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哪个省市的省会,怎么存在1952年合并的问题?
重庆和四川,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附属关系,重庆是四川的一部分。但是,在其余的历史阶段和时期,重庆和四川却是平行关系,两者之间并没有从属关系。正因为如此,部分重庆人会反感自己被称为四川人,而“川渝”之争也时有发生。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西周时期,重庆就是当时巴国的核心,而四川一带则是蜀国。两者同属于诸侯国,并没有相互的从属关系。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也分别设立了巴郡和蜀郡,直到汉朝才首次发生了改变。
汉朝时期,巴郡和蜀郡合并,这一区域被称为益州。后来的三国时期,益州也成为刘备的主要根据地。随后战乱不断,行政区域不断缩小,重庆和四川地区又变得独立。到了唐朝,行政区域以“道”进行划分,四川归属剑南道,而重庆归属山南道。
到了宋朝,“四川”之名正式出现。宋朝在四川区域总共划分了四路(唐朝的道),将重庆也包含其中,重庆开始归属于四川。而之后的元明清三代,重庆的四川属性被进一步加强。
民国和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或者直辖市独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54年之前,重庆也属于直辖市。之后被降为地级市,归属于四川管辖,直到1997年,重庆又再次成为了直辖市。
中国第十一大的省是什么省?
中国第十一大的省是名陕西省会,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第一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当之无愧的老大。
第二名 西藏自治区 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
第三名 内蒙古自治区 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全国总面积的12.3% 仅比西藏小一点。
第四名 青海省 省的老大是青海,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
第五名 四川省 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天府之国
第六名 黑龙江 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第七名 甘肃 省会兰州,总面积42.59万平方公里
第八名 云南 省会昆明 总面积39.41万平方公里
第九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首府南宁市 面 积 23.67万平方公里
第十名 湖南省 省会长沙,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2%
第十一名 陕西 省会西安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第十二名 河北省 省会石家庄 总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
第十三名 吉林省 省会长春 面 积18.74万平方公里
第十四名 湖北省 省会武汉 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
第十五名 广东省 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
第十六名 贵州省 省会贵阳 总 面 积 17.6167万平方公里
第十七名 河南省 省会郑州 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第十八名 江西省 省会南昌 面积共16.69万平方公里
第十九名 山东省 省会济南 总面积 15.58万平方公里
第二十名 山西省 省会太原 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第二十一名 辽宁省 省会沈阳 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
第二十二名 安徽省 省会合肥 总 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第二十三名 福建省 省会福州 面 积12.4万平方千米
第二十四名 浙江省 省会杭州 面积10.43万平方千米
第二十五名 江苏省 省会南京 总面积10.32万平方千米
第二十六 名 重庆市 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第二十七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省会银川 总面积为6.64万多平方千米
第二十八名 台湾省 省会台北 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第二十九名 海南省 省会海口 陆地面积 3.54万平方千米
西是哪个省的简称?
好像没有哪个省的简称是西,以下是各省的简称和省会,希望有用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沪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庆市 渝 重庆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吉林省 吉 长春
辽宁省 辽 沈阳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新疆 新 乌鲁木齐
甘肃省 甘(陇) 兰州
青海省 青 西宁
陕西省 陕(秦) 西安
宁夏 宁 银川
河南省 豫 郑州
山东省 鲁 济南
山西省 晋 太原
安徽省 皖 合肥
湖北省 鄂 武汉
湖南省 湘 长沙
江苏省 苏 南京
四川省 川 成都
贵州省 黔(贵) 贵阳
云南省 滇(云) 昆明
广西省 桂 南宁
西藏 藏 拉萨
浙江省 浙 杭州
江西省 赣 南昌
广东省 粤 广州
福建省 闽 福州
台湾省 台 台北
海南省 琼 海口
香港 港 香港
澳门 澳 澳门
西南4大省会城市买房?
根据《华阳国志》等古籍的说法,巴国国都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巴人因巴楚交战败走丹山(今四川叙永)。
到了战国时期,巴国疆域终于稳定了下来,东至鱼复(今重庆市奉节县)与楚分,西至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县)与蜀、越分,北接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与秦分,南及黔涪(今重庆市彭水县)接后来的夜郎国,创建了古今中外闻名的五大国都。
巴子五都除了国都江州(今重庆江北)之外,还先后建立了四个别都加强治理和应对战争。四个别都分别是:枳城(今重庆涪陵)、垫江(今重庆合川)、平都(今重庆丰都)、巴方(今四川阆中)。
巴国末年,巴子平息内乱后为转移国内矛盾,亲自率兵攻打北方小国苴,在巴苴交界的巴方设巴子第五都。古蜀王也想入非非,一边派使者与秦结盟抗巴,一边修蜀道挺进剑门关乘机占领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秦言而无信,出兵乘虚而入,利用蜀道灭蜀并吞苴,乘势南下硬杠巴,拉开了一统天下序幕。
巴人英勇善战,性格刚烈,甘愿做断头将军不愿做亡国奴,一夜之间从巴江(嘉陵江)流域消失殆尽,遁入云贵高原及其东麓武陵山区。传说吞象巴蛇为黑色巨蟒,巴国遗民不忘国耻自称夜郎,逃亡落业之地曰黔,黔中之大江名为黔江(今乌江)。巴国灭亡之际,无数个夜郎小国在黔之大地雨后春笋般涌现,最终形成松散的夜郎大国,夜郎自大名不虚传。再过三百年,夜郎亦不知所踪。据专家考究,如今的土家族有可能是巴人夜郎后裔。
为什么一直有大上海大重庆的叫法?
的确有“大上海”、“大武汉”的叫法,至于“大重庆”,则可能是近十多年在重庆当地形成的一种叫法。
1922年,孙中山提出“设世界港于上海”,要把上海建成东方大港,当时上海租界林立,很难扩展建设,1929年成立上海特别市政府,通过《大上海计划》,由此有了大上海的提法,直到今天,以上海的城区人口、经济总量,称之为“大上海"名符其实。
上海
至于武汉,晚清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在武汉办学堂、开兵工厂、修铁路、筑大堤、欲将武汉打造成仅次于上海的大都会,武昌起义,孙中山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于是有了“大武汉”之称。
武汉
无论是大上海,还是大武汉,这称谓并不频繁出现在人们口头和报端,当这称谓频繁出现时,是与一定的历史原因有关。
大武汉之称之盛行,在于抗战时期武汉保卫战,由于当时武汉的战略地位,1938年1月13日,在武汉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怎样保卫大武汉》,阐述中共对于保卫武汉的军事主张和全民动员的思想,6月12日发表《保卫大武汉》社论,传播影响极大,6月27日,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提出“保卫大武汉”口号,这一两党形成共识的口号对中华民族的抗战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者认为《保卫大武汉》行文风格和口气像周恩来手笔,毛主席对当时新华日报给予高度评价,说“我们的新华日报抵得上一个方面军”。
大上海之称频繁出现,则与当前上海防疫战役有关,5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分析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防控重点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这就将上海这场防疫硬仗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无论是从上海的核心功能、经济运转和2500人的切身感受,尽快打赢这场“大上海保卫战”刻不容缓,目前曙光已在眼前,胜利必将到来。
至于重庆,重庆设为直辖市后,辖区面积大增,从地域面积讲,是国内城市之最大,当地有“大重庆”之提法,或是指此而言。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