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军机24小时巡台,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什么职位?
要搞清楚清朝的这些“台”到底是多大的官,首先得搞清楚,这些“台”到底是什么官。所谓“某台”其实和国军的“委座”差不多,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尊称,并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那么,这些“台”到底是什么官呢?制台=总督、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道台=道员、府台=知府、学台=提督学政。
制台制台即总督,清朝的总督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下辖一省至数省不等,如两江总督下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四川总督只辖四川一省。在形成定制之后,清朝总督的编制品级为文职正二品。但这只是编制品级,总督如果加都察院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衔,则为文职从一品。晚清时期,由像左文襄、李文忠那样由大学士兼任总督,那就是文职正一品了。但加衔只针对担任总督的具体个人,总督这个职务的编制品级依然还是文职正二品。
这里顺带说一下,清朝的总督、巡抚虽然拥有节制辖区绿营的职权,但他们都只是文官,不属于武官范畴。因此,无论总督还是巡抚,都是文职几品而不是武职几品。除侍卫等少数特例之外,清朝的文职与武职的品级是不对等的。换言之,武职正三品的绿营参将和文职正三品的按察使并不“平级”,仅仅是品级数值相同而已。但侍卫除外,武职正三品的头等侍卫是可以以正三品品级直接外放文职正三品官职的,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八旗子弟削尖了脑袋想要当侍卫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那么,清朝的总督相当于现在我国的什么级别呢?比正省部级略高、但又达不到副国级,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下,没有这样一个级别。如果硬要找个相对应的,清朝的总督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区(非大军区)正职,也就是诸如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样的职务,但其辖区又要小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区。
抚台抚台即巡抚,清朝的巡抚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虽然总督的品级要略高于巡抚,但二者之间并没有上下级关系。换言之,巡抚并不归总督领导,二者是平行关系,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充其量也就是相互牵制,总督可以牵制巡抚、但巡抚同样可以牵制总督。因此,一些人认为“总督管巡抚”其实是错误的,清朝的总督与巡抚如果发生矛盾,谁也不能把对方怎么样,只能同时上书皇帝,等候皇帝裁决。比如清朝著名的两江总督噶礼与江苏巡抚张伯行之间的互参,就是这样一种情形。
清朝巡抚的编制品级为文职从二品,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和兵部侍郎衔则为文职正二品。自道光年间起,山东巡抚因为增加了其他从一品的兼职,故而成了清朝唯一的从一品巡抚。但这主要还是因为其他兼职,山东巡抚本身的编制品级依然还是文职从二品。清朝巡抚的级别与现在还是比较好挂钩的,基本相当于现在的正省部级,因为清朝的省与现在大部分省的辖区是基本重叠的。但清朝巡抚的职权范围要远大于我国现在的省委书记或省长,大致相当于是现在四套班子加两院正职的总和。
藩台和臬台藩台即布政使、臬台即按察使,这是明清时期特有的官职,明朝的布政使、按察使同为省级行政主官,互不干涉又相互制衡。清朝入关以后将巡抚实化,布政使、按察使的权力被大大削弱,逐步沦为了巡抚的属员。
清朝的布政使为文职从二品,与没有加衔的巡抚平级,主管一省钱粮、赋税,大致相当于现在主管财政、民政等领域的副省长。清朝的按察使为文职正三品,主管一省司法、刑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委政法委书记。因为清朝的藩、臬都是明确的省级大员,故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有些类似于现在的省委常委。总而言之,清朝的藩台、臬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部级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当然,制度完全不同,这种所谓“对等”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但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吧。
