮夷地则曰道”。不过,“道”的名称在隋唐之前不常见。
唐太宗登基后,因为天下经历了隋末割据战争,使得百姓户口锐减、而州县数量倍增,不利于中枢朝廷的监督和管理,于是在贞观元年(627年),于原有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之外,再增设一级监察机构,命名为“道”,划分天下为十道,即: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道。后来,在开元二十一年(733)时,唐玄宗又增十道为十五道,即:关内道、京畿道、河南道、都畿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剑南道、陇右道、岭南道;以按察使(观察处置使)为道的长官。“道”最初设置时,并不管理地方军事、民政事务,而仅仅是中枢朝廷派出的监察机构(就像汉朝刚开始设置刺史一样);不过,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坐大,各地节度使均兼本地观察处置使,因此,“道”也成为了藩镇辖区的实际名号。元和(805-820年)时期,大唐除了京兆府以外,天下共计四十八道(也就是四十八镇);但在后世《地理志》中,唐朝的行政划分,还是以开元、天宝时期的十五道来区别。唐以后,历经五代、宋、元、明数代,“道”的设置也多有改变,其性质和行政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只有“监察、巡视”的作用,而逐渐成为具有“专司职务”、“分管地方”、“分巡地方”、“整饬、管理军务”等等不同功能的地方权力机构。明代的“道”,分为布政使司系统、以及按察使司系统;诸道本身没有品秩,属于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派出机构,其长官分别由布政使的佐贰官:左右参政、左右参议;以及按察使的佐贰官:按察副使、按察佥事,各以本官兼职、出任道的长官。布政使系统的道,称为“分守道”,按察使系统的道,称为“分巡道”、“兵备道”。此外,布政使系统、按察使系统负责“专门职务”的道,各有名称,如:督粮道、清军道、屯田道、盐法道、海道,等等(大概相当于近现代的‘专员’一职)。清承明制,将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省、道、府、县”四级,并将布政使司改称为“省”;道的职责也汇集于“分守”、“分巡”两种,分守道偏重钱粮,分巡道偏重刑名(之后部分重要区域的分守、分巡道员被加兵备衔,其职责趋于一致)。另外,专职道也被保留。原则上,“道”只辖一府,或者数道共辖一府(职责不同),但也有辖三、四府的大道。清初时期,各道长官都是以布政使、按察使佐贰官兼任,其中布政使参政道品秩从三品,按察副使道正四品,布政使参议道从四品,按察使佥事道正五品。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帝更定“道”制度,长官定名为“道员”,品秩定为正四品,之前的参议、参政、按察副使、佥事等官职一并去除,不再兼任(个别道员,有品秩三品、甚至二品的级别,但不是特例)。起初,清代知府的品秩也是正四品,和道员一样。但“道”在清代,大多数时期只有九十二个(数量不同时期有增减),除了各省七十九个“分守道”、“分巡道”之外,还有山东、河南、浙江、湖北、湖南五个督粮道,广东粮驿道、苏松粮储道、江安督粮道(特设道)、江南、云南两个驿盐道、山东运河道、江南河库道、福建盐法道,共十三个专职道。清末时期,又在各省增设巡警道与劝业道,在天津设津海关道。但“府”这一级行政机构,在清代是一百八十八至二百一十五个(有增减);而道大多数时期只辖一府(辖多府的道数量有限),并且还有没辖府的专职道存在。因此,清代大多数府,并没有归属道管辖,他们的直接上司是各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也兼管);这一部分“府”的长官——知府,在名义上,是和本省“道员”平级的。当然,在’“道”下辖的府中,其长官——知府,虽然品秩和道员相同,但在行政级别上,确实是有隶属关系;这一部分知府,是要受道员节制,也就是说,级别上低于道员的。不过,在清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即使是辖府的“道”,因为道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钱粮、处置刑名,并不插手地方民政、赋税事务,所以,这些事务,还是由当地知府说了算。这样看来,即使是道辖府,其长官知府的实际权力,也和道员差不多(就像地方总督和巡抚的关系一样)。这样模糊的行政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大的麻烦:一方面,道员对下辖的知府有监管权,但不能插手实际民政;另一方面,知府对道员有隶属关系,又能大致对掌中分地方权力;所以,道员和所辖知府之间,经常会彼此不满,矛盾重重,甚至相互攻讦、弹劾。办事效率因此也大大被影响。