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互换领土换出海口,鹿屯岛面积是多少?
面积是32平方公里。
鹿屯岛,图们江出海口上靠近俄罗斯一侧的一座岛屿。
位于朝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界。1587年,女真人曾与朝鲜将领李舜臣在鹿屯岛发生冲突。1883年,朝鲜高宗曾问及大臣鱼允中鹿屯岛情形,鱼允中说:“此本我国之地,而臣到造山査看地形,岛东为流沙所积,与彼地(俄国)连界,而岛中居民皆本国之民,更无他族矣。”但该岛自1860年后一直在俄罗斯实际控制之下。
为何今天的东欧国家对俄罗斯恨之入骨?
题主的问题是:恐惧的尽头是痛恨?为何今天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恨之入骨??
真是不胜唏嘘,今天的俄罗斯就像是一只落入平阳的西伯利亚虎。
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东欧各国自从冷战之后对俄罗斯普遍抱有敌意,配合美国及其盟友进行了无情地打压。
那么,这种打压是因为对俄罗斯的恐惧产生了仇恨吗?
我认为不是的。
今天的俄罗斯早已经衰落不堪,难道这样的一个俄罗斯他比冷战时期的苏联还要让人觉得可怕吗?
当然更不是了!
冷战时期的苏联是仅次于美国的强大国家,这种强大体现在经济上曾经达到过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0%;军事上苏联拥有数百万大军,数万辆坦克和上万枚核弹头,最高峰时期,苏联的核弹甚至超过了3万枚。
(1979年苏联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签署军备限制条约)
这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不仅对周边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可以在全球和美国进行竞争,敢把核弹布置在距离美国本土200公里的地方。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被击落的美军侦察机残骸)
甚至,他曾经迫使美国在全球战略收缩。
而今天的俄罗斯,自从冷战结束以来先是经历了经济衰退,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人连续几年都发不到工资。
后来,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让俄罗斯的经济得到了恢复,但是也随之让俄罗斯掉入了资源陷阱。
今天的俄罗斯虽然保持了全球最大的核武库,但是维持这个核武库的正常运转就让俄罗斯吃力不已,以至于俄罗斯的常规部队很少有机会更换先进的武器装备。
其军队总数相比于苏联时期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目前俄罗斯现役兵力只有100万人。
可以说,今天的俄罗斯就是一只生病的老虎,看上去吓人很多明白人都知道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在冷战时期让整个世界颤抖的庞大帝国了。
所以,东欧国家是因为恐惧到极点才对俄罗斯产生的仇恨吗?显然不是,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冷战时期更强大的苏联带给他们的恐惧要远远超过今天的俄罗斯。但在冷战时期,东欧各国一个个就像小狗一般温顺,没有听说过这些国家要和北约联合起来一起围堵苏联啊!
更没有看到他们纷纷明确的表达要加入北约来对抗苏联呢。
今天,波兰这个最反俄的国家,甚至引进美国大兵驻扎在本国帮助他一起向俄罗斯发难,但在苏联时期他不也异常的恭顺嘛!!
可见,东欧各国并不是因为恐惧到极点才仇恨的俄罗斯,肯定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俄罗斯今天被东欧各国所仇恨,说白了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俄罗斯虽然已经不如苏联那般强大,但他仍然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三个国家之一,他就像是一头凶猛的西伯利亚虎,即使已经虚弱不堪也不是一般的国家能够对付的。
可是,今天的俄罗斯面临了美国及其盟友的持续打压,自从冷战之后,无论俄罗斯如何向西方国家示好,西方国家都没有放弃对这个国家的削弱,甚至利用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信任窃取了该国无数财富。
(叶利钦对美国人的态度,没有换取他们的同情和认可)
就这样,俄罗斯经历了冷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几乎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
除非有一个天纵英才对俄罗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有可能让俄罗斯走出目前的困境。
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人似乎还没有出现。
俄罗斯是一个曾经辉煌无比,而在今天又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国家;一个曾经让美国忌惮,而今天在美国的围堵下衰落不堪的国家。
在弱肉强食的国际上,这样的国家很容易成为强者的猎物和弱者的凌辱对象。
东欧各国实力并不强,即使他们联合起来和今天的俄罗斯相比也不值一提,只要俄罗斯愿意,照样可以在几个月之内将这些国家打个遍。
可是,今天的俄罗斯在美国的打压下苦苦支撑,已经完全顾不上东欧各国这些宵小们的欺辱。
正所谓见到怂人搂不住火,这些小国看到俄罗斯如此窘迫,哪怕俄罗斯曾经没有威胁过他们,他们也愿意脚踩俄罗斯来获得成功的快感。
同时,这又能让他们向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表忠心,何乐而不为呢!
