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开头最新域名,为什么不用潮揭汕而用潮汕?
潮州是潮州八邑的潮州
华夏上下五千年不因时代变迁而更名
何况是经历一千多两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潮州
潮汕是汕区某些人用来套用千年潮州的专用词汇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浓厚文化底蕴的支撑
好比一个名人 会用海洋般的学识充实自己
很多人会误以为潮汕是指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
其实论追求根源
潮汕仅是汕头的乳名
有数据表面
潮汕一词最早见于清末1883年洋关关文,是洋人在当时的潮州府汕头埠,指的便是这个埠,是列强用来制约收割侵略当地人的机构!
1882-1891年潮海关十年报告中指出汕头人即是潮汕人!
在汕头博物馆里有言:潮汕文化是因汕头开埠受千年潮州文化及西方思想影响下而逐渐形成本土自己特色的文化,即汕头商埠文化!1860年至今仅160年的历史!
在某种程度上潮汕是指潮州市到汕头市的路,或指潮州市汕头市这两地区!
潮汕本无揭!潮汕揭潮汕揭才是粤东三市的整体!
在国家行政地理规划上指出粤东三市即现今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
即将打造的都市圈是粤东都市圈或汕潮揭都市圈
为何近几年潮汕论会如此的疯狂肆虐,追其根源是潮汕论者通过不断的篡改固有历史资料,通过各大媒体的宣传,天天鼓吹洗脑潮汕论,久而久之人云亦云便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风气。好比电视广告,听多了便打入潜意识!
那么关于潮汕背后的历史出处,究竟又有几个人真正去了解过?潮汕真的就是粤东三市吗?真的就可以顶替固有文化吗?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那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人要往前看,要与时俱进,不要老食古不化!话虽这么说,往前看也好,与时俱进也罢都是站在时代前行的步伐讲话,对!但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既然往前看要与时俱进,那么潮汕论大可自立门户自成一系!可实际中却一边打压固有文化,一边又死皮赖脸的偷梁换柱;一边说潮州人,特别是潮州市的人食古不化,是遗老,一边所谓自称潮汕人又掩耳盗铃的窃取固有文化往自己脸上贴金!
非常支持汕区发展汕头商埠文化即潮汕文化,百年商埠,特色侨批,西方遗留产物!这才是潮汕文化的内容!
有点历史逻辑常识的人都知道,历史越久越浓厚,就潮汕一词出现至今也就137年!!请问超137年前的潮汕历史从何而来?凭空捏造?还是确有史实?换一个字就是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因潮州文化而形成的,而不是潮州文化是潮汕文化的一部分!连现今的潮州市文化都是潮州文化的组成部分!莫让潮汕论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然而有些人为了鼓吹潮汕论不断的贬低潮州,更是诋毁潮州市!某些潮汕论者请自重!
潮州市延用潮州二字是有历史原因,不是凭空捏造,潮州市延续潮州文化是有据可依,不是胡乱瞎编!一个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古城,一个富有16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沉淀的古城,怎么就不能代表潮州八邑文化存在?是当代领导人对潮州千年文化的认可,对潮人先辈的尊重!潮州市凤城是海内外各地潮人共识的首府,文物史籍保存的完善集中,为何不能代表潮州八邑文化的存在?如果连这都代表不了,哪谁代表得了?137年的潮汕??这不可笑么?
是因潮汕论的衍生而把你们自己的眼光思想给自我局限掉!提潮汕再提潮州!无疑将冠名潮州的文化理念归于潮州市!敢肯定!如果各地潮人不再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维护保护好弘扬潮州八邑文化,久而久之,以后真正的潮州八邑文化只在潮州市,这就是潮汕论者最想看到的结局!以一个一百多年的历史取代一个近两千年的历史为目的存在!
多向粤西及深圳人民学习
粤西固有雷州府雷州文化雷州话,今有雷州文化雷州话雷州市,却不曾因为雷州市而随意篡改历史文化,因为这是民系的信仰民系的根!
深圳特区海纳百川,却不曾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随意篡改广府及客家文化,反而更融合!
粤东呢?
古有潮州府潮州文化潮州话潮州人,今有潮州文化潮州话潮州人潮州市,而有些人却因为一个潮州市而容纳不下根的文化?
究竟是谁在作怪?同为特区差距咋就这么大!
