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网站放在欧洲服务器,洲际导弹是怎么导航的?
首先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洲际弹道导弹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国家本土安全的重要保证。目前世界上真正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也就五个:中、美、俄、英、法,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常国家。一般的弹道导弹其实很多国家都有了了,例如:印度、以色列甚至连伊朗都有。可是洲际弹道导弹是有标准的,一般国际上认为:射程必须达到8000公里以上才是标准的洲际弹道导弹。说白了就是:必须要从一个大洲打到另外一个大洲,这才是洲际。于是乎,总体上已经完全被世界承认的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也就剩五个了。洲际弹道导弹一般是要配上核弹头使用的,这样才能发挥出这款大杀器的终极威慑力和杀伤力。世界上目前最厉害的洲际弹道导弹有,俄罗斯的白杨系列、“萨尔马特”系列;美国人的三叉戟、民兵系列;我们当然是东风家族了。
一般洲际弹道导弹有两种发射方式,路基模式和海基模式,也就是用固定发射井或者机动的路基发射,另外还可以通过战略核潜艇在水下潜射。
前段时间,俄罗斯就试射了一枚“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号称:射程16000公里以上,可是携带15个分弹头,威力是当年日本被炸的那颗原子弹的1600倍。
不得不说,这玩意确实可以防身用。当年中东土豪沙特花了35亿美元买了我们35枚东风系列,回家就派上了大用场了。海湾战争中,沙特就把东风系列拿出来展示给伊拉克看了,意思很明确:别惹我,哥们家里有货。
简单地介绍完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厉害之处以及作用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洲际弹道导弹这样的大杀器是如何攻击目标、靠什么来实现导航的呢?我看了有些人居然说洲际弹道导弹是用GPS、用什么北斗来导航的,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太懂洲际弹道导弹的作用和目的。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洲际弹道导弹唯一的追求就是毁灭性以及极大的杀伤力,其实精准性并不是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心要求。
试想一下,啥时候用洲际弹道导弹呢?说白了就是:要么致对手于死地的时候才用,要么就是核反击的时候用。一般到了用洲际弹道导弹的时候,基本上离生死存亡也就不远了。
另外洲际弹道导弹一般都是携带核弹头使用的,目前各大国配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核弹头起步都是50万TNT的当量了。很多洲际弹道导弹都是携带多弹头、分导式模式的。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有效的规避对方的拦截,二是可以更加有效的对敌国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一旦到了要用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战争的时候,往往都是到了万分紧急的时刻了。有可能天上的卫星早就被打没有了,什么GPS、什么北斗恐怕都无法正常工作了。
于是乎,基本上所有大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制导方式只有一种:惯性制导模式。这种制导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几乎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扰,最多跟地球引力和大气摩擦力有关。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地杀伤或者毁灭对手。
那么什么是惯性制导呢?说白了就是利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惯性来控制和导引运动物体驶向目标的制导系统。
惯性制导的原理是利用惯性测量装置测出导弹的运动参数,形成制导指令。然后通过控制发动机推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时间,把导弹自动引导到目标区。
前面说过了这种制导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稳定性极高,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出去以后基本上就不受到外界干扰了,反正参数、角度、方向都是提前设置好的
这种制导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误差会比较大,一般误差个几十米到上百米都是正常的。于是乎,洲际弹道导弹必须要携带核弹头才有打击效果,要是用来做精准打击基本上没有意义。
不过现在的核弹头都是成百上千万吨TNT当量的,一般是用来毁灭一整座城市用的。这样一来,偏离目标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也就无所谓了,关键是要稳定。
后来为了适当地降低洲际弹道导弹利用纯惯性制导产生的巨大误差,美、俄等国又在惯性导航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星光测量仪器。
这玩意能利用宇宙空间恒星的方位来判断初始定位误差和陀螺漂移,能对惯性制导误差进行修正,提升了洲际导弹的命中精度。
不过精度的提升也没有那么高,误差个几十米也是正常的,其实也无所谓了:一枚上千万吨TNT当量的核弹,放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任何地方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的。