墙倒众人推的待遇,社会上很多经历辉煌最后又落寞的人不也经常遇到吗?
所以,俄罗斯避免这些东欧国家的仇恨和欺辱只有一个办法:忍辱负重,努力拼搏,打破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封锁,让俄罗斯再次伟大起来!
那时候,我敢保证这些东欧小国又会纷纷前来跪舔了!!!
西伯利亚是什么时侯纳入沙俄版图的?
从唐朝开始,中国实际对西伯利亚进行管控。明清时期均对西伯利亚有所管控。明代晚期俄罗斯人开始进入西伯利亚,到清朝时完成对整个西伯利亚的侵占。
第一步:俄罗斯的形成和统一俄罗斯原是元朝四大汗国之一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属下的一支势力。
伊凡三世撕碎钦察汗国的使者来信
1480年,金帐汗阿合马因为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没有纳贡而率兵讨伐。伊凡三世怯阵准备退却。在莫斯科市民压力下,才陈兵乌格拉河,与蒙古军隔河对峙。不久蒙古军因天寒粮缺,波兰援军未到,又听说都城萨莱受到克里米亚汗的袭击,被迫撤兵,伊凡三世不战而胜。不久,阿合马在内讧中被杀。这样,结束了蒙古人对俄长达240年(1240~1480)的统治。
1500年后,俄罗斯统一国家基本形成,其疆域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
早期的俄罗斯,西南与喀山汗国相连。
第二步:吞并乌拉尔山以西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金帐汗国分裂后,分裂为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四个小汗国。
其中喀山汗国和俄罗斯交界,多次发生冲突和战争,喀山汗国曾经战胜过俄罗斯,甚至还俘虏过俄罗斯大公伊凡二世。
1545~1549年,伊凡四世(雷帝)三次对汗国用兵,均未获重大进展。1552年伊凡四世亲率15万大军,携大炮 150门,进攻喀山,喀山汗国灭亡。当地人民的反抗一直到1558年才被镇压下去。
《伊凡雷帝的忏悔》——伊凡雷帝的修行要求不被修道院接受
1554年,伊凡雷帝派3万军到阿斯特拉罕汗国,1556年春,俄国军队将阿斯特拉罕并入俄国。
1783年年,俄罗斯人吞并克里米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又名克里木汗国,也是钦察汗国分裂后建立的诸多独立汗国之一。
《鞑靼人的舞蹈》——描述克里米亚汗国骑兵和立陶宛—波兰联军作战的情景
至此,俄罗斯完成了对乌拉尔山以西区域的控制。
第三步:对西伯利亚汗国的征服俄国吞并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越过乌拉尔山进而入侵西伯利亚汗国,以夺取该汗国的毛皮产地并打开与东方进行贸易的通道。
西伯利亚汗国示意图
西伯利亚汗国于1555年被迫宣布臣服俄国,沙皇伊凡四世(雷帝)自封为“全西伯利亚的君主”。
1577年的俄罗斯帝国
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1579年俄国组织了一支以叶尔马克·季莫费耶维奇为首领的哥萨克队伍。1582年11月,叶尔马克率领的俄军攻入西伯利亚汗国首府,西伯利亚汗国灭亡,领土并入俄罗斯。
吞并西伯利亚汗国之后的俄罗斯帝国
