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近发生了什么,真实的破案过程是怎样的?
现在相当一部分案件的侦办,
由监察机关进行初步调查,掌握确凿证据后一般情况在给予当事人纪律处分后,移交司法机关进行依法处理。这里说一说我经手的一起案子。
收到举报举报人胡某称民警汪某在其关押期间以调换劳动岗位为诱饵,通过转账的方式,收受自己一千元钱,可最终并没有兑现承诺,没有给胡某调换岗位。
接到举报后,根据相关规则,找到胡某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胡某说出了很多细节。当年刚被收押期间是在端午节前后,作为一名新收押人员,自己的手脚较慢劳动不过关受到其他关押人员的歧视。自己实在受不了了就电话告诉自己的母亲,要她在月度会见时给自己带2000元钱,好请人帮忙调换劳动岗位。并说他母亲来会见那天下着瓢泼大雨,不巧的是当时财务人员不在岗,还是一个他母亲所认识的一个彭姓民警帮忙才上了账。
成立核查组收受在押人员钱物属于违法行为,又有明确的线索,根据相关规则和程序,我们成立了核查组,对该起案件进行初步核查。
三个调查途径我们通过三个途径对该案进行调查。
第一个途径就是查转账记录。银行转账很好查,银行里各种交易痕迹清透明了,通过对民警汪某在相关时段的交易情况进行调查,没有发现汪某有任何转账痕迹。
还有一个内部转账记录。内部转账记录中民警的转账记录保存完好,没有发现民警汪某的内部消费卡存在异常转账情况,没有发现一笔1000元的转入记录。
不巧的是可在押人员的转账记录因人员变动而查不到。最后我们找到当时开发财务管理系统的公司进行了数据恢复,仍然没有查到当年在押人员的转账记录。
第二个途径会见记录。在押人员的会见、上账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通过会见记录,当年胡某的母亲确实来会见过,会见后开具的单据为600元。我们通过对胡某近两年的关押时间所有会见款进行了清理,一共有13次会见,最大的会见金额为600元,根本也没有一笔2000元的会见款。
第三个途径就是会见当天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可能存在不准的现象,可每天的天气情况记录不会出现记不准的情况。当年的天气情况我们也进行了收集,胡某反映时段没有出现过暴雨。
胡某反映的彭姓民警的帮忙,彭姓民警表示不认识胡某的母亲,也没有帮谁上过账。我们电话打给胡某的母亲,胡某的母亲也表示自己并不认识哪个民警。
通过上述调查,各种证据不足以支撑胡某的举报。我们按照规定向胡某反馈调查情况。特别是我们向他介绍说,他母亲根本就不认识彭姓民警时,胡某表现得很诧异,说找他调查个什么。胡某显然没有料到我们会找他的母亲调查。当我们还要介绍其他调查情况,并说出我们的判断过程时。胡某已经没有听下去的心情了,说是自己还有一个会要参加就匆匆走了。
后面几次打电话征询意见,胡某再也没有与我们会过面。
结论通过我们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各种证据不足以支撑胡某的举报。胡某对我们的调查没有异议。
该起案件属于一起针对民警精心编造的诬告信。纪委在相关场合公布调查结果,洗清民警汪某的名声。
有什么经典的台湾电影推荐?
喜欢电影的小伙伴多多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分享影视资源资源,欢迎大家多多探讨,共同进步!
给大家推荐以下十部台湾赫赫有名的经典电影,欢迎大家多多补充,评论点赞!
