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驱离美军机,为什么军舰不装上威力强大的火箭炮?
很多军舰都装备了火箭炮,只要解决精度问题,将会更普遍。
2017年,九江号退出了现役,标志着以火箭炮为主的火力支援舰从中国海军中消失。但火箭炮上舰并没有消失。
九江舰退役,只是代表专用的火箭炮支援舰暂时在中国消失2018年10月黎明闪电演习中,美国人就将海马斯火箭炮拉上了船坞运输舰安克雷奇号的飞行甲板,用火箭弹击中了70公里外的陆上靶标。
巧合的是,九江舰退役的第二年,美国人却将海马斯火箭炮拉上了舰同时,俄罗斯、伊朗、朝鲜还有东欧部分国家,仍然将性能出色的陆基型火箭炮发展的舰载型,口径有122毫米、140毫米多种,装备两栖舰艇、气垫登陆舰、快艇、内河巡逻艇上,用于对岸攻击和火力支援。
俄罗斯、伊朗、朝鲜还有东欧部分国家都把火箭炮安装在军用舰船上进行火力支援二战后期,美海军利用火箭炮单位时间弹药投掷量大的特点,把航空火箭加装在登陆舰艇上,用于抢滩登陆时的火力支援行动,效果还不错。
美海军按照火箭炮上舰,对登陆舰改装程度的不同,分为临时版本和终极版本两种。
终极版拆除了上层建筑,安装了10座130毫米双管连续装填火箭弹发射器、1门127毫米舰炮、2座双联装40毫米高炮、4座双联20毫米高炮、4门110毫米迫击炮以及多挺机枪。真正武装到了牙齿。
美帝做的都有点丧心病狂了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海军封存的12艘技术状态最好的支援舰,后来这些军舰还曾用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我国使用舰载火箭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5年的一江山岛战役。12门喀秋莎火箭炮被安装在6艘渔船上,在的近距离的火力支援上,准确地命中了国民党阵地,对敌形成巨大震慑效果。
之后海军也曾在大型步兵登陆艇和0110型护卫艇进行加装喀秋莎火箭炮的试验,但因命中率较低而取消。
55甲炮艇,就这么大体积,再加装火箭炮,你想去吧1970年代,海军再次尝试把63式火箭炮搬上55甲型炮艇和068型登陆艇,还是因为精确性问题,改装也以失败告终。
1990年代,解放军仍面临登陆战中火力支援不足的问题。陆军将牵引火炮、自行火炮以及火箭炮放在登陆舰、民用货船上,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陆基火炮在射击时会用助锄或其他手段来固定发射平台,影响精度的因素除了气象、炮弹本身外,只有发射装置震动带来的误差。上舰后,以上因素外,还有军舰在海上俯仰、摇摆等多角度、多维度的扰动和火炮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再加上这些火炮使用的都是无制导弹药,射击精度大概就相当于春节时的二踢脚,肯定无法满足对岸火力打击的要求。
没经过改装的火炮登上军舰,壮观是壮观,但精度,你想去吧海军作为技术军种,遇到困难,肯定想到的是用技术来解决。
为了保证4级海况下这些火炮精度,海军对81式122毫米火箭炮的定向器进行改装,让摇架起落部分的重心尽量靠近耳轴,减小不平衡力矩。这样做,不但简化掉了平衡机,还因此具备了自动操炮、装定和防摇功能。
用技术来解决遇到的难题,这是技术军兵种的惯常思维海军还给每个火箭炮配备了先进的伺服机构,并与舰载火控系统联动,补偿舰船自身运动以及海浪起伏带来的扰动。
改动后,舰载火箭炮的射击精度和火力密集度竟然超过陆基。使用无控火箭弹的情况下,方向密集度达到了1/100,距离密集度达到了1/150。应该说,九江舰的火力支援舰改装是非常成功的。
改装后,终于不是放烟花了为了保证火力的持续性,海军还率先采用了模块化技术。这让陆军真切地感受到了先进技术的魅力,直接拿来就成了11式火箭炮。还推出了履带式、轮式两个版本。此后,所有入陆军法眼的火箭炮必带模块化的字眼。
海军的研究成果,让陆军如获至宝由于上舰的火箭炮口径只有122毫米,射程只有40公里,加之射击效能和威力也不理想,且战胜编制太多,因此在516号火力支援舰完成改装后不久,就停止了后续改进计划,九江舰也成为绝响。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解放军有更经济、更多样化的手段来夺取战区火力优势。
