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美国为什么在别国有军队?
因为美国现在是世界霸主,它需要在全球重要地区部署军队,来维护美国在世界的利益。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布全球,美国在世界各地有5000多个军事基地。
2.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一些外国政府与人民的反对,美国目前在海外保留了374个军事基地。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驻军30万人。
3.美国在海外选取军事基地的地址非常用心。美国建立军事基地需要考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政治条件等几个方面。
4.美国的战略是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既重视前沿基地,又重视战略运输线上的中坚基地,以及后方基地。前线少量存在、本土重兵机动、控制战略要地、扼守海上咽喉。
5.美军目前控制的海上咽喉包括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印尼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红海南端的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古巴以北的佛罗里达海峡。
6.美国目前现役军队140万,其中陆军5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35万人,海军陆战队18万人。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大致划分为欧洲站区、亚太与印度洋战区、中东与北非战区、美洲战区。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怎么样?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如果将其拟人化会比较复杂:曾几何时大英帝国一度傲视全球,如今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成为了以英裔移民后裔占据优势的英语民族国家,如果将这一国际关系比拟为人际关系的话,那么英国应该是美国的爸爸。然而现实的国际格局却是英国认了美国当大哥——自二战时期开始在国际事务中英国一直扮演着美国追随者的角色。英国还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一同被吸纳到以美国为核心的五眼联盟之中:1948年英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共同签署了电子间谍网络协议,从此以后这五个国家就严密监视着包括自己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一举一动。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部分源自于两国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文化亲近感:尽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人的祖先来自各地,并不只有英裔移民。然而英裔移民在美国的早期建国历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美国的政治经济又实际控制在英裔移民手中,在文化上由于英裔作为美国建国早期的强势族系而使英语成为了美国的官方语言并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两国的政界商界精英或是普通民众之间都具有较高的相互认同感。正如我刚说过的从历史文化的传承意义上而言说英国是美国的爸爸并不为过,即使如今英国在国际事务上更多扮演的是美国小弟的角色,但这依然不改变一个基本现实:英国作为现代宪政制度和工业文明的发源地给全世界打上了深刻的英国烙印,而尤其是像美国这种英语民族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嫁接了英国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理念,也就是说英、美两国民众之间的三观高度一致、彼此认同度很高。根据两国的民意调查显示:英国是欧洲国家中对美国好感度最高的国家,而美国人对英国的好感度仅次于加拿大。如今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高度制度化,甚至已然形成一种合作惯性,这点尤其是在情报合作、核武器合作和军事合作等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两国除了在五眼联盟的框架下进行情报合作之外,事实上美国中央情报局驻伦敦分局的情报负责人还会定期参加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每周的例行情报会议。
然而共同的制度文化氛围只是英美特殊关系得以维系的原因之一,这不仅不是英美特殊关系得以维系的全部原因所在,甚至也不是主要原因。”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不仅长期被奉为揭露国际政治真相的至理名言,而且这话本身就出自英国人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英国外交政策的实质——追随美国其实是为了实现英国自身利益最大化。事实上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是在二战时期,那么为什么二战前英国不执行追随美国的政策呢?因为那时大英帝国余威犹在,还不至于放下身段去追随自己这个前殖民地。随着二战后大英帝国的分崩离析,英国人这才发现:原来英国是真小啊。而这一时期英国由面临一个强劲对手——长期以来英国始终对欧洲大陆实行均势外交政策:平时不与任何国家保持固定的盟友关系而保持中立,不过当欧洲大陆某个国家有出现独霸欧陆的苗头时英国就会联合欧陆其他国家坚决打击这个国家,从而始终维持欧洲大陆各国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对峙状态,以免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英国曾先后同西班牙、法国、沙俄、德国对抗过,而在二战后苏联的强势崛起令英国寝食难安,在这样的局势下英国试图通过引入美国的力量来牵制苏联从而实现欧洲的均势。由此开始了英国追随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几十年下来英国也的确从中收获了一些利益,这才使英国始终坚持这一基本国策。那么英国究竟从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中获得了哪些利益呢?
