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旗颜色组成,为什么好多国家的国旗那么像?
国旗的图案,暗含了这个国家在文化上、宗教上、历史上或者意识形态上的一些情况。我们在看世界地图时,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些国家的国旗有着相同的组成元素,一般来说国旗相似的国家在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上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一、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指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有统治关系,或者是殖民关系。
(一)统治关系
丹麦
挪威
芬兰
瑞典
冰岛
可以看出,这几个国家的国旗中都含有十字元素,这是由于早期丹麦王国的扩张,丹麦在约公园985年形成统一王国,1219年开始使用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1397年建立卡尔马联盟,将现在的挪威、瑞典、冰岛纳入疆土,芬兰在十二世纪后半叶起被瑞典统治。这些国家在独立之后,国旗上保留了十字这一元素。
(二)殖民关系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国旗中含有英国国旗中的米字元素,这些国家大多与英国有历史上的渊源。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有些至今是英联邦成员国。
澳大利亚--曾为英国殖民地,1931年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现为英联邦成员国。
新西兰--曾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成为主权国家,现为英联邦成员国。
斐济--曾为英国殖民地,现为英联邦成员国。
百慕大--英国海外领地。
图瓦卢--曾为英国殖民地,1978年成为主权国家,现为英联邦特殊成员。
二、宗教信仰
(一)伊斯兰星月
利比亚国旗
土耳其
突尼斯
阿尔及利亚
巴基斯坦
毛里塔尼亚
土库曼斯坦
伊斯兰国家指以伊斯兰为国教或者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的国家。星月最早被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作为自己的标志,受奥斯曼帝国的影响,独立建国较晚的伊斯兰国家采用了星月标志。但伊斯兰化较早的国家如沙特、伊朗、埃及等并没有使用这一标志。所以说采用星月元素的是伊斯兰国家,但并不是所有伊斯兰国家都采用星月元素。
(二)基督十字
上文提到瑞典等国国旗的十字受丹麦国旗影响,丹麦的十字国旗又是从何而来呢?丹麦国旗起源于条顿骑士团标志,条顿骑士团是天主教士兵组成,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所以说丹麦国旗的设计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
国旗设计受基督教影响的欧洲国家也有瑞士、格鲁吉亚、英国。
瑞士
格鲁吉亚国旗中含有圣乔治十字元素。
英国
英国国旗由原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的旗帜综合而成
原英格兰国旗圣乔治旗(圣乔治——基督教圣徒,英格兰主保圣人)
原苏格兰国旗圣安德鲁旗(圣安德鲁——基督教圣徒,苏格兰主保圣人)
1800年爱尔兰国旗圣帕特里克旗(圣帕特里克——基督教圣徒,苏格兰主保圣人)
1606年英格兰苏格兰统一,形成这样的米字旗
1801年当时爱尔兰岛与不列颠组成了联合王国。爱尔兰圣帕特里克的白底红色交叉型旗与米字旗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英国米字旗。
三、意识形态
国旗的设计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国家为数不少,相似的意识形态使这些国家的国旗也有相似之处。
(一)国家制度
典型例子是,多数曾经或者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的国旗中都含有五星、镰刀、锤子或麦穗元素。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1975--1992
刚果人民共和国,现为刚果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7--1989
越南
朝鲜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民族主义思想
阿拉伯国家的国旗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林、科摩罗、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国、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突尼斯、阿联酋、也门、叙利亚。它们统一使用阿拉伯语,有共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1916年在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大起义中,大起义的领导者侯赛因.本.阿里曾打出象征阿拉伯统一的四色旗帜,如下:
阿拉伯大起义旗帜
在阿拉伯大起义之后,受泛阿拉伯主义影响,一些阿拉伯国家纷纷效仿这面旗帜设计自己国家的国旗。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巴勒斯坦
科威特
约旦
西撒哈拉
苏丹
另有一些国家的国旗是根据阿拉伯解放旗设计的。阿拉伯解放旗源于埃及七月革命,是由一批拥护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自由军官发动的政变,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国,并结束了英国在埃及的驻军。
阿拉伯解放旗
以这面旗帜为原型的旗帜包括:
也门
埃及
叙利亚
伊拉克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蕴含了关于这个国家的丰富信息,细细挖掘,会让我们学到许多。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事物相似的表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联系,这种思维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事物。
越南为什么总喜欢模仿中国?
因为别的国家它学不来!