说句不好听的话,潮州市既然延用潮州二字,就得有这个责任跟义务维护弘扬潮州文化!如果连潮州市里的人都不珍惜不爱护1600多年的历史文化,那真的就再也没有人会在乎根的问题!如果连潮州市都辜负祖国母亲给予潮州称号的这份殊荣,那跟某区拿着特区的名号干不好特区的活有什么两样?
简单发下牢骚,如有不适习惯就好!
最后还是需靠更多有识之士同心同德为潮州八邑文化尽一份力!
为什么发小视频没有播放量?
如果内容没问题,那就是标题的问题!标题必须与内容相符!下面是取标题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取标题的原则
若原则没把握好,在取标题前你就已经输了。好的标题往往遵循这4个原则:
价值感:标题里就向大家证明了,为什么要花时间看这篇文章?
实用性:看这篇文章我能得到什么?
独特性:世界文章万万千,为什么我就要读你的这篇呢?文章差异点在哪?
紧迫感:为什么我现在,立马就得点进去,阅读你的文章。现在不读我会很不舒服或者有损失吗?
遵循这4个原则,你的标题对读者来说就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了,同时标题也直接将阅读这篇的可得利益传达出。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一些特别的点子技巧来修改润色,锦上添花。
好标题的作用
标题就是为了吸引人进来吗?那做个沉默寂静的标题党好了。但文章配不上标题,就像才华支撑住野心,见公婆后早晚分崩离析。一篇文章,没有好的标题,又好像你怀才满满,却颜值很低,大大增加了被别人发现看中的难度,而现在的受众,往往是花2秒钟瞥一眼标题,来决定要不要读文章。
那好的标题,要发挥哪些作用呢?
标题是给人看的:
人的要求和喜好很不确定和多变。人们首先要知道你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对他的价值。然后就是情感上的共鸣和心情上的愉悦兴奋,这里主要参见前文提到的4个原则。同时,标题还有一个划分人群的作用,处于同一个信息茧房中的人,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素质学识,所适应的标题风格也有特定要求。
给机器看:
是取悦读者还是满足搜索引擎检索收录的需求?都得兼顾!好的标题能优化检索,让机器识别、排名,搜索引擎收录和推荐你。
那么寻找关键词就变得至关重要,得嵌入别人会搜索的关键词。寻找关键词的方法有,使用Google关键词工具或者一些趋势分析来帮助你确立要添加进标题中的关键词。同时,注意网址域名和标签也要使用利于优化搜索的关键词。
你设定的文章使命是什么?希望传播量大、品牌形象管理、带来销量、辅助营销、还是直接唤起行动呢?在标题设定之初,先问自己,再期待效果。比如SocialBeta的招聘栏目发过的招聘贴《【上海招聘】无聊有多简单,有趣就有多难。来TUNA有趣工作》,不管第一句话写的多有情怀,没有后面来呼唤大家工作的那句,这个招聘帖标题也是白瞎。
13种标题模板范例
如何体 合集型
是有用性的最基本模式。《技术型营销人必看:Airbnb早期是如何用Growth Hack获得更多用户的?》、《现代营销人进阶之路:如何从零开始成为营销技术专家(Marketing Technologist)》,一目了然全文阐述了个什么问题,读者从标题就会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内容?文章的价值几何。如何体和即得收益相结合,会更加挠到受众痛点,奶牛Denny有一篇《如何发邮件请求帮助,并获得超高回复率?》,标题形式可以模仿。
6种方法、5个建议、4个趋势。合集的好处,往往在于它的归纳总结性强,1篇抵单独看5篇。数字的堆积也给人冲击感和饱腹感。如果还有个好的结构,合集型文章读起来更轻松,因为文章被拆分了,有时看二级标题就能get到点。但你的几个方法趋势确实得有用和给人启发。内容水,别人被标题吸引进来,也会失望,适得其反。像《Airbnb告诉你如何用鸡肋换鸡腿:三种分享型经济的典型案例》这种,就比单独介绍一个Airbnb更丰富。另外,盘点、榜单也是一种讨巧的方法。
