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面积多少平方公里俄罗斯面积,北亚地区比我国面积总和还要大300多万平方公里?
谢谢邀请!
据考证东北亚地区有两个定义:一个是指俄罗斯亚洲部分,主要是指西伯利亚以及阿尔泰山脉以北的地区,占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过去也有将蒙古括入北亚的范围内。另一个是指东北亚既中国包括港澳台,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可能从商业角度相对东北亚地理位置划分,但多以前者比较认可。
北亚东西长7000多公里,南北宽约4000多公里,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地貌多为高原与山地,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如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石油等。
由于北亚气候条件恶劣,气候寒冷,位于亚欧大陆北部,纬度较高,阳光照射较少,常年严寒奇冷,昼夜温差大。所以说,该地区不适合人居,大部分是无人区,4000万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纬度靠南的地区。
俄罗斯这些年受美国及西方国家制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无力无心开发,虽然地广,但自己又人口少没人愿意去那里发展,只有荒废。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历史。看看我们的国土是如何被沙俄逐步占领的,十六世纪沙俄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占领大部分西伯利亚。1632年在雅库次克修建侵略据点,1685沙俄同清朝进行了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了巜尼布楚条约》。1856年5月28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0年11月14日沙俄利用英法联军占北京的军事压力,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1864年10月7日签订巜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1869年9月4日中俄两国签订《乌里雅苏台界约》将原属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地的唐努乌梁海西北四万平方公里的优质草原地划归沙俄。同年9月13日又签订《科布多界约》将原属科布多定边左副将军辖区的乌梁海十佐领划入俄境,中国又失去约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2月24日中俄《伊犁条约》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
再看看领土归属: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岒及额尔古纳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而丧失。1727年10月2I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岒以南广大地区约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侵占,并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1921年民国10年,俄国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1944年民国33年正式侵并17万平方公里。1945年民国34年在苏联策划所谓公民投票外蒙独立,中国政府被迫承认面积有156.65万平方公里,今为东亚五国之一。
所以说,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警钟长鸣,让一代一代人努力建设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军队,不让历史重演。
俄罗斯和美国的军事实力差多少?
作为老对手的美国和俄罗斯究竟孰强孰弱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能引起热议。其实美、俄军事实力最准确的定位应当是战略核威慑力基本持平、常规军事实力差距明显。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通常分为战略核威慑力和常规军事实力两个主要方面,而且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也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息息相关。其实分析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不能与该国的军工体系、产业体系分割开来谈。真正的军事强国应当拥有自成一脉不被别人卡脖子的军事体系。
