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idc机房,未来有什么发展前景?
前瞻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1-2026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发展迅速
2017-2020年,大型IT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初创企业进入井喷模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IDC的数据,中国区块链行业经历了从2017年的0.85亿美元级别市场规模,到2020年的5.61亿美元级别产业规模的改变。
在企业数量方面,2020H1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达303家,同比增长274.07%。
中国区块链专利数在全球范围占比大,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在区块链行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从专利数量上看,根据全球权威知识产权第三方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2020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发明专利排行榜》的数据,TOP 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占比46%,其次为美国占比25%。
区块链产业园区作为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地方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从产业园的位置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重庆、青岛、长沙等城市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较多,形成以北京、山东为主的环渤海聚集效应,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主的长江三角洲聚集效应,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聚集效应和以重庆、湖南为主的湘黔渝聚集效应。未来,中国区块链行业有望依托聚集效应加速发展。
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我国区块链产业应用主要分布在金融,供应链,溯源和硬件,占比近65%。根据《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的披露,全国区块链企业近28000家。其中投入生产环节的区块链企业约1000家,占比仅3.6%,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
未来区块链行业市场容量有望达万亿级别
区块链技术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区块链技术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员整理分析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1-2026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世纪华通创办时间?
是2015年。
浙江世纪华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602 简称“世纪华通”)成立于2005年,2011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4年起,公司先后并购天游软件、七酷网络、点点互动等,开始涉足互联网游戏业务。2019年又以298亿元完成了对盛趣游戏(前盛大游戏)的并购,成为A股较大的文化传媒板块上市公司。
目前,世纪华通业务涵盖互联网游戏、汽车零部件制造、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脑科学研究、数字药物、AR/R内容开发与应用、数字红色文旅及投资等多个领域,腾讯、华侨城为公司重要股东。
新基建会给农村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其中,交通物流、农村水利、能源供给、信息化基础等将成为农村基建的重头戏。
据悉,交通物流设施建设方面,将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能源方面,将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信息化建设方面,将加快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畅通流动,并与农村的土地、生态、景观、文化等资源有效结合进而形成产业,这不仅需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更要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公路物流、水利、能源、信息设施等基建工程,本身也是发展农村民生事业的基础。”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郜亮亮表示。
目前,多个部门正在加快酝酿农村基建重点“施工图”。交通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工作方案(2018-2020年)》,将于近期印发,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补农村交通建设短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交通支撑工程。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此前表示,下一步将实施乡村振兴促发展工程,加快资源路、旅游路和产业路建设,加快农村路网提档升级。
近日,工信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551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充分利用区域水能、太阳能等资源,共同推动打造新能源“示范村”、新能源“示范镇”。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统筹研究新能源车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应用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国家能源局也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三年行动计划”,配合农村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
与此同时,各大运营商正在加快农村信息化布局。如中国电信提出,2018年计划在农村地区再安排150亿元投资,进一步提升4G网络和光网覆盖率。
地方上的投资力度也将加大。据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黄祥谈透露,下一步,福建省将统筹谋划实施“十大工程”,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2018至2020年,将建设改造通乡三级公路1000公里以上,通村路网100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养护示范提升30000公里。建设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165个,各县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近日,江苏省农村水利工作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补齐补强农村水利短板,重点实施好农村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乡村水环境整治工程等八大工程。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根据农村基建发展重点以及各部委“十三五”规划中对应部分未完成的情况,2018至2020年,乡村基建规模或将达到4.52万亿元。
“按照线性平均,今年乡村基建至少需要完成1.5万亿元规模。”华创证券指出,即使仅考虑与现有的乡村基建相关未完成部分,未来两年半整体增速将达到18.81%。若考虑到政策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倾斜,实际增速将更为可观。
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基建?
