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兄弟所有电影,沙赞到底属不属于DC电影宇宙?
感谢邀请,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的头条号,帮我点赞、收藏、转发。作者:MORSTORM魔力风暴,每天更新美漫相关深度解析以及精彩图集。
电影《雷霆沙赞!》肯定是属于DC电影宇宙的,片中存在大量的正义联盟彩蛋,好基友更是个英雄宅,能把蝙蝠侠、超人等诸多超级英雄全部盘点一遍过去。片中的报纸、玩具装饰、以及片尾彩蛋都能确定其他超级英雄与沙赞是身处同一时空之中。
那么电影《雷霆沙赞!》是华纳摇摆不定的产物吗?
确实是的。
电影《雷霆沙赞!》高开低走,国内票房惨遭滑铁卢,评分更是一路下滑到了6.7分,可谓让电影上映前非常看好的众多DC粉们大跌眼镜。究其根本,暴君我个人认为还是华纳企图什么都要的想法害了这部电影。
首先从预算上,《雷霆沙赞!》仅有9000多万的预算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可怜巴巴,特别是后面沙赞家族众人登场时的服饰直接割走了一大块预算,这也导致电影本身完全没有前辈《海王》给人带来那么震撼的视觉冲击,虽然DC老毛病堆砌CG改了,但前1个半小时不来大场面这让许多看超级英雄爽片的观众不满得很...
剧情上《雷霆沙赞!》还是犯了老毛病,华纳一贯的什么都想要!虽然比起《正义联盟》那是好了太多,但美国式文化很难唤起国内观众的认同心,沙赞的故事也没有《海王》来得通俗易懂简单粗暴,而是糅合了相当多漫画设定的背景设定,导致电影本身对许多普通观众并不友好。而且DC一贯的深刻主题该片也不想放,但又被藏在了搞笑梗之下,相当多人压根没法看懂电影中对超级英雄的探讨与议论,口碑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不过DC电影未来的路也已经清晰不少,电影《猛禽小队》、《小丑》、《蝙蝠侠》、《自杀小队2》这些都是各自独立出来的电影,不再试图强行搭建DC电影宇宙,特别是《小丑》的预告发布后,一时间刷爆了各大媒体,相信已经学聪明的DC会坚定的走自己的路。
DC电影,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星呀...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一定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帮我点赞、收藏、转发。让美漫传递给更多的人,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留言,我会尽量及时回复,有美漫相关问题也可以私信我,我会尽量及时为你解答。
巴东华纳数字影城今日有什么电影?
捉妖记、大圣归来 煎饼侠、复仇者联盟2 赛尔号5之雷神崛起、左耳、迷城 滚蛋吧!肿瘤君、澳门风云2、整容日记等吧
WB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出过什么动漫电影?
有《蝙蝠侠传奇》(TheBatman),是2004年WB制作的一部新系列的蝙蝠侠动画片,该动画是根据DC经典漫画人物形象蝙蝠侠成长的故事改编而来的,与之前1992年的蝙蝠侠动画不同的是这部动画片更侧重讲述年轻时候蝙蝠侠的成长故事。
九江市大润发时代华纳影城今天上映什么电影?
已定档2016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有六部,分别是《年兽大作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卧虎藏龙Ⅱ青冥宝剑》、《大唐玄奘》、《美人鱼》
小丑全球票房突破7亿美元?
《小丑》凭着扎实的电影剧本、深刻的人文内核、恰合时宜的拍摄手法,明明白白的拿的“金狮奖”:
怎么就不先锋了?
怎么就是威尼斯电影节像市场妥协了?
怎么还要被打上商业片的烙印,来场文艺片的“降维打击”,批斗一番?
说这些话的人既不懂先锋派,也不懂超英。
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自蒂姆·伯顿起,超英电影40年“脱离运动”中的自我审视与社会思辨,也无法理解漫改作品其本身的先锋价值。
因为在他们眼里,超英电影就是当下流行文化里的快餐。
全然忽视这一流行文化类型片,其本身扮演着的漫改电影先锋派角色。
自1948年《惊奇队长的奇妙冒险》开始,到1989年蒂姆·伯顿《蝙蝠侠》打破传统漫改藩篱,2008年《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登堂入室”,2012年《复仇者联盟》的“宇宙构建”,再到2019年《小丑》获得金狮奖。
这71年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电影类型的格局。
从奇幻片到科幻片,再到科幻动作片,接着索性给这类电影统一进行命名“超英电影”。
这不是一两部电影就能改观的,而是这71年来无数人前赴后继,才逐渐形成的一个完整链条。
它有萌芽、有成长、有倒退、有突进,更主要的是它从脱离现实到贴合现实,最终与现实重合。
欧美电影界,尤其是评论界有时也用“先锋派”一词去形容具有独创性意图的影片或创作手法。
《小丑》还未大面积上映,谈创作手法为时过早,但是超级英雄类型片作为一个“虚拟”符号,和人类现实主义进行直面的重叠,其本身就具有先锋性。
他不同于自蒂姆·伯顿之后的超级英雄电影,仅是做到人文环境的贴切。而这一次,我们从预告还是口风,得到的是一组组虚拟符号和现实人文的完全重叠。
你不了解漫改电影,也不了解超英电影,所以你根本无法明晰《小丑》获得“金狮奖”是有多么的实至名归。
这是71年来的不断尝试和改进,它从最初的由漫画来,再到80年代末的“漫画脱离”运动,再到今天的与现实完全重合,这一个由岁月所不断丰富组构的过程,无疑是壮美且炫目的。
它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般的“毕其功于一役”,也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中的“莫名一笔”,就像卢奎西亚·马特尔所说:
《小丑》的主角不是人,而是整个社会系统,不光是关于美国,也是关于全世界。
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有很多,但是通过虚拟符号,和现实完全重合的反映,《小丑》是第一部。
因此这部电影,无疑符合欧美电影界对“先锋派”的一个观点:
具有独创性意图的影片。
所以,从立意和历史进程上的创新上来讲,这部电影怎么就不“先锋”了?
未来主义当的了先锋派,社会现实主义难道就没当过先锋派?
抛开时代背景谈先锋与否,本身就是偷换概念。
小丑电影后面肯定会续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