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军售最新消息 新闻,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方士兵有没有受伤情况?
加勒万河谷冲突我方伤亡或许不像胡锡进说的那样!
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已经过去了多天,但是直到目前,依旧没有中方士兵伤亡的具体数量。既然政府不公布,自然有政府的道理。但是我们也可以不妨来推测一下中国的情况。
中印边界争端到现在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数十年。在这期间,曾经爆发过边境战争,很显然,印度是那种打了之后就会长记性的性格。
1962年,被中国军队狠揍一顿之后,印度确实安分了好些年。基本上实现了毛主席当年打一仗管三十年的目标。
然而,数十年过去了,印度再次在边境上动作频频,试图蚕食中国的既有领土。这就爆发了前些天的肢体冲突。
详细的情况网上都有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中国的伤亡情况怎样呢?
虽然没有公布,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印度的反应来猜测一下。
当发生冲突后,胡主编第一时间解读了中方的伤亡为何没有公布的情况。这已经是众所周知,但是,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
印度此次事件发生了,较之以往,态度竟然一反常态的软化。这很奇怪。
要知道,数年前,在洞郎地区,他们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跑到中国的一侧和中国军队进行长达数月的对峙。那次也发生了肢体冲突,当然没有死亡,比这次要轻的多。
但是,印度是那种不占便宜决不罢休的性格特征,如果此次双方肢体冲突它没有占便宜,怎么会态度迅速软化?
按照以往而言,印度那种睚眦必报的性格,不占便宜怎么会罢休?如果此次真的吃了大亏,在美国几乎明确表态支持他的情况下,又怎么会如此一反常态?
所以,最终的结果可能和胡主编说的不太一致!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作为中国人,当然不想看到我们自己有伤亡。如果印度再挑衅,那就让它尝尝2020年中国军队的实力。让他们数十年后再说:今天的印度已经不再是2020年的印度了!哈哈哈
美军为何迟迟不退役装备半个世纪之久的M109自行榴弹炮?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1、美国陆军“缺钱”,随着战后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强势,美国陆军在“瓜分”军费大蛋糕的角逐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国会对于陆军显然是“白眼+抠门”的态度,这一点请参考“RAH-66科曼奇直升机”、“XM2001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NLOS-LS非直瞄发射系统”等美陆军下马项目。这些项目的下马虽然也有技术、战术、军事思想及局势变化等方面的考量,但是国会的“偏心”才是重要因素。
▲世纪之初,研发接近完成、性能炸裂的XM2001“十字军战士”项目被砍
2、美国陆军想不想要“全新”的自行火炮,那是当然想;美国公司能否开发先进的自行火炮,那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出于第1条所说的原因。美国陆军只能想办法“曲径通幽”来完成自己的心愿,上马全新项目是必然不会得到“国会老爷”们的认可,那么将自己想要的能力拆分、隐藏、分散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改进升级”项目中去,通过“一次少要点、要的次数多一点、逐步改进,分批进步”的方式“曲线救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测试M109A8的“长管子”
这不,2018年9月中旬美国国会又批准了一项在2019财年给陆军拨款3.43亿美元,用于武器弹药技术改进项目,其中最终要的一项就是研究测试M109A8的新技术。这样,从M109、M109A1等一直发展到如今的M109A8,还能说是1963年定型的那款M109吗?
▲M109 155mm自行火炮
所以说,今天美军使用的M109A6/A7也好,还是正在研制测试阶段的M109A8也罢,除了总体外观而言,和半个世纪前的M109已经不能算是一种武器了,特别说M109A8只是还叫M109而已,这只不过有助于在国会报批时隐藏身份,给她起个XM2019的名字也是恰如其分的,那么为何要退役呢?
▲M109A2自行火炮
关于M109自行火炮家族的改进、升级和发展M109自行火炮于1959年制成样炮、1961年通过美国军方鉴定,1963年正式定型,是根据1952年美国陆军要求“一体化设计、专用地盘、具有核战三防能力、适应全球部署”思路要求研制的,装备之初就成为美国陆军“军、师”两极单位的主力火炮。这种自行榴弹炮,采用了M35击发机构、螺式炮闩和M126A1式155mm23倍径炮管。
▲M109自行火炮所用的螺式炮闩
到了1969年,美国通用就为美军生产了大约2100辆M109自行火炮,并另外生产了1600多辆用于出口。虽然一开始M109的性能还算可以,并且开创了铝合金炮塔的先河,但是因为使用的是老式炮管,最大射程只有14.6公里,美国陆军并不是很满意。于是乎,美国用M185型39倍径的新炮替换了M126A1,并同步改进了底盘悬挂和火炮高低机、方向机,这也就是1970年定型的M109A1型,使得该炮发射榴弹的最大射程提高到18.1公里。
▲M109A3自行火炮
到了1977年,美国陆军又开始折腾了,又开始在M109A1的基础上改进液压系统、反后坐装置和发动机报警装置,同时重新设计炮塔尾舱和送弹机,不仅提高火炮的易维护性和可靠性,也使携弹量从28发提高到36发,这就是美军于1980年开始装备的M109A2/A3。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配用的弹药也在不断改进研制中。
▲M109A4 自行火炮
时间到了80年代,美军又开始倒腾M109了,几乎同时进行了“榴弹炮延寿计划HELP”和“榴弹炮改进计划HIP”。在M109A2/A3的基础上改进“核生化三防装置”、增设外接电源启动系统,属于“小打小闹”的HELP产物M109A4只配发给“更没人疼”的国民警卫队使用。而在M109A4基础上换用M284身管、全新炮架,能够发射“铜斑蛇”制导炮弹,使用火箭增程弹最大射程达到30公里的M109A5则是美军火炮升级“小步快跑”政策的又一过渡。
▲M109A6 自行火炮(帕拉丁)
以上所有改进都只能说是“小改动”,到了90年代开始装备的M109A6则是整个家族中最关键的一次升级,这也是美国陆军从80年代开始进行的HIP计划的终极目标。M109A6从外观到内在,都与之前的M109有极大差别。该炮采用了全新的大尺寸炮塔(尾部有明显的发射药隔舱),携弹量增加到39发,并首次具备360°全向设计能力;使用M203A1新型高能发射药,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达到24公里,并为该炮研制了M898自锻破片反装甲子母弹;动力系统换装了更强的8V71T发动机并加装废气冷却系统,降低红外特征,同时强化了底盘悬挂系统;为提高生存能力,重新隔舱化设计了炮塔内部结构,内部安装了“凯夫拉”防弹内衬,安装集体三防装置和全自动灭火装置,配备防爆燃自动断流液压油保护装置等;而最为核心的改进则是M109A6装备了“全自动火控系统和导航定位系统”,成为美军第一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数字化火炮系统。除此之外,还其他“杂七杂八”的一些陆续改进,其实到了M109A6“帕拉丁”,就可以说与半个世界之前那货没啥大关系了,更别说之后的M109A7/A8了,简直就是一种“新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