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升大学最新消息,浙江大学当年合并省内其他高校形成如今的巨无霸浙大?
浙江省是一个奇特的省,全省只有一个985、211大学,同广西、贵州、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一样。但是,浙江一直是教育强省。从我国的院士籍贯来看,浙江是稳居江苏之后,国内出院士第二多的省份。为啥江苏有11所211大学,而浙江只有一所呢?
因为浙江大学搞了个大动作,把省内的211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杭州大学都合并了,还有浙江最好的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浙大合并了三所大学。当时,大学合并潮刚刚开始,浙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它的做法既手笔特别大,又比较不符常理。因为没有人想过,更不用说做了,把省内好高校一网打尽,也没有哪家合并了农业大学。只有浙大独此一家。
浙大还是很有理由的,浙大、浙江农大、杭州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都是老浙大分拆而建的,现在合并成一块,合情合理。浙大就像一个奥特曼一样,新浙大就是一个合体怪兽,武力超强。
浙大这个做法鼓舞了教育部,在它的榜样下,大家纷纷搞起来合并。其中,吉林大学的合并搞得比浙大还猛,合并了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一共5所学校合并,里面吉林工业大学是211,白求恩医科大学名声比浙江医科大学还要大。可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吉林大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被合并拖累了,学校太大,老师教学任务过重,科研受拖累,大兴土木又花了不少钱,没钱在引进人才和设备上。
2018年,浙大合并20周年,浙大还开了一个隆重的纪念会。一般成功了才会开纪念会。不过浙大是应该大说特说,它确实成功了。当年,也矛盾重重,但都一一克服过来了。比如,社会上对浙大合并的学生不认可,只认浙大本部的学生。四个学校合并之后的管理、人事、财政等等问题很多。浙大经过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比如,把医科大学的湖滨校区卖了,在紫金港造了一个很大的校区,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现在看来是多么高明的操作啊。
这里面不得不提到当时浙大的校长,潘云鹤,他是浙大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领军人物。浙大计算机在国内排第一,跟他非常有关系。作为校长,他主导了合并之后的学校方向,现在看来非常成功。
现在浙大是TOP3的有力竞争者,不论从第四轮学科评估、双一流入选学科还是科研经费的支出上,还是校友的各种表现,很是顶级名校的范。
比起来,其他跟浙大类似的高校都不敢学浙大,这20年的发展下来,确实不如浙大。比如,南大和东南,一个文理、一个工科,也是同源同根,如果合并,那真的实力极强,估计浙大比不过。还有天大和南开,两家就在隔壁,把墙敲开,就可以合并,还两家洽谈过,也没成。还有武大和华科大。当然,这只是假设。合并之后,发展也不见得如人意的,毕竟吉大的反例也摆在那里了。合并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浙大这份试卷可以说,是个高分。
不过,对于浙江考生来说,不是特别好。毕竟在浙江少了几所211大学,能上211大学的学生数量少了一些。但对于浙江高等教育来说,并不见得是坏事。浙江这地方,有的是人才和财力,这些空出来的好大学,假以时日,都会填上的。现在浙江已经有一批很不错的双非大学了,也许再过20年,它们将成为新的双一流或者其他的著名大学。我坚信。
大家觉得呢?欢迎来聊聊。
浙江哪所高复学校比较好?
目前社会上的复读班如雨后春笋遍地出现,令人眼花缭乱。为此必须经过认真考察、思考才能做出最佳选择。反之,不仅浪费金钱,还要耽误时间,错失高考良机,误了学生的前程。那么怎么进行最佳选择呢?小编就特别提供几条较为合理可靠的标准。
复读学校的种类
目前复读市场中主要存在三种复读班:
一种是依托名校的复读班。其特点是依托名校的教育资源,拥有或者部分拥有名校的老师。
另一种是完全社会力量办班,基于多年的经验积累,针对复读生的特点所办,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口碑。
还有一种是企业或者财团投资办学,这类复读班商业性质更浓,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比较强烈,对教育规律把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种也是小编最不推荐的。
其实,说到底,选择具有正规的学校管理,和升学压力的复读班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如何选择复读学校呢
看往届有无真凭实据的学员成绩
不能只看空洞的数字,如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若干人,过本科线若干人,提高多少分多少人,升学率百分之几十等等,因为竞争激烈,有些班所报的数字越来越邪乎,真假难辨,所以还要看这个复读班是否敢于在报刊上、网页上和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宣传资料上登出如所报之数的大批学员的真实姓名、往届高考的成绩、当年的高考成绩和被录取的学校名称(这算经得起查核)。
如果只登出几个考生的姓名和成绩也不够(原因自不必说),必须是大批的可供查考的有真名实姓、录取学校名称的学生成绩。否则,就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看教师队伍的真正质量
不能只看笼统的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若干人,或某某重点学校教师若干人的数字。或只看有高考专家、顾问若干人等等名字。要看这个复读班是否敢于在报刊上、网页上和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宣传资料上一一列出常年任教的教师真实姓名、职称、照片、教龄等情况。
看往届学生的真实评价
如果一个复读班办得真有成绩,就必然会留有考上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以及其他院校的有真名实姓的学员亲自写下的文字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也敢于在报刊上、网页上和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宣传资料上大量刊登(不是一两个人或三五个人而是几十人、上百人写的,留有可查的原件的)。看看这些学员是如何评价这个复读班的。因为要想让大量的学员对一个复读班违心地“歌功颂德”是很难办到的。
而没有大量学生的真实评价的就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看主办人的教学资质
有些复读班的主办人原本就是重点中学的富有教学经验和突出业绩的教师、校长,那当然是具备了可靠的资质。因为复读学员都是高中毕业或在读高三的学生,所以如果主办人本身没有教过高三毕业班的经验和资历,那就在资质方面天生不足。不管宣扬什么先进的教育理论或如何新颖的教育理念,也不管是宣扬什么新的教学法、管理法等等,都很难让人相信是从真正合理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也就难于保证这个复读班的高质量。因此,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看是否有独立办学的充分条件、环境和设施
有的复读班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独立的教学楼,环境清幽,设施齐全,那就是够条件的。
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甚至是等招上学员来以后再临时租借五方杂处的教室上课的,就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在浙江打工的外地人可以提前回家过年吗?