舰舶部门在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新一代122毫米多用途舰载火箭发射系统,成为第三代主力驱护舰的标配,主要担负反潜、反鱼雷、对空/对海干扰任务,必要时也可以用于对陆攻击。
122火箭炮只是换了个马甲,仍继续服役可见海军对火箭炮的瞬间火力投掷能力还是念念不忘的。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投用及简易制导控制系统、大口径长直径定向器管技术的相继攻克,据称新型PHL191远程火箭炮命中精度达到5米,甚至可以实现“两弹一坑”,使打击运动目标成为可能。
这精度,中国军工,你好意思叫火箭炮吗?据参加国内外防备展的火箭炮资料介绍,模块化技术的引进,新的大口径火箭炮不仅兼容战术导弹和巡航导弹,而且火箭炮口径包括122、220、300、370、750等多种,弹种有钢珠杀爆弹、云爆弹、双用途子母弹、杀爆燃弹、燃烧弹、布雷弹等可供选择,射程也可涵盖40至500公里。
精度、射程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军工企业在发展新火箭炮时,都顺便开发出火箭炮的舰载版。还曾在82世昌号国防动员舰上的测试,效果良好。也许,以后军舰只需要装备几门火箭炮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采用了模块化技术,能兼容不同口径的火箭炮,还能兼容导弹由此可见,九江舰虽然退役了,但火箭炮上舰只是暂时在人民海军中消失,只要需要,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很快就会出现很多版本搭载火箭炮的军舰出来。
也许,你会看到一艘集装箱舰,打开了,全是密密麻麻的火箭弹22型导弹快艇?
首先,我人民海军军内不叫022,叫22导弹艇!广大军迷连名字叫起来,都与军队不同,那么对这个导弹艇的误区,自然也很多。主要误区是两个极端,一是22导弹艇能反航母,甚至叫“航母杀手”!二是22导弹艇只能近海防御,根本没用,应马上封存被飞机替代!这两个误区,就是两个极端,咱们广大军迷,往往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不断摇摆。
一是22导弹艇,到底是不是“航母杀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许多人只看重22艇有8发导弹,跑得快,就以为能打到航母,其实考虑问题方式都不对!航母尤其是美军超级航母,是远洋作战利器,作战能力非常强大,一个重要原因,是舰载机打击范围大、作战半径大。美军航母目前主力,还是F-18E/F重型战斗攻击机,EA-18G电子战机等机型,以后还有F-35C。飞机按实战配载,不仅装备对地对舰弹药,还要挂载电子战吊舱、副油箱、空空导弹等;每个攻击波配满各种机型,且航母甲板作业按照连续作业流程。这种情况下,目前,美国航母最佳打击半径是600公里。如果按照断续甲板作业方式,大波次出动,实施远程打击,航母打击半径可接近1000公里。
也就是说,22导弹艇最少得出去500-600公里,才能保证打得到航母。这些事,22艇根本就做不到啊!22艇使用小水线面穿浪双体船型,抗风浪能力不错,但是这个“不错”,是在世界上200多吨的艇里,还算“不错”,甚至最好……但是,22艇依然根本就不是远洋舰只,抗风浪能力,自持力续航力,比大船还是差远了!在近海可以飚高速,但是在大洋上有风浪,有颠簸,甚至海况极为恶劣!22艇跟风浪搏斗都来不及,还怎么战斗?就算勉强还能跑,在巨浪波峰波谷间激荡,高速航行就彻底别想了!一下子最大优势都没了。
而且,远洋上也没有峡湾港杈,没有群岛礁盘。22艇太小,在空旷开阔的大洋上,也没地方去提前埋伏好,术语叫“提前展开”。所以,022只能在没有隐蔽的大洋上,自己跑完500-600公里,最理想状况,得至少7-8小时。这期间,对导弹艇群,还得防空掩护,否则就是纯送死。天气好时,至少被舰载航空兵打3轮。另外7-8小时之间,还要一直保障引导、情报,难度太高,否则航母高速机动脱离了,导弹艇根本找不到。
所以,22艇根本就不是什么“航母杀手”,甚至不适于打航母,不适合出远海,不适合脱离基地或陆地体系。但是,是否这就应该走另一个极端呢?22艇没用了,22艇该封存,22艇应该被飞机替代,22艇只能防御,22艇代表旧时代?……当然更加错误。得经常提醒咱们军迷,我人民海军,还面临着巨大近海作战任务需要!一个是海峡那边某大型岛屿,一个是祖国南端某大型群岛!而且我们并非防御态势,而是进攻。说现在就不要近海作战了,那真是错得太离谱了!