作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的越南是我们最挥之不去的存在。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内属、藩属、兄弟、宿敌再到恶邻的一系列演变后,最终成为不温不火的邻居。
不过,越南似乎并没有因为跌宕起伏的不堪过往而心有旁骛,相反,今天的越南可能是最像我们的国家,从有形的国旗到无形的社会制度,越南堪称缩小版的中华。
那么问题来了,毕竟是个有着独立主权的国家,越南这为何总喜欢模仿我们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即:
体量太小国情相似没得选择越南之所以总是模仿我们而不是独立自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的体量实在太过迷你。
在这个充满着丛林法则的世界,自古以来就是弱肉强食,缺乏实力的小国想要生存下来,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左右逢源,不存在中间路线的可能性,越南毫无疑问属于这一种。
因为没有实力“独立自主”,所以摆在越南面前的选择无非是跟着哪个大国走的问题,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越南几乎没有选择。
虽然越南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它的源头却来自中国,这是越南最尴尬的存在。事实上,当前的日本和韩国等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即拒绝中华文化就是否定自己,文化的独立自主永远都是空中楼阁,特别是韩国的去汉字运动,一度令韩国社会无所适从。
而越南在文化上的起源,已经注定了它再离经叛道,也难以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而这种欲罢不能的无奈,也体现在了对历史的疯狂创造中,比如越南的祖先南越占据了长江以南,韩国的祖先高句丽则占据了长江以北,我们的祖先就这样艰难地在长江中创造了5000年的辉煌文明。
而越南的意淫,也强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越南影响之深,在937年脱离南汉统治之前,越南北部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37年趁着五代十国的动乱走向独立后,越南在长达800年的时间里始终在自北向南扩张,直到占据了湄公河三角洲。与此同时,越南还疯狂地向老挝和柬埔寨渗透,在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的同时,越南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小中华,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朝贡体系。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越南脱离清朝成为法国殖民地,这为越南脱离中华文化圈提供了可能。不过法国殖民的时间不足百年,越南西化并不成功,加上苏联的崛起,胡志明领导的游击武装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战末期,胡志明发动“八月革命”,赢得了北越的独立,随后法国卷土重来,北越开始了长达9年的抗法战争。
由于深受苏联影响,加上受到了中苏两大国的大力支持,北越从一开始就在意识形态上倒向了共产主义阵营,这让北越成为我们的小兄弟。
虽然近代的越南被法国完全殖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但因为敌人都雷同,起点又都很低,再加上意识形态高度一致,所以北越和我们天然亲近。法国撤走后,美国接班,北越在中苏两大国的支持下浴血奋战、愈战愈强。
不过随着中苏交恶,胡志明政府不得不在中苏两国左右逢源,不断高呼“老大哥和老大姐不要再打了”,但中苏交恶注定已成定局。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继任的黎笋政府开始选边站,再加上当时的勃列日涅夫政府咄咄逼人,强势扩张,北越和苏联越走越近。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此举被北越视为离经叛道。再加上我们一再拒绝支持北越统一南越,中越关系遂彻底破裂,北越成为苏联的拥趸,而后在苏联的支持下于1975年完成了统一。
统一后的越南政府不断挑衅我们的核心利益,最终引发了长达10多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彻底将越南踹下了第三军事强国的神坛,给越南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但越南却在1986年效仿我们的改革开放开始了革新开放,几乎完全按照我们的发展轨迹照葫芦画瓢。
应该说,相比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越南的操作无疑是安全省力的,但这也造成了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当我们抢走了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外迁产业后,越南很多时候连口汤也喝不上。
所以越南革新开放几十年,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再加上军队经商等顽疾的积重难返,越南的革新开放越来越举步维艰。
更重要的是,因为早先非法窃据了我们多达29个岛礁,越南必然随着我们实力的迅速复兴而胆战心惊,所以越南近年来又开始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包括进行官员直选和建立独立工会等,靠近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趋势也越来越强烈,这让无数越吹一度高潮迭起到昏厥。
从越南的发展轨迹来看,模仿我们是历史和现实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这样在模仿差强人意后,越南又开始病急乱投医地选择西化改革等方式,企图摆脱我们的影响,而这样的改革注定适得其反。
可以说,不管越南承不承认,模仿我们都是他们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香港行征区的区旗是什?
