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有哪些类型,防火墙的钢筋构造要求?
防火墙是指在建筑物内,将建筑物分割成不同的防火区域,用以预防火灾扩散的结构。防火墙的钢筋构造要求如下:
1. 防火墙的钢筋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防火钢筋。
2. 钢筋的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 钢筋的间距和纵向配筋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4. 钢筋的弯曲和连接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必须采用符合要求的连接件进行连接。
5. 钢筋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6. 防火墙的施工和钢筋的加工、焊接等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总之,防火墙的钢筋构造要求非常严格,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以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发挥有效的防火作用。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及实现方式有哪些?
防火墙分类1 如果从防火墙的软、硬件形式来分的话,防火墙可以分为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以及芯片级防火墙。 第一种:软件防火墙 软 件防火墙运行于特定的计算机上,它需要客户预先安装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支持,一般来说这台计算机就是整个网络的网关。俗称“个人防火墙”。软件防火墙就 像其它的软件产品一样需要先在计算机上安装并做好配置才可以使用。防火墙厂商中做网络版软件防火墙最出名的莫过于Checkpoint。使用这类防火墙, 需要网管对所工作的操作系统平台比较熟悉。 第二种:硬件防火墙 这里说的硬件防火墙是指“所谓的硬件防火墙”。之所以加上"所谓"二 字是针对芯片级防火墙说的了。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基于专用的硬件平台。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防火墙都是这种所谓的硬件防火墙,他们都基于PC架构,就是 说,它们和普通的家庭用的PC没有太大区别。在这些PC架构计算机上运行一些经过裁剪和简化的操作系统,最常用的有老版本的Unix、Linux和 FreeBSD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类防火墙采用的依然是别人的内核,因此依然会受到OS(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影响。 传统硬件防火墙一般至少应具备三个端口,分别接内网,外网和DMZ区(非军事化区),现在一些新的硬件防火墙往往扩展了端口,常见四端口防火墙一般将第四个端口做为配置口、管理端口。很多防火墙还可以进一步扩展端口数目。 第三种:芯片级防火墙 芯 片级防火墙基于专门的硬件平台,没有操作系统。专有的ASIC芯片促使它们比其他种类的防火墙速度更快,处理能力更强,性能更高。做这类防火墙最出名的厂 商有NetScreen、FortiNet、Cisco等。这类防火墙由于是专用OS(操作系统),因此防火墙本身的漏洞比较少,不过价格相对比较高昂。 防火墙技术虽然出现了许多,但总体来讲可分为“包过滤型”和“应用代理型”两大类。前者以以色列的Checkpoint防火墙和美国Cisco公司的PIX防火墙为代表,后者以美国NAI公司的Gauntlet防火墙为代表。 (1). 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型 包过滤型防火墙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它根据数据包头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类型等标志确定是否允许通过。只有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包才被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其余数据包则被从数据流中丢弃。 包 过滤方式是一种通用、廉价和有效的安全手段。之所以通用,是因为它不是针对各个具体的网络服务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适用于所有网络服务;之所以廉价,是因 为大多数路由器都提供数据包过滤功能,所以这类防火墙多数是由路由器集成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绝大多数企业安全要求。 在整个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包过滤技术出现了两种不同版本,称为“第一代静态包过滤”和“第二代动态包过滤”。 ●第一代静态包过滤类型防火墙 这 类防火墙几乎是与路由器同时产生的,它是根据定义好的过滤规则审查每个数据包,以便确定其是否与某一条包过滤规则匹配。过滤规则基于数据包的报头信息进行 制订。报头信息中包括IP源地址、IP目标地址、传输协议(TCP、UDP、ICMP等等)、TCP/UDP目标端口、ICMP消息类型等。 ●第二代动态包过滤类型防火墙 这类防火墙采用动态设置包过滤规则的方法,避免了静态包过滤所具有的问题。这种技术后来发展成为包状态监测(Stateful Inspection)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的防火墙对通过其建立的每一个连接都进行跟踪,并且根据需要可动态地在过滤规则中增加或更新条目。 包 过滤方式的优点是不用改动客户机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因为它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与应用层无关。但其弱点也是明显的:过滤判别的依据只是网络层和传输层 的有限信息,因而各种安全要求不可能充分满足;在许多过滤器中,过滤规则的数目是有限制的,且随着规则数目的增加,性能会受到很大地影响;由于缺少上下文 关联信息,不能有效地过滤如UDP、RPC(远程过程调用)一类的协议;另外,大多数过滤器中缺少审计和报警机制,它只能依据包头信息,而不能对用户身份 进行验证,很容易受到“地址欺骗型”攻击。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建立安全规则时,必须对协议本身及其在不同应用程序中的作用有较深入的理解。因此, 过滤器通常是和应用网关配合使用,共同组成防火墙系统。 2007-7-13 19:32 回复 激情小呆 1位粉丝 2楼(2). 应用代理(Application Proxy)型 应用代理型防火墙是工作在OSI的最高层,即应用层。其特点是完全"阻隔"了网络通信流,通过对每种应用服务编制专门的代理程序,实现监视和控制应用层通信流的作用。其典型网络结构如图所示。 在代理型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它也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即:第一代应用网关型代理防火和第二代自适应代理防火墙。 第一代应用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型防火墙 这 类防火墙是通过一种代理(Proxy)技术参与到一个TCP连接的全过程。从内部发出的数据包经过这样的防火墙处理后,就好像是源于防火墙外部网卡一样, 从而可以达到隐藏内部网结构的作用。这种类型的防火墙被网络安全专家和媒体公认为是最安全的防火墙。它的核心技术就是代理服务器技术。 第二代自适应代理(Adaptive proxy)型防火墙 它 是近几年才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防火墙类型。它可以结合代理类型防火墙的安全性和包过滤防火墙的高速度等优点,在毫不损失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将代理型防火墙 的性能提高10倍以上。组成这种类型防火墙的基本要素有两个:自适应代理服务器(Adaptive Proxy Server)与动态包过滤器(Dynamic Packet filter)。 在“自适应代理服务器”与 “动态包过滤器”之间存在一个控制通道。在对防火墙进行配置时,用户仅仅将所需要的服务类型、安全级别等信息通过相应Proxy的管理界面进行设置就可以 了。然后,自适应代理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配置信息,决定是使用代理服务从应用层代理请求还是从网络层转发包。如果是后者,它将动态地通知包过滤器增减过滤规 则,满足用户对速度和安全性的双重要求。 代理类型防火墙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安全。由于它工作于最高层,所以它可以对网络中任何一层数据通信进行筛选保护,而不是像包过滤那样,只是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过滤。 另 外代理型防火墙采取是一种代理机制,它可以为每一种应用服务建立一个专门的代理,所以内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不是直接的,而都需先经过代理服务器审核,通过 后再由代理服务器代为连接,根本没有给内、外部网络计算机任何直接会话的机会,从而避免了入侵者使用数据驱动类型的攻击方式入侵内部网。 代理 防火墙的最大缺点就是速度相对比较慢,当用户对内外部网络网关的吞吐量要求比较高时,代理防火墙就会成为内外部网络之间的瓶颈。那因为防火墙需要为不同的 网络服务建立专门的代理服务,在自己的代理程序为内、外部网络用户建立连接时需要时间,所以给系统性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通常不会很明显。 防火墙分类3 从防火墙结构上分,防火墙主要有:单一主机防火墙、路由器集成式防火墙和分布式防火墙三种。 单一主机防火墙是最为传统的防火墙,独立于其它网络设备,它位于网络边界。 这 种防火墙其实与一台计算机结构差不多(如下图),同样包括CPU、内存、硬盘等基本组件,当然主板更是不能少了,且主板上也有南、北桥芯片。它与一般计算 机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一般防火墙都集成了两个以上的以太网卡,因为它需要连接一个以上的内、外部网络。其中的硬盘就是用来存储防火墙所用的基本程序,如包过 滤程序和代理服务器程序等,有的防火墙还把日志记录也记录在此硬盘上。虽然如此,但我们不能说它就与我们平常的PC机一样,因为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要 具备非常高的稳定性、实用性,具备非常高的系统吞吐性能。正因如此,看似与PC机差不多的配置,价格甚远。
防火墙和隔离装置区别?