道台与府台道台即道员、府台即知府,因为府台与抚台同音,因此清朝的知府被称为府台并不是常态,多少有那么点儿拍马屁的意思。清朝的道员地位非常特殊,介乎于省、府之间,起初是作为布政使、按察使属员存在的,根据隶属关系不同,又分为巡道和守道。道员的职能是协助布政使或按察使主管某一特定领域事务,如主管粮食工作的粮道、主管水利工作的河道等等。这类道员的职权范围大概其有些类似于现在我国省属厅、局、委、办的正职。还有部分道员,协助巡抚和布政使分管具体一府到数府不等的行政性事务,如慈禧太后他爹惠征曾经担任过的安徽宁池太广道等等。这就比较难以界定了,说是“副省部级”吧,道员恐怕还达不到那个层次;说是“正厅局级”吧,似乎又低了些许……大概其就是介于现在的副省部级与正厅局级之间吧。
清朝的知府下辖一府,其辖区范围与现在的许多地级市基本上是重叠的。因此,清朝的知府还是比较好“定级”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厅局级。当然,与巡抚的情况类似,清朝知府的职权范围要远比现在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或市长宽很多。因为道员是介于布政使、按察使与知府之间的一个等级,所以清朝的道员比知府的品级略高,在形成定制之后,知府一般为文职从四品,而道员一般为文职正四品。当然,顺天府、奉天府的府尹(不叫知府)品级要高一些,一般为文职正三品、与各省按察使平级。
学台学台即提督学政,又叫学政或学宪。清朝的提督学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务,虽然在各省办公,提督学政却不属于“地方官”,而是“京官”。提督学政主要分管各省教育和科举考试,在“京官”中拥有进士背景的官员中进行遴选,每任外放三年。外放期间,编制不随人员调动,三年期满后,回原岗位或调任新岗位。提督学政的品级也非常与众不同,这个职位虽然属于“省级大员”,却没有省级大员的品级,你原来什么品级,还是什么品级。如果你是由侍郎调任提督学政,那你就是文职正二品;如果是由翰林院侍讲、侍读调任,那你就是文职从五品。
可不要小看了提督学政,因为工作特殊,地方总督、巡抚是无权干预提督学政工作的。换言之,提督学政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提督学政的自家的“自留地”,除了皇帝、谁也管不了!总督、巡抚也不例外。加之掌握着别人的仕途,只要黑下心来,提督学政有大把油水可捞,这也是为什么提督学政一直都号称是清王朝“最高危职务”的原因所在。有清一朝二百余年里,因为科场舞弊被杀的提督学政不在少数,最著名的莫过于被雍正帝腰斩俞鸿图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相关资料。
因为性质特殊,清朝的提督学政无法与现在的任何职务相对应,说他相当于“教育厅厅长”吧,他却是可以与巡抚平起平坐的。说他不是吧,他的很多职权范围又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有所重叠。制度完全不同,因此我们根本无法将之与现在的职务直接挂钩。
综上所述,前面提到的这些“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只是一个大概其的比较。因为制度完全不同,我们无法将之与现在的职务完全划等号,但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诸君,姑妄看之吧,别太较真儿。
东吴在得到了荆州全境后?
首先来说东吴并没有得到荆州全境,荆州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零陵郡、桂阳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公元209年曹刘孙三家瓜分了荆州。曹操得到南阳郡、半个南郡、半个江夏郡。孙权得到半个江夏郡、半个南郡(得到南郡治所江陵为中心的南部,这是胜过曹操那半个郡的)。刘备得到零陵郡、桂阳郡、、长沙郡、武陵郡四郡。后来东吴把那半个南郡给了刘备。公元215年孙刘再次分荆州。半个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桂阳郡、半个江夏郡、长沙郡归孙权。公元219年东吴偷袭荆州,拿下半个南郡零陵郡武陵郡。这时可以说荆州大部分都落入其中。荆州的七个郡,超过五个郡落在东吴手上。东吴据有:半个南郡、零陵郡、桂阳郡、半个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但是按西晋统一时人口分布,东吴所占据的荆州,人口占整个荆州人口70%。有二十多万户算一户四五口,东吴所据荆州有百万人口。
