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官网第49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有多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20日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增长3.8%,互联网普及率达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报告称,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截至今年6月,10岁至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岁至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30岁至49岁中年网民群体占比由2017年末的36.7%扩大至39.9%,互联网在中年人群中的渗透加强。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所能承载的服务愈来愈多,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使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向新型、现代、智能的方向转变。在此基础上,网民规模将持续增长,互联网渗透率会不断提升。
IPV6开始大力推广了?
IP地址我们常常都能听到,它到底是什么?
就像你要寄信,要有发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这样邮递员才知道要送去哪里,退件要退到哪里。
同理,你要上网,就要有IP地址。数据包才知道要发送到哪里去,才知道要将结果反馈给谁。
为什么要用IPV6取代IPV4呢?最主要的原因是,IPV4的地址已经枯竭了。其实很早就已经不够用了,在没有其他可马上替换的IP协议出现之前,只能延缓IPV4地址衰竭,于是在1994年使用了一种NAT的技术,如下图:
通过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很多电脑就可以使用一个公网的IP地址和外网连接,而私网的IP地址只要不是在一个局域网内,就可以重复进行使用。早些年,网民还不多的时候,我们还能很轻松的申请到公网的IP地址。现在很难,基本上我们使用的都是运营商的私网IP地址。因为真的不够用了。这就是典型的私网套私网(NAT套NAT),一层一层的套,这样一来,大大节约了公网IP地址数量。
2019年欧洲网络协调中心宣布,全球所有近43亿个IPv4地址已全部分配完毕,这意味着没有更多的IPv4地址可以分配给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其他大型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
如上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IPv4地址数量为3.8亿个。得益于NAT技术,这个数字从2011年以来变化就不太大了。近几年IPV4地址耗尽其实影响并不大。
中国要大力发展IPV6的原因是要把握网络的自主权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起源于美国,所有IPV4根服务器均有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和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IPV4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全世界只有13台IPV4根域名服务器,而中国没有1台,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的时间比欧美等国家要晚一些。(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台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美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
美国曾经关闭了伊朗、伊拉克等中东小国家的网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国早有先见之明在境内已经设立了镜像服务器,虽然不会怕美国关闭根服务器,但网络的安全和自主权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由于数据包原因,IPV4根域名服务器只能有13个,如果中国要拥有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只有2个办法,一是现在有IPV4根于服务器的国家移植,二是改变网页访问的申请由一个数据包完成的现状。移植不可能,因为美国不会给,别的国家也不富裕。改变一个数据包的技术模式更不可能,因为牵扯范围和技术变动太大,不太现实。所以中国非常迫切的需要IPV6。
中国主导了“雪人计划”于2016年在全球16个国家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形成了13台原有IPV4根服务器加25台IPV6根服务器的新格局。至此,中国有4台服务器(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打破了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格局。
IPv6会带给我们什么?IPV4的地址总数约43亿,IPV6的地址总数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个。这个数量,即使是给地球上每一颗沙子都分配一个IP,也是妥妥够用的。
除了地址数量之外,IPv6还有很多优点,例如:
1、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使得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更快。
2、IPv6增加了增强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控制,对多媒体应用很有利,对服务质量控制也很有利。
3、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4、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极大地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5、IPv6具有更好的扩容能力。如果新的技术或应用需要时,IPV6允许协议进行扩充。
6、IPv6具有更好的头部格式。IPV6使用新的头部格式,就简化和加速了路由选择过程,提高了效率。
看不懂?每关系的,总之大家记住,IPV6优点很多,每台设备都可以有自己的IPV6地址,再也不用去nat转换一下。
为什么IPv6没有迅速取代IPv4?
一直到现在,IPV6问世已经20年了,大家仍然还在用IPV4,对老百姓来说,并没有因为地址不够而无法上网。IPV6没有迅速取代IPV4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
得益于NAT等技术延缓IPV4地址的枯竭,IPV4变成了一种稀缺的资源,如果大家去找运营商或ISP买带宽,或者租赁云服务,带公共地址的,一定比不带公共地址的贵很多很多。
除了地址可以赚钱之外,如果升级支持IPV6,对运营商和ISP来说,也意味着很大的资金投入。现在新设备基本都是支持的,但毕竟还是有一些老设备,如果在使用寿命到期之前就换,就是亏钱。
所以运营商和ISP都是没有动力去推动IPV6的。而对于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处于提前考虑,早已经普遍支持IPV6了。
为什么我国现在要大力推动IPV6?除了出于网络的安全和自主权外,我国之所以现在急迫地要求推进,大部分原因在于推动通信基础设备的标准化建设,为5G、物联网、工业4.0打基础,为全面实现“中国制造2025”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物联网,现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地址需求非常大(根据预测,2025年,物联网的连接数将超过270亿),迫切需要IPv6,IPv4肯定是hold不住的。
IPV6才是对未来的“网络安全感”,胳膊拧不过大腿,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进,不管各利益相关方是否愿意,IPv6都会取代IPv4,成为主流。我们所需要做的呢,就是静静地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安全。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IPV6主根服务器只能有一个吗?