1、《爱情万岁》
《爱情万岁》是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9月2日推出的剧情类型电影,由蔡明亮执导,李康生、陈昭荣、杨贵媚主演。该片主要讲述了地摊小贩、售楼员和推销员三人在同一公寓感情追逐的故事。
2、《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是一部改编自台湾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的电影作品,影片由杨德昌执导,张震、杨静怡、张国柱、金燕玲等人主演。故事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在台湾的一宗杀人事件的始末。
3、《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是由侯孝贤执导,陈松勇、梁朝伟、辛树芬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林氏家族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
4、《侠女》
《侠女》是由香港国际影片有限公司、台湾联邦影业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由胡金铨执导,石隽、徐枫、白鹰、田鹏、苗天联合主演的武侠片。影片于1971年11月18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根据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侠女》改编,讲述了杨慧贞在书生顾省斋的帮助下与东厂交锋对决的故事。5、《龙门客栈(1967)》
《龙门客栈》是由胡金铨执导,上官灵凤、石隽、白鹰等主演的武侠电影。影片以明朝中期为背景,讲述了武林侠士为救助忠良之后,与以太监曹少钦为首的东厂高手在龙门客栈展开激烈拼杀的故事。
6、《无言的山丘》
《无言的山丘》是台湾电影中生代导演王童导演的,由澎恰恰,杨贵媚,黄品源等领衔主演。电影回顾了日据时代台湾老百姓与日本统治者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主角两兄弟偷跑到金瓜石矿场挖金矿的一段遭遇和他们所接触的阿柔等众多小人物的悲观生涯。
7、《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是1985年杨德昌执导的电影。本片是杨德昌导演对台湾都市生活与人性蜕变的个人观察,虽说主题灰色,叙事也较为偏激,但其以点盖面的社会批判风格,还是在浮躁的故事结论中给予了观者少有的冷静。可以说,这是台湾新电影出现的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史无前例地将台湾现代社会的时弊与人性的沦落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链条成为一场悲剧的导火索,更成为教人恐惧悲观的软弱道德行为。
8、《恋恋风尘》
《恋恋风尘》是由侯孝贤执导,王晶文、辛树芬、李天禄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1987年上映。该片根据吴念真的初恋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青梅竹马的阿远和阿云,因阿远入伍而渐行渐远,最终阿云和他人结婚的故事。
9、《戏梦人生》
《戏梦人生》是一部记实性的电影,由侯孝贤执导,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饰演本人。影片于1993年9月13日在加拿大上映。影片以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李老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穿梭交织,以李天禄的个体经历呈现出台湾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间的历史风貌。
10、《南国再见,南国》
《南国再见,南国》是1996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由侯孝贤执导,高捷、林强、伊能静、徐贵樱、喜翔主演。该片讲述了年届30岁的帮派人士小高不想在打打杀杀中混日子,努力改变、适应环境,然而事业与爱情的双失败的故事。
需要电影资源的朋友关注小编头条号,你想要的我都有!疫情明年会不会还来啊?
一.明年疫情会不会再卷土重来?
今年的疫情几度曲折,上半年我们已经轻松告别第一波疫情,但是随着全球疫情的恶化,国内一些地区疫情先后出现了反弹。
明年疫情会再卷土重来吗?
钟南山院士提到,疫情会持续到今冬明春。
今年的冬季和春节是我们最担心疫情爆发的两个阶段。
明年疫情很可能会再卷土重来,但是是指国外,而不是国内。国内疫情一直处在比较平稳的阶段,虽然偶有小范围内的疫情,不过,不会影响全国的疫情,疫情也不会二次爆发。
二.明年国内不会爆发第二波疫情,但是局部疫情还会出现(1)冬季疫情还会呈现零星散发的特点
卫健委副主任李斌提到,冬季局部地区还会出现聚集性疫情。
境外输入疫情导致本土疫情的传播风险加大,冬季国内疫情并不会完全结束。在冬季我们还会看到疫情的出现,并不是同一个地区,但是疫情的局部性不能避免。
(2)我们加强对于冷链运输产品和入境人员的管理,特别是高风险人群的定期检测,能及时发现疫情,避免疫情波及到周边城市。
(3)境外输入的感染源我们已经严密防控,只要国内没有出现新的感染源,疫情不会再一次全面爆发。
(4)疫苗和居民自觉佩戴口罩,能够避免病毒的感染。
疫苗对于疫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疫苗能保护大部分还没有感染的人们。如果我们佩戴口罩,病毒就不能通过飞沫进行传播。
你看过哪些三观不正的电影?