带负面词汇的标题比如:4个常见错误、5件你应该避免的事。这些负面词汇往往让人警醒,想一探究竟,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一些错误的案例来获得启示。《如果你的简历石沉大海,看看这8个秘籍》、《关于故宫博物院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是不是比《8个简历制作秘籍》、《故宫博物馆的那些事儿》更让你眉头一皱,想点开文章来消除此时的负面情绪?加一些修饰词修饰词有2个作用:1.让定义更明确、独特;2.增加读者的情感强度。
我们前段时间公布了一个分享案例的新产品,叫HUNT。起初是在SocialBeta内部流传,我们看到优质的社交网络、数字媒体和移动领域方面的案例,就会把链接加到HUNT上去,方便对行业案例动态的监测和互相的信息交换。后来,越来越多读者发现了这个产品,就来询问或者分享案例,我们决定写一篇正式的文章来向大家说明这个事。文章标题用的是《最好最新的案例库都在这里了|Hunt By SocialBeta》,说案例库,聪明的读者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但我上哪儿不能看案例呢?用“最好最新”来说明这个案例库的特色,你才有一点心动吧。
带有急迫感“你还没尝试过的”、“最新推出的”…人人都有探索精神,兼具反击验证的心理缺口。会立马想验证下我到底尝试过没有,最新推出的东西我知道了吗。而且,让标题充满急迫感,也是召唤行动的一种表示。SocialBeta发过一篇《【案例】这么有趣的航空安全须知视频,你看过吗?》,你会不会想赶快去验证下,这个视频自己看过吗?真的有趣吗?如果还不知道怎么用,教你一个万能模式:动词+所得利益。像姜茶茶有篇文章标题《学会这些英文单词,你就可以在广告圈混了!》。
赋予珍贵资源被读者独家抢占到的感觉
“FaceBook内部员工工作指南”、“Google程序员薪资探秘”。看到这样的标题,读者觉得你给的信息,他能得到,别人得不到。而且,获取这个独有的信息后,读者会更愿意作为传播源,向别人散布知识(不得不承认:好为人师是本性…)。
李靖有一篇影响甚大的文《【李叫兽】如何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文章流畅耐读的奥秘》,如何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已经够吸引社会化营销人们了,再加上文章流畅耐读的利益引诱和奥秘展现,你是否更想点开探秘,然后分享给朋友们?
解释性标题
以前写过一篇挺受欢迎的专访,叫《学生团队如何取得35W销售额:专访南京大学欧莱雅义卖团队Mr.Miss》。专访、欧莱雅的关键词赋予了文章独特性,也向读者传递价值和探秘感。再加上数字和如何体来补充事实和知识性说明。
嵌入专业性词汇
专业词汇能展现文章的专业价值,还能吸引到精准的受众。年前的时候,我的小伙伴写了一篇《【资源】HTML5工具篇:10个营销人也能轻松使用的在线编辑平台》,那几天SocialBeta的微信平台上粉丝量暴增,交流中得知,很多都是急切需要制作HTML5的行业内人。
有人担心,如果专业性词汇太冷太偏,或者过于晦涩难懂,点击量都没有,后期效果还会有吗?别担心,有些人并不是你的目标人群,新锐或高精尖的概念,吸引到1个专业优质受众,也比2000个无关阅读量的收益大。我们做过一份指南《2015年最热门的职业:关于数据科学家的概念、职责、技能素养和学习资源完全手册》,当时的阅读量并不高,但收藏量很大(点开率低,分享率低,但专业或想学习的人会阅读和留做资料),之后还有几位读者和我们联系,有海外名校的市场分析类硕士或PHD,也有从业多年的数据分析师。
善用双关语和俏皮话,增加趣味性
双关语+网络热词是种很好的搭配,他们互相弥补新颖创意与过度流行间的不平衡。像《【视频】当《权力的游戏》遭遇“蠢蠢的死法”,连最悲催的“领便当”也变得萌萌哒》这种,虽然很隐喻,但巧妙趣味足以让人消除消耗脑力的不快。还有种方法是善用转折,让标题更有故事情节和悬念丛生感。《Instagram上50位KOL晒同款女裙照片,裙子迅速售罄,但FTC说违规了》,看前面的事实还以为是卖裙子的水军软文呢,但SocialBeta说水军违规了。
传递能简单习得和立马速成的感觉
人人都很忙的,不一定有时间和意愿去复杂钻研。如果像SocialBeta一样告诉大家《一篇文章读懂营销本质变迁 从广告到SDi》、《7步教你玩转LOGO设计》,你会不会信心满满,读这篇文章就立马get成就?
