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证件阅读器,Linux为什么始终无法取代Windows?
作为资深IT和DIY电脑爱好者,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windows和macOS独占电脑桌面系统这么多年,很多人一直都在想,有没有一款操作系统能不能代替它们呢,目前能和windows抗衡的系统也只有苹果macOS,但是其只用在苹果机型上面,所以大家就将这个期望寄托在了Linux身上,那么Linux系统能不能取代windows呢?下面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
windows起源于1985年,而Linux(桌面系统)诞生于1991 年,最初两者都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镜像(UNIX是最早的开源系统)。两者诞生的时间相差6年时间,那个时候windows已经出第3代版本了,名字叫Windows 3.0。从windows诞生至今已经产生了将近30多个版本,Linux的发展时间没有windows早,版本各异。
发展方向的差异因为windows是闭源的,微软公司掌握其主要核心代码,开发升级只能由微软公司完成,而Linux因为其开源性,更多的是成为了更多电脑爱好者的学习工具或者是开发平台,在客户的使用体验和改进中,windows收集到的信息更全,更加的注重得到客户的使用体验。而Linux更加偏向于开发者,没有统一的反正标准。
经济支持当一家公司没有了利润支持,那么它就不能持续的去发展和运营,也就没有办法搭建一个开发生态系统,无法让更多的APP开发者,软件和硬件设备商去适配,所以Linux作为开源免费系统,在生态维护上不能像windows一样有充足的资金。
APP开发力度不够--开发者太少更多的用户接受了windows系统,慢慢的抛弃了Linux,用户量的增加,导致了更多的需求和拓展,开发者们也纷纷以windows作为平台开发应用,Linux在没有利益的支持下,慢慢的退出了电脑桌面系统,并且也形成了这一种恶性循环,强者更强。
总结Linux的优点其实就是它的弱点,因为免费开源的原因,导致大部分用于服务器端和开发爱好者使用,没有经济利益的催动下,开发者越来越少,虽然推出的版本很多,但维护下来的却很少,如果想要更快建立起这个生态环境,那么它必须要拥有更多的开发者去参与进来。并且有资深企业去主导,持续的去开发推进,这样才能真正的建立起这个生态的平衡。
有没有好用协同办公的软件?
我们先分析一下题主的需求:1. 多人文档在线编辑 2.支持Word/Excel/PPT等office办公 3.可以协同办公 4.PC/移动端同步 5. 免费
虽然列举出这些需求,但还算是比较简单,这里我们再往深度延伸一下,看看协同办公软件能够实现哪些办公功能?
1.PC/移动端同步
既然需要在线办公,那就必须要支持PC/移动端同步,且操作简单易上手
2.项目的创建和管理
一键创建项目,组建团队,建立不同任务,分配到成员个人,责任划分,将项目任务结构清晰化
3.项目进度管理
每一个任务的进展对于项目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因为不及时清楚任务的进展情况,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完成,所以任务进度看板甘蓝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4.在线交流讨论
成员之间可以随时在线交流,支持发送文字/图片/文件/语音(移动端)。这里插一句:交流工具有很多,这里也不强求,不过工具切换来切换去还是比较麻烦
5.文档在线存储共享编辑
办公时肯定会有很多文件,对于文件的存储和共享,员工应该都知道,方式有很多种,但都不如在线云盘存储,一键分享文件,为了保护重要文件,也可设置分享状态(公开/私密/只读);共享到云盘的公开文档,大家都可在线编辑,支持Word/Excel/PPT办公三件套。
6.项目动态管理
对于项目的一些动态,也需要进行记录,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项目一切清晰明了
7.人力资源分配
对于团队来说,在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上还是比较欠缺的,需要有实时数据查看成员的任务比重情况,更合理的去分配任务。
8.客户参与
云竹作为新时代的协作工具,不仅需要的是企业内团队的协作,更需要的是与客户的交流,独有客户协作功能,可授权客户通过客户账号登陆专属页面,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并根据项目需要在线提供相关文档及配合。
哦,对了,还有一点免费。云竹协作 现阶段就是提供免费使用(不用问我为什么不收费,可能是因为傲娇吧);当然,还有更多云竹功能等你来解锁get!!
