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吃亏的省份,中国高校综合实力最强的五座城市是哪几个?
从双一流高校总数来看,前五座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成都。
一. 北京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政治以及文化中心。高校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北京市共有8所985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6所211高校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中国最顶尖的top2两所高校均在北京。
而且很多高校在相关类型院校中排名第一,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高校例如外交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等都是中国的顶尖高校。
二.上海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上海市共有4所985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另外上海市有5所211高校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
另外上海还有23所公办本科高校,是除北京市以外数量最多的地方。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都是老牌名校。师范类高校里,除了北师大,认可度最高的要数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财经类最顶尖高校之一,该校毕业生在该领域就业具有优势。
三.南京
南京市有2所985高校,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有6所211高校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都能够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内有一席之地。
南京有公办本科高校17所,其中一些双非院校实力比较强的有: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此外南京市还有几所实力比较强的军事院校。无论在科研实力,还是学生的总体水平,高校数量来看,南京市位于第三名是没有问题的。
四.武汉
武汉市作为新一线城市,不仅高校数量相当多,而且武汉市的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武汉市有2所995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5所211高校分别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校的特点涵盖所有的学科门类。每年武汉市也是高考学生优先考虑报考的几座城市之一。
五.西安/成都。
综合院校实力来看,西安非双一流的高校众多,而且很多学校实力不错,像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大、西北政法都是不错的学校。
西安:两所985,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所2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师大。西安交通大学是C9之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力学为优势专业。西北工业大学三航为特色,航空航天航海材料计算机自动化电子都不错,航空宇航和北航都是A+,全国最好。西电是两电一邮之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信息与通信工程都不错,毕业生就业不错,是我国最早开设雷达和微波专业的高校。
成都:两所985高校,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三所211,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其中四川农业大学,本部在雅安,在成都设有成都温江校区和都江堰校区。
地狱难度的江苏分数线比许多省份还低?
感谢邀请!
第一、江苏高考的“地狱难度”,属于误传!首先想说,所谓的江苏高考“地狱难度”,本身就是一个不太客观,甚至说非常可笑的说法!
江苏经济发达是人所共知的,与此同时,它的高等教育,在国内也是顶尖的!
截止老马来写文章的这会,22年11月22日,江苏共有高校166所,这一数字,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域,是最多的!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目前的 高考,是按照省级行政区域来制定招生计划,分别录取的。
如果说,拥有全国最多高校的江苏,它的高考是地狱难度,那么,河南、江西、云南、广西……这些省份的高考,算是什么难度?
现在是双一流时代了,我们来说双一流高校,在南京医科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以后,江苏省拥有16所双一流院校,这一数字,仅仅少于北京,列全国第二位。
就这样,还没有算上在江苏办学的人大苏州校区,以及今后将会进入招生阶段的,在江苏设置校区的西工大等985、双一流高校。
第二、为什么会有江苏高考“地狱难度”的说法?个人认为,三个方面的原因吧。
1、江苏的难,难在它的初升高,非常狠,或者我们说它是把分流政策执行得非常到位?
随着适龄学生高峰期过去,以及相关政策调整,之前的普职分流,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到适度缓解。
2、之前的年份,江苏属于自主命题。
实话实说,有那么几年,江苏高考的数学试卷,仅仅从难度上来讲,确实有点“全国最难”的意思的。
这种超难的试卷,某种程度上,给人们留下了江苏高考难的印象。
但是,由于前文说过的原因,高校招生计划,是在高考之前就确定下来的,目前又是按照省份来进行录取的,它和试题的难易程度,没啥关系。
懂得自然懂,决定你能够就读一所什么样级别的高校的,是你的高考分数所对应的省内排名,以及你的志愿填报。
3、有句话叫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方面,无需多说了吧。
第三、江苏录取分数线并不低2022年,江苏省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普通类(历史等科目类)525分、普通类(物理等科目类)516分(新高考省份合并本科批,不分一本、二本,某种程度上讲,这个分数线,就相当于传统高考的一本线)
同时,它的普通本科历史类471,物理类429的分数线,即使在全国来讲,都不属于低的。
更加牛的是,江苏的高职高专批次线,220分,这个分数,在全国范围内来讲,都是比较高的。
实际上,它说明了两个问题:1、江苏的高中教育,下限比较高;2、江苏的高等教育,确实比较发达!
第四、为什么江苏省2022年高考,高分段人数偏少?2022年高考,江苏省高分段似乎人数偏少?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个所谓的偏少,并没有一个什么客观的评判标准;或者我们可以说,看你跟谁比较?
至于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江苏经济比较发达,有相当一部分学习非常不错的考生,放弃了国内高考,选择直接到国外大学读本科。(这种情况,京沪粤浙等,也不少见)
2、它的语文科目,整体得分情况不是很高。
至于一些人所说的选考科目难度大之类的,纯粹扯淡。新高考省份,赋分制的情况下,自主命题的几个学科,考生的单科成绩,和试题的难易程度,没有关系。
第五、目前的高考录取方式下,不同省份之间,比较分数线,毫无意义。就像文章前面所讲,尽管说,现在高考试卷有逐渐统一的趋势,但不同省份,它的评卷标准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有啥好比较的?
当然,这个属于细枝末节。
根本的问题在于,录取方式是按照省级行政区域进行的;那么,不同省份之间,去比较分数线,一点点的实际意义都没有。
除非某一天,全国一张卷,统一分数排名录取,那么,不同省份,比一下,还有点参考价值。
但是,这种假设,显然是不现实的;尽管说,它挺合理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理性探讨,不喜勿喷。
多地粮油价格开始上涨?