确诊病例还在增长,我们都不能大意了,要做好自我防护,毕竟远在他乡奋斗了一年,都盼着过年回家与父母孩子团聚呢,希望病毒不要再爆发了,疫情之下,可能更多的是提倡留在本地过年。对于提前回家过年也未尝不可,只要做好相应的隔离。做好防疫工作,对确诊病例追根溯源。
提前回家,就是带着风险回家,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一种潜在威胁!疫情下困难的人随处可见!都坚持一下,疫情真正过去,恢复生产生活,可能又是一片新天地!不管多难,国家没有放弃,我们能克服的一定要克服!我想,这疫情应该是快过去了!这两年,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难!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的。
今年一直倡导就地过年的方案,浙江这次疫情影响还是挺大的,个别地方应该是施行管控措施了吧?
我建议最好是跟去年一样就地过年,浙江省政府对外省籍人就地过年都有补贴,单位也有补贴,浙江人是不会亏待外省籍员工的。
虽然大家都是想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面对疫情还是服从指挥,牺牲小家,团圆大家。
在浙江的大学占地面积排名?
01. 浙江大学 (杭州) -- 6398亩
02. 宁波大学 (宁波) -- 3551亩
03. 浙江师范大学 (金华) -- 3300亩
04.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 -- 3010亩
05. 浙江农林大学 (临安) -- 2700亩
06.浙江海洋大学(舟山) -- 2597亩
0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 -- 2500亩
08. 浙江财经大学 (杭州) -- 2300亩
09.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金华) -- 2212亩
10.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 -- 2100亩
11. 温州大学 (温州) -- 1985亩
12.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 -- 1900亩
13.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 -- 1840亩
14. 嘉兴学院 (嘉兴) -- 1800亩
15. 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 -- 1709亩
16. 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 -- 1600亩
17.中国计量大学(杭州) -- 1580亩
17. 绍兴文理学院 (绍兴) -- 1555亩
南方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
不清楚题主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大概率应该是指的高考升学是选择南方科技大学还是浙大比较好。
虽然南方科技大学建校时间很短,总共也就七八年,但是建校伊始,定位就很高,关注度也一直很高。作为一所新型试验型大学,具有某种打破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标杆意义。建校后,南方科大确实发展很快,日前,南方科技大学刚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最快获得博士授权的高校。
建校以来,南方科大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个内地固有思维和氛围的影响,前几年受到很多掣肘,不过,它很能坚持。随着西湖大学的建立,南方科大不再孤单。可以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科大会很快走到加速发展之路,逐步完成它建校伊始的使命和愿景,成为内地第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将来成为“中国的斯坦福大学”,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浙江大学作为一所老牌名校,985高校,双一流建设大学,综合实力居于内地大学的前5名,是除北大清华之外最强的“华东五校”之一,其实力和影响力无需赘言。而且,可以肯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浙大会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但浙大的管理模式无疑是传统型的大学模式。
目前看,南方科大的高考录取线,基本在各个省份都不如浙大,而整体影响力、社会认可度、就业情况等方面看,前者也不如后者。但前者规模小,很有活力,发展很快,而后者规模很大,发展步子稳健。
因此,对二者的比较选择,其实是在寻求变革与遵循传统之间的选择,是在放眼未来与抓住现在之间的选择。从未来的角度看,南方科大很有前景,而就目前来看,选择浙大似乎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所以,如何选择,因人而异。如果希望处于一个很有活力很有激情的地方,并且对学术研究有兴趣,选择南方科大可能更佳;如果希望按部就班成长、成才、就业,则选择浙大似乎更合适。
最终如何选择,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最合理的评估和抉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