第四步:哥萨克为先锋的远征,征服整个西伯利亚灭亡西伯利亚汗国后,后继的俄军不断深入,逐渐占领鄂毕河流域,当地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鞑靼人几乎没有反抗就被征服了。
哥萨克骑兵是俄罗斯人征服西伯利亚的急先锋
1610年大批哥萨克到达叶尼塞河流域,建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在这里他们受到布里亚特人的反抗。俄国人避开他们,转向东北,发现勒拿河,于1632年建立雅库茨克要塞。
俄国人以哥萨克骑兵为主力和先锋,击败了布里亚特人的反抗,发起了一场灭绝战争,获胜后推进到贝加尔湖,1651年建立伊尔库茨克。
1648年左右的俄罗斯帝国,这个时候清朝刚刚入关不久,南明的力量还没有被征服
后继的俄罗斯毛皮商人、满怀希望的探险家不断跟着哥萨克骑兵的脚步深入西伯利亚。
俄国东进示意图
1645年俄国人到达北冰洋,1647年他们见到了太平洋,建立鄂霍次克要塞。1648年哥萨克探险家杰尼日奥夫顺勒拿河而下,沿北冰洋东行,到达亚洲最东端的白令海峡。
第五步:与清朝的碰撞,和清朝划分边境探险途中,俄国人得知在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生长着金黄色的谷物。于是在1643到1646年间对阿穆尔河和松花江做了勘探,宣称对这里的征服是可行的。
1643年冬,俄军132人越过外兴安岭,闯进了我国黑龙江北岸支流精奇里江一带,开始屠杀居住在这一带的达斡尔等族人民。
1644年春,俄军得到增援后,沿精奇里江下驶,闯进了黑龙江。与此同时,另一支俄军探险队于1650年初,从另一条路线,也越过外兴安岭,侵入我国黑龙江上游北岸支流乌尔堪河口(今黑龙江省呼玛县漠河对岸)及其以下黑龙江沿岸。
当地赫哲人向清政府求援。1652年2月,清政府命令宁古塔章京海包进攻乌扎拉村,打死俄军10人,打伤70余人,这是中俄之间的第一次交锋。
《尼布楚条约》签署
当时正是中国明末清初战乱不断的时代,清军主力在中国内地交战,俄国人趁机在1662年占领尼布楚,1665年占领雅克萨。期间清政府试图以谈判方式解决边境问题,但俄国使臣尼果赖回国后向沙皇汇报:“现在有两千名陛下的正规军, 那么, 不仅达斡里亚地区, 而且中国长城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可能臣服于陛下的统治。”
雅克萨之战
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后,于1685年3月,派遣3000多人在都统彭春, 副都统班达尔善率领下向沙俄军队盘踞的雅克萨城进发,雅克萨之战爆发。经过多次交战后,双方僵持不下, 1689年8月27日,双方签署《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国和俄罗斯的疆域,俄罗斯彻底占领了西伯利亚。
此后,俄国人通过近代不平等条约,划走了外东北区域,形成了现在的中俄边境。同时,俄国人和奥斯曼帝国、英帝国长期征战,划分了俄土边境和俄英势力范围,完成了俄罗斯的最终扩张。
俄罗斯为什么还会和伊朗成为盟友?
其实,俄罗斯和伊朗根本不是什么盟友——说来话长,牵涉到诸多历史知识,干脆一言以蔽之,俄罗斯的先人沙皇俄国为了一路向南找到理想的入海口,曾经对伊朗实施过类似如屠戮式的野蛮侵略,伊朗人当然不会忘记俄罗斯现有土地中还有一部分是伊朗先人的,对俄罗斯当然不可能产生什么好感;而俄罗斯也是不愿意让一个强大的伊朗躺在自己身边,为自己将来南下占领印度洋的出海口添堵的!
