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地区打印机出租,你印象中最没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的?
去年我带新来的女同事出差,她长相优质,可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却让我终身难忘。后来,每当我提起她的糗事,她都脸红的不行。
第一次见面,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腼腆的姿态有点可笑公司规模不大,位于小城市,有几十个人,是个设备经销商。每年入职离职的人员很多,可只有她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去年,她通过校园招聘,入职公司做行政助理,工资3500块钱。在第一次公司晨会时,她穿的是白色短袖,牛仔裙,打扮的很精致,一副靓丽的青春气息。为此,副总专门介绍了她,说她是个标准的95后,在本地上的大学,人很优秀,是个典型的学霸,让我们以后不要欺负她。
果然,随后看到她站了起来,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很像刚出学校的乖宝宝,腼腆至极。
下午时候,我在外面见完客户,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公司。刚出电梯口就看到这个新同事矗在电动门前,晃着脑袋仿佛在瞅里面的同事。
我笑着走了过去,问她:"怎么站在门口,不进去?"
小姑娘吓了一跳,赶紧扭过头来说:"呀,你是李哥吧,我刚下楼帮刘姐拿个快递,结果进不去了。"
她说的刘姐是她们的行政主管,一个工作严谨,能力出众的女强人。
接着,我疑惑地问她:"人事没给你权限吗?"
然后她晃了一下自己的员工牌,说:"一大早就给我了,可我不会用。"
这次我彻底无语了,这新同事真没见过世面。可本着尊重人的态度,我指着旁边的门禁机,对她说:"用你的员工牌放上面刷一下就行。"
这时候她脸都红了,然后她看着我刷过卡,跟着走进了办公区。
这是我跟她的第一次交集,第一印象是她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子。
公司安排我俩出差,有意让我带她长长见识,不得不说公司安排的真对,这个女孩确实没见过世面!其实,公司对待这种校园招聘过来的员工,一直很优待,经常让我们这些老员工带领她们。毕竟,刚步入职场的员工,虽然是个菜鸟,却拥有更大的拼搏精神,也会珍惜这份工作,对公司忠诚度很高。
没过几天,有个厂商会议,要组织培训,公司安排我俩去参加,副总有意让我多带带她,让她长长见识。
下午的时候,我俩提前下班,回家收拾行李。我先开着公司的商务车很快整理好行李,就赶去她家。在路口停车位等了她15分钟,终于看到她背着双肩包,一路小跑了过来,不过打扮的很出众,好像一个清纯的学生。
我打开车窗,叫她过来。到了跟前,她却打不开车门,我在驾驶室里,向她喊道:"你手扣里面一下,再一拉就开了。"
哐当哐当,她就是打不开。没办法,我赶紧下车,跑了过去,轻轻的一拉就打开了。看得出她这时候很尴尬,我笑着说:"没事,这车门就是有点难开。"
可接下来,她的无知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坐上车,我让她系上安全带,她在哪里拉了半天找不到如何扣上的,我也都快被她整崩溃了。
路上聊天才知道,这里是她租的房子,一个月1000块钱。她马上大学毕业,如今是来公司实习,上学期间一直想着考研,可因为家里压力大就出来找工作了。她老家是农村的,还有个弟弟在读高中,毕竟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所以没见过什么世面。
我听完也很汗颜,农村出身的人确实少了很多机会,认知上比城里人是有所不足。不过天道酬勤,以后总会追上的。
开车终于到了酒店,也让我对她那没见过世面的姿态,彻底刷新了认知。开车2个小时,终于到了省城,一路上我已经习惯她被大城市,高楼林立所震撼的表情。一会一句,这里怎么这么多车,这楼盖的也太高了吧?我听的都无语了只能笑而不语。
开车刚到被酒店门口,她被这里的豪华震惊了,问我:"李哥,咱们在这里住?会不会太奢侈了?"
我笑着说,:"没事,公司安排的。"
在进门的时候,因为有几波人进进出出,本来我俩走的旁边的小门,可她看那个自动门好玩就跑过去跟着转。
她以为是一直转的那种,可两圈以后就停了,就站在里面一脸手足无措的表情,还以为自己整坏了。这女孩真是没见过世面离谱了,让我都不敢相信。
我看她卡在里面不动,赶紧走过去推开,对她说:"走吧,回头再玩。"
后来,下楼的时候,又见她特意跑过去转了几圈,还问我这是什么原理。为什么不换个一直转的?哎,真是一个学生的执着。
写在最后她毕业后,就留在了公司,这一年下来也成长了不少。不过,作为刚毕业的95后小女孩,又是农村出身,确实人生阅历的有点少。不过,她很勤奋好学,兢兢业业,得到了很多同事的认可,也成功的在这个城市站稳了脚跟。
后来因为她负责整理,我外地出差的客户资料,我们的关系也熟稔起来。
为此我经常拿那次出差的糗事来调侃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腼腆,整个脸都红的不行。
其实,我也很敬佩她,一个女孩子,毕业不依靠家里,能够果断的求职找工作,不奢侈,不浮躁,未来的成长只会更好。不得不说公司捡到了一个宝,你说是吗?