目前全世界能自主生产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以色列、韩国10个国家。海军方面拥有航母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印度、泰国、中国八国,而且这其中印度和泰国的航母还并非自产。空军方面能玩转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钢铁洪流传统。如今俄罗斯陆军装备有1万多辆坦克和2万多辆装甲车。
美国陆军所拥有的坦克数量也在1万辆左右。美军的坦克数量略少于俄军,但美国陆军走的是“以质取胜”的路线。美、俄两国的陆军实力大致旗鼓相当,但俄罗斯在海空力量方面明显落后于美国。美国海军拥有11艘10万吨级的现役核动力航母,此外还有两艘”福特“级航母已进入具体建造计划;俄罗斯海军目前有且只有库兹涅佐夫号这一艘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老航母,而且俄罗斯海军近期也没任何明确的航母建造计划。
美国除了11艘大型航母之外还有近百艘驱逐舰,而俄罗斯方面目前只有十几艘驱逐舰。美国拥有超过70艘战略核潜艇;俄罗斯战略核潜艇数量在30艘左右,而且其中一半左右存在老化问题。美国海军在舰艇数量、吨位、火力等各方面都明显强于俄罗斯。俄罗斯空天军拥有各型军用飞机4000余架。俄罗斯一个国家的军机数量就占到全球近200个国家军机总数的8%。这从比例上其实已相当高了,可放在美国空军面前比就完全不够看了。
当前美国拥有的军用飞机数量超过13000架。这占全球军机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美国不仅在战机数量上绝对碾压俄罗斯,而且在战机质量上也明显优于俄罗斯。直到2020年俄罗斯空天军第一款隐形战斗机苏57才开始服役。目前为止俄罗斯新研发的这款隐形战斗机还是问题繁多。相比之下美国的五代机早已服役多年。俄罗斯方面虽说有着图-160、图-95这样的大杀器,但美国拥有目前全球唯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B-2。
现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打的就是钱。发展高科技武器、提高士兵训练、提供后勤物资保障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人力等原因导致现在仍不得不使用一些苏联时代的老装备。如今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大致与我国的广东省相当。美国的经济总量是俄罗斯的十多倍。这意味着美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军事。2022年美国的粮食产量是俄罗斯的5倍多、钢铁产量比俄罗斯多900万吨左右。
美国的劳动力总数为1亿5500万人,拥有393艘商船和24个大型港口,公路总里程1058.95万公里,铁路总里程36.66万英里,还有13500个机场和航空港。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劳动力总数约为7568万人,拥有1143艘商船,公路全长98.2万公里,铁路全长8.71万公里,航空运输可以使用1218个机场。更何况美国所拥有的11艘核动力航母以及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区的374个海外军事基地和30万海外驻军还使美国具备全球第一的兵力投送能力。
如今俄军不仅在常规武器方面落后于美军,而且在人员训练、后勤补给、管理指挥体系等方面均落后于美军。当前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就暴露出无法夺取制空权、精确打击能力不够、缺少高性能芯片、电子信息系统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在俄乌战场上俄罗斯甚至还得用伊朗提供的无人机。虽说俄罗斯目前在传统军事力量方面仍处于世界顶级,但在现代化的电子战、信息战领域与西方国家的军队确实存在代差。
现在美俄博弈的局面其实就是美国处于强势攻势、俄罗斯处于弱势守势。大家回忆一下苏联时代俄罗斯的西部防线在哪里?苏联解体之初的防线在哪里?现在俄罗斯的防线又在哪里?苏联时代中东欧国家大多加入了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组织,以致于苏联的战略空间一直向西延伸到东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在中东欧地区的传统战略空间,但仍得以维持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战略存在。可如今北约和欧盟的东扩已逼近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不就是为了阻止家门口的乌克兰倒向北约吗?由此可见美俄博弈的态势总体上的确呈现为美攻俄守的局面。这种美攻俄守的博弈态势在未来恐怕仍将维持相当的时间,不过处于攻势的美国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俄罗斯的分量。俄罗斯对美国构成最大战略威慑的杀手锏就是核武器。2017年3月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曾推测俄罗斯总计拥有约7000枚核弹头。全世界核武库数量规模最庞大的并非美国而是俄罗斯。
