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值不值得去浙江财经学院读研?
1、浙江财经大学考研不难,毕竟不是211重点大学。
2、是否好考主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和名气,因为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非211大学都相对好考。
3、是否好考还要看各人的备考:如果备考充分就好考,否则就不好考。因为能否被录取是看初试和复试的分数排名。
浙江财经大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就业情况很好。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省被称为会计学的黄埔军校,企业家的摇篮,金融学的沃土。有很好的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大多去各种银行,券商,投行,会计事务所等等。
考研氛围比较好,学校出国比例比较大,也有专门针对出国学生的国际班级。国内考研主要是985.211重点院校,或者国内知名财经院校,同时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选择留校考研。
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全日制是怎么上课的?
全日制采用现场面对面授课的形式
还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好就业?
好就业,是指就业的难度不大,但是并不是指他的就业质量好。
浙江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浙江省属院校中,分别财经类专业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代表。这两年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是非常火爆,而财经类专业已经有降温的苗头。从整体经济环境看,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降低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降低了市场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却带动了市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使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不断升温。
所以,从现实情况分析,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工科专业为特色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而以金融类、管理类财经专业为特色的浙江财经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难度方面,整体要高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自己统计公布的就业数据,一般都和现在的照片一样,自带美颜功能,这里就不给大家引用了。下面是两所学校的有关情况。
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经管类专业也比较突出。学校1956年创建,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改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时工业、财经兼收,这种特点也保持到现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不仅电子信息类专业强势,会计专业也很著名。
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8个,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有8个学科评级在C-以上:机械工程C+、电子科学与技术B+、信息与通信工程C、控制科学与工程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软件工程C+、管理科学与工程C+、工商管理B-。
二、浙江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位于杭州。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先后更名为浙江财政学校、浙江财经专科学校,1987升格为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在省内也是一所比较受考生与用人单位认可的学校。
浙江财经大学有45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
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应用经济学,有“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有6个学科评级在C-以上:理论经济学C、应用经济学B+、法学C-、统计学C+、工商管理B、公共管理B-。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因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的专业优势,及学校曾经隶属的电子工业部的背景,在IT相关的行业比较受认可,同时这两类专业目前风头正劲,市场需求很旺。浙江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为特色,曾经隶属于银行系统,在浙江金融行业内非常受认可。不过目前金融行业的景气度,并不很高,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不如前两年了。
两相对比,还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容易一些。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浙江财经大学怎么样啊?
很好,是一所一流的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
浙江财经大学创建于1974年,前身为浙江财政银行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腾飞,先后更名为浙江财政学校、浙江财经学院、浙江财经大学,相继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正在大力实施“党建领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文化荣校、校友名校”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