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三大罪人,柏林被包围的水泄不通?
苏联急于攻破德国首都柏林有以下几点,
第一、苏联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伤亡了2600万人。全部都是拜德国所赐,从国家和人民来想复仇是所有苏联人的想法,苏联军队从两个方向集结250万军队攻打柏林,而当时守卫柏林的德国军队是100万,苏联也知道自身会付出惨重代价,但是国家和人民的复仇势在必行,无论怎么样也要把德国纳粹灭掉,吧侵略苏联的罪人绳之于法,
第二点就是从政治意义来说,苏联必须那么做要抢在英美国家之前消灭掉德国,显示出苏联军队的强大,在战后世界上的地位,就因为苏联这样想,只中了英美国家的圈套,英美本就没有想打到柏林,因为英美知道就是胜利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在说二战还没结束东面还有日本负隅顽抗,不想和苏联争.闹出矛盾,第三苏联急于攻破柏林,还有就是希特勒的各种秘密,对苏联有用的军事秘密和黑科技,对战后苏联能和英美等国的较量。也是至关重要。这是我感觉苏联当时为何急于攻破柏林的三种想法。
普京泽连斯基还是拜登?
普京发动俄乌冲突,干了2件大好事:
一是阻止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乌克兰进行生物武器研究,俄军一冲进乌克兰境内,就揪出了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多达30处,生物武器是国际法所禁止研究的,普京此举功劳不小,当然这并非完全阻止,因为除了乌克兰,美国还在全球其他很多地方也建有生物实验室,不过据俄方披露,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的罪魁祸首是美国的生物实验室,只是这一点提交联合国会议审议的时候,都被阻却了,后来不了了之,如果此事属实,不知道后来的历史能否帮普京留下这一浓厚的一笔,记下他的功绩?
二是俄乌冲突,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冲突,再更深一点的本质就是俄罗斯反抗西方霸权的斗争,这是全球反西方霸权的一次导火索式的爆炸,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自此学会对西方说不,对美国霸权说不,开始对西方强硬起来,挑战西方霸权,普京或许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这要是历史肯记载,倒也是浓厚的一笔!
但是泽连斯基在西方只不过是被利用的木偶,在乌克兰国内很受民众讨厌,有西方记者采访2名乌克兰老妇人,老妇人对记者说普京是上帝一样的存在,比泽连斯基好无数倍,而且普京是在惩罚和清理乌克兰罪孽。泽连斯基如果能不成为乌克兰历史的罪人,已经是侥幸,想要留名恐怕不太现实。
拜登挑起俄乌冲突,却撞上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的硬钉子,由普京所带动的,世界掀起了反抗西方霸权,对美国霸权说不的新潮流,拜登此举是个败笔,留名历史也不现实。
会怀念曾经斯大林时期强大的苏联吗?
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一句名言:谁若不怀念苏联,谁就没良心。谁若想回到苏联,谁就没头脑。以前的苏联和美国一样强大,现在的俄罗斯没落了,经济被制裁,科技被封锁,只能靠核武器搏命吓唬人了。同从前的中国人经常怀念汉唐盛世一样,身为苏联的继承者的俄罗斯,当然也会怀念那个曾令美国胆颤、整个西方坐卧难安,带给俄罗斯人无限荣光和骄傲的强大帝国!这种情绪很容易理解,面对国家的没落,回首从前或许会得到一丝安慰,亦或者是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引子
公元1991年,存在了70年、与美国并称全球两大超级大国的苏联,被戈尔巴乔夫亲手葬送,从此永远地消失在这个星球上。美国也因此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苏东剧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年的苏联强大到让欧洲颤抖,让美国不知所措,这也是俄罗斯人失意之余还会怀念苏联的主要原因。
军事大国,威胁全球二战后,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但是初期其整体实力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差距很大。所以在70年代之前,苏联一直在被动防守,暗中积蓄力量。直到70年代以后,装备了十几年孙子的苏联,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强盛时代。
当时的苏联,号称在军事上3天内打到英吉利海峡,1周之内横扫欧洲。1984年,苏联还搞了一次有50多万军队参与的“西方-81军演”,吓得整个西方大气都不敢出。此外,苏联更是宣称如果打常规战争,可以在3个月内摧毁美国。对此,美国虽然口头不屑,内心却也战战兢兢。那么,苏联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当时苏联拥有470万军队,如果加上华约的军队,总数超过700多万。而且苏联拥有近7万辆主战坦克,8万辆装甲战车,1万架战机,以及无数的火炮,导弹。如果这支钢铁洪流西进,整个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阻挡,甚至美国都来不及救援。所以苏联在1内横扫欧洲,这并不是吹牛。当时的英法德等欧洲诸国极力对苏避战,否则一时间被灭的就是欧洲。直到今天,欧洲对俄罗斯依然心有余悸。
至于3个月摧毁美国,虽然吹牛的成份多一些,但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美国常规武器和军备方面已经不是苏联对手。如果苏联在陆地上和美国较量,3个月打败美国那是有可能的。当然,大西洋和太平洋这样的“两洋屏障”,苏联海军当时还无法打败美国海军,那么打垮美国就是笑话。本土都不能登陆,更何况摧毁呢?