在战场上有“控制权”及“破杯权”之争:美军讲究的是控制权,俄军讲究的则是破坏权。控制权就是段子中所说的“想打谁就打谁”,而且是想在哪儿打就在哪儿打。这种战略的典型代表国家就是美国,代表装备就是航母。由于美国具有全球第一的兵力投送能力,所以几乎能在第一时间把军队投入全球各地的任何一个战场。破坏权则是段子中所说的”谁骂我我就打谁“。不管你骂得狠不狠,只要招惹到我就能分分钟灭了你。
这种战略的典型代表国家就是俄罗斯,而代表性武器就是核潜艇。尽管俄罗斯在经济水平、常规武器方面与美国存在差距,然而俄罗斯核力量所具备的破坏力却足以摧毁美国。这当然就对美国构成了强大的战略威慑。俄罗斯除了大力发展核力量之外在电子战、激光武器、空天武器等高端武器方面也拥有毫不逊色美国的实力。在尖端武器方面美国拥有的武器装备在俄罗斯几乎都有对应的型号:弹道导弹方面美国有“民兵”,俄罗斯有“白杨”。
核武是俄罗斯制衡美国的一张王牌。只要俄罗斯手中仍握有这张王牌就足以使美国投鼠忌器。当然打牌不可能上来就出王牌。可俄罗斯一旦被逼到最后关头是有可能出王炸的。处于强势的美国尽管在博弈角力的过程中保持进攻态势,可也同样担心把俄罗斯逼急了会不会直接反手一个王炸。因此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在进行博弈时都会试探底线和拿捏尺度从而始终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状态。
这么多年来美国和俄罗斯在科索沃、中亚、格鲁吉亚、叙利亚等地各种暗中斗法,但就是始终没发生过正面的军事冲突。其实原因就在于俄罗斯在常规军力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凭借核威慑力形成了一种与美国的战略平衡,但请注意这种战略平衡只能保证俄罗斯最基本最起码的底线利益。有些人甚至说俄罗斯光靠核武器就能避免被美国欺负了,所以经济基础、常规武器对一个国家根本不重要。
可实际上美国都欺负到俄罗斯家门口了。美国纠集小弟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算不算欺负?美国纠集小弟制裁俄罗斯算不算欺负?俄罗斯的核武只能保证美国不能过分突破自己的利益底线,但并不能保证自己不被美国欺负。美国当然也怕欺负过分了会让俄罗斯铤而走险动用核武,但美国可以小心翼翼试探俄罗斯的底线究竟在哪儿。只要美国不过分突破俄罗斯的底线,那么俄罗斯也不会轻易动用核武这种最后的王牌。
美国为什么不希望俄罗斯强大起来?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象一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会是什么样的?
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个国家人均gdp怎么着也得跟法国相当吧。
2011年,法国的人均gdp据说能达到5万美元左右,大约相当于俄罗斯gdp的4.7倍左右,也就是说,俄罗斯强大起来之后他的人均gdp相当于今天的4倍。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那么,按照俄罗斯1.5亿人口来计算,俄罗斯那个时候的GDP总量将会达到75000亿美元。
其实,这还是个保守估计,毕竟苏联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均GDP曾经进入过世界前15名,而今天法国的人均GDP也不过只排到了世界第24名。
所以,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只需要在人均GDP上接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水平最起码不会比法国差。
一个经济总量达到了75000亿美元的俄罗斯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首先,俄罗斯的经济肯定不是以能源出口为主了。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也只不过能保证他的人均GDP刚刚1万出头。
要想让俄罗斯人均GDP达到今天的4倍,如果想要仅仅依靠能源来支撑,说明俄罗斯能源出口也要相当于今天的4倍,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世界没有这么大需求,即使全世界能源进口国都从俄罗斯这里采购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西伯利亚的油井)
所以,一个经济总量达到75000亿美元的俄罗斯,他的经济支柱已经不是能源了。
能源将会退化为支撑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附庸。
然后,俄罗斯将会产生一大批就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
俄罗斯作为一个人口不到1.5亿的国家,想要达到75000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可想而知将会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通过做全世界的生意为俄罗斯 GDP做贡献。
这个时候,俄罗斯主要的经济出口也会从能源变成其他的商品,其中大多数应该都是高科技产品。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出口都是以经济价值极高的高科技产品为主。
第二,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最新的全球火力指数排名,俄罗斯常规火力指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俄罗斯面对最大一个问题就是,虽然火力投放能力比美国差不了多少,双方的技术装备差距还是蛮大的。