福利帖
标题表明,读这篇文章有福利。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打上福利的标签,如《2014年度礼物榜单—献给不会送礼物星人的福利帖!!!》、《【招聘福利】高端职位专场:新媒体和营销类职位》。还有一种是隐喻,使用“指南”、“面面观”、“入门读物”,这些词,可以这样组合用《【指南】关于视觉营销利器 Cinemagraph ,营销人应该知道的概念、案例和最佳实践》、《春节充电:36篇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人荐读文章(职场篇)》。当然,这些文章都可以在SocialBeta的网站搜索到。
代入本地化和渠道特性
试想一下《庆丰小吃是如何做电商的》,杭州人会有共鸣去一探究竟,但放到大口吃肉的新疆或没听过庆丰小吃的国外,还会有人关注吗。知名地标或者有特色的地点也能带动更大地区的狂欢,《三里屯从此多了一家价格很奇葩的酸奶公司》这样的标题吸引到的可不止是三里屯的人。
借热点东风
网上看到一名新媒体营销从业者徐妍说“我们之所以追热点,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追热点。” 流行是一时的,我们可以借热点的东风来造势,但你原本的内容才是本质。插一句,前段时间《权利的游戏》第五季播出,Uber纽约立马推出“铁王座试乘”服务,是很好的借热点营销(Uber未赞助…),同样,标题也可以借热点来取,Social君几天前发过的一个招聘微博,就用了《世界那么大,你哪都别去了,时趣,要你》,配上创意招聘图文,获得了大量有意思的互联网重度用户的求职。
标题具体化
当你内容太多,无法将所有概念都提取到标题里,或者标题太泛泛而不动人的时候。就要选取文中的亮点来制作标题了。《除了Toms鞋,你知道还有哪些One for One的品牌?》其实讲了8个买一捐一的品牌,但没看到Toms鞋,很多人是不会来看的。还有《会跳舞的红绿灯:让等待的时光也美丽的6个创意场景》这种,其实6个创意场景都很有亮点,但不能都塞标题里去,所以选1个为代表,让标题具体化。
mm与cm的区别计算机?
Mm释义:
abbr. 毫米(millimeter)
n. 缅甸的域名
例句:
Mm, we had a wonderful dinner today.
嗯,我们今天吃了顿丰盛的晚餐。
cm释义:
abbr. 厘米(centimeter);普通格律(common meter);军事法庭(court-martial)
例句:
His height had increased by 2.5 cm.
他的身高增加了2.5厘米。
O开发者大会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距离 5 月 9 号凌晨越来越近,今年的 Google I/O 大会也近在咫尺。从年初媒体不时报道的新一代操作系统 Fuchsia 到 3 月 9 号 第一个 Android P 开发者预览版 放出再到 Gmail 换脸、Google Tasks 独立应用推陈出新,目前 Google 已经摆上桌的这些「饭前甜点」虽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至少从数量上来说,今年的 I/O 大会势必又将会是一场 Android 用户和谷粉们的「盛宴」。
Google I/O 2018 将于北京时间 5 月 9 日凌晨 1:30 正式开始,如果你打算和派小队一起熬夜看直播,下面提到的这几大看点请一定不要错过。
Android P DP2一年一个版本号的 Android,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每届 I/O 大会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
在此前放出的第一个开发者版本 DP1 中,Android P 已经为我们奉上了全新的界面设计风格、灵动的过渡动画和蓝牙连接优化、多摄像头 API、异形「刘海」屏支持等诸多功能改进和全新特性,如果你还没尝鲜过 DP1,不妨回顾一下派小队之前的 具透。
Android P 更新时间线
根据计划,5 月 9 日凌晨的 Keynote 上 Google 还将介绍更多与 Android P 相关的细节同时放出第二个开发者预览版本(DP2)。而从近段时间媒体曝光的各类素材来看,Android P 似乎远非我们在此前的 DP1 上所看到和感受到的那么简单。
上月,在一篇介绍「私网 DNS」功能的博文中,Google 粗心放出了一张并非 DP1 版本的 Android P 屏幕截图,从截图中不难看出,Android P 至少已经在测试新的屏幕导航按键了。
疑似「全面屏手势」设计
新的屏幕按键采用了一个与 iPhone X 导航区域外观相似但尺寸更小的白色按钮替代原先的 HOME 和多任务按键,返回按键依然保留在左侧。虽然这样的外观让很多媒体猜测 Google 将为 Android P 带来当下部分厂商已经做或正在做的「全面屏」手势功能,但派小队依然对此持保守观望的态度——毕竟截图里屏幕按键依然占据着底部宝贵的屏幕空间,这样的设计还称不上「全面屏手势」吧?