有鉴于此,乾隆帝在完善“道”制度的同时,也专门针对“道”、“府”同级的问题做出了改进,将知府的品秩一律降为“从四品”,比道员低了一级。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道员”、“知府”同级、而在地方行政事务中分不出彼此地位高低的尴尬事情。另外,乾隆帝还规定道员拥有专折上奏权(就是可以单独给皇帝写信汇报),知府则没有。之后,地方知府以下(含知府)的州县官员奏事,必须由所隶属的道员批核、转交(不隶属道的府州县,还是由本省巡抚批核转交)。全国的道员,因为乾隆帝的这次“官职改革”而欢欣雀跃,再也不用和下辖知府们去争论官场尊卑了,以后可以堂堂正正地管辖、监督所隶的知府。而那些道辖府的知府们,只有垂头丧气、叩谢皇恩,不能和隶属的道员们去一争高低。道员和知府,最初都只有地方民政、钱粮刑名的管辖权,对军事、军队方面没有发言权;而全国大部分道,辖地中都驻有绿营军队(八旗也有驻扎,不过那是地方驻防将军、副都统们管辖,和民政道没有关系)。按清初的制度,不论道员还是知府,对地方绿营的事务都没有管辖权。
清初的时候,道、府衙门没有军事指挥权,只能驱使少数的衙役、民壮,巡查城池、抓捕犯人倒是没问题,但大规模的作战、平定民变、讨伐匪乱等,那道员和知府就无能为力了,只能行文督抚、或者本省驻军长官,请求协助出兵。
而文官、武官系统一向不和,即使是督抚有札文,武官系统对于地方官员的请求不配合甚至抵触都是常事。这样的情况,在清初战争中经常出现,也造成了极大的内耗。
乾隆帝在提升道员品秩、权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保持地方稳定,堵住行政系统上的漏洞,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次提升部分紧要地域的“道员”职权,分别给这些地方的道员们加“兵备衔”、或者“整饬兵备衔”(注意,不是晋升为兵备道以及整饬兵备道,而是加衔),赋予了他们节制当地绿营驻军的权力,在关键时刻可以直接指挥军队,主持平乱、弹压地方。
“兵备衔”道员,一般在比较重要的区域,比如黑龙江兴东道、奉天洮昌道、甘肃西宁道等等;而“整饬兵备衔”道员,则设置于关键的战略要地,如:直隶口北道、直隶热河道、山西归绥道等等。这些加“军事指挥权”的道员,就比下辖的知府更加有权力、有威望,在官场上的地位也更高。
而其他没有军事指挥权的普通道员们,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职权,例如驿传、水利、关务、盐法、商埠等事务,手中的权力和管辖的范围比清初之时大大增加;相对依旧只能管辖地方民政的知府来说,道员的地位一再提升,要显赫得多了。
道员的品秩,在《清会典》上注明是正四品,但也不完全是这个规制;在个别重要的地域,所设置的“道”,其最高长官——道员的品秩,被再擢升两级,为正三品;这些“道”又分为两种情况——————
吉林东南路道、吉林东北路道,吉林西路道、黑龙江呼伦道、黑龙江瑷珲道,这五道因为地处东北关外,所管辖的事务内,很多都涉及到当地的驻防八旗军民,为了管理方便,这五位道员在原有的关务、交涉职位之外(即海关、外交),再增加了“八旗参领”的官衔,以方便管理八旗军队和普通旗人;“八旗参领”品秩为正三品,所以以上五位道员的品秩也升了两级,为正三品。
安徽宁太池广道(皖南道)、四川康安道、江苏淮扬海道,直隶热河道、新疆镇迪道,这五道因为兼管重要关务(宁太池广道),少数民族事务(康安道),盐法、漕务、海防事务(淮扬海道),重要军务(热河道),驿传、交涉(镇迪道),还要兼顾地方刑名,因此分别加按察使衔(清末,按察使改名提法使,这五道均改加提法使);按察使品秩为正三品,所以这五位道员也成为正三品官员。
本来正四品道员在品秩上就要高于从四品的知府,乾隆以后,道员的职权、管辖范围也大大超出知府;而加了“参领”、“按察使”(提法使)官衔的道员们,不光权力更大,官衔也更高,其下辖各府的知府们,和他们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虽然从行政制度上来说,“道”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的性质,其属官并不齐全(只有库大使、仓大使、关大使、典吏等下属官员,没有府、州、县所设的六房书吏、官狱、皂吏等)、不属于亲民官,实际上是省(巡抚、布政使)的派出机构。
但是从乾隆以后,“道”的职权不断被增强、从道员的权力和管辖范围来看,“道”已在事实上成为省与府之间,真真正正的一层行政机构,而“道员”也成为了巡抚(布政使)和知府之间,承上启下的一级官位,是知府名义上和实际上的“上官”、“大人”。
清代官场内外,官员称谓的恭敬奉承用语层出不穷,对各级官员的尊称和谄谓花样百出,而顺应这种称谓,民间百姓尊称“道员”为“道台”、“观察”(从唐代道长官的官衔观察使而来),就像称呼总督为“制台”,巡抚为“抚台”,布政使为“藩台”,按察使为“臬台”一样。
以上,就是清代“道台”和“知府”之间隶属关系、官场尊卑、职权高低情况的详细介绍,读者朋友们阅读完毕后,是否都了解其中的奥秘了呢?