首先是获得国防安全的保证:二战时期英国在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支持下战胜了纳粹德国,面对战后的冷战格局英国仍需要依靠美国制衡其担心的苏联入侵问题。当然美国对英国国防安全的意义也不仅仅只针对德国、苏联这些足以威胁到英国本土的大国,事实上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美国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尽管美国名义上对马岛战争保持中立,但对英国提供了情报技术支持:美国设在全球的47个监听站专门截听和破译阿军的密码通信,不能不说这对英国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起到巨大的作用。
其次是获得经济利益:在二战后百废待兴的战后重建时期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令英国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即使在英国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后追随美国仍然能为英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塌,大英帝国彻底解体,英国已失去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权。然而美英联手则足以控制全球主要贸易航道,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是获得外交支持:英国作为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长期以来同欧洲大陆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尽可能维持欧陆均势外交。然而当大英帝国解体之后随着英国自身国力的大幅下滑,实际上这时的英国在面对欧陆强国时已并不具有多少外交优势,引入美国这一区域外势力能使英国通过狐假虎威的方式在欧洲外交事务中保持超脱的地位,从而最大可能地维护英国自身利益。
很显然英美特殊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共同利益的互相融合——英国之所以选择维持这种追随美国的特殊外交关系的最终目的仍是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事实上英国出于本国利益而弱化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的先例是存在的:1967年7月1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组成了如今欧盟的前身欧共体——这实际上是欧洲各国试图在美苏两极之间维持自身的话语权和存在感的一次尝试。显然美国是试图把欧洲各国打造成为自己的小弟马仔的,自然不希望看到欧洲各国抱团取暖,因为这无形中对美国构成了一种潜在的挑战。在欧共体成立之初强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的英国采取的是冷眼旁观的态度,然而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权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下有所削弱,而作为西方国家战略对手的苏联则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一时间美苏冷战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苏联威胁的增加使英国的海上生命线面临被切断的危险,于是英国有限地松弛了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于1973年宣布加入欧共体。距离我们目前更近的例子则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日益强大使美国的霸权出现相对衰弱的迹象,于是一向扮演美国小弟角色的英国第一个跳出来表示要加入亚投行。由于美国的衰落只是一种相对衰落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衰落——至少迄今为止美国仍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只要美国这一国际地位没大的变动,那么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也不会出现大的波折。事实上迄今为止强调英美特殊关系仍是英国外交的重点——这从英国和欧盟的关系就不难看出:当初英国加入欧盟是建立在有限度弱化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之上,而如今英国脱欧的背后同样存在美国因素。
美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美国从根上,算是英王乔治三世在海外的地产。从1776年,成功上市,到最终属于自己的“户口本”独立,截止今年,共244年的历史。但美国的起源,要比这200多年,更长,更复杂。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远航,发现了加勒比海,及加勒比海南、北两端的美洲陆地。资助哥伦布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通过这次种子轮投资直接赚翻,源源不断的美洲白银通过西班牙船队运回欧洲,这下穷的叮当响的欧洲大陆可炸了锅。
成吨的西班牙白银,刺激了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前仆后继的涌向美洲,300年时间里,这帮人在美洲到处圈地,有时因为地盘越界问题,经常掐架。毕竟,几方都从欧洲老家过来,武器科技水平都差不多,几斤几两,各方都清楚,吊打对方的先决条件根本不成立,所以仗着手中的火枪,一股脑向美洲持烧火棍的印第安土著人开火。
经过多年的时间沉淀和混战,西班牙人灭了阿兹特克的土著印第安人,占据了南美洲的陆地。葡萄牙人抢到一块巴西,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南美洲大部分说西班牙语,而巴西人会说葡萄牙语的主要原因。抢夺的最终结果,荷兰人最low,仅在弗吉尼亚和纽约的上层社会,站稳脚跟。法国人跑到了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围城打转,一直到今天。英国因为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继承霸主头衔,所以在美洲获利最丰,就连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英国开枝散叶的遗产。
在美国正式独立之时,最早的十三个州殖民地,全部是英国国王的财产。英国王室对其采取3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一种,属于英国王室的直接管辖地,包括马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州、新罕布什尔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纽约州、新泽西州、佐治亚州。一共有8个,该区域内的财权、法律审判权,归属英国国王。
第二种,属于英国国王颁发特许经营的地区,包括罗德岛、康涅狄格州,这两个州的老大,由当地人选出,但最后,必须经过英国国王同意,才能最终上任,算是有一定的有限自治权利。
第三种,属于英国国王下属得力马仔的封赏地,包括马里兰州、特拉华州、宾夕法尼亚州,这三个州的人需要向英王宣誓效忠,承认英国国王的宗主权,同样,也需要向英国国王让出法律审判权和一定的财务税收,才能换取国王同意的相对自治。
以上13个州算是美国立国的基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以前,因为以上十三个州的农民和商人不满继续向英王缴税,心里总想,凭啥自己种的苞米,要向6000公里外的宗主纳贡,干脆反了算了。当时,美国距离英国实在太远,汽轮帆船动辄要跑个把月,英王的管治权力和影响力实在有限,时间长了,队伍人心不齐,也就不难理解。
另外,当时欧洲的几个主要大国在美洲的地盘争夺,从来都是欧洲本土优先,海外殖民地其次,美洲的争夺战也是从属于欧洲大陆战的延续,西班牙没落以后,法国成了英国的主要敌人,美国的英国移民要反他们自己的国王,就会找英国的敌人——法国帮忙,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美国在1776年,从英国成功分家以后,时隔60年,又通过欺负邻居墨西哥,先后获得德克萨斯州、俄勒冈州、爱达华州、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和怀俄明州。
加上1803年和1867年,美国趁法国的拿破仑战争、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分别从法国和俄国手中,购买的路易斯安娜和阿拉斯加,终于才形成了今天美国的雏形。可以说美国是世界历史上,通过分家、抢夺、购买三种手段,旷古绝今形成的唯一主流国家。这其中,有1/3是从英国分家得来,一半是抢夺的墨西哥,剩余的部分,是趁对方战争虚弱,花白菜价购买所得,不得不说,美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大航海”时代播下的种子,经过英国没落移民的创业精神,最终发扬光大。
美国的军队真的很能打仗吗?
