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机构?
欧洲理事会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相当于政府首脑。
欧盟委员会是一个常设构,处理欧盟日常事务,相当于政府。
区别在于一个是决策机构,一个是执行机构。
1、欧盟理事会(决策机构)。
是一个由来自欧盟成员国各国政府部长所组成的理事会。主要任务是协调欧洲共同体各个国家间事务,制定欧盟法律和法规。
2、欧盟委员会(执行机构)。简称欧委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欧盟条约和理事会决定、向理事会提出立法动议、监督欧盟法规的实施、代表欧盟负责对外联系及经贸谈判,对外派驻使团。欧盟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于成员国的超国家机构。
俄外交部宣布「俄罗斯将不再参加欧洲委员会」?
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失去独立自主的欧洲最终会被历史淘汰,成为美国的提线木偶。
欧理会与欧委会区别?
1、成员不同
欧洲理事会又称欧盟首脑会议或欧盟峰会,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由欧盟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欧盟委员会设有28个委员,其中一名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委员会,非主席的那些委员也根据其职责领域被称为欧盟某某(比如外交)事务专员。欧盟委员会设有28个委员,其中一名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委员会,非主席的那些委员也根据其职责领域被称为欧盟某某(比如外交)事务专员。欧洲理事会主席产生:欧洲理事会主席将通过选举方式产生,任期为两年半。
欧盟委员会主席产生:欧盟委员会主席由欧盟理事会和成员国政府首脑一起决定,并需要得到欧洲议会的赞成。
2、机构不同
欧洲委员会是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由各成员国一名代表组成,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下设部长代表委员会,由成员国各派一名常驻代表(大使级)组成,处理日常事务。部长委员会主席由各成员国代表轮流担任,任期半年。
欧盟理事会是决策机构。欧盟部长理事会负责准备每次欧洲理事会并和欧洲议会一起编写把欧洲理事会决策付之实施的法律文件,制定欧盟法律和法规。
3、职能不同
欧洲委员会实际是另外一个独立的机构,虽然它和欧盟委员会的驻地都在斯特拉斯堡,但不能把它和欧盟委员会混淆。欧盟委员会相当于欧洲的“政府”,但是它的职能还没有发展到政府的阶段。
欧盟理事会是各个国家派一名部长到欧盟总部组成的机构。各国部长的工作就是要在理事会讨论具体事宜的时候代表本国的利益。
你如何看待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达成协议?
美欧达成协议,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合伙改革世界贸易组织才是它们的终极目标。
众所周知,特朗普单方面挑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欧盟也是其核心“攻击”目标之一,但毕竟美国与欧盟在全球战略利益上有共同的价值观。尤其是它们之间在政治、军事、国际外交和国际事务当中都有相同的利益取向。而今美国与欧盟暂时“罢战”,实现了互惠互利后,下一步自然就会对付共同的“敌人”。
虽然,不久前的特朗普还在北约峰会上大骂欧盟是美国的首要“敌人”,甚至说德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俘虏”。但终归是一家人,盟友依旧是盟友,而真正的“敌人”永远不会成为其心中的盟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也根本不会有那好心要与“战略敌人”携手发展,共同繁荣。只会形成合力“狼狈为奸”向别人下手。
现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起站到了白宫玫瑰园,双方在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美国和欧盟就缓和当前紧张的贸易关系达成协议,双方一致表示,将致力于消除关税和贸易壁垒,避免当前一触即发的贸易战。这确实让之前一直胆战心惊的欧盟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之前特朗普还一再威胁要对来自于欧盟的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呢,欧盟各国尤其是德国视汽车产业为其经济支柱产业,相比钢铝关税的规模,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那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目前为止,美国与欧盟的协议达成,还只能说是初步的认同。比如说美国同意不向欧盟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而欧盟也投桃报李的同意向美国进口更多大豆和能源。并表示将共同合作。特朗普甚至说,今天是“自由和公平贸易的大日子”;容克也表示,会谈进行了约三个小时,非常具有建设性,对于能够达成协议而感到高兴。确实这一趟不虚此行,之前的马克龙及默克尔都去过美国,但都铩羽而归!相信容克回到欧洲后,必定会得到欧盟各国的“掌声与鲜花!”