由于冷战之后俄罗斯的持续衰退,让他没有能力为常规部队的武器进行持续的更新换代,很多高精尖武器还处于刚刚解决有无的问题,无法大规模列装部队。
(据说,截止到2020年俄罗斯的苏-57量产量还是个位数)
更有甚者,失去了某些武器的生产能力。
普京在新世纪之初就曾经有建造新型航空母舰的计划,到今天这个计划还没有付诸实现,就是因为俄罗斯已经没有生产大型水面舰只的船厂了,一切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从这样一个矛盾的结果来看,说明俄罗斯目前是有心无力。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没钱。
俄罗斯把美国当做他最重要的战略对手,但是双方的经济差距太大了,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还不到20000亿,美国的经济总量则超过了210000亿,双方有十几倍的差距。
所以,俄罗斯只能退了求其次,把有限的军费用在维持他庞大的核武库上面,为此俄罗斯不仅在核武器数量上和美国相当,这些年还先后下水了5艘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并且还有三艘正在建造中,俄罗斯还在斥巨资改造图-160超远程战略轰炸机来加强空中的核威慑的力量,来保证拥有足够的核弹投放能力和对美国的战略威慑能力。
(图-160超远程战略轰炸机)
可是,俄罗斯每年的军费投资只有七八百亿美元,为了维持这个庞大的核威慑力量,估计每年得花上几百亿,而俄罗斯的军费占到了国内GDP的将近5%,几乎是美国占军费占GDP比例的1.5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将近2.5倍,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俄罗斯所能投入的极限,如果再加大投入将会严重影响其他领域。
所以,就出现了常规军事力量的计划和实际的推进背道而驰的现象,让普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如果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达到75000亿美元,每年的军费占GDP的比重即使调低到4%的水平,也会让俄罗斯的军费上涨到3000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美国军费的4成。
俄罗斯除了固定每年投入几百亿美元维持他的核威慑能力之外,将会有2000多亿美元用来投入到常规力量的建设上去。
一艘航空母舰不过只有几十亿美元,虽说俄罗斯现在没有建造航母的能力,但完全可以在合适的港口,比如克里米亚地区重建航母造船基地。
而且,俄罗斯本不缺少航空母舰的设计能力,所以用不了几年俄罗斯就会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我国的世界上第3个拥有多艘航空母舰的国家,相关配套也会建立起来。
(俄罗斯设计的航母)
至于空军苏-57战机,这些年的研发磕磕绊绊主要就是因为没钱,当俄罗斯的军费达到3000亿美元的时候,不仅会完善5代机的技术水平,而且可以同时开展六代机的研发,甚至有可能在该领域形成和美国一较高低的地步。
第三,发展模式会被各国借鉴。纵观俄罗斯的历史可以说是起起伏伏,20世纪之前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张史,虽然期间有不少失败,但该国的领土总体上是在不断增加的。
苏联时期,俄罗斯又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在二战之前成为仅次于美国、德意志帝国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
虽然二战期间几乎整个东部地区的精华地带变成一片废墟,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之后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人均GDP竟然再次达到世界前15名的水平。
(上个世纪50年代的莫斯科)
要知道,二战结束之后可不只是苏联在恢复,借助二战之后的重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日本荷兰、瑞典等国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发展势头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陷入低潮。
可以说,在当时苏联发展速度是要超过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这也是冷战时期苏联主要的吸引力之一。一个国家只有当他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取得飞速提高的时候,他的发展模式才会被各国所借鉴。
那么,当经历了冷战后期的衰退之后,俄罗斯能够迅速恢复,甚至达到和法国人均GDP相当的地步,这除了证明俄罗斯再一次恢复强大之外,就是让俄罗斯的发展模式被很多国家顶礼膜拜,愿意去俄罗斯寻找强大的密码。可想而知,这会让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为增强,甚至恢复到苏联最强大的水准!