“三观”具体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代变革的太快了,好多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刚好处在那个时代的三观背景下,被批评为三观不正,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也会慢慢的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
《左耳》:许戈一个好好学生,因为一个误会,弄的人家一辈子都堕落了,利用黎吧啦的感情,利用白富美的背景,结果一个恶人结局那么安逸。
《古惑仔》系列。当年此片风靡一时,但也有很多人批评电影三观不正,会教坏小孩。不过多年过去,现在看来《古惑仔》其实是一代人的青春,电影里面的兄弟情也确实感动了很多人。
《大话西游》当年星爷此片上映口碑很差,很多人更是批评其三观不正,孙悟空居然谈起了恋爱,还喜欢上了妖精白骨精和紫霞仙子,真是太不正常了。但是多年后《大话西游》中的爱情却成为很多人念念不忘的经典,风靡了整个时代!
《北京遇到西雅图》我是小三怎么了,我无理取闹怎么了。我美,我就是好女人。虽然我当过小三,但最后还会有一个帅气多金的男人来爱我。
《小时代》矫揉造作、拜金、空洞虚无的价值观是和我们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相背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共发生过几次疫情?
人类的进化发展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不断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一场瘟疫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而那些活下来的幸存者在遭遇这场浩劫后就形成了抗体。当人类的体质在变化、人类的医疗技术在进步的同时病毒也在变异,因此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就成为了一场持续的博弈。人类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流行疫情的大爆发:这些疫情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而且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公元前430年雅典城的瘟疫在造成全城25%的人口死亡的同时间接影响到了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负走向。公元164年罗马帝国爆发的瘟疫成为了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东汉末年的瘟疫成为了诱发黄巾起义的因素之一。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内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导致近3千万人失去生命。明朝末年爆发的鼠疫客观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有限的人口流动在客观上遏制了疫情向其他地区的蔓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使传染病逐渐成为了困扰全球的难题。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这场战争导致1000多万人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然而还没等人们来得及庆祝战争的结束就又迎来了另一场浩劫——这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约10亿人感染的西班牙流感。
就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流感病毒在短短2年时间里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失,进而影响了整个20世纪人类历史进程的走向。20世纪初人类的发展是极不均等的:当时除了英、法、美、德等发达国家之外绝大多数人类都生活在连温饱都未解决的亚非拉地区。当时亚非拉国家很多正处于动荡局势中,所以根本不具备推广全民检测的条件。
西班牙流感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造成的实际死亡可能远比当时的统计数据反映的要严重,而真实的死亡人数恐怕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远的不解之谜。西班牙流感开启了肆虐全球的大规模传染病这种历史先例,在此之后这种肆虐全球的大规模传染病再度爆发的风险就成为了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曾经历过无数次惨烈的疫情。
翻开中国的史册不难发现在每个王朝行将灭亡之时往往伴随有地震、水灾、旱灾、瘟疫等各种天灾。1910年一场肆虐整个东北地区的鼠疫造成了6万多人的死亡,直到1911年这场东北鼠疫才得到了有效遏制。就在这场鼠疫被遏制住的第二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中走向了灭亡,然而中国人与疾病的战斗并没随着帝制的终结画上句号。
在此之后民国政府和后来的新中国政府仍在继续进行着与疾病的战斗。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除了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对苏自卫反击、对越自卫反击等几场局部战争以及地震、台风、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伤亡逾百万人之外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怕就是流行瘟疫了。事实上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领导着人民群众在开展一场与疾病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先后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向5亿多人口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以后特意写下了七言律诗《送瘟神》以示庆祝。1963年以后中国每隔6年仍要普种一次天花疫苗。在全球扑灭天花委员会宣布已彻底消灭天花的一年多之后中国于1981年宣布停止种痘。
当我们致力于构建强大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时疾病也从未停止过向我们的进攻:1957年2月一场流感疫情率先爆发于我国贵州省西部,在随后的三四个月内这场疫情就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又过了两个月后疫情蔓延到了东亚和东南亚,在8个月时间之内疫情已快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这场继20世纪初的西班牙流感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全球性大流感被称为甲2(H2N2)亚型流感。