首先,还是感谢悟空问答二次邀请,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强大了,但是,也正是因为太强大了,导致ip地址不够用了,所以,于2013年开始,提出了以IPV6为基础、面向新心应用、自主可控的一整套根服务器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那么,根服务器是来干嘛的,它有什么作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全世界只有13台(这13台根域名服务器名字分别为“A”至“M”),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
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这13台根服务器可以指挥Firefox或Internet Explorer这样的Web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程序控制互联网通信,由于根服务器中有经美国政府批准的260个左右的互联网后缀(如.com、.xyz、.net、.top等)和一些国家的指定符(如法国的.fr、挪威的.no、中国的.cn等),美国政府对其管理拥有很大发言权。
根域名服务器是架构因特网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在国外,许多计算机科学家将根域名服务器称作“真理”(TRUTH),足见其重要性。换句话说——攻击整个因特网最有力、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方法恐怕就是攻击根域名服务器了。自成立以来,世界对美国互联网的依赖性非常大,美国通过控制根服务器而控制了整个互联网,对于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构成了潜在的重大威胁。所谓依赖性,从国际互联网的工作机理来体现的,就在于“根服务器”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任何形式的标准域名要想被实现解析,按照技术流程,都必须经过全球“层级式”域名解析体系的工作,才能完成。 “层级式”域名解析体系第一层就是根服务器,负责管理世界各国的域名信息,在根服务器下面是顶级域名服务器,即相关国家域名管理机构的数据库,如中国的CNNIC,然后是在下一级的域名数据库和ISP的缓存服务器。一个域名必须首先经过根数据库的解析后,才能转到顶级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在根域名服务器中虽然没有每个域名的具体信息,但储存了负责每个域(如.com,.xyz,.cn,.ren,.top等)的解析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如同通过北京电信你问不到广州市某单位的电话号码,但是北京电信可以告诉你去查020114。世界上所有互联网访问者的浏览器都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的请求(浏览器必须知道数字化的IP地址才能访问网站)理论上都要经过根服务器的指引后去该域名的权威域名服务器(authoritative domain name server) ,当然现实中提供接入服务的服务商(ISP)的缓存域名服务器上可能已经有了这个对应关系(域名以及子域名所指向的IP地址)的缓存。1997年故障
1997年7月,这些域名服务器之间自动传递了一份新的关于因特网地址分配的总清单,然而这份清单实际上是空白的。这一人为失误导致了因特网出现最严重的局部服务中断,造成数天之内网页无法访问,电子邮件也无法发送。2002年遭遇攻击
在2002年的10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45开始,这13台服务器又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也是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网络袭击。此次受到的攻击是DDoS攻击,超过常规数量30至40倍的数据猛烈地向这些服务器袭来并导致其中的9台不能正常运行。7台丧失了对网络通信的处理能力,另外两台也紧随其后陷于瘫痪。2002年10月21日的这次攻击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根本感觉不到受到了什么影响。如果仅从此次事件的“后果”来分析,也许有人认为“不会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都受到攻击,因此可以放心”,或者“根域名服务器产生故障也与自己没有关系”,还为时尚早。但他们并不清楚其根本原因是:并不是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全部受到了影响;攻击在短时间内便告结束;攻击比较单纯,因此易于采取相应措施。由于对于DDoS攻击还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设想一下如果攻击的时间再延长,攻击再稍微复杂一点,或者再多有一台服务器瘫痪,全球互联网将会有相当一部分网页浏览以及e-mail服务会彻底中断。而且,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在于根域名服务器本身,而在于因特网上存在很多脆弱的机器,这些脆弱的机器植入DDoS客户端程序(如特洛伊木马),然后同时向作为攻击的根域名服务器发送信息包,从而干扰服务器的服务甚至直接导致其彻底崩溃。但是这些巨型服务器的漏洞是肯定存在的,即使2002年没有被发现,2002以后也肯定会被发现。而一旦被恶意攻击者发现并被成功利用的话,将会使整个互联网处于瘫痪之中。2014年初DNS故障
2014年1月21日下午15时左右开始,全球大量互联网域名的DNS解析出现问题,一些知名网站及所有不存在的域名,均被错误的解析指向65.49.2.178(Fremont,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Hurricane Electric)。中国DNS域名解析系统出现了大范围的访问故障,包括DNSPod在内的多家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商予以确认,此次事故波及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网站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访问故障,其中百度、新浪等知名网站也受到了影响。
