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属于哪个省管,天津市2021年共有多少区?
天津市有16个市辖区,分别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州区。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界于东经116 °43′-118°4′、北纬38°34′-40°15′之间。东临渤海,西靠首都北京和河北,北部和南部与河北接壤,天津市总面积11916.85平方千米。
天津户口的好处和坏处?
天津户口的优势:
天津作为一个直辖市,天津户口有着其他地区户口无可比拟的优势!
1、优质教育资源丰富
有国家著名的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每年都为国家培养并输送了众多优秀的领导人以及社会名流。
2、高校录取率高
天津市高考上线分数线及重点分数线均比其他省低几十分,每年全国重点大学在天津比其他省招收人数比例有明显的优势,高考更具备竞争的优势。
3、就业空间大
帝都正在逐渐淡化它的经济功能,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确立,为天津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求职和创业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社会保障高
拥有天津户口,即可参加天津的医疗保险,可以使用社保卡在天津就医。交通更加便利,30分钟到北京。高铁,机场更加方便,地铁直达。
天津户口的劣势:
天津作为大城市,其生活成本较高,竞争压力较大。
为什么说近代中国要看天津?
“近代中国要看天津”表面意思是看天津的洋楼、铁桥和西餐,深层意思是近代中国的发展在天津都留下了深重的痕迹。
天津1604年建城,因运河漕运和海运而发展,但真正摆脱“天津卫”束缚,而成为天津城,是在1860年被迫对外开埠以后。
从1840年到1949年,是传统意义上中国近代史的分界,在这109年中,天津始终出现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军事等等领域,中国近代史的叙述是离不开天津的。
首先,清朝最后的挣扎离不开天津,教案、洋务、租界这些关键词伴随城市的发展。1860年,虽然这一年英国占了九龙,俄国强迫喀什通商,但是天津被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清帝国首都北京“卧榻之侧”的“心腹之患”,这对清朝廷更为重视。
清廷咸丰10年在天津始设“三口通商衙门”,与“南洋通商衙门”同属于总理外国事务衙门的下属机构,后来改为“北洋通商衙门”。随后清廷在天津的官员级别逐渐升高,最终曾国藩、李鸿章等“总理级”的汉臣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官。
尤其是1870年(同治9年)天津教案时,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大力推行新政。洋务运动的重心北移,天津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大本营。当时政商各界最流行的口号就是“要发财,到北洋”。李鸿章募集了大量资金,广揽洋务人才,在天津兴办军工、交通和电讯事业。欧美各国金融和商业巨头也纷纷加大在津投资力度。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和交通状况的逐步改善,天津的对外贸易获得空前地发展。
而在这三四十年间,天津由一个毗邻京城的府县和漕运中转码头,迅速成长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和金融中心,城市人口也由20余万人,增长至上百万人。
电报总局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政策主导下,天津成为中国近代军用工业的基地。于是,一系列的洋务事业在天津河东地区竟相兴办,其中包括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天津机器局、我国第一所培养电报人才的基地——电报水雷学堂、我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和专为北洋海军培养人才的海军军官学校——北洋水师学堂。其间,水师学堂还孕育了编译出《天演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一时间西方先进技术与先进文化在此荟萃一堂,创造出诸多的全国第一,引领当时风气之先。
而天津当时沿海河分布英法(美)租界,也得到充分发展,海大道(大沽北路)形成了东方华尔街的雏形。
不过清政府的这些“垂死挣扎”都随着1895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庚子事变化为泡影。
这个时代的天津记录着中国悲壮的苦难和挣扎。
天津从此进入城市发展的“快车道”时代。
说快,是因为1900年后,天津被迫成为9国租借地,同时袁世凯登上了帝国政治的最高舞台,而天津就是他的“后花园”。
在“外资”和“内资”两方面充足的情况下,天津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的确是在快速的发展,如今肉眼可见的天津洋楼、古建筑、大型道路、城市轮廓,都是在1900年到1937年间奠定了基础。
而这近40年,也以1911年民国成立为分界线。
1911年前,袁世凯接手了北洋精锐,并依靠清帝国最精华的武装力量篡取了最高权力,他的部下们也成了中国在20世纪前30年的顶尖“男团”之一——从天津西青区的小站,走出了一位皇帝,5位大总统,9位总理,30位上将军。
加上晚清的遗老遗少、寓公名人,天津的“河北新区”堪称能与租界比拼繁华的所在。
这种奢华虽然在1928年后渐渐转往上海滩,但在1930年代,以劝业场(1928年建成)为中心的和平路滨江道成为商圈,标志着天津经济的顶峰。
那时的天津人打的电话是爱立信的,坐的电梯是奥的斯的,用的香皂是联合利华的,吃的西餐是起士林的,坐的电车是奔驰的。据说,从紫禁城搬到了天津的溥仪轻易不敢带着妻妾出门,她们比着买北京没有的贵重东西,让溥仪先生肝疼得要命。
这个时代的天津,记录着晚清、北洋、民国的畸形繁荣。
1937年到1949年,天津沦陷后一蹶不振,即使抗日战争胜利后也恢复不了往日的人气。
不过凭借近百年的积累,天津在解放初期依旧是北方的经济、工业、文化重镇,为新中国贡献了“一百个第一”这样的家底。
这个时代,天津记录着中国同时代的苦难和忍耐。
“近代中国看天津”本身是一句文旅口号,类似西安唐城、开封宋城、明清北京一样,它代表天津有着万国博览会一样的洋楼、美食,欢迎全国、全世界的旅行者来天津玩。
“近代中国看天津”更是一个厚重的历史课题,它意味着天津是中国近代百年发展的缩影,清廷衰落、洋务运动、推翻封建、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在天津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无论在经济、军事还是教育文化领域,天津都会给有心的寻访者们展示自己的记录。
为何说的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相声呢?
相声基本功里语言是基础。北京相声更接近于普通话,大部分国人都听得懂。听得懂,包袱才能抖得响。郭德纲的相声立足于北京,向全国以及海外发展,这就是他和他的团队的聪明之处。有才艺的人得把东西展示给大家那才叫艺术。北京也好,天津也好,南京也罢。其实说相声的都是一个老祖宗!当今的相声表面看似红火,其实是暗流涌动。没有哪一个人能一统江湖。无非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为什么天津人的祖籍的多是安徽人?
为什么天津人的祖籍的多是安徽人?
从小就听说天津人的祖先是从安徽迁移过去的,想着天津和北京想离这么近,语言怎么相别这么大呢,北京就是貌似今天的普通话,而天津话则是一听就与普通话相差十万八千里啊,但是天津话却及其貌似安徽话,尤其是淮河流域地区的。
特意上网百度查了查,里面和两个人有关系,李鸿章和明皇帝朱棣。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而安徽人又特别重义,所以在他担任直隶总督(直隶即今天的天津)之时,大批其老乡去追随依附于他,而李又来者不拒,遂产生一股安徽人向天津迁移的高潮!再加上李曾经率领的淮军,于是天津逐渐成了安徽人的“天下”了,安徽人逐渐在此生根了!
明朝燕王朱棣带领从安徽招募的老弱残兵携家眷守卫天津(当时叫直沽),并发动了夺帝的靖难战争,燕王朱棣夺帝后赐名天津,这些安徽兵留在天津繁衍后代,形成最初的天津人。所以天津市区大多是安徽兵繁衍的后代。
至于天津话嘛,我还查了点资料看看:天津话的根是近于凤阳音 又似徐州语 类同淮安言 最像宿州话。准确的说,天津话是以宿州话为根本发展起来的,在五十年代,普通话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老天津人和皖北人交谈是没有任何语言隔阂的。