D 紫荆花
首先发现于我国香港地区,现分布于滇、桂、粤、闽、海南等南部省区,台湾省也有栽培。印度、越南也有分布。
香港的象征——紫荆花
香港区旗 洋紫荆又称红花羊蹄甲,国外称之“红花骆驼蹄树”,属苏木科羊蹄甲属乔木。树高可达10米,枝条开展下垂。花朵大,可达10至12厘米,花瓣倒卵状矩圆形。每朵5瓣,其中4瓣分列两侧,相互对衬,而另1瓣侧翘首昂头于上方,花形有些像兰花状,有近似兰花的清香,故又被称为“香港兰花树”。紫荆花性喜温暖,易于繁殖,加上许多香港人把它视作“繁荣、壮观、奋进”的象征,因此被香港同胞广为栽种。每逢春暖花开季节,树上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灿若红霞。 洋紫荆能够代表香港,是因为它的独特历史背景。早在1965年,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金紫荆雕塑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荆为标志。由于香港同胞对紫荆花的酷爱,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洋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香港区旗的洋紫荆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与中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国与香港紧密的关系,虽然洋紫荆原为紫红色,区旗只用红白两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而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期向维多利亚港一面对开为金紫荆广场,放有象征香港主权移交的金紫荆雕像。
韩国的四卦国旗是怎么来的?
韩国国旗可能是因为传承了中国文化蕴意的缘故,作为中国人大多对太极八卦感兴趣,所以整体来看还是挺美观的。话说回来得亏韩国用了太极国旗,不然差点用了中国的象征——“龙”作为图腾制造国旗,要是龙旗的话现在就尴尬了。那么韩国为何不采用龙为国旗?这种四卦国旗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八卦?太极颜色为什么是红蓝?而不是黑白?
一:我们先了解下韩国国旗的寓意。韩国国旗也称太极旗,也是沿用了中国的《周易》思想,太极象征宇宙,蓝为阴、红为阳,四卦分别代表左上为乾、右下为坤、左下为离、右上为坎,取天、地、水、火之意,国旗的底色是白色,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
二:朝鲜王朝意识到国旗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受到日本的刺激,日本以云扬号事件为由,说朝鲜用炮击打了日本国旗,如果不签订《江华条约》,就派舰队攻打朝鲜汉城(如今的首尔),朝鲜不得已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在签订条约的时候日本高官宫本小一还洋洋得意的一直叮嘱国旗是至贵至重之物,还说我看见你们国家到处挂了太极画像,怎么不用此作为国旗,像我们国家一样,到了规定的节日就升降国旗,鸣礼炮,这是一种凝聚力的象征,可是韩国官员当时并没有采纳,以不效仿他国为由拒绝了。
但是这件事也让朝鲜王朝萌生出建国旗的想法。
三:朝鲜制造国旗方案后来朝鲜决定制造一面国旗,用来彰显国威,因为当时朝鲜半岛还属于清朝的附属国,作为宗主国的清朝,中国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提出朝鲜王朝可以使用中国的龙旗——黄龙旗为国旗,这一提出也得到李鸿章的同意,并说到时候会将中国龙旗的样本(尺寸、规格)交给朝鲜负责人,但是后来被清朝官员马建忠否定了。
1882年,在清朝的协助下朝鲜又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条约时美国鸣炮升旗,还指责朝鲜没有国旗,朝鲜临时画了一面国旗,事后这个国旗被马建忠看到后说,太像日本国旗了,于是马建忠又提出:“吾想贵国国旗,可用白底、青云、红龙,惟龙用四爪,暗示区划。”只是朝鲜官员金宏集以“红龙青云制造须费工”为由婉拒了马建忠的提议。
马建忠又提出底色可以用白色,中间用太极、外围用八卦,后来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愤于马建忠干预朝鲜国旗制作式样,后在英国驻朝领事阿须敦和英籍船长杰姆士的建议下去掉了四卦,制造完成后还附送了一面国旗交给李鸿章,方便两国认识。1897年,朝鲜王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太极旗又成为大韩帝国国旗。
四:最终确定1910年朝鲜半岛被日军占领,太极国旗也就失去了象征地位,但是在韩国人的抗争下仍然沿用太极国旗,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成南北两国,而太极国旗一直被大韩民国使用,1949年10月15日,韩国彻底定型国旗为太极国旗,只是做了些许调整。
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废除太极国旗,采用今天的朝鲜国旗(俗称人共旗)。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历史上实战中顶尖的狙击手可以多可怕?