结合最近 Chrome Canary 中出现的横向卡片堆叠式标签页设计,外媒 9to5Google 更是认为 Android P 将对屏幕按键和多任务界面进行大改,他们还做了这样一组颇为逼真的概念设计图:
多任务界面设计或许也会随着操作方式的变化迎来革新
当然,除了这个疑似「全面屏手势」设计,XDA 还在已经放出的 DP1 镜像文件和 Google 官方的提交信息(commits)中挖到了更多猛料,包括 蓝牙助听器支持、Doze 壁纸、Vulkan API 1.1 等等,这些新特性都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 Android P 开发者预览版本中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Material Design 2在正式的名称没有得到 Google 的统一确认前,我们姑且叫它 Material Design 2 好了。
自 2014 年随 Android 5.0 Lollipop 面世以来,Material Design 作为一个设计规范已经存在了 4 年,其影响也早已跳出了 Android 手机和 Android 应用的范围,在一些桌面端应用(比如 Chrome)乃至 iOS 应用中,我们都能看到 Material Design 的影子。
但就在这 4 年间,移动设备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生态环境也早已今非昔比,就连 Google 自家应用都在设计规范上频频「犯规」,以致于他们不得不对 Material Design 设计规范进行调整。
2018 年,是时候对 Material Design 进行一次全面革新了。
今年 2 月,XDA 在 Chromium 中发现了一条名为「the new google material design 2 standard 」的提交信息,尽管这条 commit 随后不再公开,相关提交内容也被证实其实是 Google 在为今年 9 月 2日即将到来的 Chrome 十周年更新做准备而并非真正的 Material Design 2。
3 月份放出的 Android P DP1 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上面的猜想,在首个开发者预览版当中,Google 就向我们展示了更加活泼、大胆的色彩应用,更加灵敏、自然的动效反馈和更多的圆角。类似的设计风格我们随后在桌面端的 Chrome Canary、手机版 Chrome Beta 以及最近推出的 Google Tasks 和新版 Gmail 客户端中也能看到。
Google Tasks 应用里有很多新的设计元素
而从 Google I/O 官方日程来看,除了自身规范的更新和演进,Material Design 还将进一步与 Google 今年在世界移动大会推出的移动 UI 开发框架 Flutter 深度整合以实现更好的跨平台适用性。
Wear OS和 Material Design 一样需要更新的还有 Google 的智能穿戴系统 Android Wear。
借着「平易近人」的天生特质,Android Wear 曾一度在高端奢侈和时尚极客市场中左右逢源。但随着各方逐渐回归理性,智能手表厂商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洗牌,目前缓慢增长中的智能手表市场已然是 Apple Watch 和 Fitbit 两家独大的局面——而这两家都与 Google 无关。
因而在今年 3 月中旬,Google 正式将 Android Wear 更名为 Wear OS 并在随后想用户推送了更新,除了改名,更新内容还包括 Google Assistant 智能推荐、上下文语义理解和智能家居控制。
从命名的变更中我们似乎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毕竟连 Wear OS 产品总监 Dennis Troper 自己都说,以往使用 Android Wear 的人有三分之一都是苹果用户。
在这样的前提下,将智能平台独立出来或许也意味着搭载 Wear OS 手表终于能够与 Google Home、Chrome Book 甚至 Google Pixel 等设备「肩并肩」,成为一款 Powered by Google 的可穿戴硬件产品而不是 Powered by Android 的 Android 系统衍生产品。
Google Assistant对以「AI First」为口号的 Google 来说,Google Assistant 也许是他们除了 Android 以外最大的那块「心头肉」——正是这款在很多人看来进能与隔壁亚马逊的 Alexa 分庭抗礼,退能「拳打 Siri,脚踢 Cortana」的智能语音助手,串起了 Google 进军硬件市场后推出的全部 Google Home 系列硬件产品。
但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说还没有查觉到的是,Google Assistant 其实已经在短时间内拿下了不小的硬件格局,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
Google 智能家居生态总监 Michele Turner 在今年 3 月初发布的一篇博文中就指出,Google Assistant 目前已经覆盖了 5000 多种智能家居设备,从罗技 Harmony 智能遥控器到 Nest Hello 智能门铃再到 August 的智能门锁,Google Assistant 在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实现了对智能家居市场的全面辐射(1 月智能家居设备覆盖量仅为 1500 种)。