东吴也曾多次有过从荆州北上争中原的计划。大约在公元200年后鲁肃提出: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鲁肃的计划是趁北方诸候混战,趁机一统长江。然后称王称帝再北伐中原。因当时孙权继兄位不久,忙于稳固内部。但是孙权还是有多次进攻黄祖。只是因曹操征荆州,打乱了东吴的计划。
周瑜提出: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因为当时东吴攻占了南郡南部,就是江陵那一带)周瑜的计划是先攻占蜀地,然后回到南郡向北进攻襄阳再图北方。周瑜回到江陵准备人马入蜀,还没入蜀周瑜就病亡了。
吕蒙后计划是: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可以夺取荆州后,吕蒙不久就死了。
公元219年十二月东吴得到荆州南郡以南的地方,东吴虽然有从荆州北伐。但主攻方向乃然是合肥方向。
东吴北伐也是有从荆州方向但基本上不是主动方向。现在列出东吴历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公元227年。三国志吴主传:六年,权自率众攻石阳,及至旋师,潘璋断后。(石阳今湖北)说明此次东吴试探从荆州进攻,但肯定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第二次北伐公元228年。主攻方向是皖城合肥。三国志:孙权至皖,以陆逊为大都督,以朱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兵三万击曹休。战于石亭,大败曹休,斩获万余人,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魏军败退。而荆州方向只是辅助而已。(皖、石亭都在今安徽)
第三次北伐公元231年。三国志:黄龙三年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魏将王凌,凌以军迎布。冬十月,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此次东吴主攻方向还是合肥那边。(阜陵,今安徽)
第四次北伐公元233年,东吴嘉禾二年。三国志吴主传:是岁,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全琮传: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东吴主攻还是合肥方向。
第五次北伐公元234年东吴蜀汉联合伐魏。三国志: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虽然派了陆逊诸葛瑾等屯军江夏。但主动方向还是合肥,荆州方向只是辅助。
第六次北伐公元236年。三国志: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只有短短数字,也可知东吴未占到什么便宜)
第七次北伐公元237年,东吴嘉禾六年。三国志吴主传:冬十月,遣卫将军全琮袭六安,不克。明帝纪:秋七月丁卯,司徒陈矫薨。孙权遣将朱然等二万人围江夏郡,荆州刺史胡质等击之,然退走。先荆方向进攻,但他败了。于是趁魏国注意力在荆州,十月派了全琮攻合肥方向。公元233年孙权都给了全琮五万人,这次也不会少。主攻方向还是合肥。
第八次北伐东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三国志吴主传:夏四月,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琮与魏将王凌战于芍陂,中郎将秦晃等十馀人战死。车骑将军朱然围樊,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四路军,两路攻合肥方向两路攻荆州方向。当时有人建议联络蜀汉使其攻攻陇西,朱然诸葛瑾还是在荆州。召陆逊朱桓攻淮南寿春,陛下您率主力攻豫州淮阳。孙权没有听从。
第九次北伐,公元243年东吴赤乌四年。诸葛恪征伐六安。
从东吴历次北伐都是以合肥为主,次数也是远多荆州的。兵力规模也是远多过荆州方向。孙权还常亲征合服新城。 东吴一直末全力在荆州方向北伐,周瑜吕蒙都是主张以荆州为主攻方向的。吕蒙还反对主攻合肥。
我认为东吴一直主攻合肥原因有:
1曹魏一直在皖合肥大规模屯田。 三国志吕蒙传: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三国志邓艾传:公元240年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邓艾建议在淮南北用四万人屯田,一年可收获五百万斛用以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公元241年东吴马上四路北伐: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水利设施)但是之后东吴并无心大规模北伐破坏魏国屯田。公元242年—公元250年东吴陷入南(太子)鲁(鲁王)党争,东吴朝政混乱。大批文武因此下狱、流放、处死、贬职。使得魏国在淮南北屯田成功,防线更加稳固。