所以,22艇不是用于近海防御作战,而是用于近海进攻作战!苏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种导弹艇183P型,并且定义了导弹艇——ракетный катер,是一种突击兵力!他与攻击机、强击机一样,任务特别单纯,就是打!打!打!打光携带的导弹为止。比起飞机,22导弹艇是开得慢,看似反应速度有限。但是,飞机主要缺陷,在于现在都是超音速飞机,一个很小的空域范围,根本不能容纳太多飞机的!航空器都要进行航空管制,引导部门要严密规划好飞机航线,否则避碰都是问题,实战中这很麻烦,容易消耗时间资源,增加组织成本,这是军迷们普遍忽略的问题。另外还有气象条件,22导弹艇对复杂气象条件的耐受力,比飞机还是强多了,可以保证很高的出动率。
近海进攻,在历史上有很多成功范例,其中还就有导弹艇的赫赫功绩!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有11艘萨尔-2和萨尔-3型导弹艇,以及2艘萨尔-4型导弹艇。这些艇共出航100多次,击沉埃及和叙利亚至少7艘183P和205型导弹艇,己方无一伤亡,完全获得近海制海权。而且对埃及和叙利亚海岸,共袭击15次,毁伤设施10多个,完全封锁埃及和叙利亚海岸。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海军共出动5艘205型导弹艇,另外以4艘没有反舰导弹的护卫舰配合,两次夜晚突击,针对巴基斯坦巴卡拉奇港。共发射11枚Π-15型反舰导弹,共击沉巴1艘大型满载商船、1艘二战驱逐舰和1艘扫雷艇,还摧毁岸上1个码头设施,12座油库(连锁爆炸)。巴军第一次,就至少阵亡220名船员。印军两次导弹艇突击,夺得制海权,把巴军瘫痪在港里,并封锁巴海岸线。
22导弹艇,是新世纪的大国杰作,威力比那些冷战老型号,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别指望22型导弹艇去打航母,那真的不是他的活!但是22导弹艇,将在对大型岛屿的进攻战役中,以及在对南方群岛的作战中,发挥巨大作用!
航炮会从战斗机上消失吗?
我军苏–30战斗机上的GSH–301型30毫米航炮,威力非常大!F–16一类的战斗机只需有3~5炮弹命中就会被击落。
苏/俄航炮历来要比西方的航炮好一些,也崇尚大口径,这一点在“米格走廊”已经被验证过了,当时美军F–86安装了6挺12.7毫米勃朗宁航空机枪,但是威力不足多发子弹击中米格–15仍然没有击落,比如: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李永泰(空军副司令员)在一次空战中被四架F–84围攻,米格–15战机中弹56发...但李永泰仍然摆脱敌机后安全返航,被誉为“空中坦克”!李永泰中将当年驾驶过的米格–15,上面有四颗星,代表着击落四架美军战斗机。在与美军飞机的格斗中,米格–15的一门37毫米航炮和2门23毫米航炮,威力巨大就是B–29也经不住这样的轰击!可见航炮在战后第一代喷气机上的重要性!到了第二代喷气机时代,由于空–空导弹的出现空军大国已经开始淘汰航炮了,第一个淘汰航炮的国家就是美国,1960年代大型的F–4战斗机研制成功,同时“麻雀”中距离拦截导弹和“响尾蛇”近程格斗导弹已经大批量装备到了美国空军,通过靶场各种复杂气候环境和对抗演习中的表现,美军想当然认为空–空导弹已经可以完全替代航炮了...所以在新研制F–4B/C型战斗机上没有安装航炮。谁知越南战争的空战给了美国人当头一棒!在与越南空军数量极少的米格–19和米格–21的空战当中,灵巧的苏式战斗机经常摆脱了早期“麻雀”和“响尾蛇”的跟踪,并且使用航炮反杀F–4!这样的结果美国人大跌眼镜,赶紧在后续制造的F–4战斗机上再次安装上航炮...。
美国人的事例表明,当时导弹的技术水平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虽然靶场表现的很优秀,但在现实空战中没有起到远距离击落敌机避免“狗斗”的效果,航炮仍然是飞行员最后的可靠武器,这就相当于步兵手里的刺刀一样,子弹打没了,最后肉搏的时候仍然要靠刺刀解决...有了航炮对于飞行员心理安慰作用极大!