我们再来简单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世界上真正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会如此之少呢?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原因一:洲际弹道导弹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科技力量以及时间,世界上95%以上的国家没有这种资金、技术。
洲际弹道导弹推进系统上面的基本要求是:你要有多级点火推进,才能逐级让导弹以足够的速度穿越大气层;材料这一块也必须要过关,要不然高速情况下与大气摩擦,估计都能给气化了,一般用高强度的钛合金材料。
原因二:一般洲际弹道导弹需要配备核弹头才有打击力
这一点也就没啥好说的了,全世界事实上的拥核国家只有九个而已。如果洲际弹道导弹不携带核弹头使用的话,由于受到打击精度和成本限制,那将变得毫无意义。
原因三:五常基本上不让别国制造
这一点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国际上经常签署关于裁军的文件,说白了就是:五常已经有了好东西了,然后就开始阻止别国继续有。基本上在技术这一块那是会严密封锁的,短程的估计没啥问题,你要搞洲际弹道导弹的话那就不好意思了。另外除了技术封锁以外,还可以搞经济压力、外交压力等等。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发生:生死存亡之战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二战以后,整个世界由于有了各种国际组织、核威慑力以及国际秩序的限制,发生灭国之战的概率已经几乎没有了。
这样一来,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其实拥有洲际弹道导弹也没啥意义,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生存方式和办法。
最后我想说,洲际弹道导弹配上核弹头使用,往往就是最好的护身符了。一般只要有个几百枚在手的话,全世界估计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进攻你本土的。为了保证这个大杀器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打击效果,惯性制导是其最好的选择了。海外服务器租用有什么好处?
主机侦探和大家说说海外服务器租用的一些优势:
1、访问速度快,相比于国内的宽带出口的不足,国外服务器带宽一般都比较大,因此,租用国外服务器的话,网站访问速度一般都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如果想要开拓更广的海外市场,那么选择国外服务器是很有必要的。
2、无需备案,我们都知道租用国内服务器都是需要备案的,而租用国外服务器是无需备案的,当然,可能很多朋友正是因为这点才选择国外服务器的。
3、性价比高,由于国外主机商在这方面做的时间比较久,而且技术成熟,当形成一定规模后,流程管理更专业化,生产和运营成本会大大降低。因此,所省下的成本可以回馈给客户,而达到把价格拉低的竞争优势。另外,国外服务器在硬件配置上也比较高,安全性、稳定性也会有所保障,可以说性价比还是蛮高的。
4、审核相对宽松,对于国外服务器来说,一般的网站内容都是可以放置的,相比于国内来说,要轻松的多,一般的H站、擦边球网站默认都是许可的。当然,如果做仿站、赌博等违法网站,一旦被人举报、投诉,主机商也会封你账户的。
能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吗?
通过这次全世界的新冠疫情可以看出,中国工业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在新冠危机期间无法制造足够多的医疗设备和其他必需品的现状,促使两党呼吁增加联邦投资,以加强国内生产和研发。
中美科技战能追随特朗普政府进入历史灰烬的人会失望。分析人士说,尽管当选总统拜登上任后采用的战术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战斗”仍将继续,中美之间一直会有一些竞争。但大国关系中的“极端”情况是鲁莽、不负责任的,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
以我国的华为为例,在美国的一己之私下,破坏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华为也因此而接连受到了美国方面的打击,从目前的华为的发展进度来看,无论是在手机芯片、还是在服务器芯片,目前华为已经在美国最强大的芯片、操作系统领域,初步建成了自己的“备胎”。甚至华为的目标,或是在打造出真正的“无美企”的供应链出来,最终完全摆脱对美企的依赖。
也正因为美国在芯片、操作领域太强大,所以像去年的中兴事件,中兴最后不得不服软,交了10亿美元罚款,4亿美元保证金,还接受对方派人过来监督,但没想到的是,今年的华为事件却没有奏效,反而逼出了华为无处不在的“备胎”,更是有可能让华为打造出“无美企”的供应链出来。
而中国做为全球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手机市场、电脑市场,也是芯片消费大国。众多的美国企业都用芯片从中国赚走大量的钱,比如高通,60%多的份额在中国,所以说,美国也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此可见,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所有国家都要相互依赖。没有美国的技术和设备,中国就无法生产最新一代的芯片,而没有中国的中间产品或没有中国的最终产品,美国也无法满足自己对成品的需求。众所周知,当今基础设施、城市经济、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领域的正常运转都取决于诸如芯片之类的技术产品。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国家安全与稳定刚好取决于这个微小芯片。中国每年进口3000亿美元的芯片,甚至多于原油进口。
所以说,美国现在在许多领域已经不是万能的国家,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对芯片和其他技术组件的需求将会增长。值得信赖的美国供应商的圈子越缩小,确保供应稳定的难度就越大。在某些领域(例如5G网络)中,中国已经确保了自己的技术领导地位。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建设5G网络至少需要更长的时间,更昂贵的价格。这难道不会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吗?