双方都“虚情假意”,只是面对美国的嚣张霸道、经济制裁与政治打压暂时抱团取暖罢了,老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有一句名言:
“俄罗斯最靠谱的朋友不是哪个国家,而是——俄罗斯的陆军和海军”
普京是一条硬汉,上台后也重申了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这句名言。说实话,以俄罗斯祖上罪恶累累的历史说事,俄罗斯是难以成为任何一国的朋友的。硬汉普京说过:“俄罗斯不存在了,还要地球干嘛?”展现了俄罗斯人的威武不屈的战斗精神,也让美国及其盟友心惊胆寒;但是,普京这句话同样没有考虑自己盟友的利益,也有让盟友与自己同归于尽的意思——普京说这话,根本没有考虑美国以外的别国的感受,当然包括了伊朗。
俄美是中东这盘世界大棋局上的两个主要棋手,俄罗斯、美国、伊朗在中东是勾心斗角、互相博弈、尔虞我诈、互相竞争的关系;相比较而言,伊朗是中东大盘棋局中的一个小棋手,伊朗妄图在俄美博弈的间隙中寻找出路,找到喘息机会,再通过发展经济,进行艰难地崛起;但是,以目前中东的现状,伊朗的意图是一厢情愿,很有可能在这场博弈中弄得“国将不国”了,甚至存在被俄、美任何一方吃掉的可能。
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对美帝的霸权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其战略目标是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这包括了中东的伊朗与叙利亚。同时,俄罗斯也在千方百计地打压伊朗的崛起,美俄都不希望伊朗成为一个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抗衡自己的一股力量——双方都在动伊朗的心思 ,只是美国的特朗普时代表现得过于明显罢了。
俄罗斯的意图是想让伊朗成为中东的第二个叙利亚而不是第二个伊拉克,俄罗斯希望伊朗既不会被美国征服,也不会有经济迅速崛起的良好国际环境,以便在美国战略东移后,收服伊朗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伊朗伊斯兰政权当然心知肚明,只是身在美国的制裁中,经济捉襟见肘,暂时没有条件与俄罗斯“说理”罢了。
美国一旦让伊朗成为了二个伊拉克,那么,俄罗斯在中东的势力就岌岌可危了——美国就可以抽掉围追堵截伊朗的军力转身全力以赴对付叙利亚;而叙利亚就成为俄罗斯在中东最后的一块“势力依托”,必然会全力保护巴沙尔政权——尽管在叙利亚战争中,美国铩羽而归了,但是,这场战争几乎是美俄的代理人打架,美国并没有尽全力参与。如果叙利亚成为了美俄在中东的最后一块博弈之地,美国会不计成本、劳师远征、大动干戈的,俄罗斯显然是干不过美国的,会导致自己的势力完全退出中东——这才是俄罗斯愿意放下身段与伊朗“互相守望”的真正原因。
而伊朗的本意是在这场博弈中,让美国的拜登政府重返《伊核协议》,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在经济恢复后,再成为俄罗斯的战略竞争对手!伊朗称霸中东的雄心并没有泯灭,显然,俄罗斯希望伊朗唯自己马首是瞻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拜登如果能如自己所言,真正返回了《伊核协议》,伊朗与俄罗斯的敌对关系也会明朗化的!