2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 东吴的都城建业距离合肥新封太近。东吴一直在建业驻军很多,一来保卫京师二来方便北伐。吕蒙曾讲: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意思淮在曹操手上对东吴非常不利,将来对东吴的威胁非常大。必竟长江既挡住了魏军也挡住了东吴北上前进。如果能占据淮,东吴就能逐鹿中原。必竟东吴主力一直在建业,淮距离东吴近距离魏国洛阳远。从公元208年开始孙权就不断地攻打皖城合肥新城。1公元208年围合肥2公元214年征皖城,城破俘获数万人口,但占据城池。3公元215年征合服(曹操也多次从合肥新城攻东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淮南淮北始是威胁东吴的一颗定炸弹。
所以东吴先要自保才谈得上北伐灭魏。就也是当年东吴不惜背盟也要拿下荆州的原因。因为荆州是东吴的西门户。不能把长江中游据有,对东吴也是非常危险的。让蜀汉占据长江中上游,那东吴赖以生存的长江天险其作用大大减小。
3东吴势力的构成
东吴的淮泗集团:彭城张昭、张休父子,琅琊诸葛瑾、诸葛恪父子,庐江周瑜、临淮鲁肃、汝南胡综、沛郡竹邑薛综等人都是淮泗一带的人,即是徐州、淮南。打回老家这样的事,即使他们不说。孙权也会这时做。东吴北伐的将领也大多是淮泗集团的。像陆逊这样的能力大多时候是打酱油的。诸葛亮曾说东吴: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 江东集团何必支持东吴的北伐,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利益。
孙权以东吴政权江东化换得江东集团的支持。但军权还是牢牢把握在淮泗将领和孙权手中。江东豪强是有自已的私人武装的。孙权死后,诸葛恪北伐失败。魏国司马昭想趁机伐吴。邓艾讲: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所以孙权想让江东豪强支持其北伐。因为皖城合肥是属庐江郡、九江郡。而这两个郡是属杨州的。杨州东部为江东西部为江西。魏国占据了庐江郡、九江郡部分。孙权是想全据杨州。
每逢北伐有战事孙权都有亲自统帅大军。孙权在任用人还行,统军打仗不咋样。孙权也根本不放心把军权交给任何人,特别是江东人。公元221年用了陆逊率军抵抗刘备,其实也是迫不得已。而之后的北伐陆逊也只是配角居多,好不容易当一两回主角。结果孙权也来了。
孙权只是利用江东士族不会真的信任。江东四大家族的陆家,就跟孙氏有深仇大恨。当年袁术要陆康(陆逊的叔公)给粮草,陆康认为袁术叛逆。不给也跟袁术来往。袁术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家因此死了一半的人。后汉书陆康传: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
4曹魏从淮主攻
曹魏南征东吴也是把主攻方向放在淮合肥这边。曹丕三征东吴也是以淮合肥皖城为主攻方向。 三国志文帝纪:公元222年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十一月辛丑,行幸宛。 公元224年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 公元225年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陆道幸徐。九月,筑东巡台。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 晋书:公元243年秋九月,帝(司马懿)督诸军击诸葛恪,车驾送出津阳门。军次于舒,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帝以灭贼之要,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主 三国志三少立纪:公元253冬十一月,诏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吴。 曹魏从淮南主攻东吴,那么东吴为自保必然集结重兵于建业周围。这样荆州的兵力只够防守而无力进攻。
如果荆州之众倾剿北伐,谁知道蜀汉会不会顺江而下捅东吴一刀。 魏国在淮一线至少集结了十万以上军队。三国志: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造反时帅众六万,渡淮而西。诸葛诞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馀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而 诸葛诞起兵,司马昭率军讨伐。魏国还能集结二十六万人马讨伐。三国志:大将军司马文王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中军加上各地方军队) 晋书:青、徐、荆、豫,分取关中游军,皆会淮北。(没有提到中军) 也就是说魏国在徐州、淮南北、、荆州防东吴接近二十万。