所以,在二代级、三代机(可变翼战斗机算是三代机)到现在的四代机,不论空–空导弹多么先进,战斗机仍然安装着航炮。
F–35A进行地面航炮测试,使用的型号不是美军战斗机普遍安装的M–61A2型20毫米六管“加特林”航炮,而是GAU–22/A型25毫米四管“加特林”,备弹200发。F–35战斗机有ABC三个子型号,目前就是空军的A型安装了航炮,其他两型都没有,但是它们具备在腹部外挂载航炮的能力,F–35不安装航炮已经表明:中距离拦截弹和近距离格斗已经发展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F–22由于设计年代比较早,仍然使用M–61A2型6管加特林,说明它设计的那个年代导弹还没有让人满意,美国人心理没底儿。但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目的就是要进行超视距作战,利用低可探测的隐身能力,悄悄的接近敌机出其不意的发射导弹将其击落!而航炮的射程最多3000米,这样距离已经是目视距离了再怎样隐身也没用,而且近距离“狗斗”变数太大!飞机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米格–21都可能将F–22击落。A–10攻击机就在近距离模拟空战当中使用航炮击落过F–22!实现了“癞蛤蟆吃到天鹅肉”愿望!所以,第五代战斗机必须要具备完备而先进的超视距作战能力,不与落后机型在近距离纠缠。歼–20没有航炮,表明我国的中距离拦截导弹和近程格斗导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将来的空战最近的距离也是30公里之外了,通常情况都是五代机在100公里外击落落后的三代、四代机,所谓代差就是这样的!如果用五代机进行“狗斗”说明它已经设计失败了!
随着时代在进步科技水平也在高速发展,航炮确实有可能会在15年后,最多20年的时间不在安装在最新型的战斗机上了,因为20年后“第六代战斗机”已经出现,空战距离已经是完全的超视距的,“狗斗”(近距离格斗)不在出现,航炮确实没有了用武之地,最终淘汰是必然的。
韩国为什么惹俄罗斯?
我个人觉得韩国并非故意招惹俄罗斯。韩国跟俄罗斯没啥根本利益冲突,反倒是去年接收萨德小小得罪了对方,碰上以强硬著称的北极熊,韩国应该心里边发虚才是。
(图:文在寅和俄总统普京)
第一,韩国战斗机飞行员为什么敢于开火?
韩国人不少人性子偏激暴躁,动不动就自个焚啥的,可战斗机飞行员受过严格训练有纪律约束,当不至于自作主张冲着侵入的俄罗斯军机就搂火。而且打了360发子弹,要知道通常战斗机航炮备弹量也就1000多发,一家伙打掉三分之一,这得有多大的恨意啊?
本人在另一篇答题中做过分析,韩国开火的飞行员擅自行动可能性很小。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完全按照韩军方制定的战斗飞行条例来执行。
(图:韩军现役战斗机)
事发空域在韩国与日本之间有争议的岛屿独岛附近,该岛日韩两国均声称拥有主权,眼下被韩方占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各国领土12海里基线范围内属于该国领海,领海上方的空域属于该国领空。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俄罗斯A50预警机应该侵入了独岛12海里上空。假如独岛主权毫无争议是韩国一个普通的岛,则俄军A50预警机确实侵犯了韩国领空。可通常处理外国军机侵入领空事件有相应的一套程序,先通话警告再驱离,对方不听劝阻甚至变本加厉朝着主权国领空纵深继续侵入,才会考虑开枪开炮。
(图:俄军A50空中预警机)
我是这么理解的:独岛属于日韩两国有主权争议的敏感地带,日韩两国这些年围绕着独岛摩擦不断,屡屡发生军事对峙。韩军方必然会假想日方军机入侵,据此来制定相应的反制措施,具体体现在飞行条例上,就是面对入侵军机必须表现强硬,为彰显韩国对独岛的主权可以果断开火。
结果呢,误入的俄军A50躺枪。
第二,事情挺闹心但不会扩大化,韩国应当主动道歉。
事发后韩联社开始造谣,说俄罗斯已就侵入韩国领空一事准备道歉。要说韩国思密达还真是敢想敢说又敢干的典范,战斗机欺负预警机,切入对方飞行线路且连射360发航弹,完事了还自欺欺人幻想俄罗斯认错赔礼。你啥时候见过俄罗斯给人道歉?俄国人既然做了,当然会认为自己错了也是对的。
(图:你再敢开枪试试!)