以上是俄罗斯变为强大之后的几个结果,这几个结果肯定是美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一个强大之后的俄罗斯将会在各主要领域威胁到美国的优势。当俄罗斯不再以能源出口为主,而是转变为高科技产品出口,直接威胁的就是美国各大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市场,甚至威胁到各大跨国公司本国的基本盘,这不仅会使各大公司利润率直线下降,更重要的是会让美国的国力受损。
于是,当俄罗斯经济总量越来越多的时候,美国国内失业率将会越来越高。
更重要的是,过去失业的是普通工人,很难影响到美国的国本,一旦高科技产业在俄罗斯的竞争下衰退,就会有大量失业的技术人员去海外寻求工作机会。
(支持美国的是他强大的高科技人才,这些人的流失才会真正掏空美国的国力)
美国的发展靠的是吸引全球的人才,如果美国流失人才,也就意味着他将会陷入衰退。
俄罗斯大力发展常规力量之后,更是会让美国寝食难安,一个经济强国在美国看来威胁到不是很大,大不了采用强制手段去割韭菜,如果俄罗斯不仅保持着对美国核力量的对等威慑,甚至在常规力量上也威胁到了美国在中东、欧洲甚至是北太平洋地区的优势,对美国可不是好消息。在经济衰退的同时他又不得不加大军费的投入,来维持相当的战略平衡。
可是这样一来,美国就将会陷入苏联在冷战后期面对的情况,因为在军事领域上的巨大投入,导致财政状况出现恶化,国家就有陷入崩溃的可能。
在美国越来越差的时候,这个所谓的灯塔国吸引力本来就在减弱,与此同时俄罗斯从弱变强的过程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成为新的网红。可想而知,最起码在中东、在欧洲,很多国家都会重新评估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这无疑相当于压缩了美国的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过去是北约东扩,当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出现的时候,这意味着俄罗斯会乘势反推美国。
这很可能意味着北约崩溃,美国不得不从欧洲撤走,重回美洲实行再次实行光荣孤立政策,从一个全球性的国家退化为地区性的强国。
所以,美国不会允许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存在,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出现将会意味着一个衰落的美国出现!
大国之间的竞争很难会实现双赢,往往都是零和博弈!
世界上最小的洲是大洋洲面积大约是九百万平方千米欧洲的面积是大洋洲的九分之十是北美洲的十二分之五北美?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九个国家是:俄罗斯(欧洲):1707万平方千米;加拿大(北美洲):997万平方千米;中国(亚洲):960万平方千米;美国(937):万平方千米;巴西(南美洲):854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大洋洲):769万平方千米;印度(亚洲):297万平方千米;阿根廷(南美洲):277万平方千米;哈萨克斯坦(亚洲):271万平方千米。
苏联面积有多大?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国土面积并非一成不变: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原属沙皇俄国的芬兰则在十月革命后宣布独立。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波兰:1772年、1793年、1795年当时的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国通过三次瓜分波兰的行动将其彻底吞并,其中绝大多数波兰国土被沙俄吞并。1918年11月18日波兰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造成的局势趁机宣布独立并占据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地区,新生的苏维埃则在与波兰的战争后与周围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立陶宛签订了和平条约,由此正式承认这些原属沙皇俄国的地区的独立。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至此苏联国家正式诞生。截至1936年苏联又陆续增加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6个加盟共和国,原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则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个加盟共和国。至此苏联形成了12个加盟共和国,大体上包括如今的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3年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的国土面积发生了自其诞生之日起最大的变动。
苏波战争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丧失了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波罗的海西部沿岸及芬兰以东的大片土地的主权,而随着纳粹德国的兴起就使苏联重新试图将这些的确纳入版图并作为与纳粹德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区。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大约半个月后苏联以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为名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地区。到了这年10月苏联又以芬兰国界距离列宁格勒过近为由提出领土置换,然而遭到了芬兰方面的拒绝,苏芬战争随即爆发。尽管苏联红军在芬兰陷于苦战之中,然而芬兰方面担心战争长期化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破坏,最终双方于1940年3月12日媾和:芬兰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连同维普里城、维普里湾、拉多加湖西北岸、马尔卡日尔维以东领土、雷巴奇和斯来特尼半岛的一部分以及芬兰湾中的一些岛屿割让给苏联;而苏联方面先前许诺划给芬兰作为置换的领土则只字未提。1940年6月苏联政府分别照会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要求三国改组政府实行大选和让苏联红军自由通行,随即30万苏联红军进入三国境内扶植起亲苏政权,随后三国在亲苏政权的主导下加入苏联。至此苏联已发展成为拥有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6个加盟共和国。