5荆州方向魏国防守重点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点,就是荆州威胁魏国的腹地。曹魏为此迁都洛阳。曹丕在公元220年十月称帝,十一月就迁都洛阳。就是害怕东吴从荆州向北攻襄樊再攻许昌。而曹魏在宛襄樊、许昌集结重兵以防东吴。在洛阳驻有中央军。魏国也防着东吴从荆州进攻。所以东吴认为从荆州方向进攻难度太大。曹魏征东吴军队大多是从洛阳许昌出发的。据三国志许昌可是有个大型军用库。高平陵之变桓范对曹爽讲: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
有人可能讲既然魏国集结在淮南那么多军队,那荆州方向就薄弱了。恰恰相反荆州方向的防守并不薄弱。魏国的军队必竟有四十万以上,而东吴二十万。必竟魏国的军队两倍于东吴,如果东吴敢把主力调致荆州北伐。那么建业势必突虚,淮南的十余万军趁机进攻如何挡。荆州本身就有不少驻军。何况洛阳许昌一带还有中军。 据晋书:帝(司马师)统中军步骑十余万以征之(征毋俭文钦)说明魏国中军在十万以上。 防守荆州的统帅都是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说明一旦荆州有事能直接调旁边豫州的军队支援。
6东吴一直没把经营荆州为重点 荆州的作用只是保卫江东的,而不是周瑜吕蒙所说的进攻中原的基地。荆州系的人才在东吴政权中得不到多大的重用。 东吴政权中荆州人任高官的很少。而驻守荆州的陆逊、诸葛瑾、朱然、步骘、程普、裴玄等都不是荆州人。只有潘濬一人是荆州人,此人原来是刘备手下。三国志吴志中六十多人传记,也是只有潘濬能入传。
难道是荆州没有人才吗?自古荆楚多才俊。荆州可以有非常多人才的。如:庞统、马良、黄忠、魏延、霍峻、邓芝、宗预、费祎、蒋琬等皆是荆州的人才。 我觉得是孙权不信任他们和东吴政权以淮泗、江东、流亡北士构成。蛋糕就那么大,不够分了。
荆州很多豪门世族很多人早年都投了刘备了,现在也有很多人在蜀汉为官。随刘备张飞诸葛亮等人入蜀,三国志中有名字的人才在三四十人。这些人最少都是为官一方太守。如荆襄大族习家(习融、习郁、习询、习竺、 习竺女、习承业、习蔼、习珍、习温、习祯):习承业在蜀汉任江阳太守,习珍对前来劝降的潘濬:我必为汉鬼,不为吴臣,不可逼也。弟弟习宏在吴,凡有问,皆不答。 杨家:杨颙杨仪都在蜀汉为官,很受诸葛亮重用。杨仪的哥哥杨虑,门徒数百人,宗其德范,号为德行杨君。 向家:向朗(司马徽学生)向条、向宠(出师表提到)、向充等都在蜀汉为官 马家:马良、马谡。 廖化沔南冠族(豪门世族) 罗家:罗蒙在蜀广汉太守,罗宪巴东太守。 庞家:庞德公(儿子娶了诸葛亮的姐姐)、庞统、庞林(统弟弟,随黄权降魏了)。
荆州的豪门世族大姓士人大多跟蜀汉有关系,所以我觉得孙权不会信任他们。就连荆的蛮夷都不服东吴统治,数次反叛。既然东吴不信任和不以高官厚禄,他们干嘛要支持东吴。何况东吴背盟和墙头草的作风也为荆襄名士所不耻。
(其实我个人觉得荆州是最好的北伐基地,如果东吴能好好经营荆州。抓住战机,趁魏国内部有问题联系蜀汉。未必不能一战而攻破洛阳。东晋时桓温就从荆州北伐一举攻破洛阳长安。从三国鼎立开始蜀汉东吴就一直没有齐心合力,东西并力北伐魏国。都是各打各的,没有遥相呼应。)
武装直升机有哪些重要的地位?
据观察者网援引台媒“自由时报”消息2月16日报道称,解放军一架直升机当天以超低空飞行态势,再现台海两岸,台媒对此声称,不排除该型直升机系解放军直-10武装直升机。据悉,去年10月下旬,直-10武装直升机与米-17运输直升机首现台海周边空域,进行相关巡航任务,从而引发台媒高度紧张及相关猜测。
2021年10月26日,台海西南空域所谓“防空识别区”上空,迎来我军机巡航编队。湾军在随后发布的声明中称,除3架运-8特种作战飞机与2架歼-16战机参与巡航外,还首次发现直-10及米-17运输直升机的身影。消息一经公布后,曾令岛内媒体高度紧张,他们纷纷在报道中猜测称,直10与米-17的首度现身。除遂行临台巡航作战任务外,还与演练水面兵力投射、登岛作战等相关课目离不开关系,更有甚者,还将目光投向东沙岛,言下之意则指解放军正为“模拟攻占东沙”而做准备。如今直10二度现身,并以超低空飞行态势进入台海西南空域,除含有一贯的警告用意外,实战意味可谓是极其浓厚。何为低空超低空突防,一般而言,航空兵器在空中距地(水)面1000米的高度飞行时,被称之为低空飞行;距地(水)面10米~100米的高度飞行时,被称之为超低空飞行。超低空飞行的难度极高,尤其是在山区和复杂地形时进行长时间的高亚音速超低空,还需要机载雷达和飞控系统进行地形跟踪飞行。因此,能够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很多,但能够进行具有战术意义的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却不多。作为航空兵作战的基本模式,低空超低空突防拥有着多项优势。一是可利用雷达盲区,避开敌人雷达监视。