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怎么看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些电脑找不到其它电脑IP?
在办公环境中,电脑经常需要打开网络,进行一些文件共享的操作,但是有时会出现很多无法共享的情况,之前有一篇文章讲过解决办法,今天再来将一下具体无法共享的错误提示和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此工作组的服务器列表当前无法使用
这是因为工作组中的所有电脑都没有开启Computer Browser服务,这个服务不要求所有电脑都开启,但是同一工作组内最少要有一台电脑启动此项服务,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网络上计算机的更新列表,工作组内最早开启这项服务的电脑为主电脑,后来加入进来的电脑在网络中能看到的计算机列表都是通过它来搜索的,如果这台电脑关机或者出现故障,很可能其他电脑在网络中看到的电脑数量会减少。
如果出现此错误提示,可以点击桌面左下角的开始菜单,再点击运行,或者使用win+R键组合,调出窗口,在窗口中输入Services.msc点回车,进入服务管理器找到Computer Browser服务,把它设置为“自动”再点击“启用”,点应用后即可解决此问题。
如果没有找到Computer Browser这个服务,是因为你的本地连接没有安装“Microsoft 网络客户端”,在桌面网络图标上点击右键再点属性,找到本地连接点击右键属性选择安装,客户端添加网络客户端,就可以了。
如果出现“本地计算机上的Computer Browser服务启动后又停止了.一些服务自动停止,……”的提示,这可能是因为windows防火墙开启所导致的,把防火墙关闭就可以了(前面的文章里有开启和关闭防火墙的方法)。
二、未授予用户在此计算机上的请求登录类型
这是因为计算机拒绝了其它计算机从网络访问你设置共享的用户导致的。同样是调出运行窗口,然后输入gpedit.msc点回车,调出组策略编辑器,选择计算机配置,找到windows设置里面的安全设置,选择本地策略,选择用户权限分配,找到右侧的“拒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双击它,然后把里面的guest用户删除,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用另外一个用户共享文件,那就看看有没有那个用户名,如果有就删除,就可以了。
三、网络不存在或尚未启动
这是因为计算机的Workstation服务没有启动,如果它没有启动的话,你的工作组将无效,所以需要启动它,调出运行窗口输入Services.msc 点回车,调出服务管理器,找到Workstation服务,然后改成“自动”,再“启用”,最后点应用就可以了。
四、Windows无法找到网络路径……请与网络管理员联系
这是因为计算机的Server服务没有启动,这个服务主要功能就是让你的计算机给网络提供共享服务,所以需要启动它,方法同上调出运行窗口,调出服务管理器,找到Server服务把它设置为“自动”然后“启用”再点应用即可。
如果找不到Server服务,那就是没有安装“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 桌面网络图标上点击右键再点属性,找到本地连接点击右键属性选择安装,选择服务点击添加, Microsoft 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就可以了。
五、弹出登录提示框,但是用户名不能改,显示灰色的“Guest”。
这是因为计算机共享访问模式为来宾模式,解决方法如下:
1、启用Guest用户。Win7系统一般不需要此操作了,XP系统需要。可以在桌面我的电脑上点右键管理进本地用户和组选择用户然后双击GUEST用户,把“账户已停用”的钩去掉,并保留上面两项就可以解决了。
2、如果已经已启用GUEST用户,直接输入密码即可访问。如果不想用输入密码访问,将GUEST用户密码设置为空即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建议设置密码,不使用空密码)。
六、拒绝访问
同样是调出运行窗口,然后输入gpedit.msc点回车,调出组策略编辑器,选择计算机配置选windows设置,点击安全设置选择本地策略再选安全选项,在右侧框中找到“不允许SAM账户和共享的匿名枚举”双击它,将其改为“已禁用”即可。
然后再将Computer Browser和server两项服务停用再启用即可。
七、用户账户限制,可能的原因包括不允许空密码,登录时间限制,或强制的策略限制。
如果出现这个提示说明计算机的网络访问模式为“经典”,同时两台计算机的用户名相同,并且共享计算机上的用户没有设置密码,解决办法如下:
1、同样是调出运行窗口,然后输入gpedit.msc点回车,调出组策略编辑器,选择计算机配置选windows设置,点击安全设置选择本地策略再选安全选项,在右侧框中找到“账户:使用空白密码的本地账户只允许进行控制台登录”双击它,将其改为“已禁用”,即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建议设置密码,不使用空密码)。
2、更改访问模式。即把“经典”模式改为“仅来宾”模式。
方法同上,找到右侧框中的“网络访问:本地账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型”双击后将其改为“仅来宾”模式即可。
八、找不到网络路径
这是因为以下两种情况导致的:
1、与对方计算机不能联通,可能是因为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设置ip地址为同一网段即可解决。比如你的计算机ip地址为192.168.1.10,对方ip地址为192.168.2.11,那就可以将你的ip地址改为192.168.2.10(前提是该网段没有ip地址为2.10的计算机,不然会出现地址冲突,具体可以联系你的网络管理员咨询解决)即可。
2、防火墙开启或者禁止了端口,关闭网络防火墙,或者在防火墙里钩掉“不允许例外”的选项,一般就可以解决了。
九、在网络里看不到其他计算机或者看不到自己的计算机
这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开启网络发现造成的,打开控制面板找到网络和共享中心,打开“更改高级共享设置”,将“家庭或工作”的网络发现项都选择到“启用”状态下就可以了。
这些方法并不是只在你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的,有的是需要你找到想连接的计算机,在它的系统里进行设置的,不然是不起作用的,切记。
如果以上都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是系统本身有故障了,只有重装系统才能解决了。
一台电脑在不同地方的ip一样吗?