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极其仆从国集结起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中苏联一度沦陷150万平方公里国土,超过2700万人伤亡,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然而苏联最终还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这再次成为苏联领土扩张的契机:苏德战争期间芬兰参加德国一方对苏作战并夺取了之前割让给苏联的土地,波罗的海三国则在战争期间被德国占领。在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恢复1940年苏联已获得的芬兰土地,同时芬兰应进一步割让贝柴摩地区作为追随德国参与侵苏战争的补偿,这样也可以使苏联取得与挪威的边界。1944年9月19日缔结的《苏芬停战协定》规定:苏芬边界大体上回复道1940年和约规定的边界,同时芬兰进一步割让贝柴摩省给苏联,至此长约820英里的苏芬边界线只有313英里仍保持着1920年的边界原状,苏联由此从芬兰获得了4.58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波罗的海三国也被苏联重新占领,这又使苏联的国土面积增加了17.4万平方公里。
如果说德黑兰会议使苏芬边界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归属问题明确化,那么雅尔塔会议则决定了战后的苏波边界:德黑兰会议上美、苏、英三国并未就战后苏联与波兰的边界达成一致意见。1944年春夏之交苏联红军已解放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7月苏联红军越国布格河,开始进行解放波兰的战役。7月26日新成立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关于划分战后苏波边界的秘密协定。到1945年初苏联在苏波边界问题上已占据绝对的主动权,美、英也在雅尔塔会议上认可了苏联在波兰问题上的主张。1945年达成的《波苏疆界条约》规定:以寇松线作为战后苏联与波兰的边界线,这使苏联得以收回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从而使自己的国土面积得以又增加了19.41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雅尔塔会议作为对波兰的补偿而规定:所有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地区原属德国的地区将被划入波兰,这使德国东部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波兰。就这样苏联、波兰、德国三国的领土来了一个整体西移。在确定苏波边境的过程中苏联从波兰获得的东普鲁士地区中要来了北部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以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苏联极其重视这块波罗的海的前哨基地,以致于并未将其就近划入立陶宛加盟共和国,而是划入了俄罗斯。苏联合并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理由是“让所有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生活在同一个国家”,而苏联出于同样的理由也对捷克斯洛伐克最东部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的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地区提出了主权要求。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又名罗塞尼亚,当地的主要居民是乌克兰人的一个分支。1945年6月29日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莫斯科缔结了关于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的条约:根据1919年《圣日耳曼条约》并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阡乌克兰重新合并到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次领土变更使苏联获得了一条与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共同边界,同时还得以占据一个拥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枢纽——从这里通过的各条铁路干线分别通往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这大大强化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力度。
在从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地获得新领土的同时苏联也从南方邻国罗马尼亚取得了一部分领土:早在1805-1812年的第七次俄土战争后当时的沙皇俄国就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取了德涅斯特河西岸的比萨拉比亚,事实上这块土地在历史上曾是属于罗马尼亚的,然而当时的罗马尼亚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于是沙俄以解放斯拉夫同胞的名义占领了这一地区。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后也只能面对比萨拉比亚已被俄国占领这一既成事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利用俄国国内的混乱局面收复了比萨拉比亚,十月革命后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对此拒绝承认。1940年3月29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表讲话指出:“苏联对罗马尼亚夺取的比萨拉比亚从未承认。这个问题是个未解决的争议问题,尽管苏联从没提出通过军事途径收回它”。6月26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将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并将北布科维纳移交给苏联。对此苏联方面声称:比萨拉比亚是1918年罗马尼亚利用俄国战后的虚弱状态强行夺取的,现在苏联的战后虚弱已成为过去式,至于北布科维纳则是作为罗马尼亚对其在比萨拉比亚22年统治期间带给苏联巨大损失的微不足道的赔偿。6月30日苏联出兵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8月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比萨拉比亚并入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今摩尔多瓦),将北布科维纳并入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苏联对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的占领直接导致罗马尼亚在苏德战争中加入了德国一方。1944年9月12日苏、美、英同罗马尼亚签署了停战协定:恢复1940年的苏罗边界——即仍把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给苏联。1947年2月10日同盟国对罗马尼亚的和约对此再次进行确认。1948年2月4日苏联与罗马尼亚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及关于确定两国边界线的议定书,至此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既成事实得到完全的法律确认。比萨拉比亚的面积为4.44万平方公里,被布科维纳面积为6000平方公里,两地使苏联国土面积扩大了5.04万平方公里。