本人名下异地迁入杭州上牌流程?
一、去车牌当地的车管所迁出档案
a。需要准备的资料
先确保自己的车是否符合杭州迁入的要求 国五标准
需要的材料:车辆登记证书、行驶证、身份证、身份证复印件2张、指标证明文件(没规定红色盖章,普通打印机都可以)、临时居住证和(复印件)、车辆
b。在车管所的查验窗口领取车辆查验的单子
把车辆开到查验车子的地方排队查验,对方会对车子的车架号进行拓号(车架号一般在副驾驶座位底下,用红色印泥刷在车架号上 用相应拓号纸张或者透明胶带纸粘贴到号码)
c。把资料提交给档案处
d。准备把车牌拆卸下来,如果自己会弄自己拆,不行找场内的提供的收费服务拆。20块钱
e。去业务受理点上交车牌,缴费15块钱左右 获取到临牌,最后拿到车辆的档案
(注意:不要采用邮寄到杭州的方式,自己带过去,不然会浪费时间)
车辆迁出完毕,快的话大约花费1.5小时搞完。
二、杭州转入
a。需要准备的资料
先确保自己的车是否符合杭州迁入的要求 国五标准
需要的材料:车辆登记证书、行驶证、身份证和复印件、指标证明文件、临时居住证、购车发票(好像不需要)、交强险副本、车辆
外地车转入办理的车管所:石祥路汽车城498号,在地图的最里面位置,如果没去过办理则非常难找到入口,外地车辆最好从北口进入
b。在车管所的查验窗口领取车辆查验的单子
车辆检查前确认下车灯是否正常,是否有改装,警示三脚架是否车里有
要对车架号进行拓号,那边有人专门收费20帮你处理,如果找黄牛就免费了
最好一大早过去,2个人过去办理方便点,一个人要停车去拿资料什么的,又要移车
c。业务办理转入
二楼领取车辆合格证
一楼办理转入,领取临牌,车牌是邮寄到家
等待拿到牌照
没文化闹出的笑话有哪些?
题主你好,提起没文化闹笑话的话题,我这里就有不少的故事,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也大都是有关农村干部因缺泛文化知识,缺泛动脑思维而产生的一些误会和闹剧,仔细品来,还真就让人可笑。其实,说到家,也没什么不忌,有句俗话说得好,叫不知不为过,当事人也不是顾意而为之的。
我的家乡,地处鲁中平原的汶河北岸的汶阳田,七十年代中期,这里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了,受到了当时的国家的高度重视,副总理级别的干部就到过我们村视察工作。我们村当时的生产条件已经是相当先进的了,灌溉和耕地、播种基本上实现了全部机械化,大队里是配备的24马力的拖拉机五六台,各小队是12马力的,最少的也2台,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记得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支部书记还稍有点文化,也就小学水平,而大队长则是全文盲,除了会写自己的名三个字,其它的就免了。好在那个时代,农村干部对文化的要求几乎是不计较的,只要有热情、热心,大家伙公认就可以了。我们的大队长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年轻就任大队长,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就象一头老黄牛,没日没夜、没白没黑的干,深受社员们的尊敬和爱戴。
我们这位大队长,由于没半点文化知识,所以,在工作中召开会议和接待来人时就经常的出现语言上表达不妥、不合适或者叫人难以理解的话,而他自己确是感觉不到的。好在哪时衬干部的要求,讲究的是实干精神,重点是对农业生产的部薯和管理工作,对言谈举止看的很轻。再者说了,那个时代,文化高的人,一个村庄也找不出几个,高小文凭就算是秀才级的了,老会计就是这样一位人。
记得那年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大队的拖拉机集中在一块,那个队的耕地落后,就去那个队帮扶,这事由大队长具体负责。每天早晨,天不亮,拖拉机手就要在大队集合,等待大队长的命令。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直到晚上八九点才收工。一天早晨,六名拖拉机手到了四人,还有一男司机和一女司机未按时到,这也正常,毕竟,拖拉机手干一天也比较累,加之有几人还是未婚之人,贪睡是肯定的。