《4月起,多地粮油价格开始上涨,这是为啥?》01
有人问 :
4月起,多地粮油价格开始上涨,这是为啥?关于这个问题,你们问屠龙有术就对了。
粮油价格看涨真相是这样的……
前一段时间有关部门说了:我国粮食不缺乏,希望大家不要抢购,不要囤积粮食。
有关部门说的话当然是真的,对吧?
由于有关部门说了,我国的粮食储备充足,产量非常高!
因为粮食太多了,所以导致粮食涨价,这是最主要的原因。02粮食太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可能有朋友说:陈旭你说的不对呀!粮食多了,应该导致降价;怎么可能粮食多了,导致涨价呢?
兄弟,粮食多了导致降价,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我也知道。
但是在我国有特殊国情。
在我国有关部门的口中,粮食价格是违背经济学规律的,因为他们说粮食特别多,按理说应该降价,结果涨价。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学规律就是:粮食越多,价格越会暴涨;如果粮食越少的话,价格就越低。
为什么出现这么奇怪的经济学规律?
那是因为,出现了“有关部门”这些奇怪的人。
03你要说我是胡说八道?
道理很简单啊!你给我解释一下……
前一段时间,有关部门才宣布我国的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而且说我国粮食储备非常的多,不用大家担心,所以不要抢购囤积粮食。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我国的粮食特别多,为什么现在粮价又上涨了呢?
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就是矛盾。
但是有关部门的话,也不可能是假的,肯定是真的。
所以呀,有关部门说粮食特别多,但是粮食又涨价了。我们根据这个新的现象,就总结出了新的经济学规律。
这个新的经济学规律,应该是有关部门最新创造的,具体内容就是:粮食供应越多,粮食的价格就越会上涨。哈哈哈哈……
04有关部门已经修改了经济学的基础定律,那就是供求定律。
供求定律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具体内容是:【1】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
【2】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上升。
有关部门已经说了,我的粮食供应和储备特别充足,这个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国的粮食供应大于我国的粮食需求。
按照经济学规律,粮食供应大于粮食需求,价格应该降低。
但是有关部门宣布说:我国现在粮食供应大于需求,按理说,粮食价格应该下降,但现实中,现在粮食价格反而上升。
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学规律已经被“我国有关部门”给修改了。
有人说,陈旭你好!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某个人能修改经济规律的,客观规律是人能修改的吗?
兄弟,普通人确实没有修改客观经济规律的能力。
但是,有关部门不是普通人,有关部门的人都是神仙,他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上帝做不到的事情,他们都能做到。
文 | 屠龙有术
上海哪个地方的教育水平最高?
上海理所当然最高级,这个毋庸置疑。
早年,中国没有大学,就像没有医院一样,只有小型的书院和学堂。
今天中国的大学和医院,都是西式泊来品。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建在上海~~上海圣约翰大学,是歪果仁办的教会大学,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全程用英语教学。
有别于只讲四书五经,或八股经文的中式学堂和书院,圣约翰大学有文理医工等现代综合学科的大学,样板于今天的大学,首发于中国的高等教育。
我之所以知道,因为家中前辈,有两位太舅太叔,就读于斯,毕业于斯。现都高寿,一位还入了《中国建筑名人大全》。至今耶鲁等名校,都承认圣约翰的学历,且敬畏有加。
1952年,上海院系调整,有70年校史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撤销,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同济,交大,上外,华师大,华东政法大学,华东财经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
以上大学,哪家不是如雷贯耳呢?
因为曾经的首都,靠行政资源的输入,建立了西式的国立中央大学,当时中国第一,是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的前身。
浙江大学建校1928年,如今的浙大,是浙大,杭大,浙农大,浙医大的合并的综合性大学。
顾维钧,宋子文,严家淦,林语堂,荣毅仁,邹韬奋,经叔平,贝聿铭,张爱玲,周有光……这些个影响民国历史,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是圣约翰大学的校友。
浙大,南大,东大当然有名士,但三校累计相加,数量一定不及圣约翰。
还有,今天能和中央音乐学院同框的,全国只有上海音乐学院,今天能和北京电影学院比肩的,全国也只有上海戏剧学院;这个,苏浙两手空空没有吧。
水涨才能船高,基础决定楼高。事实胜雄辩,结论自生成,教育资源,教育优势,上海至今领骑✌
村里跑大半挂的买了楼房轿车?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我们那里跑长途的大货车遍地都是,我呢也是一个跑了多年的车的老司机,个人感受可能更真实一点。
在我多年的跑车经历里,我实话告诉你,跑长途的大货车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挣钱,别看他们好多人买了轿车买了楼,没准都是贷款买的。
像我们那里跑长途的大货车,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活,一般就是配货拉煤往周边省市的电厂,车多活少,运费压价,仅靠卸货后返程配货那点运费补偿收入。在淡季十个之中有三个挣钱,五六个能保本不赔就不错了。在旺季的时候还行。(旺季挣钱的时间也有,一年也就一两个月,很难补偿一年平均的收入)
前些年,很多车主还能雇司机运营,自己当个甩手的老板,这些年,随着行情越来越差,车主们基本上就是自己上阵了,父子,夫妻,朋友一起吃住在车上运营成了常态。要是挣钱谁找那个罪受。真正跑车发财的我真没有遇到几个,很多因为跑车负债累累的倒是令人记忆深刻。因此,我一直是只开车不买车,不想发财,也不想没有裤子穿。
其实,真正发财的也有,不过跑车就是一个幌子,内幕就不透露了。发了财过得也不安稳,提心吊胆的。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