苏联领土的扩张不仅局限于欧洲。1875年5月7日沙俄与日本达成《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沙俄把千岛群岛北部给予日本以换取日本在库页岛的主权;日本则宣布完全放弃库页岛的主权。此后库页岛完全被沙俄所统治,作为交换日本则获得了包括如今日、俄双方争议的国后岛、择捉岛、齿舞岛和色丹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日俄战争后日本乘战胜之机又侵吞了库页岛南半部,此后包括双方争议岛屿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以及邻近的库页岛南部就成为了日本领土,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二战结束。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了讨论战后格局的雅尔塔会议,会后三国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中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就是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整个千岛群岛必须划归苏联。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零点10分苏联百万大军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1945年8月18日2时35分苏联红军的岸炮开始从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轰击占守岛,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联红军驱逐舰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岸。4时30分苏联红军先遣支队在片港海军基地附近狭窄地段抢滩,但由于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纵深进展。清晨苏联红军主力分两个梯队登陆时遭到日军的猛烈轰击,多艘登陆舰艇被炮火击沉击伤,一度相当被动。随后战斗重心向岛内转移,双方反复争夺两个高地。苏联红军以反坦克枪、冲锋枪、机枪和集束手榴弹混合火力击退了日本军队坦克的多次反扑,海军中士维尔科夫用身体堵住了日本军队主要火力点的射击孔。到傍晚20时苏联红军最终控制了两制高点。这时岛上的日本守军突然通过无线电与苏军接洽并表示希望停战,而苏军指挥官则表示除非日军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无法满足其停战要求,然而这时日军仍试图负隅顽抗,于是战斗继续进行下去。由于日军在太平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守岛经验,此时整个占守岛已被日军打造成为一个巨型堡垒,苏军在日军的密集火力打击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尽管早在苏军发起千岛群岛战役的三天前日本就已宣布投降,但各地日军收到投降命令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多地方的日本守军都出现了负隅顽抗的现象。具体到千岛群岛直到19日才收到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于是岛上的日本守军随即一面主动提出停战,一面仍积极备战。苏联红军继续向纵深进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艰苦的攻坚战。好在日军接到投降的命令后已没多少斗志,至23日午后占守岛守军全部投降,至此在历时6天的战斗后苏军成功占领占守岛。夺取占守岛后苏军随即向南进攻,此后的一系列登陆基本未遭抵抗,至1945年8月31日22时苏联红军结束千岛群岛北部的战斗,同时开始进驻南千岛。1945年8月28日凌晨苏联红军在择捉岛登陆,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随后苏军又陆续占领国后、色丹二岛。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战役中日军几乎全军覆灭——伤亡1018人,被俘数万人,北方四岛日军全部缴械投降,苏联随即派兵占领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
通过二战前后的一系列领土扩张使苏联国土面积膨胀到224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摩尔多瓦、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均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其中的俄罗斯至今仍是全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相当于我国与澳大利亚的面积之和。国土面积世界第一的苏联同时还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大国。1981年9月4日~11日苏联举行了为期八天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西方-81演习“。这次演习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假想敌,出动了十个以上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近卫坦克军,超过五十万人参加了这次演习。光这次演习动用的坦克就有上万辆之多,这一数字超过了当年人数最多的中国陆军的所有坦克总和,而这还不到苏联总坦克数的四分之一。演习中仅核武器就模拟发射了140次,当量从百吨级到百万吨级不等。在演习计划中“战争开始后”仅仅7-8天苏军就能控制整个德国并向法国进军。同时在波罗的海舰队的掩护下组织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和摩托化步兵构成的登陆集群直接登陆荷兰的泽兰省。应邀观摩演习的北约成员国无不被苏军庞大的机械化突击集群排山倒海的进攻作风深深震撼,因此达成了一个共识“仅凭欧洲各北约各成员国是无法和苏联抗衡的,只能寄希望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