以往的演习结果表明,在陆战场上,航空兵器的飞行高度为1000米时,地面雷达发现目标的概率为100%,高度为100米时,雷达的发现概率则骤降至30%。而在海战场上,航空兵器在采用超低空突防时,舰载对空雷达对其发现的距离仅为中空突防时的1/6,低空突防时的1/3,发现的概率均比中、低空突防约低36.7%。二是可减少地空导弹及大中口径高炮的威胁,提高生存能力。由于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的航空兵器飞行高度低,对于地空导弹及大中口径高炮来说,射角较小,射击时间短,因此难以发挥火力,对其遂行有效拦截。而为减少地空导弹及大中口径高炮对自身的威胁,航空兵器通常还可利用云层、树丛、地形、地物等为其掩护隐蔽,从而接近目标,具有更大的突然性,使得对方防空武器来不及射击准备。三则是航空兵器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时,有利于飞行员观察、识别及攻击小型目标与伪装目标,此外则是提高空投、空降以及侦察的准确性。在1991年1月17日,8架美国陆军航空兵的AH-65“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以超低空突入伊拉克,使用“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打掉了伊军的米波预警雷达站,打响了海湾战争100小时地面战的第一枪。之后在100小时的地面战中,阿帕奇直升机击毁了大量的伊军坦克装甲车辆,并杀伤了大量伊军有生力量,甚至创造了武装直升机俘虏地面伊军的奇迹。在2014年2月下旬~3月中旬的克里米亚危机期间,俄罗斯除出动快反部队通过空降先期抵达克里米亚半岛外。与此同时还出动多型多架次直升机,采用超低空突防作战模式,迅速高效地控制住分布在岛内的各处关键地点、军事基地及相关设施。令北约及乌克兰方面措手不及,只能眼睁睁地靠着克里米亚半岛被俄罗斯收回,而俄罗斯也通过此次军事行动向世界再次证明,超低空突防作战模式在现代战争环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巨大作用。尽管低空超低空突防拥有多项优势,但也有不容忽视的劣势,一是与地面或其他障碍物相撞概率增大。航空兵器在采取低空超低空突防时,航线相对固定,飞行高度低,从而与地面相撞的几率增大。此外则是敌方会在对方航空兵器采取超低空突防的航路上,使用各种空漂物、如阻塞气球、空中飘雷、空中钢索等阻击迟滞低空超低空突防行动,或是使用烟幕或气溶胶,形成空中遮障,防止超低空突防航空兵器的突袭与侦察等。二是航空兵器在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时,耗油率激增,从而使得续航时间及航程缩短,作战半径也显著减少。三则是气流颠簸加剧,使得航空兵器机动能力受限,此外则是飞行员容易产生错觉,从而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发生。除广泛运用适于低空超低空突防的航空兵器及加强低空超低空突防飞行训练外,还应从航空兵器的开发设计下手,使其满足低空超低空突防的作战需求,此外则是要选择正确的航线、最佳的突防高度及有利的航行剖面等。尽管直-10的总体设计中规中矩,但从座舱结构及机身构型等方面而言,科研人员就已在设计之初将低空超低空突防的作战需求融入进其中。如直-10的座舱采用了阶梯式双独立座舱罩结构,后座比前座高了近0.5米、除为飞行员及武器操作手提供良好的视野外,还因前后座隔舱这一设计,使得生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直-10机身构型相较于世界同类产品,则采用了与众不同的设计。即以机身中部的折线为界,上半部机身向内倾斜、下半部机身向外倾斜,由此构成了一个类似六边形的机身截面。这一设计除提高机身纵向结构强度及增加机身内部容积可利用率外,还有于控制机身雷达截面积,以此减少雷达信号。使之在低空超低空突防作战中,不论是先期对敌侦察打击,还是掩护己方兵力物资输送,使之更具突然性及提高战场生存率。而此次直-10以超低空突防态势遂行临台巡航作战任务,除有测试湾军反应的意味蕴含其中外,还有验证相关演训课目的用意,此外更不排除直-10是在寻找相关抵近航线及突防高度,因而此举对于湾军来说,可谓是一个极其不利的信号。试想在未来两岸战端一启,以直-10、直-19、直-20等多型直升机所组成的作战编队,以低空超低空突防态势向台海对岸扑去的话,届时将会对湾军的防空体系及应对措施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及压力,而这同样也意味着祖国统一进程的加速!对于,解放军直升机超低空飞行巡台,台媒体和“名嘴”很震惊:“飞这么低很危险诶”。台主持人徐俊相惊呼:这种飞行高度只相当于10层楼高,原来可以飞这么低啊。台“名嘴”黄创夏还声称:“飞这么低是很危险的”。对此,网友讽刺说:“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担心过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