如何看待美国封禁华为芯片供应?
如今美国新冠肺炎已达到了159万,就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美国不全心全意地抗击疫情,竟还要分心思来打压中国,华为品牌在走向国际这条路上一直充满了坎坷,近期更是遭遇了美国升级封杀。
据美国商务部新规表示只要华为及海思设计的产品,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使用了美国商务控制清单所列的软件和技术,就会受到美国的出口管制,而华为面对这样的打压,其回应悲壮但又充满了自信“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
美国这一举动,看似在打压华为,实则无非就是担忧中国将主导一系列依赖 5G平台并与之交织的新兴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所以才急于升级封杀来为自己创造时间的窗口。
面对美国现阶段的举动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不论是在疫情发生的时候疯狂甩锅给中国,还是现在面对严重的疫情还要打压中国的企业的行为,作为一个曾站在峰顶的大国来说,委实体现不出任何的大国担当。
而且这样的封杀,不仅无视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基本规则,延缓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对其自身也并无任何好处。一个优秀的国家应该是不惧挑战的,而不是去打压其他优秀的国家来凸显自己的优秀。
德国放弃windows?
归根结底就是美国太难相处了。动不动就以“世界警察”的身份制裁这个、制裁那个。
美国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打压、排挤其他国家和企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会嗅探到这种潜在的危险,去“美国化”、去“Windows化”就变成了一条必然要走的路。
不放弃Windows,不放弃美国产品,很可能就会成为“美国陷阱”里的下一个阿尔斯通。阿尔斯通原本是一家大型的法国公司,主要业务为发电、机车制造和造船,是全球轨道交通、电力设备和电力传输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企业。阿尔斯通在法国类似于华为在中国的影响力。
美国通过法律的“长臂管辖权”抓捕了多名阿尔斯通高管,并以阿尔斯通受贿印度尼西亚官员为由,联合美国通用电气,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吞并了阿尔斯通。
关于美国法律的“长臂管辖权”,举个例子:
美国1977年出台的《反海外腐败法》20多年没有被用过,1998年,美国决定把它变成域外法。比如,只要外国公司用美元交易或者公司使用了服务器在美国的邮件系统,美国就认为他们对这个公司及员工所做的一切有了司法管辖权。美国还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施压,让其所有成员从1998年开始要求出口企业遵守《反海外腐败法》。
随后,美国2001年颁布《爱国者法案》。该法案经2005年修订后,允许美国情报机构在工业领域开展经济间谍活动,配合《反海外腐败法》,美国司法部主要针对欧洲公司展开行动。迄今为止,已根据此法缴纳罚款超过1亿美元的29家企业中,15家是欧洲企业,而美国企业只有6家!自2010年以来,仅法国公司因违反美国域外法就给美国国库支付了近140亿美元罚款。
这种情况和华为何其相似,现在看来,美国似乎把自己的法律当成了一种武器,把外国企业的高管当人质,以各种各样的罪名来打压外国企业,帮自己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信息安全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来说不容忽视“去windows化”一条很艰难的路,但是却是很多国家和企业不得不为之的一条路。除了德国,韩国也决定和Windows断绝关系而使用Linux。俄罗斯也有意淘汰Windows让Linux上位,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举个例子:
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秘密实施了一项绝密监听计划,俗称“棱镜计划”(正式名称是“US-984XN”)。
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从启动“棱镜”计划开始,就能直接进入美国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并在里边进行数据挖掘、收集情报,监控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参与该计划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中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Facebook、PalTalk、YouTube、Skype、AOL等。
通俗一些说,一个人在网络上的任何行为,都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之下,甚至可以实时监控一个人正在进行的网络搜索内容。
通过种种迹象可以看到,和美国相处,除了冒冷汗还得提防着背后随时会刺来的刺刀。并不是说Windows不好,或者美国的企业或产品不好,而是和美国相处、使用美国的产品缺乏安全感。为了不掉到陷阱里,为了不被人掐住脖子,只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去windows”、去“美国化”。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