简单来说,ip就是你设备在网络下的地址,而IP有两种,一种公网IP,一种子网IP,我们大部分用的都是子网IP。
一个公网IP下可以挂一个(家用)路由器然后能产生253个子网IP,专业级路由器能产生更多,然后这些子网IP有能挂路由器,可以分出无数个IP,而这种网站查询的IP是公网IP,所以不是你一个人的IP,是所有挂载在这个IP下的所有设备。至于IP为啥不同,因为IP会实时变化(也有可能是运营商给不同的区域分配不同的公网IP)。
你的网络访问会经过你家的路由器->小区路由器->区域路由器(这个一般都是公网的IP),然后经过互联网(这个地方才是真正意义的互联网)传到你需要访问的网址等。这个传递过程会层层封装。
经过你家路由器的时候你家的路由器给数据套一个壳,里面包含你家路由器在小区下路由器下的标志,小区路由器再套一层壳,里面包含区域路由器的标志。区域路由器再封一层壳。
一般网站只获取这个区域路由器套的壳上的数据。然后服务器处理后把数据封装好,把你的这些壳再套上。
网站能直接把数据传到区域路由器,然后区域路由器剥开一层壳,解析到应该发给哪个小区的路由器,小区路由器再剥开一层,知道应该发给你家的路由器,你家的路由器再解析知道应该发送给你的手机。你的手机拿到数据展现给你。
现在的运营商的一般会切换地址,根据你访问网站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区域路由器,所以你就能看到不同网站拿到的IP不同。
不同手机卡开热点ip地址一样吗?
,ip地址和开热点的那个手机是一样的,Mac地址和开热点的那个手机不一样;2,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位地址,因为一台手机连接的是另一台手机的热点,所以两台手机使用的为同一个ip地址。
手机热点如何打开:
1,在主界面找到设置选项并点击;
2,在设置页面中,找到个人热点并打开;
3,之后在个人热点页面中,点击热点设置选项;
4,在配置里面,设置热点的名称和热点密码;
5,最后开启WLAN热点就可以了,直接输入密码连接就可以了。
家用电脑上网使用的IP地址属于ABCD中的哪一类呢?
是的。家用的IP地址一般是C类的,即以192~223.开头的。A类是以1~126.开头的。比如:A类 110.134.2.4;C类 200.168.3.5。这两类地址是不可能自动变换的。如果说一定要变的话,是要通过网络公司来实现的。
如果要说IP地址有什么规律没有,可以这么给你说:就好比全国的邮政编码一样,它是一串地区的代号,前几位是你所在省市区的代号,后几位是你所在地的具体代号。在一个省内,具体的不同地方,所用的邮编是不同的,但,他们的前几位却是一定一样的。IP地址的表示意义大致与这相同。
假如你的IP地址是:192.168.3.6。 192.168.这是网络公司分给你的主网段号,说明你的电脑在这个网段中接入。第三位3.是你的子网号,最后一位6是主机号。主机号(即每一台电脑入网时的所获得的编号)可以是1~255中的任意一个。所以说IP可以变化的话,也就是最后的主机号变了,但,前提是,你所在的子网中的的主机号没满,不然你改了的话,就会导致IP冲突。
B类地址是以128~191开头的。
D类地址不是我们能用的到的。D类地址以224~239开头。
E类地址为保留地址,保留以后用。
IP地址现在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进行分配。
ip地址段如何判断有多少个?
IP地址是由32位2进制构成的 如果是1位就可能是0 1是2个地址,如果2位可能 00 01 10 11 4个地址,3位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8个地址有32位的话就是2的32次方喽,4个字段一字节就是这么约定的.IPv6是为了解决ip地址不够用才出现的是128位2bit,为什么这么多?因为少了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