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服务器和华为服务器哪个好,浪潮集团国企还是私企?
浪潮集团是国企,底下包括很多个子公司,比较大的子公司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
在浪潮信息待了近两年,我是做技术方面的,谈谈我的感受,希望对你了解浪潮有帮助。
1.官僚作风严重。这种现象在国企里面很常见,不多说了。只说一两个点:能和领导混的好往往升职比较快,比如会喝酒,会扯淡等深得领导欢心,升职不是技术能力或业绩主导;底层做出的业绩常常会被上一层人员拿去当自己的业绩。
2.技术能力。浪潮不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却很看重学历。在公司里面,没有末尾淘汰制,只要进来了,学历比较好看,譬如本硕双985等,待的时间够长,也能爬到一定的级别。所以公司招进来的人员里,真正能干活懂技术的不多。公司的领导不一定是技术出身,但经常会提他们的想法让你去实现,很多想法听起来都很荒谬。如果想在这里学到技术,基本上是很难的。
3.产品。浪潮号称是国内服务器第一产商。但内部的人,浪潮并没有掌握服务器的核心技术,你在新闻那看到的内容往往有过度宣传的成份。因为是国企业,加上这几年国家层面强调信息安全,浪潮的产品主要是面向部队,政府部门,所以这几年发展比较快。然而在民营企业里,它的产品并没有优势。我所知道的,互联网企业向浪潮采购服务器,其实是互联网企业采购配件后委托浪潮进行组装,浪潮以此进行夸大宣传而已。所以这一两年华为做服务器后大有赶超浪潮的趋势。
4.待遇。浪潮的待遇算中规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唯一的优势是,加班没有那么严重。但是这里面也很奇葩的规定,比如公司里面有加班的排行,我所在部门要求员工每周要加班几天,哪怕是你没什么工作上的事要做,仅仅是为了部门在排行榜上的位置好看些。
所以,整的说来,浪潮不是一个好的技术公司,卖产品基本上靠夸大宣传。如果想学技术,做产品,还是要去互联网公司,千万不要来浪潮。
华为和浪潮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哪个好?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属于打着国企旗号的私企,管理很混乱,大领导(特别是张玉海)随意性很大,工作压力看你能力,能力强就不累,能力差就很累,但工资不高,跟同行业其他公司比都会低一下,还有张领导喜欢克扣年终奖,一般今年的年终奖会拖到明年6月份发,美其名曰:我们象华为学习的,然后到了第二年6月份以各种理由不给你。反正做好没有的心里准备,福利就只有中秋50元钱礼品,然后过年发500元过节费,其他无。
你觉得国产替代的真龙头究竟是谁?
平台上的软件应用不可能做到龙头,把平台拆了,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比如谷歌的安卓系统,从稀缺性和产业政策上来说,芯片的突破在经济账和战略账中都无比重要。
简单点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加上游的硅晶圆和设备制造商,目前最卡脖子,相对最落后的是制造环节,虽然没有euv光刻机,但至少解决了绝大多数国内需求,而7nm也并非遥不可及,明天登录在A股申购的中芯国际就是非常确定的标的,战略/市场需求/市值的龙头。
我想买空间域名和服务器?
想买空间服务器,怎样去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对于新手或者外行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件,那些不差钱的,直接找大的服务器厂商,买最贵的服务器就行了,不在这里讨论,在这里只针对新手或者是小公司怎样选择服务器。
如何选择?具体要看需求,如果是小公司的普通公司网站,或者是个人网站,就没必要去大的服务器厂商购买,找一些性价比较高的小厂商就可以,也不需要买云服务器,买一个虚拟主机就可以了。
如果是大型的行业网站,电商网站,一定是大型网站,就可以考虑买一个云服务器,找一个好一点的公司购买,必竟网站数据安全是很重要。小型行业网站,电商网站,买一个虚拟主机就可以用,虚拟主机的价格比云服务器要便宜很多。
如果是做智能家居,物联网行业,需要把重要数据放在网上,为了安全,还是选择好一点服务器厂商购买。
如何选择?还是要看需求,国内有上千家服务器厂商,服务器厂商一般都有域名业务服务,服务器和域名可以在同一家买,也可以分开买。现在列出国内一部分服务器厂商,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西部数码、青云、小鸟云、华为云、商务中国……
如果对选择合适的服务器还有疑惑,可以私信给我,我在互联网行业从业有十多年,可以给出一些诚恳的建议。
寒武纪亏损1179亿元还能估值200亿吗?
今年3月17日,任正非与华为中央软件院的专家进行了交流,谈到AI创业公司的前景,他并不看好:“两三年前,我们就判断大量的AI创业公司会大规模死掉,因为AI最基础的芯片和软件平台,一定是大公司的生意,创业公司难有生存空间。”寒武纪是国内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成立三年来一直在亏损,根据我的观察,目前摆在它面前的有两大难题和一个机遇。
难题一:AI芯片投入大,产出小寒武纪是典型的高科技企业,研发内容是科技领域的高精尖AI+芯片,所以从创立以来,一直在烧钱,2017年-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986.19万元、24011.18万元和54304.54万元,业务收入为784万元、1.17亿元和4.44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3.8亿元、-4104万元和-11.79亿元,也就是说研发投入一直是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但是一直在亏钱。
从18年的亏损四千万到19年亏损接近12个亿,除了研发投入增加以外,主要还是因为迟迟打不开销售市场,目前AI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大规模的商用普及,所以寒武纪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订单。从创立至今,主要的两块收入是2017、2018年为华为麒麟970和麒麟980提供AI处理器,以及为浪潮、联想的服务器提供思元系列云端智能加速卡。华为选择寒武纪也是权宜之计,毕竟旗下有超强研发实力的海思,况且寒武纪的AI能力相对较窄,无法满足华为多领域的AI技术需求,因此合作了两年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难题二:研发能力和资金竞争不过科技巨头任正非关于AI芯片创业公司的说法正中命门,芯片,特别是AI芯片,一定不是孤立存在的,要融入到生态里面去才会发挥其真正价值。苹果就是最好的例子,通过A系列芯片和iOS系统的打磨配合,成功掠取了手机市场超过7成的利润。华为也是一样,海思做了十年备胎,也烧了十年的钱,但是这些钱不是白烧的,它帮助海思构建出了芯片设计、SDK、多媒体软件等一整套的东西。
所以,对于寒武纪来说,如果想成长为科技巨头,那么一定要构建自己的AI生态,自己开发应用来催熟AI芯片,但是在这方面,寒武纪显得太薄弱,无论是研发实力、业务场景、平台和生态构建能力都无法与英特尔、苹果、海思来匹敌,后者都是要钱有钱、要平台有平台,可以快速催熟芯片并占领市场。
一个机遇:科创板上市不过寒武纪有个好的机遇,那就是上市融资。3月26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寒武纪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寒武纪正式叩响科创板大门。科创板是中国证券市场专门针对独角兽类的企业提供融资的平台,与A股不同,科创板不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评估其市场潜力,虽然寒武纪并不缺钱,但是科创板上市将大大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
同时,寒武纪的资本方有阿里巴巴、科大讯飞、中科院等,全部都是中国科技领域的头部组织,后续不排除阿里和科大讯飞会继续技术入股,与寒武纪的AI能力有机结合,从而在智能云计算、智能语音等领域引领行业新的浪潮。
综上,寒武纪作为领先的AI芯片创业公司,在AI细分领域有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受困于目前AI芯片市场体量不大、研发能力与科技巨头存在较大差距,短期内很难有大的作为,不过如果能持续深耕神经网络、云端智能加速卡等细分领域,寒武纪还是有突围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