我是悟空,有温度有深度的券商从业理财师,我认为新基建做为国家大力提倡,并且未来很有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投资机会当然是很多,不过我还是建议您根据自己的资金量、资金的流动性、投资周期等等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投资工具,下边是新建的一些具体分析: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3 月 4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短短的一句话,让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再次成为热词。
实际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如何
成为关键词的?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或者 “新基建”,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
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因此也被称之为 “铁公基”,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过,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以 “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于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
2018 年 12 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由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
到了 2019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频频出现在官方口径中,同时也在实际操作层面得到充分体现。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表示,2019 年投资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的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稳投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也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甚至还有声音认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 2019 年投资领域的重中之重。
不过,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范围,在中央相关文件中并没有给出十分明确的定义,倒是有一批官方媒体发出了声音。比如,新华社旗下的《瞭望》杂志在其《瞭望|“新基建” 带来新机会》一文中认为:
“新基建” 则主要指以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能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新一轮的网络建设,如光纤宽带、窄带物联网等;数据信息相关服务,如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以及信息和网络的安全保障等,也必将成为我国 “新基建” 的核心所在。不过,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定义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相对来说,中央电视台对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的范围定义更加广泛;到目前为止,这一定义也获得了更大的社会认同度。
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七大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不妨从社会认同度更高的七大领域,来逐一解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图自:晓说通信(下文表格同)5G
5G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是当前 “新基建” 的领衔领域,此前 5G 也已经被高层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管是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还是对新兴产业所起的技术作用来看,5G 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实际上,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 5G 作为产业支撑;而 5G 本身的上下游产业链也非常广泛,甚至直接延伸到了消费领域。
特高压
特高压,指的是 ±800 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 1000 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它能大大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特高压输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早在 1986 年就开始特高压建设。我国特高压建设潜力依然庞大,截至 2019 年 1 月,国家已经规划的各类特高压项目大概在 50-60条之间。
另外,国家电网早已经启动混改并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特高压投资,通过解决资金问题进一步增加特高压持续建设的确定性。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高铁是中国技术面向世界的名片,也是中国交通的大动脉;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轨道交通是关键一环。当下,不少重大高铁项目的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与此同时,许多城市正式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即使是轨道交通相对发达的北上广深,仍有非常大的缺口。
就产业方向而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产业链条也非常长,从原材料、机械到电气设备再到公用事业和运输服务,它将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和交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
充电桩
充电桩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的 “加油站”。截至 2018 年 10 月,我国充电桩总量仅为 68.6 万个;截至 2019 年 10 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 114.4万个,同比增长 66.7%——尽管增长看似非常迅猛,但充电桩的缺口依然很大。
根据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到 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 1.2 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 480 万个,以满足全国 5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显然,整个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可以说是海量信息时代的诺亚方舟。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将大量依赖于数据资源,因此从国家政务到各大行业,建立数据中心将有助于促进行业转型和实现企业上云。
在当今的技术浪潮中,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最重要的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Synergy Research 的调查数据,全球顶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每家公司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至少达到每季度 10 亿美元的投资水平。而全球数据总量每 18 个月翻番,数据中心建设会跟不上大数据爆发的步伐。
另外,在云计算之外,5G、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一日千里,亦在共同显著推高着人类社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大的层面说,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在国家最高决策层面,人工智能已经受到重点关注。
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的规划中,到 2020 年,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可见今年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我国已经将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为工业智能化提供支撑。2012 年,“工业互联网” 被提出,2017 年年底,国家出台工业互联网顶层规划,2019 年,“工业互联网”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互联网逐渐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 2 月 25 日,工信部公布 2019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网络、平台、安全三个层面共 81 个项目;总体来看,5G、平台、安全将是工业互联网行业未来最重要的三大方向。
3
2020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会爆发吗?
进入到 2020 年,“新基建” 前所未有地进入到高层的布局之中。
以时间点来看:
1 月 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 月 2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 月 23 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连串的会议,极大地强调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也极大地丰富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内涵——其中,在 3 月 4 日的会议中,高层首次在 “新基建” 中提及数据中心,尽管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1 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 3 月 1 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在内的 13 个省市区发布了 2020 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包括 10326 个项目,其中 8 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 33.83 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是各地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区基建计划投资额甚至占到了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图自《21 世纪经济报道》
而在这些基建投资中,就有相当一部分部分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当然,在 “新基建” 的一片火热,也反应在股票市场。3 月 5 日开盘后,受政策支持的 “新基建” 板块表现不俗,特高压、充电桩等板块大涨;比如,特高压板块中国西电、平高电器、特变电工、大连电瓷等多股涨停,板块半日成交 78 亿元,净流入资金超过 8.13 亿元。
对此,长江证券分析师于海宁认为:
海外疫情扩散,全球产业链各环节存在不确定性。经济稳增长背景下,通信网络作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符合经济转型方向,有望成为 "新基建" 主要抓手,加快建设和发展,行业继续彰显 "逆周期性" 属性。不过,对于 “新基建” 的火爆,也有行业研究人士保持警惕。
比如,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明确指出,“新基建” 发展空间巨大,但不足以撑起稳增长;因为 “新基建” 项目在逾 17 万亿 PPP 项目库中占的比例很小,不足 1000 亿元,占比只有 0.5%,因此,实际上政府将会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 “老基建” 托底复苏,以 “新基建” 为主要推手,即 “老基建复苏、新基建加力”。
另外,也有声音认为,新基建是我国在 2020 年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的良药。比如,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我国应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疫情后大搞基建减税,对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他还表示:
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无论如何,在宏观政策、专家观点、产业需求、资本市场等因素的支撑之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在当前呈现一片大好形势。
有哪些城市被低估了?
☆这些城市, 其实挺好!
☆南京,偶尔间会被忘记的大城市:游长江,想起了武汉长桥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逛大街,街上无树,记起南京大街上的漂亮的法国梧桐树;说实在的,南京的确是个好地方,江山如画,宜居居业!
☆洛阳,人们总习惯把古都排序成:北京、西安、杭州、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南京。说真的,洛阳,洛水之阳十三朝古都(实为十五朝),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阳,五六十年代就有十多个万人大厂矿:中国一拖、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热电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407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耐火材料厂、洛阳棉纺织厂、洛阳玻璃厂、洛阳水泥厂……
☆保定,历史悠久的一座河北城市。从1935年(6月6日)至1968年(2月)保定市多年数次为河北省省会。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将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设立河北雄安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