防火墙和隔离装置是网络安全中常用的两种安全设备,但它们的功能和用途有一定的差异。1. 功能差异:- 防火墙(Firewall)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通过检查网络流量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允许或拒绝流量通过,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恶意流量的侵害。- 隔离装置(Isolation Device)是用于隔离网络或系统的设备。它可以将网络或系统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以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对内部网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阻止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的访问,加强对内部网络的保护。2. 用途差异:- 防火墙主要用于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控制和限制数据流的进出,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威胁和攻击的侵害。它可以通过配置规则集,比如允许特定的IP地址或端口通过等,来实现网络流量的控制和审查。- 隔离装置主要用于隔离网络或系统,确保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完全分离,从而减少因外部威胁入侵导致的安全风险。隔离装置可以通过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方式来实现。总而言之,防火墙主要是用于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而隔离装置主要是用于隔离网络或系统,确保内部和外部网络的彻底隔离,增加网络安全性。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防火墙技术是通过有机结合各类用于安全管理与筛选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帮助计算机网络于其内、外网之间构建一道相对隔绝的保护屏障,以保护用户资料与信息安全性的一种技术。 主要功能:
1、入侵检测功能 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入侵检测功能,主要有反端口扫描、检测拒绝服务工具、检测CGI/IIS服务器入侵、检测木马或者网络蠕虫攻击、检测缓冲区溢出攻击等功能,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网络威胁因素的入侵,有效阻挡大多数网络安全攻击。
2、网络地址转换功能 利用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内部网络或者外部网络的IP地址转换,可以分为源地址转换和目的地址转换,即SNAT和NAT。 SNAT主要用于隐藏内部网络结构,避免受到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有效缓解地址空间的短缺问题,而DNAT主要用于外网主机访问内网主机,以此避免内部网络被攻击。
3、网络操作的审计监控功能 通过此功能可以有效对系统管理的所有操作以及安全信息进行记录,提供有关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方便计算机网络管理以进行信息追踪。
4、强化网络安全服务 防火墙技术管理可以实现集中化的安全管理,将安全系统装配在防火墙上,在信息访问的途径中就可以实现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 类型 1、过滤型防火墙 过滤型防火墙是在网络层与传输层中,可以基于数据源头的地址以及协议类型等标志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可以通过。在符合防火墙规定标准之下,满足安全性能以及类型才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递,而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则会被防火墙过滤、阻挡。 2、应用代理类型防火墙 应用代理防火墙主要的工作范围就是在OIS的最高层,位于应用层之上。其主要的特征是可以完全隔离网络通信流,通过特定的代理程序就可以实现对应用层的监督与控制。 这两种防火墙是应用较为普遍的防火墙,其他一些防火墙应用效果也较为显著,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具体的需求以及状况合理的选择防火墙的类型,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避免防火墙的外部侵扰等问题的出现。 3、复合型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火墙技术当属复合型防火墙技术,综合了包过滤防火墙技术以及应用代理防火墙技术的优点,譬如发过来的安全策略是包过滤策略,那么可以针对报文的报头部分进行访问控制。 如果安全策略是代理策略,就可以针对报文的内容数据进行访问控制,因此复合型防火墙技术综合了其组成部分的优点,同时摒弃了两种防火墙的原有缺点,大大提高了防火墙技术在应用实践中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防火墙是哪个服务?
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服务定义了防火墙规则应用的流量类型。
网络服务,如 Web 浏览、文件共享或远程控制台访问,均为防火墙服务的范例。
一种服务会使用某一特定协议和端口。例如,HTTP 服务使用的是 TCP 协议和端口号 80。
防火墙服务使用两类端口:
启动器端口:计算机上启动连接的端口。
应答器端口: 计算机上结束连接的端口。
您自己计算机上的端口是启动器端口还是应答器端口,视流量方向而定:
如果防火墙服务针对出站流量,则启动器端口为您自己计算机上的端口。这样,应答器端口为远程计算机上的端口。
如果防火墙服务针对入站流量,则启动器端口为远程计算机上的端口。这样,应答器端口为您自己计算机上的端口。
应答器端口常见于软件文件中。通常,启动器端口为任何高于 1023 的端口。但某些游戏仍须定义特定启动器端口。此时,启动器端口也会见于软件文件中。
如果创建新的防火墙规则,则可在规则中添加几项预定义服务。如果所需服务未在服务列表中,则可创建和添加自己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