谢谢邀请。对于外国顶尖狙击手笔者已经有文章详细阐述(“世界第一狙击手——白色死神纪实”)。今天就谈谈我国的狙击手王牌吧。
一个优秀的狙击手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给敌方施加巨大压力。不光是击杀敌人个体,而是会给敌军整体造成无形的威慑,以至于降低敌军士气。或者阻止敌人战术行动意图,影响战局发展。
杀人不是目的,赢得胜利才是。准确来说,过去我国很少有专门的狙击手存在,他们都是普通士兵中诞生的神射手。举例来说:
解放战争——魏来国,265发子弹消灭202人。这位山东战士21岁时,在解放战争的山东战场大放异彩。他的射击技术来自参加八路军过后的勤学苦练,一手高超射击技术都是练出来的。
其实早在魏来国参军后第一次打靶,就已经显露出不凡。别的战士往往要打上好几发才能上靶,可他第一枪就中了靶,第二枪更打出四环。排长老兵们见这个小伙子有天赋,纷纷给他打气。魏来国自己也对射击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有空就不断练习。在44,45年时,他连续参加了多次专业的射击训练课,学会了有关地形,风向,天气,光线等射击有关的知识。还适应了正面射击,侧面射击,运动射击,立射,卧射,跪射等多种复杂状态的战斗技巧。
1946年3月解放战争初期,担任排长的他带着战士们在山东即墨县城外进行游击战,负责袭扰国民党军。结果接下来20多天里,他枪下每天都有斩获,打死打伤数十名国军。
7月,在即墨县南泉车站防御战里,他在战壕里用自己的日式三八大盖步枪对攻来的国民党军挨个点名。国军见势头不对,便调动迫击炮和重机枪向他猛射,结果全无命中。反而重机枪手成了他的活靶子,连续被打倒,以至于再也没人敢靠近那挺机枪。
魏来国在阵地里四处观察,专门瞄准敌军指挥官,不多久就击倒了3个。敌军冒雨冲锋时,他沉着冷静,两枪打死一名挥舞手旗的军官,导致敌军整个攻势当即溃败。
经过统计,这次战斗中魏来国击毙110名国民党军兵,只花掉125发子弹。被山东军区授予“山东射击英雄”称号。
1947年初,魏来国参加山东蒙阴白马关战斗,他一人用140发子弹消灭92人,战友们也一同取得500多人的战果。司令员许世友为此十分兴奋。毛泽东同志闻讯后也说:“一个人就消灭敌人一个连,了不起,了不起啊!”
魏来国不仅自身射击技术高超,还把经验传授给其他战士。升任连长期间,他一共培养出30多位优秀射手。1948年被授予“华东射击英雄”称号,以及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勋章。
(1960年,海陆空三军战斗英雄合影,左一魏来国)
建国后最高担任副军长,一直以普通士兵自居,平易近人,常常在基层给学生,工人,战士们做报告。2014年90岁时在上海去世。
(晚年的魏来国)
朝鲜战争——张桃芳,32天442发子弹消灭214人。作为我国目前排名第一的神射手,张桃芳可谓家喻户晓。
国外的狙击手中心网站上,全世界各次战争中的神射手都留下了大名,包括我国的张桃芳。
一战第一名:
皮克汉格顿,378击杀(加拿大)
二战前两名:
席摩·海赫(西蒙海耶),542击杀(芬兰)
伊万·席多连科,500击杀(苏联)
朝鲜战争排名:
张桃芳,214击杀(中国)
朝鲜战争末期,上甘岭战役过后,中美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志愿军发起“冷枪冷炮运动”,用准确性射击持续打击联合国军。1953年1月29日到5月25日期间,身处上甘岭高地坑道阵地里的张桃芳在实际作战的32天里,击倒214名敌军,只消耗子弹442发。平均每日击杀6.08人,甚至高于世界第一海耶的5.6人日均。
讨论和争议:
目前网络上对张桃芳同志的战果有非常多的讨论和争议,认为他的战果和美军第三步兵师伤亡人数对不上。有网友声称1953年1月29日到5月25日期间,当面敌军美国第3步兵师108人阵亡(KIA),因伤死亡15人(DOW),受伤515人(WIA),非战斗死亡1人,被俘2人。这个数字确实小于张桃芳的战果,但笔者经过查找,只看到引用的二次资料,并未找到真正权威来源。在详细记录美军各部队伤亡的Summary Casualty Figures from Korean Battle Chronology网页上也未找到该数字出处。
当时志愿军有明确规定,敌人被击倒后15分钟不动算击毙,被其他敌人背走架走算击伤,如果又站起来则不计入战果。而且需要两个战友(旁观者)观察证明。同部队的神射手吕长清(毙伤178人)就回忆这种统计方式还是很严肃的。考虑到上甘岭地区壕堑战坑道战的问题,中美双方统计敌人伤亡数字几乎都无法做到百分百准确。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张桃芳同志开火击中214次没有多大疑问,只是部分目标可能有运气受伤生还。214毙伤这个数字大致靠谱。