大队长有些等不急了,气呼呼地拧开大喇叭的开关,就高声喊了起来,这一喊不要紧,全大队的社员都听到了,也听清楚了。时间不长,二人来到了大队,而女拖拉机手,一进门就跟大队长干上了仗,直呼大队长喊叫的话有问题、不合适,让她丢人了,而男机手还在一旁替大队长打圆场,女机手就更来气了,直接让男机手滚一边去,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大队长究竟喊的什么喊,令女机手如此的暴怒,说出来仔细琢磨的话,也确实不好听,可大队长当时就是提着他俩的名字,喊了句"长山和小风,太阳都晒你俩的腚了,你俩还在床上睡”。矛盾的起因就在于,他俩都还没有对象,大队长的喊话,很容易被人误会为是两口子,这也是女机手对大队长不依不饶的真实原因。
还有一次,也是秋收秋种大忙时节,大队长正在田间指挥播种,就听到大队的喇叭喊他回去,大队长也就急忙火速地踮回大队部。刚一进办公室,就看见两个穿制服的军人端坐在椅子上,一脸的严肃的壮态,大队管家介绍之后,一位军人用低沉的声音对大队长说,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咱们村的xxx同志,在部的一次实战演习中光荣了。
而大队长他根本就不懂这里的光荣是啥意思,随口就应了句:“光荣了好,光荣了好”,部队上的人听,就知道大队长没文化,就又换了个口气说,他在部队上殉职了,而大队长仍是不懂装懂的回了句:"殉职了好,殉职了好”。部队上的人一看他还是没听懂,就又想可上换个说法,此时,正好老会计进屋了,直接就对大队长说,部队领导的意思是说死了,这时,大队长才明白过来,脸色立刻就变了过来,说死了不好,死了就不好了,是吧同志,部队上的人听后,好一阵尴尬。
原来,我们大队的军人陈xx在部队演炼中,不幸光荣牺牲了,部队领导来大队商议他的后事问题,以及审报烈士的问题,没想到遇到了没文化的大队长,才弄出了不该发生的事情。也不知啥原因,这事没多久,就在社员们中间传开了,"光荣"就成了大队长的第二个代名词了。
大家有什么在酒店中遇到的毛骨悚然的故事可以分享?
本人前几年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走过很多城市,住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酒店,有因为赶时间在出差客户附近凑合一晚的小旅店,也有时间充沛时找的的舒适安逸的假日酒店。
这次跟大家分享一个件,在酒店里遇到的让我毛骨悚然的经历,这家酒店是我出差到北京时,因为赶时间暂时落脚的一家酒店。
故事开始。。。
大概是19年上半年,端午节前后,那次因为要去医院做一个对此实验,样本量大,时间仓促。下了高铁就匆匆忙忙的往医院赶根本没想着找落脚的地方,准备跟院方谈好实验方案再出来找酒店。可是当出租车到了医院的时候,我发现医院附近就有一家酒店,离得很近,就在马路对面。想着拖着行李箱去跟主任谈总归不礼貌,于是就先去了对面的酒店,不管什么价钱,环境好不好,先住一晚上落个脚。
那家酒店环境的确不咋地,大概时间久了,破破烂烂的,但因为离医院确实是近,占尽了地理优势,所以价格并不便宜,记得一个标准间,大概460元左右。
进入房间我先去洗手间整理了下仪表,出来顺手把房间里的窗户打开痛风,就赶紧去对面的医院了。
那天实验方案讨论的不是很顺利,院方对方案的策略和样本数量都存在异议,院方提出要加大样本量,这意味着我要在北京待更长的时间。因为改方案快,但是要收集大量符合条件的样本,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晚上请检验科的人吃了饭,等再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快要晚上11点了。跑了一天,挺累的,简单冲了个澡,就爬到床上睡觉了。
可能是那天来回奔波比较累,也可能是因为工作进展的不顺利,内心焦虑,那天晚上我睡的很不安稳,感觉自己一直处在半梦半醒的状态。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隐隐约约总能听到有哭声,一开始可能是太累了,不想管只想赶紧进入深度睡眠,可是这哭声断断续续的总是传来,我一下毛了瞬间清醒,
我没敢挪动身子,黑暗中我睁着眼睛仔细听,希望刚才是做梦,可是又有哭声传过来,感觉那哭声就在我背后的床边似的,一会远一会近的。我感觉我后背都僵了,那一刻我想起了很多关于酒店的诡异故事和关于半夜哭声的传闻,没想到还真被我给碰到了,然后就越想越怕。
我甚至想起了一个恐怖电影的桥段,记得里面有个桥段叫心中有佛百无禁忌,然后我就不停的在嘴里默念阿弥陀佛…过了一会哭声还真就没了,我赶紧把房间的灯打开了,套了条裤子就想往外跑,我想去前台找人的,但是手握在把手上的时候我犹豫了,我不太敢开门,怕真的会看见什么。
我把房间内所有的灯都打开了,然后我用座机拨通了前台的电话,电话里我慌慌张张的说房间不干净,让他们赶紧来个人。一开始接电话的还挺疑惑问我哪里不干净,我就把听到女人哭的事情跟她说了,结果她却在电话那头噗嗤一声笑了!