成立不到8年的新中国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大规模的疫情。那时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还远远达不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好在这场疫情虽蔓延迅速,但并没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这场疫情对我国抗击大流行的疫情打了一针提醒剂。1961年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开始:当年6月疫情自发源地印尼传入中国广东,随后迅速传入南方的四省一市(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
1964年在当时尚属河北省管辖的天津市发现了第一例霍乱病例。随后疫情快速蔓延至河北1市12个区、3个专区、6个县、99个公社:在140多天时间里发病人数达到了900多人(死亡率超过1%)。这波疫情虽没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但在当时还是造成了全国范围的较大影响。后来经研究发现这次疫情是水污染传播——主要是患者粪便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快速有效地切断了污染途径。
1967年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脑脊髓膜炎。据当时的《安徽日报》记录:安徽全省有25万人先后染病(其中1万多人染病死亡)。这场疫情并非局限于安徽,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大爆发:1967年辽宁省发病51931人、死亡3013人;江苏省南京市发病13837人、死亡303人;浙江省绍兴市发病29118例、死亡1040例;山东省青岛市的发病率为390.17/10万。当时全国最严重的地区是广东。
1967年广东湛江发生流行性脑膜炎后因“大串连”而加剧:全市发病共1799例。江门市疾控中心也有记载:1967年1~3月江门市区报告流脑病例近千例、病死45人。疫情爆发的1967年正处于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那段时期:当时各地党政机关和医疗部门面对疫情并没像今天这样迅速行动起来,直到疫情已比较严重之后才陆续开始采取消毒、隔离、限流、封村、封道等措施。
最终这次疫情造成300多万人感染、16多万人死亡的惨重后果。这是新中国历次抗疫斗争中最惨重的代价,但也正是这次惨烈的代价为我们后来的抗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此后中国在与疾病的一次次战斗中逐渐建立起强大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1988年1月17日上海一些医院的医生突然发现近期门诊肝炎病人数量剧增:从每天几十人增加到数百人,很快又增加到上千人。
询问患者后得知大多数患者有食用毛蚶及食用后腹泻的病史。毛蚶在当时的上海几乎就是如今的网红食品。当时的人为了追求鲜美并不会煮熟了吃,而是直接生吃毛蚶。江苏当时启东盛产毛蚶且价格低廉,因此甲肝病毒也就随着这些毛蚶被带入了上海。从1988年1月1日到5月13日短短4个月内上海市内一共发病超30万例。日报告发病数超过1万例的长达16天。要知道当时上海的人口总数不过1250万。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为满足收治病员需求由原来的肝炎290张床位硬生生增加了1228床位,先后收治了2084个患者。全市10万多医务人员站在了防治肝炎的第一线,还增设了11万多张床位用来收治病患。截至1988年2月23日上海市甲型肝炎日发病人数下降了80%以上。整场疫情中上海市直接死于暴发性肝炎的一共32例。只有万分之一的病死率远低于国际的1%-1‰的病死率。
2002年12月5日或6日的样子在深圳打工的河源市人黄杏初因感觉身体不适就到离家不远的一家诊所看病。当时只以为是普通的风寒感冒,然而在诊所看了两三天不见好,于是黄杏初转而去医院打针。到了13日黄杏初的病情仍不见好,于是又回到河源市治疗了几天,然而病情似乎比在深圳时更严重了。16日晚上10点多钟黄杏初被送到河源市人民医院,第二天病情加剧的黄杏初又被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
在这里黄杏初被诊断出是患上了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病症——这种病症后来被命名为非典型性肺炎。2003年1月2日河源市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卫生厅,不久后中山市同时出现了几起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病例,广东省随即派出专家调查小组到中山市调查。2003年1月23日广东省政府向全省各卫生医疗单位下发了调查报告:要求有关单位引起重视,认真抓好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2003年春天这种最先发现于广东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全国其他地区及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现。2003年4月20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宣布实行“疫情一日一报制”。同时原定于5月1日开始的五一“黄金周”暂停施行一次,以确保疫情不会进一步扩散。当时北京多所高校也宣布停课。2003年4月22日北京市急救中心开通了10条非典咨询热线。
2003年4月22日北京市决定启用小汤山医院作为防治非典的专门医院。23日建院85年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历史上第一次关门停诊以实行整体隔离。4月23日财政部公布中央财政20亿非典防治基金的用途。同一天北京市宣布全市的中小学从24日起停课两周,以确保疫情不会在校园扩散。4月24日铁道部通知旅客开车前要求退票的可全额退款。4月26日铁道部要求运输防治非典药物用品必须24小时内到达目的地。
2003年4月30日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后北京市的非典病人全都进入此医院治疗。5月4日铁道部要求铁路工程建设系统各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建立每日健康登记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在此之前的4月29日民航总局也已要求对学生于5月7日前购买的飞机票给予全额退票。疫情爆发后党和政府针对疫情公开报道积极应对,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尽最大可能遏制疫情的蔓延扩散。
最早发现非典疫情的广东正是疫情的重灾区。当时还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立刻前去接诊。2003年初非典疫情扩大后钟南山在大年初三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当时钟南山主动向广东省卫生厅要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我这里是广东呼吸病专科研究所,不送这儿来送哪儿去?”截至2003年的4月19日呼研所累计收治了101名危重病人,其中需要插管治疗的就超过了一半。