经济大国,世界第二不止是在军事上,在苏联的巅峰时期,他们的经济总量也是达到了全世界第二的水平。功联大力的发展重工业和军事科技,许多军工技术甚至在今天来说,依然独步全球。举例来说,航天技术强大的美国,也要购买俄罗斯火箭发动机。
美国的科技实力在发达国家中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航空领域尤为突出。著名的成就有登月飞船、火星探测等。要把飞船送到太空上去就需要用到火箭,但在火箭发动机技术上,就出现了反差。据说美国从1997年起就一直购买俄制RD-180火箭发动机,总计达100台,价值10亿美元。美国为什么要用俄制的发动机?主要因为RD-180是双燃烧室,拥有双喷嘴,推进剂是煤油和液氧,400吨的真空推力,全面碾压美制。而且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几十年来,美国发射的这么多火箭,只出现了1次故障。可以说,俄国制造,品质可靠,这也就是俄制火箭发动机值得美国信赖的原因。
当时的苏联虽然看着强大,却是一个独脚兽,看上去虽然很强大,但只是一时的,并不能长久的持续下去,因为他们十分的忽视第一产业——农业,轻工业相对美国欧洲也十分落后,一个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国家是不可能持的发展的。 而美国则不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则比苏联要均衡许多,美国不止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他们在经济,工业,农业上是实行的全面发展的政策,这样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要比苏联发展的更为长久的原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强大如苏联,如果不注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只能成为后人的怀念。所以,普京说:谁若不怀念苏联,谁就没良心。谁若想回到苏联,谁就没头脑。往事随风散,一切向前看!如果今天面对局势的不是普京?
这就是政治家和投机者的本质区别,面对国家变局来临,合格的政治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民族未来,个人生死荣辱值之度外,一个优秀民族能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总有中坚力量民族英雄挽狂澜于既倒,而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之流就一投机政客出卖民族利益的敗类,当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最关心的是自己退休金去哪拿,叶利钦选择普京是为了能退位后家族避免遭秋后算账!而普京不怕背负世界骂名考虑的是民族未来和尊严!这就是高贵者和低贱者的区别!
俄罗斯沙皇叶利钦为什么选择普京为其接班人?
老普从2000年一路走来已经二十来年了,中间虽然“换手”了几年,可老普依然是俄罗斯绝对的“一哥”。我觉得他一定是非常感谢叶利钦的,要不是叶利钦的辞职以及赏识,估计也轮不到老普上台的。当然他还应该感谢另外一个人的栽培和领路!实说实说,老普真的要好好感谢叶利钦的,要不是叶利钦把位子传给老普,也没有今天老普的江湖地位和“功成名就”了。
大家都知道叶利钦是在1999年最后一天主动辞职的,于是乎,第二年老普“顺利当选”为俄罗斯的总统了,一直到现在。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利钦为啥会主动辞职呢?为啥最后会把位子给“名不见经传”的老普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地鸡毛,叶利钦为啥会决定“急流勇退”呢?苏联解体这个事有两个人是出了大力的,一个是,苏联最后的总统戈尔巴乔夫;一个是,俄罗斯的第一个总统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听信了西方和老美的忽悠,搞了个新经济、新模式,结果把苏联给整解体了。于是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离苏联而去了。
其中叶利钦是最主动、最积极的,他不遗余力地号召俄罗斯摆脱苏联的领导。
显然叶利钦当年受到了西方的忽悠。苏联解体以后,说好的美援没见到、说好的加入北约也没有实现。脱离苏联的俄罗斯变成了一地鸡毛了。
苏联刚解体的时候,俄罗斯的失业率达到了30%、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600%、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倒闭、大量的先进技术被西方偷走了、很多大学教授和工程师都流落街头了。
叶利钦当时采取所谓的“休克”疗法,结果搞的俄罗斯真的差点“休克”了。
当时的情况是:国内经济一塌糊涂、大量人才流失、西方和老美虎视眈眈。总之,在叶利钦的领导下,俄罗斯是严重的不咋地,内忧外加上外患的状态。
这关键的时刻,叶利钦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有时候接待外宾、出国访问、上台讲话的时候都存在体力不支的现象,心脏也做了好几次的手术。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叶利钦于1999年的最后一天宣布了辞去俄罗斯总统的决定。
我们来稍微总结一下叶利钦为啥辞职呢?