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强,很能打仗吗?对于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既要看到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其拥有的高科技军事装备如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F22代号“猛禽”现在是一枝独秀,孤独求败,美国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福特号”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光造价就130亿美元,美国拥有的核武器更是世界领先,和俄罗斯有得一拼,据说有5700多枚核导弹,其洲际导弹可谓是在地球上指哪打哪,尤其”民兵Ⅲ”洲际导弹射程15000公里,性能也是世界领先,加之,美国遍布世界各地的几百个军事基地,还有2019年的军费预算开支达7162亿美元,比世界前十中后九名加起来都多,如此等等。美国真不愧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军事超强大国,这也是美国凭借其超强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最主要的本钱之一。美国据统计在其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建国史上,只有16年没有打过战,其余时间几乎全都是在世界各地直接或间接地打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中东枭雄伊拉克的萨达姆,就被”萨“了。利比亚的卡扎菲就被”卡”了,还有一战,二战中美军的种种表现突出。由此可见,美国的军队装备和战斗力那确实不是吹的,是有目共睹的。当然,说到美国的军队装备和士兵的战斗力,这是二个紧密相联的问题。但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人,不是武器。一看战争的正义性,正义的战争最终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二看将士们的精神,如果战争中将士们抱着誓死如归的必胜精神,加之灵活的战略战术,也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三看优良的高科技的军事装备了。莫斯科保卫战,就是苏联的将士们,从红场检阅之后直接开赴前线,一路唱着雄壮的歌声,一直冲杀在战争一线,就是靠着这股精,气,神,硬是把凶恶的德国侵略者打败了,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当然,在世界战争史上值得大书特写的便是朝鲜战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硬是凭“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其中“上甘岭”一战,最为著名。把本来一场小的战斗,硬是打成了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敌人出动了二个师约6万多兵力,170多辆坦克,3千多架次的飞机,投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炸弹,把只有约3.7个平方公里的山头削掉了近2米,仍然没有攻下上甘岭,志愿军坚守43天,牢牢地守住了上甘岭,创造了近代军事史上的奇迹。这就是靠的志愿军保家卫国,不惧牺牲,英勇顽强的毅志和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才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总之,毛主席曾说过,“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还说过”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武器”等著名的话语,美国军队的军事装备优秀,士兵战斗力强,但是,我们也不要被其表象所吓倒,我们要按毛主席说的“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我们就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美国九大制造业中心包括那些地区?
美国九大制造业中心包括:(1)洛杉矶(石油加工、宇航、化学、机械工业)(2)芝加哥(钢铁、食品加工)(3)休斯顿(石油工业)(4)费城(炼油、钢铁、造船、纺织、电机、机车车辆、化学工业等)(5)底特律(汽车制造)(6)圣弗朗西斯科(飞机制造、火箭部件、金属加工、造船、仪表、电子设备、食品、石油加工、化学、印刷等)(7)波士顿(计算机、电子设备、造船、塑胶、化学、纺织、皮革、制鞋、服装、食品、印刷出版等)(8)匹兹堡(铝板、钢板加工、炼钢设备、窗玻璃、 空气制动器、安全设备的制造中心)(9)亚特兰大(飞机、汽车制造、机械、钢铁、化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