经过前台的解释也才知道,原来我在二楼这个房间正对着医院的太平间,白天车多噪声大还好,一到了晚上,就会有逝者家属的哭声传过来,加上我白天打开的窗户没有关,所以就听得相对比较清晰。
搞了半天是个乌龙事件,但当时真吓得我手脚冰凉,毛骨悚然。加上对着太平间睡觉,实在太不吉利,第二天我就搬走换了家酒店。
对了,我去的那家医院是北京朝阳医院,酒店在十字路口,医院大门在酒店斜对面,过一条马路就到,太平间正对着酒店。
你认为诗人写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什么?
【传媒诗歌类话题】
谢邀。诗人写诗的终极目的是说真话。我在5月初,应邀到过艾青故里。当前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也可以说“艾青诗歌和时代精神”十分扣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是“艾青诗歌和时代精神”大背景。
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即1979年9月中下旬黑龙江省图书馆——记得,在一座谈会上有人问到“诗歌怎样为四化开路”,艾青当即回答:“开路就去开推土机”。艾青坚持“诗言志”是“诗人必须说真话”、“诗是清醒剂,不是迷幻药”⋯⋯以中国的《诗经》和外国的《诗学》论,无论“风雅颂”还是“真善美”,艾青的诗是风、是真;那“人鬼神”呢,毫无疑问是人!
这里,讨论诗歌的创作因缘,谈及诗人写诗的终极目的,我依然认为只是说真话。例如,艾青从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晚年《光的赞歌》,都是充满唯物论辩证法朴素的诗和彩色的诗;我在《版本书需要尽量为需要者打开——兼谈李又然送狱中艾青书并题》文中,说起“艾青诗歌和时代精神”就讲,根本上是爱人类的审美思想和为人民的自觉意识。
保姆的笔名和乳儿的习惯——前后两次在畈田蒋村的印象及链接/ 李兰颂/ @之前,保姆的笔名/ 拜谒金华畈田蒋村,原本艾蒿蓬勃的青野水塘碧透的波影?还是侧耳倾听那个大堰河——大叶河的谐音? /不,这是乳儿保姆的笔名,因为艾青本叫海澄又然原名家齐,病监的再见,本义是永别,煤的对话,浴火重生! /谁人乳儿惦记给保姆盖造坟冢墓碑志铭;生身父母,也未必能如此地被永久传诵?唯有艾青写出大堰河奔向与天问同在的火星⋯⋯/ 【@之前,保姆的笔名】2015年12月6日,兰颂携子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拜谒于大堰河墓前。李又然本名李家齐;艾青狱中诗的绝大部分由李又然转送报刊得以公开发表,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为艾青成名作。艾青《病监》一诗借喻“又燃”名字联想到意大利庞贝火山,足见狱中艾青危急的肺病和不屈的斗志。1933年到1937年之间,艾青至少两次专门作诗赠给李又然,并都以副标题直接注明。一首是《ADlEU一一送我的R远行》(“ADlEU”法语:为防监狱检查按古法语译“再见”至今,实为“别了”或“永别”之义);一首是《煤的对话一一A-Y.R.》,其时李又然译普希金诗《献给十二月党》,这一年——1937年为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普氏写人——矿工,诗为四节;艾青写煤——拟人,诗有四问。两处副题R或Y R均指“又然”。@之后,乳儿的习惯 /我测试开圆桌会的人们究竟对艾青知道多少譬如写诗的时间在深夜还是在清晨是否以为诗人与常人有别? /6:30早餐竟未见有人乘电梯到一楼餐厅大多不习惯黎明即起当然睡得普遍很晚如果可能一觉自然醒⋯⋯ /人民的乳儿艾青习惯早起不是晨炼而是写诗在他的笔下有黎明的通知警句给——“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的人们!/ 【@之后,乳儿的习惯】2021年5月6日,兰颂重访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村艾青故里;艾青夫人高瑛阿姨微信语音:“兰颂,你的文章我读了。早晨起来看见标题以后就读了。虽然眼睛不好还是读了啊。这是一篇有历史价值的文章。你发表了没有?找个地方发一发吧,把《大堰河——我的保姆》啊,诗稿是怎么从监狱里拿出来的前后过程,写得很清楚。好吧,谢谢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呢,一开始接到“艾青诗歌和时代精神”圆桌会邀请,就调整五一日程后回复,可以如期赴会,如发言打算说:《关于艾青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的四种说法》。即:李又然第一个说起、艾青则予以首肯,他人假庄启东转述、关露已无从知道——于是,那日清晨,我记起艾青清晨写诗的习惯⋯⋯大堰河早起的习惯,乳儿的习惯,劳作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