(1959年,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猪排山”,反映了上甘岭战斗同时期的石岘洞北山之战)
张桃芳所在的24军那时许多战士都是新补充的,他本人也是1951年新近加入志愿军。不少同部队的苏北战友连基础射击都还打不准。刚开始时,张桃芳也缺乏经验。他在战壕里等待了18天才发现第一个敌兵。随即瞄准开火,却没有命中。也许是心急,他又接连一共开了12枪,全都失的。美军立刻调集火力向他覆盖射击,张桃芳险些因此牺牲。
从此以后他仔细分析了自己失利的原因,总结出一套使用机械准星的技巧,射击技术大大提升。第二天他就用此法打中了第一个敌人,从此开始神射手之路。
在本世纪初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能看见数十米外墙上的小钉子。也就是这种非凡的视力和天赋,加上不间断的苦练造就了他的传奇。用不带光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M44或者M1加兰德在一两百米距离开火毙敌。
对越战争——向小平,31发子弹全中,毙30人伤1人。80年代,老山前线进入轮战以后,神枪手魏来国所在的团又诞生了一名新英雄。这就是向小平,他84年参军过后,决心“要像魏来国那样,做一名神枪手”。在日夜苦练之下,全团全师每次射击比赛都被他荣获第一。后来在北京军区的射击比赛里,他也获得第四名佳绩。
(练习射击稳定性的向小平)
1988年,向小平所部赴云南前线作战。鉴于已经进入阵地战的模式,为了保护阵地安全,上级决定派一名狙击手到盆地后方的39号阵地开展冷枪歼敌活动。向小平领欣然命前往。
(1984年开始投入实战的79式狙击步枪,缴获越军苏制SVD的仿制品)
8月骄阳似火,向小平第一次进入距离越军800米的隐蔽位置。尽管很快锁定了目标,初临战场的他却有点紧张,对着瞄准镜里的目标忐忑不安。深呼吸稳住情绪后,他终于像练习那样扣动扳机。根据回忆:
我看到那人一个跟头从山崖上倒栽了下去了。这时我的心又一震,他真的被我打死了!我的脑壳直觉得嗡嗡响,呈现出一片空白,趴在那个地方没动。帮我观察的小曾声音打着颤说:‘打、打死了!咱们快撤把!’两人跑回猫耳洞时,才发现彼此的军装早就被汗水浸透了。
最初毙敌后做噩梦的经历慢慢被克服,向小平开始展现出自身的实力。
因为打的是个死角,打了两炮没打上。咳!你说怎么着,有两个小鬼子不往洞里钻,还得意洋洋地朝我们摆摆手。这真把我给气坏了,我迅速爬上一个射击点,一枪过去就把一个结果了。在复杂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下,他每天耐心潜伏等待,成为越军追魂夺命的锁链。只要敌人一暴露,无论站着还是走着,完全无法躲开他的射击。40多天战斗里,他打出31发子弹,击毙30人,击伤一人。而向小平本人还有些遗憾,有一枪竟然偏离了中心,离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差之毫厘。
此时的狙击战果确认更加专业,向小平每打死一个敌人,其他阵地上的战友都给他写证明。这些条子交上去堆成一摞,成为他功劳的见证,也成为我军阵地牢不可破的无声象征。
我叫周军富,是XX观察所所长,原是三炮连副连长。8月23日18时30分,八连战士向小平对XX山向我方观察的敌人进行射击,我用15倍望远镜观察,亲眼看到XX山上一名越军枪响人倒。过了15分钟,也就是18点45分,有两名越军出洞抬尸,并送下阵地。我叫赵军,是XX阵地X团观察所观察员。9月8日12点,在本哨位看到向小平向XX阵地西北侧射击,击毙正在观察的越军一名。我叫魏宏亮,XX阵地8号哨位的哨长,经我观察,看到向小平向XX高地射击,击毙一名越军。9月9日20点零5分,我在X团炮观看到向小平射击,击毙正在洞外的越军一名,毙伤一名。特此证明。X团炮观张再敏。 结语:正因为有这些神枪手狙击手的沉着发挥,一次次战斗得以胜利,我们这个曾经衰弱的国度也得以挺直腰杆。同时悄然证明,一切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不是从天而降。
(谢谢观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其他文章账号下可见)
参考资料:
魏来国:即墨战场走出的射击英雄
解放军画报2002年第八期
老山第一“杀手”--- 向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