伊朗现在在中东依然很强势,伊朗与俄罗斯在叙利亚进行利益争夺早已经开始了;伊朗还在伊拉克纵横捭阖,妄图把美国赶出伊拉克;另外,要“在地球上抹去以色列”的决心伊朗是从来没有忘记过,纵使是被美国制裁了四十一年之后。
如果美国在拜登时期加快北约东扩的步伐,乌克兰一路向西的状态不变,那么,俄罗斯为了对付北约,在中东有可能搞战略收缩——而不是势力退出;这样,伊朗在美国与俄罗斯激烈交锋时,有可能迅速崛起。这样,伊朗会隔岸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目前,伊朗和俄罗斯的利益争夺不会激化,“虚情假意”还会存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时期,至于说俄罗斯联手美国一起扼杀伊朗的崛起,最低在普京时代是没有这个可能的。
一法一路内容?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各国间政策沟通
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强各国间政策沟通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为改善略显疲态的国际政策沟通机制做出贡献和示范。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针对宏观政策、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三方面,形成更务实合作、协调有效的政策支持机制。
(二)实现国家间设施联通
第一,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第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第三,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三)实现各国间贸易畅通
第一,努力促成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第二,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第三,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第五,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第六,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积极探索资金融通
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同时,各国间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五)促进各国间民心相通
第一,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第二,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第三,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六大经济走廊
(一)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主要涉及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主要路线为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喀什-红其拉甫-巴基斯坦苏斯特-洪扎-吉尔吉特-白沙瓦-伊斯兰堡-卡拉奇-瓜达尔港,全长4625公里。
目前,双方同意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经济合作布局。中巴两国政府初步制定了修建新疆喀什市到巴方西南港口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缆覆盖“四位一体”通道的远景规划。其间,中巴签订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其中超过30项涉及中巴经济走廊。
(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主要涉及孟加拉、中国、印度和缅甸四国,主要路线是从中国西南地区出发,连接印度东部、缅甸,最终连接孟加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将成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一座梁桥,打造“经济走廊”能够通过四国,延伸带动亚洲经济最重要三块区域。经济走廊覆盖的地区大多为四个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那里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借经济走廊建设发展这个地区的铁路、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利于地区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大繁荣,也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新亚欧大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到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亚欧两大制造中心距离最短的陆路物流通道,它比西伯利亚大桥缩短了路上运距2000-5000公里,比海运距离里缩短了上万公里。同时,新亚欧大陆桥还具有贸易驱动优势。东北亚、中亚、中北欧不断推进的产业分工合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驱动力。因此,新亚欧大力桥将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走廊。
(四)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蒙俄经济走廊分为两条线路:一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东北地区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两条走廊互动互补形成一个新的开放开发经济带,统称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东北通道连接东三省,向东可以抵达海参崴出海口,向西到俄罗斯赤塔进入亚欧大陆桥。现已开通“津满欧”、“苏满欧”、“粤满欧”、“沈满欧”等“中俄欧”铁路国际货物班列,并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
它将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城市连接在一起,其中包括辽宁沈大经济带,吉林长吉图先导区和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受益最大的是黑龙江。龙江丝路带是物流带、产业带,开放带“三带合一”,将形成一个大开放大贸易的新格局,拉动黑龙江经济大发展。对于辽宁来说,中蒙俄经济走廊作用更大,但由于与俄蒙距离较远,它主要的联系在于为其他地区进入这个经济走廊提供陆海通道,并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
(五)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中南半岛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旧称印度支那半岛,又称中印半岛。它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与群岛之间的桥梁。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东起珠三角经济区,沿南广高速公路、桂广高速铁路,经南宁、凭祥、河内至新加坡,将以沿线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为载体和纽带,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基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分工、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体,开拓新的战略通道和战略空间。
(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从新疆出发,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主要涉及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
建设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将中国同这两大战略要地连接起来,一方面能够发挥中国在多个方面的禀赋优势,另一方面也将拓展我国未来的能源来源。加强中国、中亚、西亚的经贸往来,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地区稳定、维护和平发展国际氛围的需要。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在各国的积极配合下,正在从一个美好愿景落地生根,逐步开始发挥真正的经济带动作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代表了国家间经贸往来、合作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打造“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抓手。在《愿景》的指引下,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代表的六大经济走廊将成为贯彻战略意图的主要工程。这六大经济走廊对未来区域安全、国家间和平共处以及经济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