非典期间钟南山不仅主动要求接诊重症病人,也敢于在所谓的“权威”面前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2003年2月北京疾控中心一度认为非典的病因是衣原体,钟南山则坚持认为非典是病毒性疾病。这一观点随后被广东省卫生厅采纳,成为抗击非典的重要分水岭。2003年4月在一场关于非典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宣称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钟南山再次表达了不同意见。
当时钟南山反问道:“什么叫控制?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特别是不知道病源!现在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是遏制,不叫控制!”当时由于人们对这种病毒的了解还相当有限,所以对病毒恐慌情绪甚至比病毒本身蔓延得还快。钟南山所提倡的这种公开透明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客观上利于化解人们对病毒的恐慌情绪。
2003年5月3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联合摄制的“钟南山谈非典防治”科教片向全国公开发行。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首先是传染源得到了严格控制:当非典疫情于2002年底在广东爆发后仅钟南山管理的呼研所就收治了上百名危重病人,广东其他医疗机构也在第一时间尽快收治患者,患者的家人也因与其有过接触而被隔离。
2003年4月30日以后疫区所有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车、船、火车、飞机)的人都得先检查体温。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控制疫情期间的人口流动,从而以快速高效的措施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2003年5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除隔离。两天后北京非典新增病例数降至个位。2003年5月21日北京最后一名非典病例张某从北京地坛医院出院。截至2003年5月23日北京市747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
至此北京地区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已经结束,非典传播链已完全切断。2003年5月2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现零记录。6月1日卫生部宣布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撤销。6月10日北京连续三天保持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既往确诊病例转为疑似病例数均为零的“四零”纪录。2003年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对河北、内蒙古、山西、天津的旅游警告。
2003年6月15日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出院。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香港从疫区中除名,6月24日中国大陆从疫区中除名,7月5日中国台湾从疫区中除名,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非典疫情就这样在肆虐一番之后突然消失了。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来证实这种不明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人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是呈上升趋势的。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所以也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开始很多人以为疫情不过是在局部地区发生,谁也没意识到这会演变成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疫情。
我们还没来得及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就已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运。新冠肺炎借助于春运期间庞大的人口流动量迅速蔓延至全国:一时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一幸免。与此同时一场全国范围的疫情阻击战就此打响,我们为打赢这场与病毒的战争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我们有党和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有全体医护人员的坚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
武汉疫情爆发后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军队系统陆续向湖北派出医疗队。那段时间全国所有医护人员都在加班加点救治病患,与此同时公安、交通、社区等相关部门全都被动员起来组成了强大的联防联控体系,广大人民群众也纷纷积极踊跃为武汉捐款捐物。疫情期间全中国每一个社区都变成了一个抵制感染风险的堡垒。可以说疫情期间中国采取了几乎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管控模式。
这样做至少取得了以下三点好处:一是减小了大量的流动,从而使疫情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二是下沉到了社区一级,便于管理感染者、接触者;三是容易控制疫情的规模,不至于过度扩散,让死亡者大量减少。在中国如此严格的管控形势下实际上已从物理空间上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在如此严格的防控措施下中国实际上已成为全球疫情大爆发背景下最安全的地方。
我们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也在科技、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全球经济都被疫情困扰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非但没倒退,反而创造了出口贸易额的历史新高。2020年中国航天也再次开启了“超级模式”:成功实施了以嫦娥五号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部署完成并面向全球提供服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为代表的航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