2014年,美国政府宣布,2015年9月30日后,其商务部下属的国家通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与国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将不再续签外包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美国将移交对ICANN的管理权。基于全新技术架构的全球下一代互联网(IPv6)根服务器测试和运营实验项目—— “雪人计划”2015年6月23日正式发布,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主任、“雪人计划”首任执行主席刘东认为,该计划将打破根服务器困局,全球互联网有望实现多边共治。“雪人计划”由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领衔发起,联合WIDE机构(现国际互联网M根运营者)、互联网域名工程中心(ZDNS)等共同创立。2015年6月底前,将面向全球招募25个根服务器运营志愿单位中国部署了其中的4台,打破了中国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困境。共同对IPv6根服务器运营、域名系统安全扩展密钥签名和密钥轮转等方面进行测试验证。
“雪人计划”首次提出并实践“一个命名体系,多种寻址方式”的下一代互联网根服务器技术方案,打破固守现有13个根服务器的运营者“神圣不可侵犯”、“数量不可改变”的教条,可以引入更多根服务器运营者,同时也能保证一个命名体系不被破坏,真正实现多方共治的 “一个世界,一个互联网”的愿景。所以,IPV6不能只有一个根服务器,那样的发展是不健全的。未来,IPV6真正使用起来后,每一样产品都会拥有一个ip地址,曾经,我们老师说过,当ip6使用后,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可实现远程控制,比如,刮风了,家里人都在外面,窗户没关,就可远程关闭窗户。家里来客人了,远程就可以给客人把门打开,让客人先进家里。这些都很美好,但愿有一天能实现吧!仅三成网友月收入超过5000元?
经常在各种社区逛的朋友,相信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也就是在网上很多人的收入水平都很高,貌似月收入没有达到1万块钱以上,都不好意思在网上发表评论。
甚至有一些网友,明明一个月只有三四千块钱,结果去相亲被对方拒绝了,然后撂下狠话“我没有告诉她,实际上我一天的收入是三四千块钱”,整得好像自己收入非常高的样子。
但现实当中真有那么多高收入人群吗?前几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给了我们真实的答案。
2月3日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
而在这份报告当中,有关网友收入分布最引人注目,根据这份报告数据显示,有近4成的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不到三成网民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换句话说,目前有超过70%的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块钱,不同收入群体的具体分布如下。
从这个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目前真正月收入达到8000块钱以上的用户比例只占到14.8%,这个数据其实已经透露出了很多人真实的收入水平,那些所谓的月入万元网友,其实很多都是虚假的。
那为什么网友的收入跟调查数据的收入差距这么大呢?难道调查数据有漏洞吗?
实际上调查数据并没有漏洞,有漏洞的是广大网友的自我追捧而已。
我们不否认,在众多网民当中确实有很多高收入群体,月入过万的人数也不在少数,但这类人群的占比相对比较少,那些自称月入上万块钱甚至几万块钱的人,这里面十有八九是在吹嘘的。
毕竟目前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很多人都是匿名,谁也不知道这个人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所以很多人都往大的吹,比如明明自己一个月只有3000块钱,偏偏吹成3万块钱。
而这些网友之所以吹嘘自己收入很高,其实这只不过是为了掩盖他们真实的低收入水平而已,在现实当中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低于5000块钱,所以这些人为了自我安慰,只能通过网络来刷存在感。
毕竟在网上发表自己月入过万或者几万块钱又没有成本,也不犯法,所以很多人干脆都往大的报,这样或许还能够迎来别人的羡慕,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
但这种满足感实际上掩盖不了他们现实当中的失落。
就我所接触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高收入的人群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上网的,对于这些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他们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工作、社交或者去学习,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上网做一些无聊的事情。
相反那些整天拿着手机不放的人反而是那些收入比较低的人,这点也可以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得到验证。
根据这份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众多网民当中,初中学历占比最高,其占比达到40.3%,另外19.3%的网民学历在小学以下,还有20.6%的网民学历是高中、中专以及技校,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不足一成。
从整个社会来说,其实学历跟收入是成正相关的,虽然我们不排除有些低学历的人收入水平也非常高,比如有很多大老板富豪也只有小学初中的学历,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学历越高的人总体收入水平会越高。
对那些经常吹嘘自己月入过万的人来说,透过这个调查数据,其实大家以后基本上就判断谁到底是高收入人群,谁是低收入人群了。往往大部分人真正的收入水平是比较低的,而对那些默不作声的人来说,往往他们的收入水平反而会比较高,因为对于这些高手的人群来说,他们已经不需要向别人炫耀收入来找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