旅游哪里好玩?
昨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了汝州市的九峰山风景名胜区!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下自己家乡的4A级旅游景区。
汝州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汝州市寄料镇平王宋村因自西向东有九座奇峰而得名。九峰山主峰海拔900多米,原始生态保护良好,植被茂密,景点纷呈,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极具开发价值,2007年12月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19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情侣谷、情侣湖、九女峡、孟诜广场、玉皇庙、楚长城遗址等。
我和小伙伴们是上午快9点到的九峰山景区北门,自驾游,进来要交10元停车费,然后就把车停在孟诜(shen)广场。
科普一下,孟诜(621~713年),汝州梁县新丰乡子平里(今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孟庄村人。唐朝大臣,著名学者、医学家、食疗学家。精通医学,和名医孙思邈过从甚密,进士及第。失言得罪武后,贬为台州司马,开元初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买门票,当地人免费,只用买5元的保险。这也算是景区刚开发的福利吧!然后从情侣谷出发,原本周二就约好周日出来玩,想着今天是阴天,天气会凉快些,谁知道天气很给力,万里无云,天气很晴朗,非常适合拍照!有两条路,我们选择了那条稍微不好走但凉快的小道。
经过情侣湖,水很清,在周围群山环抱下,显的这片湖格外漂亮!“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没有好水的滋润,这群山仿佛没有了高雅的灵魂!只是单单一片湖在那淌着,也是没有了依靠,只是一片死水!
一路上我和小伙伴们走走聊聊歇歇,没有特别刻意的赶行程。因为都是好长时间没见,再加上又是周末,一路上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和随意的聊天为主,不刻意,不慌忙,自然随意,最喜欢这种状态啦啦啦~
大概走过这个山谷就10点多了,很开心!不过接下来就惨惨的了!
有个小伙伴是当地土著,再加上他之前来过几次,自然他就是向导啦!不过,那是他在景区没开发之前来的,最近这几年由于在外边上学就没来过了!
他领着我们一起走从前的那条路,之前不好走,现在开发之后,也太太太太太好走了吧!原来的土路变成了公路,走起来很舒适,表示体验很不错!
但我们是步行上来的,没开车……今天太阳光线出奇的好……而我们只能找阴凉处续命……
走过这段公路,就开始进入爬山阶段!先说感受,比较累,也有点热,不过在山上凉风阵阵,很舒服!而且最重要的是山上风景贼好看!让我本来就内存不大的破手机更是雪上加霜!
爬到山顶,就是玉皇庙!有一段楚长城遗址,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还有古长城遗址,很是难得!噢,对了,庙里修行的师傅,很特别的好,天热,主动切西瓜给我们吃,真真是感动呐!去了好多景区的寺庙,自己还是头一次有过这般待遇!
在山上歇了一会儿,我们就下去了。现在是12点多,下山时是下午1点!我们从出发到上山,大概花了4个小时左右,太累了!所以经过一致决定下山坐滑道下去,然后再坐观光车!
1点开始下山,距离滑道还有一段距离,全是台阶,我们几个走的小腿发抖!到了滑道歇了一会儿,开始坐滑道,全长610米。每人30元,穿那种特制的衣服屁股部位加厚的迷彩类似军训服,带手套。然后下去,超级刺激,贼开心,说起来,还是我第一次玩滑道呢!610米的滑道,有直的部分,滑得速度很快,前后都有人,得注意节奏,弯的部分,自己要刹车,也很有意思!
原先还在想会不会有点贵?会不会不好玩?超好玩!现在真想再来一次!嗯,真香……
然后我们就接着走了一会儿,中间遇到了一个小的瀑布,虽然不大,但还是在那边停了一会儿拍合照留念。
又走了一段时间,到了游客服务中心。询问工作人员,怎么回北门方便些。知道这儿距离北门还有11公里,果断决定坐观光车回去,单程每人20元。路上碰到了好多小朋友参观景区的主题博物馆,有甲骨文,琥珀等内容,假期里家长带孩子来游学也是一大乐事呀!
最后,观光车很快就到了北门,我们就结束了快乐的九峰山之行,回去吃午饭,虽然现在已经是4点多了,哈哈哈哈!
欢迎大家来汝州九峰山风景区来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