1、叶利钦感觉俄罗斯内部问题严重,他自己害怕他不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2、叶利钦当了这几天年的总统,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保住现有的“果实”也很重要。
3、叶利钦的身体问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搞不好哪天人都不在了那就亏大了。
4、当然他也找到了一个靠谱的接摊人,让他可以放心地离开这也很关键。
总之一句话,叶利钦的辞职主要原因是:内部矛盾激化、国际压力较大、身体出现问题,同时叶利钦害怕自己身体扛不住,以及可能会出倒查算或者其他意外情况等等。反正该得到了、已经得到了,早点退休还能多享受几年的生活。
为什么叶利钦会最终选择老普接班呢?老普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赫赫有名的克格勃工作了。苏联解体以前的主要工作是:在东德从事情报收集工作的。两德统一之后,普京回到了俄罗斯。
普京在成为俄罗斯总统以前最重要的贵人是他的老师——索布恰克。
1990年的时候,老普和他的老师在大学里面时隔15年重新见面。当时的索布恰克刚刚步入政坛,特别想找一个靠得住的助手,老普就非常的合适。
当时的老普年轻、又是他的学生、还在克格勃工作,简直是天生的助手了。
后来老普就成为了索布恰克的顾问兼助手了。索布恰克的从政之路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当上了圣彼得堡市的市长。老普靠着自己的能力和老师的“赏识”当上了圣彼得堡的副市长了。
后来索布恰克在竞选的时候,不幸失败了。后来新市长来了之后准备继续让老普帮他干,结果被老普无情地拒绝了,并且说了句名言““我宁愿因忠诚而被绞死,也不愿为了偷生而背叛。”
叶利钦本来看索布恰克就不太爽,反正现在索布恰克已经失败了没有职位了,于是乎,叶利钦准备把索布恰克抓起来。在这关键的时刻,老普及时出手送他的老师远走他国了。
以上两个事说明了老普有一个无比优秀的品质——忠诚,这个品质在所有的领导眼中都是一个最优秀的品质。老普目前具备了几个非常优秀品质了,能力强、有担当而且还很忠诚。这样的人不被提拔都难。
叶利钦当时正需要有一个忠诚的人、有能力的人来分担他的工作。叶利钦在这关键的时刻发现了老普的特殊品质和特殊能力。
于是在1998年的时候,老普被任命为俄罗斯安全部门的负责人,在这期间老普两次挫败了车臣的乱局。
后来的老普节节高升,最终成为了叶利钦的接班人、俄罗斯的第二任总统了。
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为啥叶利钦最终选择老普接班呢?
1、前面说过了,叶利钦受到了内外压力外加上身体不好本来就不想干了。
2、叶利钦当了8年多的总统,该有的都有了,早点退休未必不是好事情,大家都懂得。
3、老普的能力和忠诚的品质,正是叶利钦需要的,因为忠诚才是第一位的。
4、老普克格勃出身,能力和水平都是没有问题的。
5、最重要的一点估计是:老普和叶利钦估计达成了某种私下协议,例如:保证其子女的安全、保证不倒查等等。
总之,叶利钦最终选择老普继位无外乎:老普的个人优秀的品质和能力受到了赏识、叶利钦自己身体有问题需要早点退休“享福”、私下达成了某种协议等等因素。最后我想说,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情况也差不多。不过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叶利钦的眼光总体上还是不错的,未来会怎样,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