本次 I/O 大会上,我们势必会看到 Google Assistant 的进一步「扩张」。此前,Google 已经赶在 MWC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夕公布了今年的 Google Assistant 计划,即年底前支持 30 种语言,覆盖 95% 符合条件的 Android 设备,并全面支持例程(Routines)和基于位置的提醒(Location-based reminders)功能。
但这里所说的「符合条件的设备」究竟会包含中文 Android 设备吗?派小队私以为,还是有点悬。
Google Lens从去年 I/O 大会发布到 Pixel 2 独占再到借 Google Photos 登陆各大 Android 设备和 iOS 设备,结合了自家图像识别成果的 Google Lens 所得到的市场反馈一直不温不火。
一方面,只能在 Google Photos 里用来识别照片内容的 Google Lens 使用场景和吸引力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即便以 Google Assistant 为载体实现了相机取景识别,Google Lens 在识别准确度和识别能力上都还有所欠缺。
好在 Google 的「好队友」LG 提前告诉我们说:Google Lens 就要更新啦。
本月初,LG G7 ThinQ 面世的同时,LG 也发布了一篇官方 媒体文档 来对这台新机的众多特性进行介绍。而就在 G7 ThinQ 的 AI 物理按键部分 LG 提到,G7 ThinQ 将成为「首批用上 Google Lens 新功能的手机之一」,用户只需快速连续轻按两下手机侧面的 AI 物理按键,即可快速打开 Google Lens 进行取景。
除了这个快速调用 Google Lens 的按键操作,LG 并未透露更多细节,Google Lens 能否借 AI 和计算机视觉成为 Google Assistant 之外的又一大「神器」,明天凌晨 I/O 大会应该就能见分晓了。
RCS Chat同样是七八千的预算,在 Android 阵营里我们可以买到相机媲美卡片机的拍照利器、性能强大到几乎不会「杀后台」的「旗舰杀手」或是工业设计向来不落俗套的颜值标杆……
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 Android 平台上,我们永远买不到 iMessage 那样的即时通信体验。尽管 Google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曾推出过多款即时通信应用来弥补这个短板,但这些应用无一例外都最终走向了消亡(比如只 火了半个月 的 Allo)。
对部分 iOS 用户而言,系统自带的 iMessage 是一项颇具粘性的功能,而 Android 用户则只能从第三方应用那里另寻出路。
Android 8.0 开始,Google 希望借 Project Treble 来终结 Android 操作系统的碎片化问题,而今年,他们也想通过类似的途径来解决 Android 原生即时通信应用的「碎片化」。而与此前屡败屡战、不断「另起炉灶」的做法不同,Google 这一次想借全球运营商的力量,推出一项名为 Chat 的融合通信服务。
据外媒 The Verge 的 独家报道,Chat 将直接取代 Android 设备上现有的 SMS 应用,让用户获得类似 iMessage 的信息收发体验,在网络条件允许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移动数据发送富媒体消息。
也许是为了避免 Chat 走向与自家的 Allo 或 Spaces 类似的命运,Google 这次还专门请来了 Anil Sabharwal 来负责 Chat 项目,Anil Sabharwal 就是那个将照片备份的创意从 Google+ 中拿出来并单独打造成 Google Photos 的人,而 Google Photos 现在已经成为了 Google 最为成功的几大软件服务之一。
支持 RCS 通用配置标准的厂商和运营商名单
从 GSMA 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 55 家电信运营商、11 家 OEM 厂商和两大操作系统开发商(Google 和微软)加入了对 RCS 融合通信通用配置的支持,Google 这边,Anil Sabharwal 着手 Chat 项目也已半年。Chat 最终会是怎样一款产品?明天凌晨的 I/O 大会上我们或许能了解到更多最新动态。
除此之外……当然,作为 Google 和全体「谷粉」们的年度盛事,本届 I/O 的精彩远非以上所述六大看点可以概括。
Reddit 网友曝光的 YouTube Remix 截图,已得到 Google 官方确认
在此前的消息中,我们还看到了整合 Google Play Music 和 YouTube Music 特性的流媒体服务 YoTube Remix,即将上线的 Fushcia 测试版,正式推出的全新「.app」域名等等消息,如果你害怕错过要点或没时间看直播,本次我们也将和往年一样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 Keynote 内容回顾,敬请留意。
by2245更换了什么域名?
by新域名是指在2021年5月中旬由百度公司推出的新域名,该域名是由两部分组成,“by”表示Beyond(超越),可以代表创新、科技等含义,而后面的后缀“.new”与Google公司推出的“.dev”、“.app”等后缀类似,也是代表新兴、创新领域,其中包括一些Web API、云产品等应用。
该域名主要面向开发者和创业公司,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和专业的域名解决方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百度公司在技术领域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