为什么亚马逊营业额不及阿里巴巴?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公司估值的相关概念。所谓公司估值是指着眼于上市或非上市公司本身,对其内在价值进行评估。一般来讲,公司的资产及获利能力决定于其内在价值。公司估值有利于我们对公司或其业务的内在价值进行正确评价,从而确立对各种交易进行定价的基础。进行公司估值的逻辑在于“价值决定价格”。
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非上市公司估值方法可分为三类:市场法、收益法和资产法。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外部因素包括行业发展因素、宏观因素、人们心理预期等等,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公司盈利水平、公司增发或配股、公司投资项目状况、公司资产重组。总体来说,企业的价值不能简单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来完全衡量,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也在考量范围之内。
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7月,集资100万美元创业。1997年5月股票上市,七个月后股价飙涨三倍,市值14亿,员工614人。1999年3月员工2100人,2003年雇员达7800名。2004年8月亚马逊全资7500万美金购卓越网,2005年亚马逊网上消费的客户达到4000万左右。2018年9月5日,亚马逊总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继苹果后第二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的科技公司。目前,亚马逊公司是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 大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大的零售网站,大大超过了沃尔玛、苹果以及中国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数据显示,2019年6月,全球约有20%的独立用户使用亚马逊的零售和拍卖网站,亚马逊全球独立用户数量也达到了2.822亿,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5月1日亚马逊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20财年第一财季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25.35亿美元,同比下降28.81%;营业收入为754.52亿美元,同比增长26.39%。
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布局B2B模式(1999-2002年)。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后,定位于“中国中小企业贸易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设计+推广”服务。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阿里巴巴从2000年开始海外扩张,并迅速提高知名度。但受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阿里巴巴经历了网络经济寒冬,并开始迅速收缩海外市场。之后阿里巴巴陆续推出了“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等开流项目,向供应商提供额外的线上和线下服务,并收取会员费用,探索盈利模式。2002年,阿里巴巴又推出“关键词”服务,同年首次实现盈利。此后,阿里巴巴的“会员会+增值服务”模式的B2B道路开始清晰。布局C2C与在线支付(2003-2004)。2003年初,马云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5月推出淘宝,11月推出网上实时通信软件贸易通(阿里旺旺)。
此后,阿里巴巴陆续向淘宝投资10多亿人民币,使其通过免费模式迅速积累人气,市场份额迅速攀升。随着淘宝网的快速发展,在线购物支付中的立购物搜索引擎。从大淘宝到大阿里战略(2010年——至今)。2008年9月,阿里巴巴启动“大淘宝”战略,阿里妈妈并入淘宝,阿里上线无名良品,打通B2B与淘宝平台,形成B2B2C电子商务生态链条。2011年6月,“大淘宝”战略升级至“大阿里”战略,“将和所有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充分分享阿里集团的所有资源包括所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商户、制造产业链,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无线以及提供数据分享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基础服务”。阿里巴巴发布2019财年(2018.4.1——2019.3.31)全年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阿里巴巴实现营收3768.44亿元,同比增长51%;去年同期阿里巴巴营收为2502.66亿,同比增长58%。其中,电商仍是阿里巴巴业绩增长的主引擎,2019财年销售额达3234亿元,同比增长51%,占整体销售额的85.82%。云计算、数字娱乐、创新业务分别贡献247亿元、240.77亿元、46.65亿元。报告期内,阿里巴巴中国市场GMV为5.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9%,2020财年阿里巴巴GMV总目标为1万亿美元。GMV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年度活跃消费者数量的增加。
最后来看,回答这个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对企业估值的判断——企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财务报表只能反映现实的资金流、资本的积累情况,但是无法反映企业实际的价值。企业估值要素里其实好包括很多软性、无形的品牌价值,比如科技创新能力、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公司文化、社会公共价值等等。在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比拼中,阿里巴巴作为后来者,发展的时间较短,品牌知名度、科技研发力度、公共价值都逊于亚马逊。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双方的经营模式不同。
亚马逊采用的是自营的方式,交易过程全部都自己来,拥有仓库的同时还会销售自己的产品;而阿里巴巴只是在扮演着一个平台的角色,为各种小型企业或者小型商家提供接触消费者的渠道,因此,它只需要支付平台的开发和运营的费用,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成本全部由第三方来承担。亚马逊更注重新产品的创新与开发,以及大规模的投资与开发,基本不会有太多的盈余和现金。所以,它的净利润比较低不是没有道理的。再加上,阿里巴巴后期在众多领域内收购了大量的小型企业,仅这一点就要比亚马逊的利润高出很多。阿里巴巴并不是没有机会追赶亚马逊,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迎头赶上,加大云服务远端的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投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