假如本人的推断靠谱,韩方无意招惹俄罗斯,战斗机开火只是飞行员临机处理失当,那么韩国就应该主动向俄方道歉,至少也要委婉做个解释说明。
目前韩国正因劳工赔偿和元器件禁售等问题,跟日本闹得不可开交,没必要无端招惹俄罗斯。真把普京惹毛了,俄军敢把绕飞独岛常态化。
第三,文在寅赶紧把保护费凑齐,博尔顿就是奔这事来的。
飞机开火事件第二天,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造访韩国,据媒体先前推测博尔顿此行是来调解日韩紧张关系。
(图:美国鹰派人物博尔顿)
结果小胡子博尔顿会见青瓦台韩国安保室长郑义溶时,谈的要么是半岛局势,要么就是美韩协商驻韩美军经费分担问题。看了消息本人总算明白了——博尔顿当日韩调停人是假,登门要帐是真。
特朗普上台向韩国狮子大开口,驻韩美军经费一下就涨了50%,达到16亿美元。据说爱财如命的特朗普明年还打算涨价,估计博尔顿就是来韩国催债的。看报道:双方讨论了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担问题,决定以“合理公正”为方向寻求相互协商。
(图:你去了多要点儿钱!)
还协商个啥?文在寅乖乖买单就对了!美国地主家没余粮,还要辛苦充当韩国的保镖,要求提高待遇很正常。文在寅想平安度过任期最后这两年零十个月,交权后不被关小黑屋,就必须再给美国塞个大红包,分摊驻韩美军更多的费用开支。
有特朗普罩着小弟,哪怕不经意间招惹到俄罗斯,韩国也不必那么害怕——大国斗法,小弟吃瓜。
是否与美军撤离有关?
默克尔总理在德国政坛耕耘了十多年,使德国有了一个较稳定的政局。在欧洲,在全世界也算为数不多的国家。但是,在2020年的8月1日这一天德国的首都柏林市却发生了2万多人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游行,这与德国比较贯稳定的政局大不相符。是什么原因让美国的大规模骚乱和示威游行严重影响到德国?又是谁在幕后操作?
很多人猜测一是美国上半年,从德国撤走9千多名美国住军成为了导火索;二是有人认为德国的疫情措施较严历,对那些所谓爱好“民主”与“自由”的人士长期以来反成了失去了“自由”。
至于谁是幕和操纵者,是否美国,到目前为止仍未见到德国官方发文或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多天来的报道和见证也只是确定了走在前台的柏林市长米勒批准了这次示威游行。但他什么目的,不得而为之,此前没有任何关于他同总理黙克尔有大的过节。恐或默克尔总理因健康原因也多次发表过任期届滿后卸任总理一职,而市长大人是否有想窥视总理宝座之职的想法而出此下策,这些都是猜测而已。总体分析,这次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应该是美国,很可就是特朗普所为。
因为世界上敢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不多,敢直视或蔑视特朗普的领导人更少,默克尔是其中之一。
早在前几年的G7峰会上黙克尔就带头顶撞特朗普,不给他任何面子。今年6月份,G7东道主特朗普又因国内疫情影响,多次邀请现有成员国参加原本7月份举行的峰会,但又遭黙克尔的拒绝而夭折。特朗普又不得不转换方式和时间再度邀请11国参与九月峰会,黙克尔仍然以国内疫情为由婉拒。关于美国长期在德驻军3.6万人的事,美国因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的GDP以负35%增长率断崖式暴跌。因而在所有盟友中不断加码了收取“保护费”,日韩已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德国也不能置身度外,这让默克尔很不爽,但美国的特朗普政府更不爽。为了报复德国,利用这次疫情,西方人的“民主”与“自由”为引子,迎合德国右翼民碎分子想狠狠地给默克尔总理一个下马威,不要不识时务,与美国斗,是要翻跟斗的。美国经济越不好,越想在全世界剪羊毛,大小通吃,不管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