但是,事情肯定不是结束了,而是真正的大戏就要开始了。那就是美国将会联合欧盟一起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改革工作。由于此次的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让美国人看到了对自己的“不公平”,现在特朗普既然已经拿下了欧盟,取得了强大盟友的合作助力,就等于重新拿到了西方世界的一致话语权,再加上此前已经与欧盟达成自贸协定的日本,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又可以为所欲为了。由于美国至今掌握着国际事务中的大部分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通过发动此次贸易战,为重塑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找到了借口,也拿到了机会。
可以肯定地说,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将把整顿与改革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下一步的重点。一定会朝着更有利于其自身的角度发展。
英国首相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举行脱欧会谈?
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欧盟主席容克,9月16日在卢森堡举行“脱欧”会谈。为什么要用引号呢?因为这次会谈只能是所谓的“工作午餐”式会谈,连约翰逊自己都十分清楚: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结果只能四个字:徒劳无益!当然约翰逊也有试探欧盟态度的成份在内。
道理很简单:这次所谓会谈的核心内容——就10月31日之前为有关北爱尔兰边界问题的“备份安排”而找到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在哪儿?是什么?与相关国家一对一地谈妥了吗?八字还没一撇啊。这只不过是首相约翰逊不甘心在议会的失败,而采取的侥幸手法之一,死马当作活马医,是在撞大运,或是一种心理上的最后安慰。他无外乎是在向外界传达他对硬脱欧的仍不死心。
常言说:强扭的瓜儿不甜。英国脱欧是大势所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任,谁都拦不住,何况有美国在后面捣鬼,英国的政客们更会鬼使神差的一条道走到黑。
英国和欧盟闹分手,绝不是英国缴纳390亿英镑的分手费这么简单。所有的欧盟与英国的游戏规则得推倒重来,比如最关键的北爱边界问题。如果英国不脱欧,爱尔兰共和国和北爱尔兰是没有任何边界的,比如海关关税、安全等等,就像是一个国家内似的。一旦英国脱欧了,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就要重新的划定“边界”——制定双方新的游戏规则,还会连锁式反应,一连串的麻烦接踵而至,两边的民众往来只极不方便。这只是一个缩影。
所以前首相特雷莎·梅与欧盟以及27个成员国艰苦地谈判了三年,这就叫有条件的脱欧,也叫软脱欧。这也是英国脱欧了以后重新制定的与欧盟各国之游戏规则。但英国脱欧的症结并不在欧盟,而在英国国内的下议院——三次否决梅姨的方案。并非梅姨的脱欧方案不好,而是脱欧成了政党争斗的工具,尤其是执政的保守党内部,由于脱欧而撕裂得面目全非。梅姨最终是被自己党内的同僚们——1922委员会逼宫下台的。
现任首相约翰逊,当时也是保守党内“逼宫”的成员之一。他之所以能上台,也是保守党内部激烈斗争的结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软脱欧走向硬脱欧。约翰逊上台40天来,深刻吸取了前首相梅姨的血的教训,意图在脱欧的“府院斗争”中,利用女王陛下独占鳌头,可谁成想议会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彻底击败了首相约翰逊内阁。硬脱欧方案被否决,执政面临严重危机。
英国脱欧的大政方针已定!如果约翰逊想趁机议会非正常休假期间而硬脱的话,如果约翰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将面临坐大牢的风险。不要看约翰逊张狂不羁,作为一个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英国政客,他知道哪些红线是不能踩的。
英国议会已彻底控制了脱欧的主动权。首相约翰逊,要么向议会投降,按照议会的政策办事;要么主动辞职。看来约翰逊还是不想辞职,那他只能腆着脸与欧盟主席又进行“会谈”了——事实上也是为了试探欧盟的态度——将脱欧期限是否可再延迟三个月,到明年的1月31日,可能性有多大!梅姨的前车之鉴就在那儿摆着,约翰逊会有什么好下场吗?他连重新大选的资格都没有了,手中还有啥王牌可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